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靖雯 秦燕 《医学综述》 CAS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可分为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损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重要成分为葛根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近年来关于葛... 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可分为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损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重要成分为葛根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近年来关于葛根素在肝脏疾病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多,其可以通过改善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等发挥肝脏保护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葛根素在急慢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有助于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慢性肝损伤 葛根素 治疗作用
下载PDF
莪术二酮对APAP导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赵日升 李宁 +5 位作者 庹萍萍 李若楠 王春梅 孙靖辉 王梦阳 孙海明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探讨莪术二酮(curdione,CUR)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PAP造模组(APAP)、CUR低剂量给药组(25 mg/kg)、CUR高剂量给药组(50 mg/kg),每... 目的 探讨莪术二酮(curdione,CUR)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PAP造模组(APAP)、CUR低剂量给药组(25 mg/kg)、CUR高剂量给药组(50 mg/kg),每组6只。连续3 d灌胃给药后,除CON组外,每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400 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APAP注射6 h后,取小鼠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使用苏木精-伊红对肝组织切片染色,评估肝脏损伤情况;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凋亡因子(Bax、Bcl-2、Cleaved Caspase 3)及氧化应激因子(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造模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CUR可显著缓解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R能显著提高氧化应激因子的蛋白表达,凋亡因子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CUR能显著减少APAP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结论 CUR可以显著改善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莪术二酮 肝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蒙药梅花草治疗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
3
作者 张金艳 孔梦梦 +1 位作者 红艳 辛颖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蒙药梅花草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梅花草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蒙药梅花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找肝...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蒙药梅花草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梅花草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蒙药梅花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找肝损伤的相关靶点,再将梅花草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采用Cytoscape 3.8.0绘制PPI网络构建图,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路图,最后运用AutoDock软件将蒙药梅花草主要活性成分与肝损伤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筛选得到梅花草活性成分28个;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751个;蛋白互作用网络中核心靶点为TP53(肿瘤蛋白P53)、SRC(酪氨酸蛋白激酶)、HSP90AA1(蛋白质编码基因)、AKT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STAT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CTNNB1(β-连环蛋白)、MAPK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300(E1A结合蛋白P300)等。分子对接结合能均<-7kcal/mol,表明药物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对接效果良好,与网络药理预测结果相符。结论:蒙药梅花草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形式发挥治疗肝损伤的作用,TP53、AKT1、MAPK1、MAPK3等可能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梅花草 肝损伤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杨娜 刘杨 郝慧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41-5050,共10页
背景: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肝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目前治疗急性肝损伤尚无最优方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活... 背景: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肝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目前治疗急性肝损伤尚无最优方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活性已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有效工具。目的:综述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经不同方式修饰后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进展和分子机制。方法:从PubMed、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0-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Acute liver injury,liver injury,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liver Injury Repair,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tem cell repair,Cell surface engineering,stem cell modific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急性肝损伤,肝损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肝损伤修复,干细胞移植,干细胞修复,干细胞修饰”为中文检索词,最终检索筛选出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62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具有生物学优势,较其他两种主要间充质干细胞类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获取便捷、医学伦理问题少的特点,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强。(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降低免疫反应、分化为肝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等多种途径,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细胞焦亡和自噬,发挥抗凋亡作用,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再生等分子机制改善肝损伤;目前尚无研究表明何种机制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最佳机制,多数观点认为这些分子机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3)生物材料修饰和药物预处理等方式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疗效:一方面,生物材料和药物修饰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自身的功能,如提高增殖迁移能力,上调其分泌的生长因子水平,增强抗炎能力等,从而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部位存活;另一方面,生物材料和药物修饰可以抑制损伤部位炎性细胞活化,促进血管生长,改善损伤部位环境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4)总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肝脏再生等途径在治疗急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与药物修饰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改善急性肝损伤的局部微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移植 细胞修饰 细胞工程 损伤修复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李兰亚 屠涛 孙志堂 《肝脏》 2024年第5期557-560,587,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沭阳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依据其肝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肝...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沭阳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依据其肝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肝损伤48例,中度肝损伤37例,重度肝损伤11例。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4名肝功能正常人群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比较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比较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IL-6、TNF-α、IL-10水平,对所有肝损伤患者给予护肝等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后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IL-6、TNF-α、IL-10水平,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L-6、TNF-α水平[(29.8±6.4)pg/mL、(13.6±3.5)pg/mL]均高于健康组[(12.4±3.7)pg/mL、(3.8±1.3)pg/mL],IL-10(1.3±0.4)pg/mL低于健康组(4.9±0.8)pg/mL(P<0.05);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损伤组IL-6、TNF-α[(37.6±10.5)pg/mL、(23.1±5.6)pg/mL]水平高于中度肝损伤组[(31.5±8.1)pg/mL、(15.9±3.4)pg/mL],IL-10(1.1±0.3)pg/mL低于中度肝损伤组(1.6±0.6)pg/mL,中度肝损伤组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肝损伤组[(26.6±3.7)pg/mL、(11.3±1.1)pg/mL],IL-10低于轻度肝损伤组(2.7±0.6)pg/mL(P<0.05);治疗后重度肝损伤组IL-6、TNF-α[(23.5±3.7)pg/mL、(8.9±3.6)pg/mL]水平高于中度肝损伤组[(19.4±3.5)pg/mL、(6.2±1.4)pg/mL],IL-10(2.9±0.9)pg/mL低于中度肝损伤组(3.7±0.8)pg/mL,中度肝损伤组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肝损伤组[(16.5±2.9)pg/mL、(4.7±1.2)pg/mL],IL-10低于轻度肝损伤组(4.2±1.1)pg/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TNF-α水平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0.753、0.814、-0.792,P<0.05)。结论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临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预测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肝损伤程度
下载PDF
中药相关性肝损伤潜在可疑中药识别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恒鑫 顿文亮 +3 位作者 胡婧文 李青 赵泽玉 骆天炯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医院大数据平台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的方式,筛选出可能会诱发肝损伤的相关中药,分析中药相关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数据,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先确认存在肝损伤,其次除外其他肝病,... 目的探讨通过医院大数据平台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的方式,筛选出可能会诱发肝损伤的相关中药,分析中药相关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数据,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先确认存在肝损伤,其次除外其他肝病,再通过Roussel-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对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评估;再剔除合并用药中致药物性肝损伤使用化药(主要是A类及B类的药物)的住院患者,发现并整理出可疑中药品种,分为可能、有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4类。结果共收集肝功能异常患者2056例,筛选出可能中药相关性肝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可能及有可能药物种类主要包括解表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结论可疑中药种类涉及范围较广,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可能与人体机体状态、药物本身有关,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免疫炎症促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 解表药 清热解毒药 活血化瘀药 祛风湿药 临床特征 机制
下载PDF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趋势及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琪 谢琴琴 +4 位作者 王红力 钟贵遵 季欢欢 简畅 贾运涛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研究的分布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热点,并与DILI总体研究情况进行对比,为儿童DILI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22日发表的儿童DILI及DILI相关文献,采用C...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研究的分布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热点,并与DILI总体研究情况进行对比,为儿童DILI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22日发表的儿童DILI及DILI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 Advance软件对儿童DILI及DILI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757篇,最终纳入4640篇,包括儿童DILI 334篇和DILI 4306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DILI发文量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儿童DILI发文量处于波动状态,无明显发展趋势;美国、中国发文量分别位居第1,2位,研究机构以国外高校、医院、职能监督机构为主;关键词分析提示,DILI研究侧重发病机制、相关共病、诊治评估、风险预测、疾病管理等方面,并有与新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相结合的趋势;儿童DILL集中于DILI相关风险的基础研究,趋向于DILI的风险管理。结论应创新DILI的研究模式,重视和深入研究儿童DILI的发病机制、风险预测和疾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通过miR-144/Nrf2/ARE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学军 陈苑 高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G)-Rg1通过微小RNA(miR)-144/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糖尿病(DM)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control组、模型(model)组、二甲双胍(MET)组(100 mg/kg MET)组、G-Rg1-L(10 mg/kg G-...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G)-Rg1通过微小RNA(miR)-144/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糖尿病(DM)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control组、模型(model)组、二甲双胍(MET)组(100 mg/kg MET)组、G-Rg1-L(10 mg/kg G-Rg1)组、G-Rg1-H(30 mg/kg G-Rg1)组、G-Rg1-H+mimics NC组、G-Rg1-H+miR-144 mimics组、G-Rg1-H+miR-144 mimics+Nrf2激活剂(Hesperin组(10 mg/kg Hesperin)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及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DM模型,并灌胃相应剂量MET或G-Rg1,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mimics NC、miR-144 mimics慢病毒液,腹腔注射相应剂量Hesperin,control组、model组灌胃、尾静脉及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共为期8 w。血糖测试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肝功能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二者含量;苏木素-伊红(HE)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及糖原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印迹分析肝组织中miR-144、血红素加氧酶(HO)-1及Nrf2 mRNA及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与Nrf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比,model组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MDA水平、肝组织病理程度、miR-144表达显著增加,SOD含量、糖原数量、HO-1及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model组比,MET组、G-Rg1-L组、G-Rg1-H组FBG、ALT、AST、MDA水平、肝组织病理程度、miR-144表达显著减少,SOD含量、糖原数量、HO-1及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ET组与G-Rg1-H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G-Rg1-H组比,G-Rg1-H+miR-144 mimics组FBG、ALT、AST、MDA水平、肝组织病理程度、miR-144表达显著增加,SOD含量、糖原数量、HO-1及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G-Rg1-H+miR-144 mimics组比,G-Rg1-H+miR-144 mimics+Hesperin组FBG、ALT、AST、MDA水平、肝组织病理程度、miR-144表达显著减少,SOD含量、糖原数量、HO-1及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rf2是miR-144的潜在靶基因。结论G-Rg1通过抑制miR-144表达来激活Nrf2/ARE通路,改善DM大鼠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4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糖尿病 肝损伤
下载PDF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唐云安 刘玉清 王国钦 《卫生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肝损伤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作用机制 免疫性肝损伤 化学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损伤
下载PDF
护肝片预防性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岗 张丹 陈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12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12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合格的研究,然后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项研究的42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护肝片与anti-TB DILI发生率降低相关[RR=0.29,95%CI(0.24,0.36),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预防性服用护肝片在4周内[RR=0.27,95%CI(0.16,0.48),P<0.001]和4周后[RR=0.34,95%CI(0.17,0.66),P=0.001]均可显著降低anti-TB DILI的发生率,且异质性较低。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患者中的anti-TB DILI发生率也显著降低[R=0.25,95%CI(0.15,0.39),P<0.001]。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可降低anti-TB DILI发生,尤其在HBsAg+的患者中有更多获益。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预防性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辰 胡丽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炎症 病毒性 肝损伤
下载PDF
老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及慢性化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涛 商红叶 +5 位作者 关善斌 郭卉 李再玲 薛亚春 刘向津 张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1,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人群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探讨影响DILI慢性化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91例DILI患者,分为老年组(60~95岁)129例与非老年(18~59岁)组262例,比较两组首诊基本信息、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实验...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人群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点,探讨影响DILI慢性化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91例DILI患者,分为老年组(60~95岁)129例与非老年(18~59岁)组262例,比较两组首诊基本信息、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诊断为DILI的患者均进行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分、肝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分级评分。DILI慢性化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药物种类、肝损伤类型、肝损伤程度、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痊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合并基础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抗核抗体及病程慢性化比例方面,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肝损伤程度、肝损伤类型、药物种类、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构建多因素修正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年龄对DILI的慢性化具有统计学差异(OR=0.94,95%CI 0.92~0.97,P<0.001);高血压对DILI的慢性化具有统计学差异(OR=3.36,95%CI 1.32~8.61,P=0.011)。结论DILI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女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慢性化,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慢性化
下载PDF
五味珍菊片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
13
作者 韦雯怡 刘源焕 +3 位作者 谭安蔷 陈晓艺 庞晓云 罗宇东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1期2909-2913,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珍菊片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和急性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称重后分为空白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和五味珍菊片给药组(1.0、2.0、4.0 g·kg^(-1)),连续给药30 d后,模型组和五味珍菊片给药组给予... 目的探讨五味珍菊片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和急性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称重后分为空白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和五味珍菊片给药组(1.0、2.0、4.0 g·kg^(-1)),连续给药30 d后,模型组和五味珍菊片给药组给予5 mL·kg^(-1)的1%CCl_(4)诱发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HE染色法评价肝脏病理组织学情况。另将50只雄性小鼠称重后随机分成空白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五味珍菊片给药组(1.0、2.0、4.0 g·kg^(-1)),于第30日将模型组及五味珍菊片组以12 mL·kg^(-1)剂量一次灌胃给予50%乙醇,建立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模型。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三酰甘油等指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五味珍菊片均能显著降低CCl_(4)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能明显降低酒精诱导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丙二醛、三酰甘油等含量,减轻肝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五味珍菊片对CCl_(4)和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均有辅助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珍菊片 化学性肝损伤 酒精肝损伤
下载PDF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林 秦建军 +1 位作者 史树堂 刘未华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5期92-94,共3页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主要有化学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和酒精性肝损伤等类型,其临床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等。
关键词 化学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制作 药物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损伤 免疫性肝损伤 常见疾病 人类健康 脏疾病
下载PDF
以急性肝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志民 徐衍 +5 位作者 殷健 陈超 汪涛 曹晓鹏 汪海涛 代凯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1期86-86,F0003,共2页
目的:报告1例以急性肝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患者女,24岁,入院2周前间断发热、恶心、干呕,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受损,排除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结果... 目的:报告1例以急性肝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患者女,24岁,入院2周前间断发热、恶心、干呕,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受损,排除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结果:经化疗后,患者肝功能等指标改善,无不适主诉后返家,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结论:成年人噬血细胞综合征并不常见,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伤更为少见,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肝损伤 骨髓穿刺
下载PDF
25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致肝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伟 杨东亮 +1 位作者 别克杜曼·巴哈提 朱青梅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38-40,49,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化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情况,研究性分析ALL患儿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59例ALL患儿化疗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化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情况,研究性分析ALL患儿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59例ALL患儿化疗的临床资料,对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化疗阶段、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否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感染、髓外预防相关因素进行数据搜集,先单因素分析,对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各年龄段、不同BMI、各化疗阶段及是否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更容易发生化疗后肝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低蛋白血症是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ALL化疗肝损伤的发生率与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髓外预防有关。低蛋白血症是化疗后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化疗前需给予适当治疗,从而降低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肝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天麻首乌片致严重肝损伤1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桂萍 邓琳琳 +4 位作者 朱干红 陆颖 马爽 陈玲玲 刘丽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例服用天麻首乌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梳理其组方中药肝毒性的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相关标准及更新后的RUCAM量表对肝损伤分型及与天麻...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例服用天麻首乌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梳理其组方中药肝毒性的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相关标准及更新后的RUCAM量表对肝损伤分型及与天麻首乌片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探讨治疗策略的合理性。结果 天麻首乌片中制何首乌和炒蒺藜可能造成肝损伤,本例患者肝损伤为肝细胞损伤型,RUCAM评分7分(很可能),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保肝、利胆、抗炎等。文献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乌肝损伤的风险因素,可作为预测何首乌所致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本例患者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存在相关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监测相关品种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更新说明书,减少患者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首乌片 肝损伤 何首乌 蒺藜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转运体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欣 史磊磊 +2 位作者 张雨涵 谢允东 刘继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体内多种药物的解毒器官。当长期或过量使用药物时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可转运多种药物,在DILI中发挥重要作用。MRPs功能的抑制、缺...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体内多种药物的解毒器官。当长期或过量使用药物时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可转运多种药物,在DILI中发挥重要作用。MRPs功能的抑制、缺失是药物肝毒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对MRPs的结构、表达部位及功能进行归纳,并对MRPs与DILI的关系及其改善DILI的机制进行总结,期望更好地了解MRPs转运体与DILI的关系,为后续防治DIL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药物性肝损伤 核因子相关受体 转运
下载PDF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提取及其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顾庆云 李小英 +3 位作者 马玉俊 孙瑜 李鼎 杨晶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69,共5页
波棱瓜子是一种传统藏药,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首先提取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并探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375、750、1500 mg/kg)对由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末次给药后1 h... 波棱瓜子是一种传统藏药,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首先提取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并探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375、750、1500 mg/kg)对由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以3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APAP溶液。试验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对小鼠称重后取材,观察各组肝脏大体情况和肝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血并测定血清中AST、ALP和ALT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AP模型组肝脏有明显水肿,肝脏系数显著增大,血清AST、ALP和ALT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的肝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小鼠的肝索结构紊乱,有大量炎症细胞,肝细胞核固缩、空泡。与APAP模型组比较,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各剂量组肝脏水肿减轻,肝脏系数、AST、ALP、ALT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小鼠肝脏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说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棱瓜子 总木脂素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小鼠
下载PDF
益母草碱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王炎 陈烁光 +1 位作者 王娟 陈旭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益母草碱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每组8只。按确定药物与剂量给予益母草碱组和联苯双酯组灌胃,1次/日,连续10 d,对照组与...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益母草碱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每组8只。按确定药物与剂量给予益母草碱组和联苯双酯组灌胃,1次/日,连续10 d,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注射用氯化钠溶液。末次给药12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给予乙醇含量为56%的北京二锅头灌胃,连续3 d,每次间隔12 h。末次给予北京二锅头后,禁食4 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系数。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TG、MDA水平及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母草碱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ALT、AST、TG、MDA水平及肝脏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及油红O染色揭示,益母草碱减轻乙醇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P<0.05)。结论益母草碱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益母草碱 乙醇 肝损伤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