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周晶 王俊红 +2 位作者 彭林艳 陈国斌 杨路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探讨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型肝炎患者52例(设为慢性乙肝组),... 目的 探讨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型肝炎患者52例(设为慢性乙肝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52例(设为乙肝肝硬化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29a、mi R-29b和miR-29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9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用miR-29a/b/c重组慢病毒感染人HSC系LX-2,制备过表达miR-29细胞模型,并分析过表达miR-29对LX-2细胞增殖、活化和EMT的影响。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相比,乙肝肝硬化组血清miR-29a、miR-29b和miR-29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9a、miR-29b、mi R-29c的表达水平均随着ChildPugh分级增高及临床分期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组血清miR-29a、miR-29b、miR-29c的表达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重组慢病毒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9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其与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过表达mi R-29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活化及EMT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硬化 MIR-29 纤维化 星状细胞 上皮转化
下载PDF
下调HMGB2表达对肝癌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2
作者 魏雁虹 杨晨雪 +4 位作者 杨广民 宋帅 李明 杨海娇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mTOR、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调HMGB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上皮-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不同策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效果与潜在风险分析
3
作者 徐岩 王雪淞 +3 位作者 周林 周晓磊 金煜 叶俊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02-5012,共11页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抑制其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抑制其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Nature数据库中检索涉及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联合治疗,肝星状细胞”,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liver/hepatic fibrosis/cirrhosis,combination therapy,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通过快速浏览文章题目及摘要进行筛选,排除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文章,最终筛选出10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肝样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免疫调节等机制来改善肝纤维化,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肝脏定植率低、存活率低、作用时间短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药物、基因修饰、细胞因子等多种治疗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治疗,并且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节微环境、调控信号通路等机制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通过预处理、miRNA调控及与其他细胞联合,使间充质干细胞在减轻肝纤维化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肝源性分化、归巢和存活功能。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并不能规避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风险,而且这些策略(药物、基因修饰和细胞因子等)自身安全性也值得考虑。此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数量和途径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纤维化 星状细胞 信号通路 联合用药 基因修饰 归巢 微RNA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4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损伤
下载PDF
裂果薯总皂苷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锦华 莫宇雪 +5 位作者 郭心怡 梁梓樱 李昊 吕美娴 王燕雪 梁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裂果薯总皂苷(SSPH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B-F344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SPHs低、中、高剂量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除... 目的:探讨裂果薯总皂苷(SSPH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B-F344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SPHs低、中、高剂量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0μg/L TGF-β1诱导WB-F344构建EMT模型。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SSPH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WB-F344细胞的增殖,24 h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2μg/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cadherin、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PI3K/PI3K、p-AKT/AKT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SSPHs中、高剂量组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均P<0.05),结果与LY294002组相似。结论:SSPH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WB-F344细胞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薯总皂苷 卵圆细胞 PI3K/AKT 上皮转化 癌前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的影响
6
作者 李海涛 俞赛花 +4 位作者 陈丽红 赖子森 刘海岩 刘红枝 沈聪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mal组以外,各组均采用Kamada双袖套法不重建肝动脉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纤维化程度统计,免疫组化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巨噬细胞M2极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PS组相比,MSC+IS组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MSC组、IS组和MSC+IS组的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值均<0.0001),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001),巨噬细胞M2极化程度显著增加(P值均<0.0001),提示MSC+IS组的疗效显著优于MSC组和IS组。结论MSC联合IS可以改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病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起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细胞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FCN3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化
7
作者 龚旋坤 包凌 +1 位作者 周帅 庞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FCN3在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qRT-PCR、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FCN3在HCC... 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FCN3在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qRT-PCR、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FCN3在H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FCN3的Huh7稳转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FCN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探究FCN3对HCC增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高表达FCN3的HCC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时间。qRT-PCR表明,与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细胞株Huh-7、Hep3B和SNU-449中FC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选取FCN3相对表达量最低的Huh-7细胞株进行慢病毒稳转FCN3基因,得到稳定OE-Huh7和空载慢病毒稳转的NC-Huh7。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CCK8实验表明,与NC-Huh7组相比,OE-Huh7组的迁移、增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Huh7组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FCN3在HCC中低表达且影响患者的预后,过表达其水平后可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FCN3 上皮-转化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敲低lncRNA MIR31HG对肝细胞癌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耿蕴峰 张景承 +1 位作者 薛菲 王冬冬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肝细胞癌(HCC)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高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H、低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L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采用RT-qPCR法检测...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肝细胞癌(HCC)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高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H、低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L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系lncRNA MIR31HG、miR-361相对表达量,选择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较高的HCC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HCC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对照组转染NC siRNA,敲低组转染MIR31HG siRNA,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采用RT-qPCR法验证转染效率。收集两组转染后细胞,采用细胞-基质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Fibronectin等EMT相关蛋白表达。通过LncBase V.2在线软件预测lncRNA MIR31HG与miR-361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MIR31HG与miR-36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MHCC97H、MHCC97L细胞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均高于LO2细胞,miR-36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LO2细胞(P均<0.05);MHCC97H细胞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高于MHCC97L细胞,miR-361相对表达量低于MHCC97L细胞(P均<0.05)。因此,选择MHCC97H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敲低组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敲低组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敲低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LncBase V.2在线软件预测,lncRNA MIR31HG存在与miR-361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转染MIR31HG WT+miR-361 mimics的HCC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低于转染MIR31HG WT+NC mimics的HCC细胞(P<0.05),而转染MIR31HG MUT+miR-361mimics与MIR31HG MUT+NC mimics的HCC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细胞lncRNA MIR31HG高表达;敲低lncRNA MIR31HG则能抑制HCC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以及EMT,其机制可能与lncRNA MIR31HG能够靶向调控miR-36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 微小RNA-361 细胞黏附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转化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文明 颜龙香 +2 位作者 叶俊松 杜晶 周林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09-513,共5页
肝纤维化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病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必经病理过程。肌成纤维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和结节形成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其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病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必经病理过程。肌成纤维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和结节形成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其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存在异质性、潜在致瘤性、血栓形成和高免疫原性等局限性,而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低免疫原性、非致瘤性、易于储存和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等优点,其通过转运蛋白质和各种核酸等至靶细胞,恢复肝脏稳态并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是一种新的无细胞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缓解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索。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星状细胞 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DDX24、TRIP12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井丽君 张敏 +1 位作者 魏雪 唐玉彬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46-652,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DEAD盒解旋酶24(DDX24)、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2(TRIP12)表达,分析两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肝胆外科手...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DEAD盒解旋酶24(DDX24)、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2(TRIP12)表达,分析两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HCC患者96例。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DX24、TRIP12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DX24、TRIP12和EMT指标[E-钙黏素(E-cad)、N-钙黏素(N-cad)及TWIST]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DDX24 mRNA、TRIP12 mRNA和EMT指标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DDX24 mRNA、TRIP12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HCC患者预后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HCC癌组织中DDX24、TRIP1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P=109.714/<0.001,108.755/<0.001);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癌组织中DDX24、TRIP12、N-cad、TWIST mRNA表达较高,E-cad mRNA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35.810/<0.001,48.036/<0.001,25.015/<0.001,48.482/<0.001,38.069/<0.001)。HCC癌组织中DDX24 mRNA与TRIP1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1,P<0.001);DDX24 mRNA、TRIP12 mRNA均与N-cad mRNA、TWIST mRNA呈正相关,与E-cad mRNA呈负相关(r/P=0.723/<0.001,0.661/<0.001,0.706/<0.001,0.745/<0.001,-0.694/<0.001,-0.609/<0.001)。低分化程度、CNLC分期Ⅱ~Ⅲ期和有血管侵犯HCC患者癌组织中DDX24、TRIP12 mRNA高于高中分化程度、CNLC分期Ⅰ期和无血管侵犯者(DDX24:t/P=10.348/<0.001,18.474/<0.001,6.302/<0.001;TRIP12:t/P=25.661/<0.001,36.396/<0.001,14.928/<0.001)。DDX24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13%(18/46)、64.00%(32/50),2组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7.491,P=0.006);TRIP12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6.17%(17/47)、67.35%(33/49),2组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8.146,P=0.004)。CNLC分期Ⅱ~Ⅲ期、低分化程度、血管侵犯、DDX24 mRNA高表达、TRIP12 mRNA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1.611(1.175~2.209),1.768(1.238~2.526),1.464(1.089~1.968),1.859(1.330~2.599),1.775(1.275~2.473)]。结论HCC癌组织中DDX24、TRIP12表达上调,与N-cad、TWIST呈正相关,与E-cad呈负相关,DDX24、TRIP12可能通过促进HCC肿瘤EMT的发生,促进HCC肿瘤的恶性进展,两者是影响HCC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DEAD盒解旋酶24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2 上皮转化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生长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爱民 王俊红 +4 位作者 马红菊 张秀巧 郭俊英 韩涛 王宝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TGF β( 1μg/L)、EGF( 10 0 μg/L)和PDGF( 2 0 0 μg/L) ...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TGF β( 1μg/L)、EGF( 10 0 μg/L)和PDGF( 2 0 0 μg/L) ,于不同的时间点 ( 8、2 4、48、72h)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TGF 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3倍。PD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8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3倍。结论 TGF β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而EGF、PDGF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大鼠 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 表皮生长因子 5于纤维化
原文传递
重组副腺病毒介导的大鼠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基因转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欣燕 许瑞安 +3 位作者 王广基 谢海棠 赵小辰 陈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副腺病毒介导的大鼠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stellate cell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tein,STAP)基因转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方法:构建并制备nAAV/rSTAP病毒载体。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注法... 目的:研究重组副腺病毒介导的大鼠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stellate cell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tein,STAP)基因转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方法:构建并制备nAAV/rSTAP病毒载体。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纯化SD大鼠肝星状细胞,转染HSC,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对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结果:rAAV/rSTAP转染可提高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水平。结论:间质胶原酶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rAAV/rSTAP转染可提高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水平,提示rAAV/rSTAP上调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AV/rSTAP 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 星状细胞 胶原酶
下载PDF
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爱民 阴桢宏 +3 位作者 马志杰 马红 李洵 王宝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64-1965,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861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1.00、0.50、0.2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观察复方861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1.00、0.50、0.2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MMP13及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方8611.00、0.50、0.25g/L3组分别为1.03±0.16、0.60±0.08、0.33±0.04,而空白对照组为0.26±0.04。I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方8611.00、0.50、0.25g/L3组分别为0.12±0.01、0.34±0.04、0.67±0.10,而空白对照组为3.12±0.46。结论复方861可明显促进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并明显抑制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861 HSC—T6细胞 胶原酶 I型胶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红花对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王爱民 阴赪宏 +3 位作者 马志杰 马红 李洵 王宝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MM... 目的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MMP13)及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g/L)两组分别为0.63±0.10、0.40±0.07,而空白对照组为0.26±0.04。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g/L)两组分别为1.30±0.20、1.97±0.36,而空白对照组为3.12±0.46。结论红花可明显促进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并明显抑制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这些作用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星状细胞 胶原酶 Ⅰ型胶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丹参对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
15
作者 王爱民 阴赪宏 +3 位作者 朱志坚 马雪梅 付晓霞 王宝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8-1939,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0.8、0.4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 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MMP13)及... 目的观察丹参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0.8、0.4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 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MMP13)及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0.4g/L两组分别为0.25±0.05、0.27±0.06,而空白对照组为0.26±0.04。I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0.4g/L两组分别为0.76±0.10、1.55±0.23,而空白对照组为3.12±0.46。结论丹参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HSC-T6细胞 胶原酶 I型胶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miR-320a-5p靶向Twist抑制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
16
作者 张慧明 楚振升 +1 位作者 吕丹 刘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788-3793,共6页
目的探讨miR-320a-5p调控肝细胞癌(HCC)侵袭与转移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C肿瘤组织、相邻正常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miR-320a-5p与癌基因Twist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320a-5p与Twist表达... 目的探讨miR-320a-5p调控肝细胞癌(HCC)侵袭与转移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C肿瘤组织、相邻正常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miR-320a-5p与癌基因Twist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320a-5p与Twist表达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实验证明二者靶向关系。通过CCK8增殖实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划痕实验分别检测miR-320a-5p对HCC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Twist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iR-320a-5p在HC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而过表达miR-320a-5p可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EMT趋势。miR-320a-5p可靶向抑制Twist表达。Twist在HC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同时miR-320a-5p可逆转Twist对HCC发展的促进作用。结论miR-320a-5p可通过抑制Twist表达调控H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趋势,从而抑制HCC的发展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HCC) miR-320a-5p TWIST 上皮转化(EMT)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灵芪合剂影响肝细胞生长因子/上皮间质转化因子通路抑制结直肠癌
17
作者 王国胜 李嘉雯 +3 位作者 李娜 何西涛 董咨余 刘振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03-2606,共4页
目的:探索灵芪合剂对结直肠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且明确灵芪合剂是否可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上皮间质转化因子(c-Met)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发展。方法:将直肠癌大鼠分为灵芪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进行中西药对比的治疗效果,通过蛋白... 目的:探索灵芪合剂对结直肠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且明确灵芪合剂是否可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上皮间质转化因子(c-Met)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发展。方法:将直肠癌大鼠分为灵芪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进行中西药对比的治疗效果,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荧光检测和凋亡的检测等技术手段的检测与分析,观察肿瘤的生长、细胞凋亡情况和HGF/c-Met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HGF蛋白表达增强,c-Met蛋白表达减少;在灵芪合剂治疗后,HGF的表达减少,c-Met的表达增强,这与免疫荧光表现结果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芪合剂通过抑制HGF的表达,上调c-Met的表达,抑制HGF/c-Me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实现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上皮转化因子 信号通路 结直肠癌 灵芪合剂 直肠癌细胞 凋亡 治疗 中药
下载PDF
PIK3R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关系
18
作者 姚楠 孙景秋 +1 位作者 郭冰沁 武世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1(PIK3R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HCC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IK3R1编码蛋...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1(PIK3R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HCC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IK3R1编码蛋白(PIK3R1/p85α)表达,并检测HCC组织中EMT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评估其表达与HCC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IK3R1/p85α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0%(56/80),高于癌旁组织的17.5%(7/40)(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HCC病人的PIK3R1/p85α、E-cadherin和TGF-β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CC组织中PIK3R1/p85α与E-cadheri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23,P<0.01),与TGF-β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47,P<0.05);无侵袭转移HCC病人和有侵袭转移病人的PIK3R1/p85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K3R1在HCC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高水平PIK3R1可能会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与HCC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1 上皮转化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增强纤维化肝脏再生能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雷耘果 姚嘉 +7 位作者 郑俊 陆桐宇 张杰滨 萧家麒 刘亚松 陈海填 赵雪刚 杨兴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hUC-MSC-EV)在纤维化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肝脏70%肝切除组(Oil+PHx组)、肝纤维化70%肝切除组(CCl_(4)+PHx组)、肝纤维化70%肝切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hUC-MSC-EV)在纤维化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肝脏70%肝切除组(Oil+PHx组)、肝纤维化70%肝切除组(CCl_(4)+PHx组)、肝纤维化70%肝切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EV)治疗组(CCl_(4)+PHx+MSC-EV组),每组8只。将LX-2细胞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组、TGF-β+MSC-EV组。检测各组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及增殖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检测各组LX-2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信使RNA(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对小鼠肝脏H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Oil+PHx组比较,CCl_(4)+PHx组小鼠血清AST、ALT、LDH水平升高,纤维化程度较高,天狼星红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增大,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CCl_(4)+PHx组比较,CCl_(4)+PHx+MSC-EV组小鼠血清AST、ALT、LDH水平下降,纤维化程度较轻,天狼星红及α-SMA染色阳性区域面积缩小,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Oil+PHx组比较,CCl_(4)+PHx组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CCl_(4)+PHx组比较,CCl_(4)+PHx+MSC-EV组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BS组比较,TGF-β组LX-2细胞内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GF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TGF-β组比较,TGF-β+MSC-EV组LX-2细胞内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下降,H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Cl_(4)+PHx组HGF蛋白表达水平较Oil+PHx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_(4)+PHx+MSC-EV组HGF蛋白表达水平较CCl_(4)+PHx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化肝脏再生能力较正常肝脏减弱,hUC-MSC-EV可以减轻肝纤维化,并可能通过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分泌HGF,有效改善纤维化肝脏的肝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部分切除 移植 人脐带细胞(hUC-MSC) 细胞外囊泡 再生 细胞生长因子 星状细胞
下载PDF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体外调控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昆鹏 林楠 +4 位作者 林继宗 邓美海 汤照峰 项鹏 许瑞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257-5260,共4页
背景:目前肝纤维化尚没有公认的特效疗法,近年来骨髓间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的:体外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12在中山... 背景:目前肝纤维化尚没有公认的特效疗法,近年来骨髓间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的:体外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12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年健康志愿者髂骨,人肝星状细胞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人正常肝细胞系L-O2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将分离提纯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6孔Transwell板上建立上下共培养体系,接种密度均为2×104cells/well。另设L-O2代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单纯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为空白对照,培养72h。主要观察指标:肝星状细胞形态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α-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呈扁平状,胞浆内缺乏脂肪滴,α-肌动蛋白位于肝星状细胞胞质内,呈高张力纤维状分布。与L-02+肝星状细胞组、单纯肝星状细胞组比较,骨髓间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共培养组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α-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骨髓间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星状细胞 纤维化 凋亡 Α-肌动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