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用药规律及文献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刘英 吕建林 +3 位作者 张文富 王光耀 姚元谦 杨玉雯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再生微环境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别运用Citespac...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再生微环境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别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62篇,其中中文文献63篇,外文文献199篇;中药处方31首,涉及药物39味。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外文文献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中文文献年发文量波动较大,二者近两年均呈上升趋势;关键词以肝再生、肝癌、肝肿瘤及liver regeneration为主;作者合作以李瀚旻团队及ANNA MAE DIEHL团队为主。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以姜黄使用频次最多;性味归经以温性、甘味、归肝经的中药为主;中药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在核心药组中,姜黄-熟地黄-五味子-茵陈-甘草药组支持度及置信度最高。[结论]中医药改善原发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用药以甘、温、补虚类药物为主,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微环境 原发性 文献计量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81,共9页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降低了肝癌高风险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和肝癌发生率,降低了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同时,通过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微环境 中医药 防治方案
下载PDF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瀚旻 高翔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73-678,共6页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境则会启动、促进、甚或加速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肝癌的肿瘤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治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肿瘤、不同克隆性的同步多灶性肿瘤以及表型和遗传水平的瘤内异质性,为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增加了极大的复杂度。根据肝癌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提出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具有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假说,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是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肿瘤异质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微环境 干细胞 癌异质性
下载PDF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皎皎 李瀚旻 +3 位作者 高翔 叶之华 戴玲 陈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西医对照组患者(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西医对照组患者(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患者(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饮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患者(简称中西医组)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联合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饮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比较3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G-CSF、HGF、IFN-γ、IL-6、IL-8、IL-18、PDGF-BB、SCF、TNF-α)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生存率(88.10%、72.22%)较西医组(52.6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生存率(71.43%、58.33%)显著高于西医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23.88±17.52)个月,中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20.08±19.86)个月,西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15.95±16.4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HGF、G-CSF、IL-6、IL-8、IL-18和SCF的表达水平较西医对照组下降,其中与西医对照组比较,HGF在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癌患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促进肝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 肝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瀚旻 赵宾宾 +6 位作者 高翔 沈昕 吴雨 张金荣 宋红丽 叶之华 程思思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是近些年来的新认识,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的新策略。"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发生发展,已具有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下丘脑-垂体-肝轴、神经-内分泌-免疫-肝... 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是近些年来的新认识,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的新策略。"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发生发展,已具有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下丘脑-垂体-肝轴、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脏细胞等途径,改善肝再生微环境可能是"补肾生髓成肝"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 肝再生微环境
原文传递
李瀚旻通过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正望 李瀚旻 《湖北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20-22,共3页
李瀚旻博士系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科研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肝病肝肾论治重点研究... 李瀚旻博士系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科研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肝病肝肾论治重点研究室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副主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和《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微环境 李瀚旻
原文传递
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肝癌细胞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结果: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胶囊、抗毒软坚胶囊、左归丸(左归饮)、姜黄胶囊及其相关制剂(饮片水煎剂、颗粒剂等),通过调控"正常肝再生修复与异常肝再生紊乱失衡"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与现有主要直接针对肝癌细胞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分级配合应用而构建的肝癌三级预防新方案能更全面更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发展,已获得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明确的部分疗效机制。结论: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可针对肝癌细胞及其微环境同时发挥作用,体现先进的防治理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方案的不断完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 肝再生微环境 癌三级预防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肝癌的传承创新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77-682,693,共7页
研究团队基于肝癌防治的临床难题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继承以毒攻毒,创新改善再生;继承扶正祛邪,创新维护生发;继承辨证论治,创新病因病机;继承整体治疗,创新髓为中心等方面获得若干进展,至少包括将“以毒攻毒”的防治理念推进到... 研究团队基于肝癌防治的临床难题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继承以毒攻毒,创新改善再生;继承扶正祛邪,创新维护生发;继承辨证论治,创新病因病机;继承整体治疗,创新髓为中心等方面获得若干进展,至少包括将“以毒攻毒”的防治理念推进到“无毒攻毒”和结合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理念;将扶正祛邪方法推进到维护生机的方案,整合“精准治疗”与“网络调控”防治肝癌的知识体系;发挥整体辨证论治优势的同时,强调紧抓“髓失生肝”病因病机的关键环节,针对“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采用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防治肝癌的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防治 中医药 肝再生微环境 主生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