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1
作者 雷子乔 韩萍 +4 位作者 孔祥泉 梁波 田志梁 李友林 梁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示能力 ,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MSCT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达 91.2 %以上 ,对冠状动脉远段的显示较差。结论 MS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筛选手段 ,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 患者 扫描技术 MSct 脉图 显示率 可靠 图像质量 资料
下载PDF
动脉和动门脉造影螺旋CT动态扫描时间参数对肝癌诊断的作用
2
作者 陈林 吴沛宏 +5 位作者 赵明 徐志斌 郑庆生 张岩 李立 曹烨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肠系膜上静脉造影 动脉造影 ct 时间参数 动态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MSCT)在不同位置触发扫描对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柳雪琴 成启华 +3 位作者 李婷婷 陈妙勤 汪劭川 孙政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多排螺旋CT(MSCT)在不同位置触发扫描对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观察组以肺... 目的:多排螺旋CT(MSCT)在不同位置触发扫描对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观察组以肺动脉干为触发扫描位置,行低剂量造影剂剂量及低KV扫描;对照组以升主动脉为触发扫描位置,行正常剂量造影剂及常规KV扫描。对比两组不同位置测量的CT值以及主、客观图像质量分级情况。结果:检查后,观察组与实验组造影剂剂量、肺动脉干水平上腔静脉CT值、肺动脉干CT值、支气管开口处主动脉CT值、支气管动脉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DLP、CTDIvol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发现支气管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患者主、客观图像质量分级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动脉干为触发扫描位置的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的图像质量,同时辐射剂量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MSct) 不同位置触发扫描 低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A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福成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9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对小肝癌(small hepatic carcinoma,SHCC)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占位性肝脏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给予螺旋CT常规扫描(对照组),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 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对小肝癌(small hepatic carcinoma,SHCC)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占位性肝脏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给予螺旋CT常规扫描(对照组),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A诊断(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动脉早期实质样强化6例,血管样强化7例;动脉中期实质样强化8例,血管样强化15例;动脉晚期实质样强化24例,血管样强化4例。观察组动脉早期无强化12例,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5例,重度强化2例;动脉中期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10例,中度强化6例,重度强化10例;动脉晚期无强化0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7例,重度强化19例。观察组灵敏度92.86%,特异度93.75%,漏诊率7.14%,准确度93.18%,阳性预测值96.30%,阴性预测值88.24%。观察组的诊断准确度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A诊断技术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 ctA诊断技术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梁彤杰 刘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0-192,21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横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P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合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螺旋ct血管造影 ct仿真内窥镜技术 动脉夹层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于同刚 姚振威 +2 位作者 冯晓源 戴嘉中 祝瑞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46例窦性心律患者,按心率分为6组:组1心率为<60次/min,组2心率为60~69次/min,组3心率为70-79次/min,组4心率为80~89次/min,组5心率为90~99次/m...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46例窦性心律患者,按心率分为6组:组1心率为<60次/min,组2心率为60~69次/min,组3心率为70-79次/min,组4心率为80~89次/min,组5心率为90~99次/min,组6心率为≥100次/min。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SUN图像工作站进行二维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容积再现重建。结果:46例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左回旋支、左缘支、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显示较好并能用于影像学诊断者分别为46例(100%),46例(100%),41例(89%),43例(94%),24例(52%),39例(85%),27例(59%)。在相位窗的选择方面,36例(78%)患者在75%相位窗上显示较好。在不同的心率组中,16层螺旋CT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后降支的显示没有明显差别(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前降支的显示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很小,显示率都是100%。心脏搏动主要影响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第一对角支的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显示率为100%。当心率小于80次/min时左旋支的显示率在93%以上。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准确可靠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7
作者 邓静 徐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5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肝总动脉变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脏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将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肝总动脉变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脏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将诊断获得的数据、影像资料传输到后处理软件中,完成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等,观察肝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情况,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金标准)进行比较,并完成图像质量分析。结果:300例患者DSA检查确诊47例,检出率为15.67%;肝脏256层螺旋CTA检出患者肝总动脉变异45例,检查准确率为98.00%,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敏感度为91.49%,特异度为99.21%;阳性预测值为95.56%,阴性预测值为98.43%。两种检查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胃左动脉及其他内脏动脉分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螺旋CTA确诊的45例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变异类型前三位分别为Ⅰ、Ⅱ及Ⅲ型,分别占71.11%、6.67%和6.67%;256层螺旋CTA在肝总动脉变异中图像优良率高于DSA检查(P<0.05)。结论:256层螺旋CTA检查用于肝总动脉变异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准确地判断肝动脉及分支解剖变异情况,图像质量相对清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技术 动脉变异 影像表现
下载PDF
国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160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龙江 杨亚英 +2 位作者 杨桂芬 包颜明 宋光义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型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显示肝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 160例国人肝动脉的CT血管造影 ,并与DSA( 2 4例 )或手术 ( 12例 )结果进行对照 ,所有病例均在MX 80 0 0型 4层螺旋CT机上进... 目的 :探讨国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型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显示肝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 160例国人肝动脉的CT血管造影 ,并与DSA( 2 4例 )或手术 ( 12例 )结果进行对照 ,所有病例均在MX 80 0 0型 4层螺旋CT机上进行。动脉期层厚为 3 .2mm ,重建间隔为 1.6mm ,螺距为 1.2 5 ,延迟时间 2 5s ,对比剂用量以 1.5ml/kg计算。评价 160例CT血管造影中肝动脉的显示分支的级别以及起源部位 ,并根据Michels分型进行分类。结果 :正常肝动脉解剖占 67.5 %,肝动脉解剖变异占 3 2 .5 %。 3 6例有DSA或手术结果者 ,MSCTA显示肝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为97.2 %。结论 :CT血管造影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方面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有望应用于介入、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解剖 变异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下载PDF
螺旋CT肝脏动态扫描技术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勇 黄小华 +6 位作者 兰鹰 李春平 周华藻 张小明 敬宗林 翟昭华 唐显应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 :应用螺旋CT肝脏动态扫描评价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延迟扫描时间、病人体重与肝脏增强的定量关系。方法 :73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 ,行肝脏平扫和动静脉期增强扫描 ,测量其各参数值 ,并作统计... 目的 :应用螺旋CT肝脏动态扫描评价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延迟扫描时间、病人体重与肝脏增强的定量关系。方法 :73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 ,行肝脏平扫和动静脉期增强扫描 ,测量其各参数值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流量组高峰CT值大于低流量组 ,高峰时间亦提前 ;12 0ml组与 10 0ml组比较 ,其高峰CT值和高峰时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CEI达到 45HU或更高 ,在 5 0— 75kg和大于 75kg组对应的造影剂容量为 10 0ml和 12 0ml。结论 :肝脏增强的程度与造影剂注射速度和容量呈一定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动态扫描 技术参数 疾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进展期肝癌供血动脉介入前评价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振鹰 靳仓正 +1 位作者 梁文钊 符熙 《影像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进展期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5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53例进展期肝癌患者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进展期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5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53例进展期肝癌患者共发现肝动脉解剖变异19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并形成寄生动脉2例,栓塞治疗后肿瘤侧支循环形成4例,介入术后肝动脉狭窄2例;三种重建图像中VR图像最直观,MIP图像细节显示最佳。结论:MSCTA是一种评价HCC供血动脉的重要方法 ,三种重建相结合可为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检出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志宏 刘怡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67-969,共3页
目的 :对 2 7例共 3 6个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19~ 2 2s、3 9~ 42s扫描 ,相继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 目的 :对 2 7例共 3 6个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19~ 2 2s、3 9~ 42s扫描 ,相继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像 ,观察全部病灶的各期CT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有 2 1例在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到肿瘤供血动脉及异常血管网 ,3例结节型肝癌呈现高密度均匀强化。动脉晚期除 7例肿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1例结节型无明显强化外 ,其余肿块型及结节型均呈明显高密度均匀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肝细胞癌的血供特征 ,弥补了一般CT扫描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螺旋ct动脉期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ct表现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飞 崔书君 +4 位作者 纪蒙蒙 王大伟 邹殿俊 耿鹤群 李传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7行腹部CT增强扫描或腹部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20例,观察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的起源及分支情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7行腹部CT增强扫描或腹部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20例,观察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的起源及分支情况,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并比较不同后处理方法。结果 120例中111例(92.5%)有典型肝动脉分布。肝动脉变异9例(7.5%),其中肝右动脉变异4例(3.3%),肝左动脉变异1例(0.9%),肝固有动脉变异4例(3.3%)。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IP既能清晰显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显示病灶情况。VR能完整显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迷走血管和重叠血管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无法观察管腔内情况。MPR无法完整显示动脉的解剖学全貌,但可显示管壁的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等。CPR可将迂曲的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进行管腔的测量。结论多排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各种后处理技术中,VR和MIP两者联合应用对肝动脉的显示最佳;MPR及CPR也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解剖变异 多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螺旋CT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开贤 周玉滕 +2 位作者 牛家成 李培勇 李苓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06-1107,共2页
关键词 细胞癌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诊断 ct扫描 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希年 刘光华 +3 位作者 张沉石 张茸 林琳 卢军燕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ml/s左右的速度经时前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ml/s左右的速度经时前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在开始滴注造影剂75秒内扫完全肝。结果:所有图像主动脉密度均高于或等于门静脉密度。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5例(20灶)肝细胞性肝癌(HCC)呈高密度。11例HCC呈等或较低密度:2例为弥漫型HCC;9例有严重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中2例门静脉呈逆向增强。7例肝转移瘤呈低密度。3例(5灶)海绵状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增强扫描 螺旋ct 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最佳扫描时间窗的确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松涛 李传福 +1 位作者 马祥兴 王青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55-257,共3页
为得出肝脏增强扫描最佳动脉期和门脉期时间窗,分析了90例正常人肝脏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注射造影剂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结果:3组肝脏的峰值增强分别为85、68、70Hu;峰增强时间分别为58、68、75s;肝脏增... 为得出肝脏增强扫描最佳动脉期和门脉期时间窗,分析了90例正常人肝脏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注射造影剂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结果:3组肝脏的峰值增强分别为85、68、70Hu;峰增强时间分别为58、68、75s;肝脏增强达到30Hu的时间分别为38、39、41s。提示3个组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2s和50s,23s和60s,26s和67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动脉 门静脉期 增强扫描时间窗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科峰 俞同福 +1 位作者 王德杭 潘溪江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11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心电相位窗,不同重建方法以及心率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在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高,横断面显... 目的:初步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心电相位窗,不同重建方法以及心率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在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高,横断面显示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MIP、RT3D有较大的潜力,MPR、VE可作为补充。心率小于70次/分时,图像运动伪影较少,且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右冠远段和回旋支中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大的潜力,有可能成为冠心病非创伤性检查中极有价值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成像技术 冠心病 心率 图像重建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容臻 李宇东 +2 位作者 李郁芳 高堃 张士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0期79-81,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1支肺段动脉栓塞,其中CT增强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PE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螺旋ct增强扫描 动脉造影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军 王建秋 李凯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4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各54例。Ⅰ组患者给予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模式,Ⅱ组给...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各54例。Ⅰ组患者给予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模式,Ⅱ组给予对比剂小剂量峰值测试扫描模式,对两种扫描技术的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对比剂浓度上差异显著(P<0.05);Ⅱ组患者的对比剂符合率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进行扫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扫描技术,其中小剂量峰值测试扫描模式可降低个体差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高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和对比剂符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螺旋ct 冠状动脉ctA成像 扫描技术 优化效果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昌勇 李俊峰 +5 位作者 刘一江 颜吉平 李鑫 张昊 林豪 张雪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双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辉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5例肝肿瘤患者,均接受平扫及双层螺旋CT多期断层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进行平扫时,低密度检出123例,等密度检出16例,高密度检出6例...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5例肝肿瘤患者,均接受平扫及双层螺旋CT多期断层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进行平扫时,低密度检出123例,等密度检出16例,高密度检出6例,检出率84.83%;对患者进行多期扫描,其检出率为96.55%(140/145),门静脉期检出率91.72%(133/145),平衡期检出率84.83%(123/145),延迟期检出率86.90%(126/145)。患者平扫检出率为84.83%,明显高于双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9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扫描速度,同时扫描次数也不受影响,可以有效检出肝肿瘤,提高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对肿瘤定位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肿瘤 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