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对肝功能衰竭的并发症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煜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对肝功能衰竭的并发症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6例肝功能衰竭并发相关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156例患者均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同时为其使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进行... 目的 :探讨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对肝功能衰竭的并发症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6例肝功能衰竭并发相关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156例患者均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同时为其使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进行辅助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治疗的效果及进行治疗前后其BUN(血清尿素氮)的水平、SCr(血清肌酐)的水平、内毒素的水平、IL-6(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和TNF-a(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对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率为78.5%,对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率为100%,对并发电解质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率为85.7%,对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率为84%。治疗结束后,这些患者BUN的水平、SCr的水平、内毒素的水平、IL-6的水平和TNF-a的水平均明显改善,与进行治疗前其BUN的水平、SCr的水平、内毒素的水平、IL-6的水平和TNF-a的水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对肝功能衰竭并发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预后,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液净化疗法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效果
下载PDF
小儿Budd-Chiari综合症并肝功能衰竭1例
2
作者 胡显飞 谭志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铭 吴艳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功能衰竭(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五聚蛋白3(PTX3)、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CL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目的】探讨慢性肝功能衰竭(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五聚蛋白3(PTX3)、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38例CL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细菌感染,n=58)和对照组(未合并细菌感染,n=8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PTX3、HBP水平,分析血清PTX3、HB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HBP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PTX3、HBP水平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MEL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TX3、HB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X3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敏感度为92.1%,特异性为80.0%;血清HBP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93,敏感度为71.1%,特异性为95.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9,敏感度为84.2%,特异性为95.0%。【结论】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TX3、HBP呈高表达,PTX3、HBP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细菌感染/并发症 多聚蛋白质类/血液 载体蛋白质类/血液 预后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夏国豪 张全安 +3 位作者 朱梁军 郭仁宏 潘良熹 冯继峰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9期947-948,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95例中高度NHL患者 ,采用ELISA法和直接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中的HBV标志物及DNA ,常规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HBsAg...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95例中高度NHL患者 ,采用ELISA法和直接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中的HBV标志物及DNA ,常规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HBsAg阳性率 3 3 68% ( 3 2 /95 ) ,化疗后 62 5 0 % ( 2 0 /3 2 )HBsAg( +)和 14 2 9% ( 9/63 )HBsAg( -)肝功能损害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肝功损害达中重度和持续时间达 2~ 4个月的患者 ,HBsAg( +)组都占 5 5 % ( 11/2 0 ) ,HBsAg( -)组都占 11 1% ( 1/9) ,损害程度和持续时间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较后者重 ,持续时间长 ;14例HBsAg( +)发生肝功能损害时病毒复制再度活跃。结论 :NHL患者化疗后HBsAg( +)较HBsAg( -)易发生肝功损害 ,而且前者较后者重、持续时间长 ;化疗后病毒复制再度活跃是发生肝功损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药物疗法 DNA 病毒/血液 肝炎 乙型 病毒复制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97例重型肝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卫江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血浆置换治疗97例重型肝炎时出现的并发症的有关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266次治疗中共出现并发症131次,发生率达49.3%。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麻木...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血浆置换治疗97例重型肝炎时出现的并发症的有关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266次治疗中共出现并发症131次,发生率达49.3%。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麻木和(或)搐搦、血压下降、胸闷、失衡综合征、置管处渗血、体外循环凝血及置管处渗液。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经处理均能缓解,可以在严密监护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王杰 张翠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近期预后与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60例CHB相关ACLF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入院时血清IgG、IgM、Ig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近期预后与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60例CHB相关ACLF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入院时血清IgG、IgM、Ig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63例)和存活组(97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Ig水平预测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总胆红素和IgG、IgM、IgA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甲胎蛋白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G、IgM、IgA对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46、0.7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UT%、IgG、IgM、IgA是影响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甲胎蛋白是影响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IgG、IgM、IgA是潜在的预测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升高与CHB相关ACL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并发症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预后
下载PDF
肝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的特点和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宇一 王介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感染是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其可明显增加病死率.肝衰竭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肠道功能改变等因素使得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般肝病,而激素使用、低白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是其危险因素.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 感染是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其可明显增加病死率.肝衰竭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肠道功能改变等因素使得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般肝病,而激素使用、低白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是其危险因素.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几种感染类型.为了降低肝衰竭继发感染的病死率,在早期诊治和给予适当预防治疗之外,还要注意抗菌药物滥用和患者与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诊断/治疗 感染/并发症/诊断/治疗
原文传递
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谷丽 王萍 孙贵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高淳县人民医院94例甲亢患者进行总结。结果 94例甲亢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0.4%,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甲亢肝功能损害的...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高淳县人民医院94例甲亢患者进行总结。结果 94例甲亢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0.4%,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甲亢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患者病程、年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肝功能损害360例分析
9
作者 卢翔 张力 +1 位作者 李向阳 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906-906,共1页
现就2009-06-2011-06以来我科收治的360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伴肝功能损害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6例,女214例,年龄27~75(46.2±4.7)岁,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0例,患者均排除病毒性、乙醇性肝病、... 现就2009-06-2011-06以来我科收治的360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伴肝功能损害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6例,女214例,年龄27~75(46.2±4.7)岁,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0例,患者均排除病毒性、乙醇性肝病、药物因素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喜增 翟玉峰 王江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线时... 目的 探讨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筛选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HRS 17例,发病率为2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钠、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晚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动态监测各种敏感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病因学 肝功能衰竭 急性/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慢性病 肝肾综合征/病因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乙肝肝衰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源 叶春艳 柳龙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51-354,共4页
近年来,探索可用于评估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乙肝肝衰竭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讨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近况,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做到早期预警、正确诊治和预后判断.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肝肾... 近年来,探索可用于评估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乙肝肝衰竭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讨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近况,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做到早期预警、正确诊治和预后判断.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仍是最实用和最常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并发症/代谢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代谢 综述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23在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郑建铭 施光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T辅助细胞(Th)17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衰竭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已有研究发现Th17的分化、成熟和增殖与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有密切关系,而后者在慢性乙肝中的免疫致病及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 T辅助细胞(Th)17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衰竭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已有研究发现Th17的分化、成熟和增殖与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有密切关系,而后者在慢性乙肝中的免疫致病及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HBV),因此研究影响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及发生肝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对改善慢性乙肝预后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代谢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并发症/免疫学/代谢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免疫学/代谢
原文传递
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肝衰竭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开利 邢汉前 +4 位作者 高登莲 赵鸿 姚红宇 张雪华 赵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伴肝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23例患者25例次MARS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血氨及格拉斯哥评分等指标,并观察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MARS人工肝治疗后,患者体...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伴肝性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23例患者25例次MARS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血氨及格拉斯哥评分等指标,并观察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MARS人工肝治疗后,患者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肌酐、血钠、血钾、血氯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MARS人工肝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措施,其对清除血清总胆红素、血氨等指标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的程度及总体预后,其意义在于为肝移植患者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治疗 肝性脑病/并发症/治疗 人工 吸附解毒
原文传递
祛毒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金强 黎晓武 +3 位作者 杨丽辉 尹梅影 侯琴 肖峻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观察祛毒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8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治,给... 目的观察祛毒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8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治,给予自拟祛毒退黄汤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2、IL-4、IL-6、IL-10水平,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置换次数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2、IL-4、IL-6水平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升高,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2、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肝功能等指标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血浆置换次数少,且死亡率低(P〈0.05)。结论祛毒退黄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有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水平,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效,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中草药 肝炎 乙型/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吲哚箐绿15 min清除率与肝癌肝切除后发生肝衰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薄飞 王燕 杜建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模型是近年来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对代偿期肝脏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吲哚箐绿15 min清除率则已经证实了可以安全、定量评估肝脏预切除代销,同时对患者肝脏功能储备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手术医师为...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模型是近年来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对代偿期肝脏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吲哚箐绿15 min清除率则已经证实了可以安全、定量评估肝脏预切除代销,同时对患者肝脏功能储备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手术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吲哚箐绿15 min清除率(ICGR15)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手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既往肝切除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且发生肝衰竭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实施相同手术且未发生肝衰竭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饮酒、乙肝病毒载量(HBV-DNA)、术前甲胎蛋白(AFP)、腹水、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BI评分、ICGR15值、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ICGR15、ALBI评分与患者手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饮酒、HBV-DNA、术前AFP、腹水、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T、AST、手术切除范围、肝门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BI评分、ICGR15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清ALT升高、AST升高、ALBI评分增高、ICGR15值增大、肝门阻断时间延长、肝切除范围增大是其术后发生肝衰竭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ICGR15值增大、ALBI评分是其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对评价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白蛋白-胆红素 吲哚箐绿15 min清除率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并溶血性贫血及暴发性肝衰1例分析
16
作者 饶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6期6427-6427,共1页
对肝豆状核变性并溶血性贫血及暴发性肝衰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14岁。因乏力、食欲不振3周,巩膜黄染2 d入院。父母近亲结婚(表兄妹关系)。查体:T 37℃,BP 120/6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 对肝豆状核变性并溶血性贫血及暴发性肝衰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14岁。因乏力、食欲不振3周,巩膜黄染2 d入院。父母近亲结婚(表兄妹关系)。查体:T 37℃,BP 120/6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胸骨无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症 贫血 溶血性/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并发症 疾病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