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蟹肝坏死症状及流行情况
1
作者 倪前干 葛金霞 《科学养鱼》 2001年第10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河蟹 肝坏死症 症状 病变 流行情况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多种细菌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爆发有关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志坚 陈勇贵 +6 位作者 翁少萍 路晓锋 钟立洪 范文洲 陈旭凌 张慧文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在中国南方超过50%以上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在养殖30 d后爆发1种疾病,导致80%以上的养殖对虾死亡。患病对虾临床症状为肝胰腺萎缩坏死、活动力减弱、对虾在池塘底部死亡,发病初期水面和池塘边观察不到病虾,因此养殖者通常将该病称... 近年来,在中国南方超过50%以上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在养殖30 d后爆发1种疾病,导致80%以上的养殖对虾死亡。患病对虾临床症状为肝胰腺萎缩坏死、活动力减弱、对虾在池塘底部死亡,发病初期水面和池塘边观察不到病虾,因此养殖者通常将该病称为"偷死病"。患病对虾肝胰腺萎缩坏死是主要症状,因此,我们称这种对虾疾病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HPNS)。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们在中国南方广东、海南和广西3个省的12个养殖地区采集具有HPNS症状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观察、病毒检测与人工感染、细菌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研究。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具有HPNS症状的病虾肝胰腺坏死,在部分区域肝胰腺管细胞消失,肝胰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减少。对305尾HPNS对虾进行11种对虾病毒PCR检测,并采用人工病毒感染方式感染健康对虾,感染对虾不表现HPNS症状。从63尾HPNS病虾的肝胰腺、血淋巴和肠道分离鉴定383株细菌,这些细菌分别属于10个属,49种细菌,每尾对虾均混合感染多种细菌,其中38尾对虾中分离到副溶血弧菌,34尾对虾中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20尾对虾中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19尾对虾中分离到霍乱弧菌。选取副溶血弧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方式感染健康对虾,感染对虾均出现HPNS症状。结果表明多种细菌与凡纳滨对虾HPNS爆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胰腺死症 细菌 病毒
下载PDF
翘嘴鳜肝肾坏死症病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毅 陈昌福 +1 位作者 张元柱 傅锦楠 《江西科学》 2000年第1期36-39,共4页
从主要呈现肝肾坏死症的翘嘴鳜病灶部位分离到 9个菌株 ,其中 3个菌株能通过人工感染在正常翘嘴鳜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对致病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分离的 3个菌株均不同于过去从患病翘嘴鳜上已经分... 从主要呈现肝肾坏死症的翘嘴鳜病灶部位分离到 9个菌株 ,其中 3个菌株能通过人工感染在正常翘嘴鳜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对致病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分离的 3个菌株均不同于过去从患病翘嘴鳜上已经分离到的柱状嗜纤维菌 (Cytophagacolumn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死症 病原菌 致病菌株
下载PDF
翘嘴鳜肝肾坏死症免疫预防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毅 张元柱 +1 位作者 陈昌福 郑国华 《江西科学》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用福尔马林、酚分别灭活的病原菌LK -4两种菌苗及粗脂多糖 (LPS)作为抗原 ,分别免疫注射翘嘴鳜 5周后 ,检测了受免和对照鱼体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 ,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活性 ,免疫血清对吞噬细胞活性的调理指数 ,并进行了人工... 用福尔马林、酚分别灭活的病原菌LK -4两种菌苗及粗脂多糖 (LPS)作为抗原 ,分别免疫注射翘嘴鳜 5周后 ,检测了受免和对照鱼体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 ,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活性 ,免疫血清对吞噬细胞活性的调理指数 ,并进行了人工攻毒试验。毒力攻击的结果表明 ,3组受免鱼中 ,以PKC组获得的免疫保护力最高 ,达 94 .4 % ;其次为LPS组 ,达 88.9% ;FKC组为 77.8% ,而对照组仅有 1 0 %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死症 免疫预防 人工养殖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症病理学诊断及两种病原的检测
5
作者 刘力硕 杨宗英 +1 位作者 胡鲲 杨先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胰腺坏死症病理特征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80只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中,选取12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且病变程度不同的病蟹,解剖检查并采集肝胰腺、鳃、肌肉...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胰腺坏死症病理特征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80只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征病蟹中,选取12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且病变程度不同的病蟹,解剖检查并采集肝胰腺、鳃、肌肉三种病灶组织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进行了病原检测实验。剖检结果显示,病蟹体表发黑,肝胰腺有肿大、部分白化、完全白化、坏死萎缩症状,副肢肌肉萎缩,部分个体腮部变黑。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肝小管发生不同程度有规律的病变,患病早期的肝小管上皮细胞增生,中期部分肝小管空泡化,中后期全部肝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最终肝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解,认为肝胰腺为该病的主要受损器官,同时可依据肝小管组织病理变化,将该病完整病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命名;鳃组织出现局部充血、水肿、鳃小叶上皮融合等症状,个体差异性较大,未发现规律性病变;副肢肌肉纤维随着肝胰腺病变的恶化而逐步萎缩。病原检测结果,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病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检出率为91.7%和83.3%,微孢子虫在病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检出率为33.3%和0%,结果表明:WSSV和微孢子虫分别属于携带和继发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实验结果倾向于支持非生物因素作为该病致病因子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胰腺死症 胰腺 组织病理 PCR 微孢子虫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下载PDF
温棚封闭式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症防控示范报告
6
作者 孙福先 崔文霞 +1 位作者 宋清祥 胡占杰 《河北渔业》 2017年第12期38-38,51,共2页
利用110个小型温棚对虾养殖池,于2017年就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病害的预防控制进行养殖示范。对温棚内池塘实施了清整、杀菌、消毒;对养殖用海水进行沉淀杀菌并与地下淡水勾兑;应用益生菌等产品改良底质和水质,经70多天养殖,成功率实现95.... 利用110个小型温棚对虾养殖池,于2017年就对虾养殖肝胰腺坏死病害的预防控制进行养殖示范。对温棚内池塘实施了清整、杀菌、消毒;对养殖用海水进行沉淀杀菌并与地下淡水勾兑;应用益生菌等产品改良底质和水质,经70多天养殖,成功率实现95.5%,单产对虾9 19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棚封闭式 对虾养殖 胰腺死症 防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饵料投喂管理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堃 钟志伟 +2 位作者 陈勇贵 翁少萍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分别在2014年5-7月对位于海南省昌江养殖基地6口对虾养殖池塘(H1-H6)和2014年8-10月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养殖基地的9口对虾养殖池塘(Z1-Z9)连续采集对虾养殖水样,对氨氮、亚硝氮、硝氮等理化因子进行检测,记录养殖期间天气、饵料投喂、... 分别在2014年5-7月对位于海南省昌江养殖基地6口对虾养殖池塘(H1-H6)和2014年8-10月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养殖基地的9口对虾养殖池塘(Z1-Z9)连续采集对虾养殖水样,对氨氮、亚硝氮、硝氮等理化因子进行检测,记录养殖期间天气、饵料投喂、对虾发生肝胰腺坏死症(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HPNS)等情况。统计分析表明,氨氮与肝胰腺坏死症的发生呈显著相关。养殖过程中三态氮的变化较大,随着养殖时间和饲料投喂的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总氮呈上升的趋势。养殖第70-85天,H1-H6先后不同程度发生HPNS,对虾发病时各池塘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为0.29~0.74 mg/L,发病期间氨氮最高值0.42~1.02 mg/L,H1-H6同时采取控料措施后,控料后第5天的氨氮含量比控料前氨氮含量最高值分别降低了60.03%~84.89%,HPNS得到有效的控制。H1-H6实验塘下雨前第2天至当天氨氮含量均小于0.2 mg/L,下雨后第1天均明显增加,增幅最低的H5号塘氨氮含量达到0.477 mg/L,增幅最大的H3号塘氨氮含量达到1.35mg/L。Z1-Z9观测结果显示,9个实验塘的氨氮平均含量在台风前第1天为0.2 mg/L,而台风过后第3天其氨氮平均含量达到0.66 mg/L。台风过后对虾出现空肠空胃、吃料缓慢等HPNS症状。当饵料过度投喂,遇上下雨天、台风等极端天气,水中的氨氮含量上升明显,并伴随HPN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因子 凡纳滨对虾 氨氮 胰腺死症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中藻毒素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成婕 沈辉 +5 位作者 万夕和 乔毅 蒋葛 王李宝 黎慧 史文军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2期8-11,共4页
调查了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室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微囊藻毒素MC-LR的含量;研究了MC-LR浓度与氨氮(NH3-N)、总氮(TN)、... 调查了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室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微囊藻毒素MC-LR的含量;研究了MC-LR浓度与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和水温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其水样检测出微囊藻毒素MC-LR的最高浓度为23.15μg/L,氨氮、TN、TP与MC-LR均呈显著性正相关,氨氮、TN、TP、MC-LR与水温均呈显著性负相关。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在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检出微囊藻毒素MC-LR的现象,初步推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含量与相关环境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囊藻毒素MC-LR 胰腺死症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