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朱怡贵 罗永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采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P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采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P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和研究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各45例。术后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7 d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肝全部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HR均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HR术前、术后7 d组间分别比较,以及MAP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而两组比较,研究组更高,两组患者血清TBiL、AST及A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低(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对比22.22%)(P<0.05)。结论相比于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PLC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肝全部血流阻断时间与住院时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可减轻肝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腹腔镜切除术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功能
下载PDF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 徐幸幸 +1 位作者 段文涛 彭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流阻断方法分为两组,Pringle组(n=52)采用全入肝... 目的:探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流阻断方法分为两组,Pringle组(n=52)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区域性组(n=54)实施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性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Pringle组(P<0.05)。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组间、组内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上述3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第7天均低于术后第1天(P<0.05),且区域性组低于Pringle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术前(P<0.05),心率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ringle法相比,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时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利于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区域性血流阻断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勇军 汪磊 +1 位作者 刘宁 晏华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2016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128例PLC患者,均接受LH手术治疗,其中57例在术中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另71... 目的探讨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2016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128例PLC患者,均接受LH手术治疗,其中57例在术中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另71例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区域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和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305.4±58.6)mL和(0.0±0.0)min,显著少于或短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382.5±60.3)mL和(24.2±7.5)min,P<0.05】;在术后7 d,区域血流阻断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6.4±8.5)μmol/L,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6±5.3)g/L,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25.7±7.2)μmol/L和(32.4±4.9)g/L】比,差异显著(P<0.05);区域血流阻断组MAP、HR和PVV分别为(85.6±2.3)mmHg、(78.7±8.3)次/min和(20.3±0.2)cm/s,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86.8±2.5)mmHg、(79.6±8.1)次/min和(20.1±0.3)cm/s】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区域血流阻断组腹腔内出血、胆汁漏、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5%、14.1%和5.6%,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3.5%、10.5%、22.8%和1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LH治疗PLC患者有较好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肝血流阻断时间,减轻术后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腔镜切除术 区域性血流阻断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手术
下载PDF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军明 黎旭光 +6 位作者 钟小生 王伟 王松 黄有星 仇成江 刁竞芳 谭志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10-2012,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运用和意义。方法对142例解剖性肝切除病例,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大出血及空气栓塞。术中无输血,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 mL(50-850 mL),平...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运用和意义。方法对142例解剖性肝切除病例,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大出血及空气栓塞。术中无输血,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 mL(50-850 mL),平均断肝时间20 min(12-40 min)。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可以减少出血和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切除术 区域性血流阻断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宇华 赵大建 +2 位作者 胡智明 张成武 吴伟顶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092-1093,共2页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RHVE)下行肝脏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术中操作更为灵活,并能有效避免肝脏缺血损害和胃肠道瘀血,我们对53例患者采用RHVE技术行肝脏切除术,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流阻断 区域性 临床分析 脏切除术 血流阻断 第一 脏缺血 VE技术
下载PDF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卜建国 杨晓平 +1 位作者 严佶祺 彭承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总结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6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左半肝切除6例,左肝外侧叶切除17例,右半肝切除4例,右肝多肝段联合切除6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3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的方式包括... 目的:总结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6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左半肝切除6例,左肝外侧叶切除17例,右半肝切除4例,右肝多肝段联合切除6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3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的方式包括导尿管束扎法18例,肠钳夹压法22例,经肝后隧道绕肝带束扎提拉法6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术中输血3例,平均出血量210mL;术后并发膈下感染1例,胆瘘2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进行肝切除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术中肝脏出血,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血流阻断 切除 血流 区域性阻断
下载PDF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聪萍 王晓蔚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4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16例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除肝癌的患者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准备工作,了解相关实验室指标,术中解剖、阻断血管和切除患肝时做到密切主动的配合。结果:通过医护密切配...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16例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除肝癌的患者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准备工作,了解相关实验室指标,术中解剖、阻断血管和切除患肝时做到密切主动的配合。结果:通过医护密切配合,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阻断患肝血流,肿瘤获完整切除,平均切除时间28 min,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对应用解剖要求高,要求护士应熟知肝脏结构、血管胆管分布走向,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做到主动配合,确保手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血流阻断 癌切除 手术配合
下载PDF
常温下阻断肝区域性血流行肝切除术35例报告
8
作者 黄忠 蔡云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常温下肝区域性血流阻断(RHVO)行肝切除术35例经验,并与在同期采用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IO)行肝切除术1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RHVO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HIO阻断时间(...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常温下肝区域性血流阻断(RHVO)行肝切除术35例经验,并与在同期采用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HIO)行肝切除术1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RHVO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HIO阻断时间(P<0.01),两组术中失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d肝功能SGPT改变RHVO组明显轻于THIO组(P<0.01)。RHV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HIO组(0.05>P>0.01)。结论:常温下RHVO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 切除术 常温
下载PDF
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小辉 文武 +6 位作者 万仁华 单人锋 熊远鹏 罗来辉 刘惟棋 宋胜江 董晓渊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5期49-5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在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大肝癌患者133例,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将其分为IPM组(应用间歇性Pringle法)5... 目的对比分析在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大肝癌患者133例,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将其分为IPM组(应用间歇性Pringle法)59例、区域组(应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切除肝段及附加胆囊切除术情况、输血及中转开腹情况、住院时间)、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3个月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除肝段数及附加胆囊切除术情况、输血及中转开腹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PM组肝血流阻断时间长于区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区域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ALT、AST、TBIL、PT均升高,ALB均降低(P均<0.05)。IPM组术后5 d的TBIL高于区域组、ALB低于区域组(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大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间歇性Pringle法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均安全、有效,但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有助于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下载PDF
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庄旭升 杨晓平 +1 位作者 卜建国 莫经刚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年第2期162-163,F0003,共3页
目的总结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包括:外侧左肝外侧叶切除15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1例。记录肝血流阻断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 目的总结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包括:外侧左肝外侧叶切除15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1例。记录肝血流阻断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阻断肝脏血流,左肝外侧叶切除(即肝血流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16.37±2.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40±20.04)ml;肝段或部分肝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8.20±8.0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30±40.02)ml。术中输血3例。术后并发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进行肝切除能完全阻断病灶肝的全部入肝出肝血流,术中出血量较少,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血流阻断 切除
下载PDF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锋 余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543-545,共3页
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5例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肝部分切除术均在半肝血流阻断下顺利完成。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平均失血量200 mL,术后肝功能... 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5例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肝部分切除术均在半肝血流阻断下顺利完成。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平均失血量200 mL,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术后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少。无肝功能衰竭,无死亡病例。采取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肝切除手术中的出血,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切除术 血流阻断 区域性
下载PDF
间歇性全入肝、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
12
作者 刘容生 吴雪良 丘岳总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91-94,共4页
比较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内(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行LH术的PLC患者,将其按照术中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成2组,A组... 比较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内(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行LH术的PLC患者,将其按照术中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成2组,A组术中采用间歇性Pringle法,B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出血量)、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5),肝血流阻断时间较A组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5d时的ALT、AST、TBIL均较术前高(P<0.05),而ALB均较术前低(P<0.05);B组术后5d时的TBIL较A组低,而ALB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PLC患者,在行LH术中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较之间歇性Pringle法,术中出血更少,肝血流阻断时间更短,且术后肝功能损伤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腔镜切除术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下载PDF
3D腹腔镜下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13
作者 卢超 陈波 +2 位作者 邢志祥 周鹏 王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109例(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PLC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LH手术治疗,将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109例(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PLC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LH手术治疗,将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将使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分析围手术期指标,统计手术治疗之前、手术结束后3d的肝功能指标和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及治疗时间、手术期间出血情况、肝血流阻断时间和整体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3个月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结束后3d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手术治疗结束后3d血清GAS含量、血浆MTL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LC患者使用3D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相比,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无血流阻断时间,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这可能与该手术对术后肝功能和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区域性血流阻断 腹腔镜切除术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功能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德泉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肝癌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分为间歇完全阻断组、区域部分阻断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 目的探讨大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肝癌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分为间歇完全阻断组、区域部分阻断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以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歇完全阻断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腹腔镜下棉绳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完成入肝血流完全阻断,每阻断15 min松开5 min,重复直至手术结束;区域部分阻断组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分离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并于肝门部继续分离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血管夹或7号丝线持续阻断要切除肝叶的门静脉和肝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区域部分阻断组比较,间歇完全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总胆红素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腹腔出血、胸部感染、胸腔积液以及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率间歇完全阻断组为14.29%,区域部分阻断组为11.90%;间歇完全阻断组死亡1例,区域部分阻断组无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比较,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损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肿瘤 腹腔镜切除术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下载PDF
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宏伟 《西藏医药》 2020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采用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技术,对比... 目的对比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采用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技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4.6±14.7)ml、手术时间(175.5±14.5)min、住院时间(9.8±1.2)d,对照组(175.2±14.5)ml、(182.4±13.4)min、(10.2±1.4)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肝门阻断时间(15.3±3.3)min,对照组(27.7±3.9)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术后3d,观察组总胆红素(30.3±3.0)μmol/L、谷丙转氨酶(386.1±22.1)U/L、谷草转氨酶(222.5±32.5)U/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和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但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的速度更快、更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手术 Pringle入血流阻断 改良区域性阻断技术
下载PDF
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旭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41-45,共5页
目的:比较间歇性与区域性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间歇组(n... 目的:比较间歇性与区域性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并根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间歇组(n=29)和区域组(n=32)。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间歇组(P<0.05);两组术前、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区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间歇组,白蛋白水平高于间歇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中,间歇性与区域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均具有较好效果,而后者较前者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肝功能损伤,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全入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原发性 腹腔镜根治术 功能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及肝血管内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肝癌
17
作者 熊剑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79-81,共3页
肝癌肝切除术已取得很大成就,术后5年生存率达25.8%,尤其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60%~70%。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一经确诊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这部分已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仍是当务... 肝癌肝切除术已取得很大成就,术后5年生存率达25.8%,尤其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60%~70%。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一经确诊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这部分已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仍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晚期 血流阻断 动脉 姑息性治疗 灌注化疗 血供 区域性化疗 正常组织 继发性
下载PDF
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效果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林福臻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3期44-45,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全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观察组行区... 目的:探讨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法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全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观察组行区域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半年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年生存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较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复发,提高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细胞癌 全入血流阻断 区域性血流阻断 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行左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宇华 张成武 +5 位作者 胡智明 吴伟顶 刘杰 尚敏杰 洪德飞 赵大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9-220,共2页
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影响腹腔镜肝脏手术发展的关键^[1-2],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是目前相对完善的肝血流控制方法^[3-4]。我们在腹腔镜下采用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成功实施左肝部分切除8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浙江... 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影响腹腔镜肝脏手术发展的关键^[1-2],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是目前相对完善的肝血流控制方法^[3-4]。我们在腹腔镜下采用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成功实施左肝部分切除8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浙江省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区域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8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实施左肝部分切除,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47~74岁,中位年龄5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脏手术 内胆管结石 血流阻断 部分切除 区域性 治疗 血流阻断技术 浙江省人民医院
原文传递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劲松 杨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采取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肝部分切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肝部分切除均在半肝血流阻断下顺利完成,阻断时间15~45 min,术中出血少,平均失血量300...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采取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肝部分切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肝部分切除均在半肝血流阻断下顺利完成,阻断时间15~45 min,术中出血少,平均失血量300 mL,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术后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少。无肝功能衰竭,无死亡病例。结论:采取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肝切除手术中的出血,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方法 血流阻断 区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