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弥散成像及ADC值在肝内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黄春嘉 刘旭俊 +2 位作者 孙晓明 连益民 白伟力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1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核磁弥散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肝内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MRI与DWI,记录图... 目的探讨与分析核磁弥散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肝内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MRI与DWI,记录图像质量、信号特征,计算ADC值,评价诊断效能。结果12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肝内非肿瘤性病变70例(非肿瘤组:肝脓肿32例、肝囊肿28例、肝炎性假瘤10例),肝内肿瘤性病变50例(肿瘤组:肝血管瘤38例,肝癌12例)。非肿瘤组与肿瘤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4.29%(66/70)与88.00%(44/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9,P>0.05)。非肿瘤组的磁共振信号特征多为高信号(62.86%),肿瘤组多为低信号(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1,P<0.05)。在b值为400 s/mm^(2)和800 s/mm^(2)条件下,非肿瘤组的ADC值(0.84±0.17、0.77±0.14)均低于肿瘤组(1.29±0.24、1.19±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9、9.302,P<0.05)。DWI判断为肝内非肿瘤性病变68例,DWI在肝内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71%(67/70)和98.00%(49/50),ROC曲线显示DWI在肝内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95。结论DWI在肝内非肿瘤性病变中的图像显示质量高,可通过信号特征与ADC判断病灶状况,对鉴别肝内非肿瘤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弥散成像 肝内非肿瘤性病变 图像质量 信号特征 表观弥散系数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