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迷走神经肝支保护降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廖新华 车向明 +1 位作者 贾宗良 樊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保护以降低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81例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迷走神经保护组(研究组)与非迷走神经保护组(对照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加迷走神经保护或单纯...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保护以降低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81例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迷走神经保护组(研究组)与非迷走神经保护组(对照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加迷走神经保护或单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随访两年,了解是否发生胆囊结石。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91.3±42.8) mL vs.(108.5±54.9) mL,P=0.151]、手术时间[(202.1±48.6) min vs.(184.5±54.1) min,P=0.175]、淋巴结清扫数量[(22.7±10.1) vs.(22.3±9.26),P=0.8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0%vs. 15%,P=0.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4.92%vs. 20%,P=0.038)。结论:腹腔镜下迷走神经肝支保护是安全的,可保证手术的根治程度,同时降低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迷走神经肝支保护 胆囊结石病
下载PDF
胃癌手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对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施雪松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的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1年间行近胃次全手术的7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评估、胃食管反流测定。结果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组术后生活...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的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1年间行近胃次全手术的7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评估、胃食管反流测定。结果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均数值(20.38±3.25)与对照组均数值(16.87±2.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评价酸反流的指标和反映胃食管反流整体情况的DeMeestei评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结论胃上部癌患者手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对于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部癌 迷走神经肝支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崇学 李启发 +5 位作者 侯伟 王会阳 陶书超 郭世刚 张业强 李元秀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液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钡餐胃排空时间以及胆囊 B型超声波和胃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比较 ,术前和术后 3天、1月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术后 1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两组患者的胃酸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胃排空时间这三项指标比较 ,术后 1月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术后 1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随访 3年 ,两组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贫血、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 ,保留组均低于切断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后腹泻、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切断组高于保留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消化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迷走神经 肝支 腹腔 鸦爪 食管肿瘤 手术
下载PDF
胃旁路术及迷走神经肝支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勤 李肖珂 +3 位作者 裘年存 宋鑫 仇明 单成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8-943,共6页
目的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及迷走神经肝支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将45只2型糖尿病建模成功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n=10)、假手术+迷走神经肝... 目的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及迷走神经肝支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将45只2型糖尿病建模成功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n=10)、假手术+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SV组,n=11)、RYGB组(n=12)、RYGB+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RYGBV组,n=12)。检测术前及术后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空腹血清GLP-1,分析RYGB和迷走神经肝支对空腹血清GLP-1的影响。结果与S组、RYGBV组比较,RYGB组的2型糖尿病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空腹血清GLP-1和胰岛素水平提高(P<0.05);RYGB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较S组降低(P<0.05),与RYG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YGB对空腹血清GLP-1影响的主效应大于迷走神经肝支,两者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RYGB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YGB术中应当注意保护迷走神经肝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肝支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下载PDF
迷走神经肝支及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GLP-1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玉廷 裘年存 +1 位作者 单成祥 王正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肝支及R 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清及餐后30m 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P-1)的影响,并分析交互作用。方法:对55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10...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肝支及R 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清及餐后30m 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P-1)的影响,并分析交互作用。方法:对55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5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10只(S组);假手术+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11只(SV组);手术组12只(R YG B组);手术组+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组12只(R YG B V组)。检测术前以及术后1、4、8周的空腹、50%葡萄糖溶液(2 g/kg)灌胃30 m in后血清G LP-1浓度,并分析术后1、4、8周R YG B和迷走神经肝支对血清G LP-1的影响。结果:4组大鼠术前、术后1、4、8周空腹血清G LP-1水平无变化(P>0.05)。4组大鼠术前餐后30 m in血清G LP-1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1周,R YG B明显提高餐后G LP-1水平,切断迷走神经肝支降低餐后G LP-1水平(S组21.57±2.40 pm ol/L,SV组14.48±1.62 pm ol/L;R YG B组43.07±2.76 pm ol/L;R YG B V组34.50±2.49 pm ol/L;P<0.05)。术后4周,R YG B明显提高餐后G LP-1水平,切断迷走神经肝支稍微降低餐后G LP-1水平(S组23.14±2.09pm ol/L;SV组19.16±2.42 pm ol/L;R YG B组57.33±2.33 pm ol/L;R YG B V组53.95±1.98 pm ol/L;P<0.05)。术后8周,R YG B维持较高餐后G LP-1水平,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对G LP-1无影响(S组22.94±2.38 pm ol/L;SV组23.45±2.49 pm ol/L;R YG B组55.09±3.29 pm ol/L;R YG B V组55.21±4.02 pm ol/L;P>0.05)。R YG B对餐后血清G LP-1影响的主效应由术后1周时20.76 pm ol/L提高至术后8周时31.96 pm ol/L(P<0.05),迷走神经肝支的主效应由术后1周时8.05 pm ol/L降至术后8周时0.32 pm ol/L(P>0.05),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就远期效应而言,行R YG B治疗2型糖尿病时,迷走神经肝支的保留与否并不影响血清G LP-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X-EN-Y胃旁路术 迷走神经肝支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下载PDF
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TOR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娜 程子娟 +3 位作者 李肇蕤 刘漫君 朱琳 夏春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TOR表达水平的关系,为糖脂代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离断迷走神经肝支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另设迷走神经肝支探查的假手术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术后... 目的探讨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TOR表达水平的关系,为糖脂代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离断迷走神经肝支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另设迷走神经肝支探查的假手术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术后每两周检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肝和骨骼肌组织的糖原含量以及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术后2周胰岛素水平升高、肝糖原含量增多、血糖水平降低(P<0.05);术后6周,肝、骨骼肌组织mTOR表达增多、肝糖原及骨骼肌糖原含量降低、血糖水平增高、甘油三酯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各项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可导致糖脂代谢以及糖原含量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变化以及肝、骨骼肌mTOR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肝支 大鼠 代谢 糖原 MTOR
下载PDF
迷走神经肝支切断与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昊楠 王静 +2 位作者 郑晶晶 沈江伦 丁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的疗效及其对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94例胆道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胆道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中应...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的疗效及其对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94例胆道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胆道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中应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胆心反射、胆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5.74%〉80.85%)相对更高(P〈0.05),而胆心反射发生率(2.13%〈8.51%)和胆心综合征发生率(2.13%〈6.38%)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胆道外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有助于防治胆心反射及胆心综合征,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促进其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肝支切断 胆心反射 胆心综合征
下载PDF
胆道手术中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的应用
8
作者 李昊楠 王静 +2 位作者 郑晶晶 沈江伦 丁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A01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在胆道手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84例胆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迷走神经肝支切断)和对照组(常规胆道手术)各42例,观察两...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肝支切断在胆道手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84例胆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迷走神经肝支切断)和对照组(常规胆道手术)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2.86%>76.19%)相对更高(P<0.05),而复发率(4.76%<11.90%)和并发症发生率(7.14%<14.29%)相对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道手术中实施迷走神经肝支切断操作,能够明显提升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病痛,帮助其摆脱疾病的困扰,进而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手术 迷走神经肝支 切断
下载PDF
离断大鼠的迷走神经肝支对其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曹娜 叶桂山 +5 位作者 戈玉梅 程子娟 李肇蕤 刘漫君 朱琳 夏春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离断大鼠的迷走神经肝支对其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只大鼠。通过外科手术离断试验组大鼠的迷走神经肝支,建立离断迷走神经肝支大鼠模型。对假手术组大... 目的:探讨离断大鼠的迷走神经肝支对其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只大鼠。通过外科手术离断试验组大鼠的迷走神经肝支,建立离断迷走神经肝支大鼠模型。对假手术组大鼠进行迷走神经肝支探查,对对照组大鼠仅进行常规饲养。干预后,比较三组大鼠FPG的水平及对其进行肝糖原染色的结果。结果:干预2周后,试验组大鼠FPG的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P<0.05。干预4周后,三组大鼠FPG的水平相比,P>0.05。干预6周后,试验组大鼠FPG的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P<0.05。干预2周后,对试验组大鼠进行肝糖原染色的结果显示,其肝糖原颗粒的面积增大,且颜色呈红色或紫红色;干预4周后,对其进行肝糖原染色的结果显示,其肝糖原颗粒的面积和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干预6周后,对其进行肝糖原染色的结果显示,其肝糖原颗粒的面积缩小,且颜色变浅。结论:离断大鼠的迷走神经肝支后,其血糖的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肝糖原的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迷走神经肝支 糖原含量 血糖
下载PDF
短ROUX-Y空肠肝支胆总管囊肿根治术23例
10
作者 张克明 胡明道 《云南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17-318,共2页
我院1990年7月~2010年9月收治23例胆总管囊肿患者,采用短ROUX-Y空肠肝支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3例胆总管囊肿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8例。患者最小年龄8个月,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管空肠吻合 短空肠肝支
下载PDF
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11
作者 马宏儒 神斌 +7 位作者 刘洪涛 肖晋昌 王文亮 魏宁 高志康 徐浩 祖茂衡 张庆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BC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静脉阻塞BCS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测量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并观察术后疗效和... 目的探讨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BC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静脉阻塞BCS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测量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并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随访,观察血管通畅情况。治疗前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1例均成功经肝静脉交通支开通阻塞肝静脉,其中9例开通1支肝静脉,10例开通2支肝静脉,2例开通3支肝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差由术前平均(14.5±2.7)mmHg降至术后平均(6.7±1.3)mmHg(t=11.789;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肝静脉破裂出血、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1例术后随访8~31个月,平均(23.2±5.3)个月,其中3例发生肝静脉再阻塞。术后6、12、24个月首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100%、95.2%和85.7%。结论经肝静脉交通支行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BCS安全、有效,其近中期疗效可靠,为肝静脉阻塞的BCS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静脉阻塞 静脉交通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肝静脉交通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一帆 宋清坤 +10 位作者 岳振东 赵洪伟 王磊 范振华 吴一凡 孟明明 张珂 蒋力 丁惠国 张月宁 刘福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肝静脉交通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IPS治疗的513例肝硬化PHT患者,TIPS术中均测量肝静脉压力并行球囊阻断加压肝静脉造影;根据肝静脉交通支显影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交通... 目的观察肝静脉交通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IPS治疗的513例肝硬化PHT患者,TIPS术中均测量肝静脉压力并行球囊阻断加压肝静脉造影;根据肝静脉交通支显影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交通支显影组(早显组)、中晚期交通支显影组(中晚显组)、门静脉显影组及无交通支组,对比组间HVPG、门静脉压力梯度(PPG)、肝静脉楔压(WHVP)和门静脉压(PVP),分别以Pearson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分析评估各组内WHVP与PVP、HVPG与PPG的相关性及其一致性。结果球囊阻断加压肝静脉造影中,163例肝静脉交通支早期显影,140例中晚期显影,166例门静脉显影,44例无交通支显影;4组间HVPG、PPG、WHVP及PV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VPG、WHVP呈逐渐增加,PPG、PVP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内HVPG与PPG、WHVP与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VPG与PPG、WHVP与PVP均呈正相关(P均<0.001),且相关性及一致性在门静脉显影组均优于其他3组、而在早显组均不及其他3组。结论肝静脉交通支对肝硬化PHT患者HVPG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硬化 静脉交通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
下载PDF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及迷走神经肝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鹏 王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及迷走神经肝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酪酪肽(PYY)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方法将40只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Wistar大鼠(GK大鼠)随机分成DJB组、DJB+迷走神经肝支离断...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及迷走神经肝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酪酪肽(PYY)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方法将40只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Wistar大鼠(GK大鼠)随机分成DJB组、DJB+迷走神经肝支离断组(简称"DJB+HBVR组")、假手术组、假手术+迷走神经肝支离断组(简称"假手术+HBVR组")。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体质量及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GLP-1及PYY含量变化。结果 DJB组术后各时相与术前相比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空腹血清GLP-1及PYY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DJB+HBVR组比较,发现从第6周开始,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可以更持久地维持术后低体质量(P<0.05),增加空腹血清GLP-1及PYY含量(P<0.05)。结论 DJB改善GK大鼠糖代谢效果显著,迷走神经肝支在DJB改善糖代谢这一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 迷走神经肝支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酪酪肽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特点和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吕江 陈茂恩 李冲 《癌症进展》 2016年第7期703-705,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3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发...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3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发现时机等。结果 350例患者中发生肝外侧支血供73例,占20.86%,其中肝外侧支动脉85条,主要以右膈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为主,分别占41.18%和18.82%。经1次介入治疗,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为6.86%,经多次介入治疗其发现率为14.00%,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多,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侧支血供动脉中插管成功率为90.59%(77/85),手术结束1周后,甲胎蛋白(AFP)值下降者占87.67%(64/73)。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发生率较高,且分布复杂,对肝外侧支血供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外侧血供 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向肝性侧支静脉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健湘 杨欣欣 +3 位作者 吕涵青 胡元明 段柯 蒲学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向肝性侧支静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诊断为CTPV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向肝性侧支静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诊断为CTPV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进行血管成像,以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向肝性侧支静脉情况。结果40例CTPV患者中,37例能清楚地显示CTPV向肝侧支静脉起源部位、走行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从而判断侧支静脉来源,占92.5%。主要表现为以下3支向肝性侧支静脉:(1)胆囊周围侧支开放者28例,占75.6%;(2)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6例,占43.2%;(3)胰十二指肠周围侧支开放者11例,占29.7%。另外3例只能显示门静脉周围蜂窝状侧支血管网,无法识别侧支静脉的起源及走形途径,占7.5%。结论 MSCT检查能优化CTPV侧支静脉的显示,能准确地识别向肝性侧支血管的起止和走行路线,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是诊断CTPV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海绵样变性 静脉 多层螺旋CT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附100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升 杨维竹 +3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兢姚 黄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 10 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 ,对其中可疑肝动脉解剖变异或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患者又选择性行相应动脉造影。结果  10 0... 目的 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肝外侧支供血在化疗栓塞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 10 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 ,对其中可疑肝动脉解剖变异或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患者又选择性行相应动脉造影。结果  10 0例肝动脉造影发现肝动脉解剖位置变异 2 3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解剖变异 外侧 化疗栓塞 治疗
下载PDF
肝动脉或肝段支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明涛 陈裕明 曾维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9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报告425例肝癌经肝动脉或肝段支柱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肝动脉造影,采用超液化碘油与抗癌药混悬剂和明胶海绵进行肝动脉或肝段文化疗栓塞术,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2,3,4,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3.5%,38.1%,22.... 目的报告425例肝癌经肝动脉或肝段支柱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肝动脉造影,采用超液化碘油与抗癌药混悬剂和明胶海绵进行肝动脉或肝段文化疗栓塞术,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2,3,4,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3.5%,38.1%,22.6%,14.7%和7.8%。肝段支柱塞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0.0%和50%。结论肝动脉或肝段支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良好方法,肝段支栓塞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超选择性插管 栓塞 中晚期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外侧支供血的螺旋CT检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喆 王瑞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检查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肝外侧支供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CC肝外侧支供血的螺旋CT表现。结果6例存在肝外侧支的PHCC病例中,共检出6支来自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侧支血管向其供血。其中来自网膜动脉1例,右膈...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检查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肝外侧支供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CC肝外侧支供血的螺旋CT表现。结果6例存在肝外侧支的PHCC病例中,共检出6支来自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侧支血管向其供血。其中来自网膜动脉1例,右膈下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3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为PHCC介入治疗前确定是否存在肝外侧支供血及其来自哪个器官或组织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外侧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向飞 曾少波 江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05-405,共1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肝中静脉最靠近胆...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与胆囊床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肝中静脉最靠近胆囊床,且多数会出现在胆囊纵轴的右侧;72例肝中静脉均延伸至胆囊床附近,17例肝中静脉属支与胆囊床不在同一扫描平面,14例肝中静脉属支直接粘贴于附近胆囊床,静脉直径最大3.8mm,7例肝中静脉属支距离胆囊床1mm,静脉直径最大3.1mm。结论粘附于胆囊床的粗大肝中静脉属支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肝中静脉与胆囊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静脉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脏分隔及门静脉右支结扎术后肝内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与肝组织增生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泽斌 汤咪咪 +2 位作者 冯仕庭 沈顺利 匡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7-975,共9页
【目的】探讨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右支结扎术后肝内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对残余肝组织增生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右支结扎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右支结扎术后肝内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对残余肝组织增生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右支结扎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一期术后肝内门静脉开放侧支血管的数量分为3组:未开放组,开放血管1条组和开放血管≥2条组。首先分析3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肝功能、肝组织增生情况、二期手术情况等方面的分布差异,进一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一期术后肝内门静脉开放侧支血管数量不同的因素。【结果】合计37例实施了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右支结扎术肝癌患者最终纳入本研究。3组术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肝实质分隔方式存在差异,采用微波消融分隔肝实质法的患者开放血管≥2条的比例大于肝实质离断法的患者(57.14%vs.42.56%,P=0.031),而3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每日残余肝组织增长体积[侧支血管≥2 vs.侧支血管=1 vs.侧支血管=0,(14.25±8.81 vs.20.65±9.85 vs.30.10±19.31)mL;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行二期切除者的比例无差异(P=0.363),但侧支血管开放≥2条者手术间隔天数显著长于未开放或只开放1条者[(16.31±5.44 vs.10.30±3.40 vs.12.78±3.35)d;P=0.023]。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纳入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门静脉高压、肿瘤数目等相关因素,结果发现肝实质分隔方式是唯一影响肝内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数目的因素(P=0.031),微波消融和肝脏离断分隔肝实质后形成的肝内门静脉侧支血管数目分别为[2.0(1.5)vs.1.0(1.0)条,P=0.031]。【结论】肝实质分隔及门静脉右支结扎术后肝内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数目与肝组织增生水平负相关,采用肝实质离断分隔肝实质形成的侧支血管数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门静脉侧血管 实质分隔及门静脉结扎 组织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