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练贤惠 李晓晖 +2 位作者 张德葵 吴细群 关守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栓塞术 治疗 护理措施 不良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联合I 125粒子导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袁叶菊 徐成臣 +3 位作者 陶新光 李瑞 陈挺松 谢应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18-17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联合I125粒子导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某医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均行TAE联合I125粒子导管...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联合I125粒子导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某医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均行TAE联合I125粒子导管植入治疗。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量20~60粒,平均(32.67±12.66)粒,粒子活度为0.8 mCi/粒,长度约为5 mm、直径约0.8 mm,射线有效半径为17 mm,半衰期为59.6 d。植入粒子条1条16例,植入粒子条2条14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癌栓术前术后对比,甲胎蛋白及肝功能指标术前术后对比,患者总生存期及治疗有效率、累计生存率。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10例患者感疼痛,5例患者出现发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均缓解。癌栓长径术前平均(61.05±12.64)mm,术后平均(42.09±10.92)mm,癌栓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86.67%(26/30)、63.34%(19/30)和33.34%(11/30)。随访期内有10例患者接受再次TAE治疗(累计24例次),19例患者死亡。其中最长生存15个月,目前11例患者仍生存,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8.37±3.59)个月。结论TAE联合I125粒子导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安全可行,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原发性 门静脉癌栓 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伴有明显的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在门静脉梗阻期间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S.Murata H.Tajima +4 位作者 K.Nakazawa S.Onozawa S.Kumita K.Nomura 秦乃姗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18-518,共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肝细胞癌(HCC)和明显动脉-门静脉(AP)分流的病人在相应门静脉梗阻(TACE-PVO)期间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临床效果,为HCC伴有明显AP分流病人的TACE-PVO的前瞻性非随机研究。研究对象为2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肝细胞癌(HCC)和明显动脉-门静脉(AP)分流的病人在相应门静脉梗阻(TACE-PVO)期间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临床效果,为HCC伴有明显AP分流病人的TACE-PVO的前瞻性非随机研究。研究对象为2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病人且伴有明显AP分流.接受线圈和(或)明胶海绵颗粒的分流栓塞(A组:n=7)或TACE-PVO(B组:n=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细胞癌 动脉门静脉分流 门静脉 梗阻
下载PDF
右半肝切除术前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韧 李江伟 +1 位作者 张澍 任松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观察右半肝切除术前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择期拟行右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术前予以单纯序贯性肝动脉化疗... 目的观察右半肝切除术前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择期拟行右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术前予以单纯序贯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术前行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同肝病基础状态患者治疗前后残肝体积(RLV)、功能性全肝体积(TFLV)、残肝比(RLVR),并分析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手术情况及远期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 <0.05)。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未合并肝硬化者、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合并肝硬化者、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或肝硬化者治疗后RLV、RLVR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肝区胀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后二期手术切除率为6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9%(P <0.05)。所有行二期右半肝切除术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 90%、3. 45%、44.83%,对照组分别为31.58%、26.31%、1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仅能行右半肝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前予以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缩小切除侧肝体积,增加二期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切除 序贯动脉-门静脉栓塞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或脾动脉栓塞术与单纯血管栓塞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嘉欣 胡小波 +2 位作者 李庆刚 陈远思 刘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探讨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或脾动脉栓塞术与单纯血管栓塞治疗(胃冠状静脉和/或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探讨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或脾动脉栓塞术与单纯血管栓塞治疗(胃冠状静脉和/或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首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TIPS为主的分流组53例,接受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和/或脾动脉栓塞术;血管栓塞断流组32例,接受胃冠状静脉和/或脾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止血率、再出血率、肝功能指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肝性脑病、死亡、追加手术)、生存率。结果以TIPS为主的分流组术后6、12个月再出血率低于血管栓塞断流组(P=0.007,P=0.049),术后追加手术率较低(P=0.006),但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血管栓塞断流组(P=0.001);与术前相比,以TIPS为主的分流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均升高(P<0.001),而血管栓塞断流组术后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未见升高。结论以TIPS为主的分流组再出血率低,而血管栓塞断流组长期维持肝功能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消化道出血 经颈静脉内门体静脉分流 动脉栓塞
下载PDF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转移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春泽 吕维富 +3 位作者 张行明 肖景坤 张正峰 鲁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无法或拒绝接受手术切除肝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单纯行TACE,治疗组(2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无法或拒绝接受手术切除肝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单纯行TACE,治疗组(2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观察比较2种疗法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肝脏体积、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近期疗效和累积生存率的影响。结果①术后6个月治疗组有效率65.2%(15/23)高于对照组30.8%(8/26)(P=0.04);治疗组肿瘤最长径总和由术前(9.92±2.63)cm下降为术后(7.32±2.61)cm,对照组由术前(10.34±3.12)cm下降为术后(9.13±3.42)cm,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及13个月,累积生存率比较P<0.05。②肝脏体积变化比较:对照组术后肝脏体积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术前非栓塞叶体积为(481±251)cm3,术后2,4,8周分别为(523±250)cm3,(548±249)cm3,(552±249)cm3,分别比术前增加(10.1±7.6)%,(16.1±10.9)%,(17.2±11.5)%。③术后肝功能:两组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均不明显,治疗组术后第1,3天,ALT、AST、TB等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至术后第7天下降(P>0.05)。两组相比,术后第1天、第3天ALT、AST、TB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第7、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PVE联合TACE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缩小肝转移癌,改善患者累积生存率,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癌 门静脉栓塞 动脉化疗栓塞 残余
下载PDF
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翔 白人驹 +2 位作者 孙浩然 于铁链 王永利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分析 18例肝内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研究其与DSA表现的相关性 ,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  18例APS中 ,13例为肝细胞癌 (HCC) ,2例单纯肝硬化 ,1例HCC术后肝内多发转移 ,1例肝脓肿... 目的 分析 18例肝内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研究其与DSA表现的相关性 ,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  18例APS中 ,13例为肝细胞癌 (HCC) ,2例单纯肝硬化 ,1例HCC术后肝内多发转移 ,1例肝脓肿穿刺治疗后 ,1例肝脏无明确病变。 18例APS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三期扫描 ,其中 7例还进行了DSA检查。结果  18例APS中 ,17例的CT增强动脉期表现分三型 :(1)门静脉三级 (亚段 )及以上分支提早显影 (Ⅰ型 ) 11例 ;(2 )肿瘤 /病变周围肝实质提早强化 (Ⅱ型 ) 6例 ;(3)肝脏边缘结节形、楔形提早强化区 ,且其邻近无占位性病变 (Ⅲ型 ) 3例。另有 1例CT未发现确切APS征象。 7例APS在DSA动脉期表现为 :门静脉三级及以上分支提早显影 (Ⅰ型 ) 1例 ;门静脉三级以下分支提早显影 ,且迂曲、增粗 (Ⅱa型 ) 6例 ;呈“双轨征”表现 (Ⅱb型 ) 4例 ,其中包括CT上无APS表现的 1例。结论 APS的病因中 ,HCC是最主要的 ,其他原因还有肝硬化、医源性肝损伤以及不明原因者。跨血管、跨肝窦、跨肝血管丛的途径是肝癌、肝硬化APS形成的主要机制。APS的CT和DSA表现并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门静脉分流 CT 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细胞癌 硬化 脓肿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伍尧泮 张伟章 +3 位作者 李立 郭荣平 谢传淼 蔡培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80-883,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资料表明,肝的血液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应,肝癌患者单纯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难以控制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portalvenouschemoembolizati... 背景与目的:临床资料表明,肝的血液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应,肝癌患者单纯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难以控制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portalvenouschemoembolization,PV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1997年7月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对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PVCE组)的疗效,与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组)的疗效对比。结果:(1)TACE+PVCE组治疗有效率86.2%,显效率31.0%;TACE组治疗有效率69.5%,显效率13.6%(P<0.05)。(2)TACE+PVCE组半年生存率93.1%,TACE组72.0%;TACE+PVCE组1、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3.1%、6.9%;TACE组分别为51.7%、5.1%。寿命表法分析两组患者半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性,1、2、3、4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患者栓塞后均有发热、腹痛、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发生,TACE+PVCE组肝功能受损较严.-重,甚至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受损程度与碘油用量呈正相关。结论:经肝动脉行动-门脉双重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但中、长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 化疗 治疗 中晚期 原发性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沈新颖 张彦舫 +5 位作者 孔健 窦永充 李勇 蔡进中 何凡 陈旭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肝癌合并APS患者,针对APS和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2周后行肝增强CT或MRI扫描并行TACE治疗。比较肿瘤消融、坏死效果及APS分流道封闭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肝癌合并APS患者,针对APS和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2周后行肝增强CT或MRI扫描并行TACE治疗。比较肿瘤消融、坏死效果及APS分流道封闭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5例中央型APS完全消失4例,分流减少8例,3例无明显变化;10例肝段型APS,有3例术后APS消失,5例好转,2例无变化;周围型9例,术后消失5例,好转4例。38个消融病灶中,完全坏死11个病灶,14个病灶坏死面积超过50%,坏死50%以下有8个病灶,4个病灶RFA术后强化面积无变化,1个病灶进展。术后随访3~12月,3、6、9、12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4.1%、82.4%、73.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门静脉分流 射频消融 细胞 经皮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康顺 单鸿 +4 位作者 姜在波 关守海 李征然 黄明声 康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HCC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HCC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肝动脉造影证实无APS的 5 6例作为对照。结果 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 5 6例HCC患者中 ,4 6例在CT增强动脉期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CT像上 ,动脉期APS的直接征象有 :(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 2 5例 ;其中 2 4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高流量性APS。 (2 )肿瘤同侧肝叶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 5例 ;其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动脉期APS的间接征象有 :(1)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的非癌变肝实质提早强化 8例 ;其中 6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 (2 )肿瘤外周出现楔形或不规则的强化区 8例 ;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小流量性APS。 10例CT阴性者 ,其肝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外周门静脉小支显影。对照组 ,2例肝动脉期出现门静脉较大分支显影。结论 HCCAPS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诊断APS及判断APS分流量大小。高流量性APS应及时行肝动脉栓塞术 ,以减轻因APS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的上消化道出血、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 APS HCC 动态增强 动脉-门静脉分流
下载PDF
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文涛 董生 +2 位作者 贾宁阳 欧阳强 严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门静脉癌栓 金属内支架 门静脉 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α-氰丙烯酸正丁酯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凯 王茂强 +2 位作者 李彩霞 樊庆胜 段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HAPS)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2例肝癌伴HAPS的患者以NBCA栓塞瘘口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部分闭合,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瘘口栓... 目的:评价应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治疗肝癌高流量动脉-门静脉分流(HAPS)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2例肝癌伴HAPS的患者以NBCA栓塞瘘口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瘘口闭合,2例患者瘘口部分闭合,1例因不良反应终止瘘口栓塞。结论:应用NBCA治疗高流量HA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丙烯酸正丁酯 细胞 动脉-门静脉分流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多层螺旋CT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光华 于红 +3 位作者 李惠民 董伟华 韩希年 周文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rterioportalshunt,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特征及形成机制 ,评价MSCT在APS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3例APS的CT影像特征及其基础疾病 ,所有病例均采用MSCT机扫描 ,对比剂注... 目的 探讨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rterioportalshunt,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特征及形成机制 ,评价MSCT在APS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3例APS的CT影像特征及其基础疾病 ,所有病例均采用MSCT机扫描 ,对比剂注射流率 3ml/s ,剂量 90ml;动脉期延迟 2 5~ 2 8s,门脉期 5 0~ 5 5s ,实质期 3~ 5min。其中 75例完成了动脉期三维重建。结果 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提前显影 12 7例 ,其中 75例容积成像 (VR)清晰显示APS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三维关系。动脉期肝实质呈楔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片状强化 139例 ,其中单发 94例 ,2~ 3处 4 0例 ,弥漫性 5例 ;门脉期部分病灶密度仍较高 ,实质期病灶与肝实质密度一致。 90例原发肝癌及 16例转移瘤中 ,动脉期瘤灶部分实质明显强化 6 7例 ,门脉期多数病灶仍呈高密度 ,实质期呈低密度 ,其余39例瘤灶未见明显强化。上述APS按发生部位可分 4型 :即中央型 (6 0例 ) ,周围型 (32例 ) ,混合型 (5 6例 )和弥漫型 (5例 )。结论 多种疾病均可形成APS ,原发性肝癌是最主要原因。CT上APS可有多种特征性表现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门静脉分流 多层螺旋CT APS诊断 原发性
下载PDF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 被引量:8
14
作者 荆剑 白旭明 +3 位作者 顾星石 程龙 原强 靳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辅助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例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增强CT或MRI评估门静脉血栓,采用改良TIPS术并置入溶栓管溶栓。结果改良T...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辅助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例症状性慢性门静脉血栓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增强CT或MRI评估门静脉血栓,采用改良TIPS术并置入溶栓管溶栓。结果改良TIPS成功率100%,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均有明显缓解,门静脉血流再通,部分血栓完全消失。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0.36±1.78)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术后(19.00±3.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5,P<0.05);门静脉内径由术前(16.07±2.06)mm恢复至术后(13.36±2.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5)。结论改良TIPS术治疗慢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分流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术治疗肝癌对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晓明 宋蔚青 +1 位作者 王居邠 胡国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38,共4页
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腹脉动脉门静脉双重插管,同时化疗栓塞,并观察了术前术后肝脏储备功能指标的变化。10例患者的肝实质栓塞率在8.36%~47.8%。其中4例接近或超过40%,血浆中cAMP基础浓度,术前术后相比无显... 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腹脉动脉门静脉双重插管,同时化疗栓塞,并观察了术前术后肝脏储备功能指标的变化。10例患者的肝实质栓塞率在8.36%~47.8%。其中4例接近或超过40%,血浆中cAMP基础浓度,术前术后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经胰高血糖素负荷后,cAMP浓度从术前的278.31降至术后的142.38pmol/ml,P<0.05,4例术后cAMP明显低下(小于90pmol/ml);患者术前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指数与肝硬化时改变相似,8例中2例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均增加,3例肝动脉血流增加,门静脉减少,另外3例则相反;3例栓塞率较高。负荷后cAMP低下者出现了一过性黄疸和腹水。结果表明:①双重栓塞可损害一部分肝实质,对肝脏储备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尚在代偿范围之内;②双栓范围较大,cAMP低下时注意保护功能;③双栓后肝血流的变化复杂,应进一步研究必手术操作简便,方法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脏储备功能 动脉 门静脉 栓塞
下载PDF
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混合物栓塞治疗肝癌合并中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春 周卫忠 +4 位作者 刘圣 周春高 王斌 王绍显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混合物(ESG)联合化疗药物和/或碘化油,对合并中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肝癌(HCC)患者行末梢性化疗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12月使用ESG栓塞治疗106例HCC合并中重度APS... 目的探讨采用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混合物(ESG)联合化疗药物和/或碘化油,对合并中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肝癌(HCC)患者行末梢性化疗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12月使用ESG栓塞治疗106例HCC合并中重度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手术前后APS改善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肿瘤反应、生存期和预后因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HCC合并中重度APS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8 d,6、12、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8%、36.1%、1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总胆红素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既往治疗、治疗有无应答以及APS改善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有应答、APS改善是独立保护因素,而女性、最大肿瘤直径≥5 cm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ESG栓塞治疗合并中重度APS的HCC患者安全、有效,治疗有应答、APS改善患者预后较好,而女性、最大肿瘤直径≥5 cm为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明胶海绵混合物 栓塞 治疗性 细胞癌 动脉门静脉分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沈新颖 单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 ;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对 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 目的 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 ;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对 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 ,测定APS分流道闭塞前后门静脉压力 ;术前及术后 2周行肝脏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显著降低 ,下降幅度为 5 .4 %~ 33.3% ,平均降幅为 2 0 .1% ;栓塞后门静脉直径缩小 ,血流速度加快 (P <0 .0 1) ;13例门静脉主干呈离肝血流患者 ,术后有 7例转为向肝方向。APS栓塞后 ,1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有改善 ,在门静脉压下降幅度超过 2 0 %的 10例患者中 ,门静脉高压症有明显改善 ;门静脉压力下降在 2 0 %以下的8例患者中 ,门静脉高压症改善不明显。结论 栓塞A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 ,平均降幅达 2 0 %以上 ;当门静脉压力降低 2 0 %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改善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压力 患者 门静脉高压症 栓塞 动脉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APS 置管
下载PDF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门静脉化疗对预防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安 杨振宇 +4 位作者 杜锡林 杨涛 谭凯 贺小军 雷世雄 《西部医学》 2016年第7期925-927,931,共4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7月期间60例肝细胞癌(HCC)首次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再次实施相应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情况分为两...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7月期间60例肝细胞癌(HCC)首次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再次实施相应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情况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联合门静脉化疗组22例(A组),为手术切除后辅以PVC+TACE治疗:术后辅以单纯肝动脉化疗组38例(B组)。结果联合门静脉化疗组与单纯TACE化疗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27.3%与31.6%(P〉0.05)和54.5%与73.7%(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65.8%与54.5%和34.2%、31.8%与23.7%(P〈0.05),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化疗组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TACE组(P〈0.05);生存率方面来看,联合化疗组1、2、3年均比单纯TACE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的联合化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其疗效于术后1年更为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化疗 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微RNA-59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庆伟 李威 +2 位作者 杨继东 喻刘杨 龙健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微核糖核酸-597(miR-59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病人136例,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病人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另治...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微核糖核酸-597(miR-59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病人136例,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病人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另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TACE疗效将病人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比较miR-597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细胞癌病人TACE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伴门静脉癌栓、伴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径>5 cm、Ⅲa期、低分化、Child-Pugh分级B级的肝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均低于无门静脉癌栓、无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径≤5 cm、Ⅰb+Ⅱ期、中高分化、Child-Pugh分级A级的病人(P<0.05);TACE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22.06%,有效组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高于无效组(0.827±0.054比0.351±0.04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Child-Pugh分级、微血管侵犯、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均是肝细胞癌病人TACE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miR-597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且miR-597表达水平亦与TACE疗效有关,其低表达量常提示TACE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微核糖核酸-597 动脉化疗栓塞 临床病理特征 疗效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2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64-6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3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PTVE联合TAC...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3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PTVE联合TACE治疗。观察PTVE术后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复发率,评估TACE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观察PTVE和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VE止血成功率100%,术后1和2年出血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0.0%。TACE术后1、3和6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83.3%、70.0%和6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3%、76.7%和63.3%。随访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0%、67.7%和50.0%。TACE术后3 d谷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较术前升高(P<0.05),但术后14 d逐步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术后3和14 d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和TACE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结论PTVE可有效降低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PTVE联合TACE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血压 门静脉 上消化道出血 硬化 动脉化疗栓塞 胃冠状静脉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