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肝星状细胞自噬的机制
1
作者 陈振坤 朱世伟 +1 位作者 肖竞楠 唐卫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296-5303,共8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取小鼠肝脏组织,使用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肝星状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常规培养48 h,外泌体组将肝星状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共培养48 h。通过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自噬及纤维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中miR-15a-5p以及下游信号通路Bcl-2、Beclin-1和Rubico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Ⅱ表达下降,自噬小体数目显著减少,脂滴重新生成,细胞体积减小同时增殖能力减弱,肝星状细胞活化明显受到抑制;②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α-平滑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iR-15a-5p表达显著增高(P<0.01),同时其下游靶基因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自噬基因Beclin-1和Rubicon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果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靶向抑制肝星状细胞中Bcl-2表达,促进其下游自噬基因Beclin-1、Rubicon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外泌体 星状细胞 自噬 miR-15a-5p Bcl-2 BECLIN-1 RUBICON
下载PDF
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周晶 王俊红 +2 位作者 彭林艳 陈国斌 杨路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探讨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型肝炎患者52例(设为慢性乙肝组),... 目的 探讨miR-2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型肝炎患者52例(设为慢性乙肝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52例(设为乙肝肝硬化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29a、mi R-29b和miR-29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9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用miR-29a/b/c重组慢病毒感染人HSC系LX-2,制备过表达miR-29细胞模型,并分析过表达miR-29对LX-2细胞增殖、活化和EMT的影响。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相比,乙肝肝硬化组血清miR-29a、miR-29b和miR-29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9a、miR-29b、mi R-29c的表达水平均随着ChildPugh分级增高及临床分期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组血清miR-29a、miR-29b、miR-29c的表达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重组慢病毒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iR-29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其与Child-Pugh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过表达mi R-29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活化及EMT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硬化 MIR-29 纤维化 星状细胞 上皮转化
下载PDF
下调HMGB2表达对肝癌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雁虹 杨晨雪 +4 位作者 杨广民 宋帅 李明 杨海娇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mTOR、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调HMGB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上皮-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基质硬度通过Piezo1介导肝星状细胞活化重编程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促MET表型调控胰腺癌肝转移
4
作者 朱必文 吴迪 +3 位作者 严家帅 张雪 郭益冰 陆玉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7-617,共1页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验证Piezo1在不同硬度上的LX-2细胞中的表达;收集接受不同硬度刺激的LX-2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刺激人胰腺癌细胞,通过转录组及代谢组测序分析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变化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对胰腺癌细胞“上皮”或“间充质”身份进行鉴定;用不同硬度CM刺激后的人胰腺癌细胞构建体内模型,体外实验相互验证。结果高硬度促进肝星状细胞高表达Piezo1并形成活化正反馈环;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显著增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上升,而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下降;体内实验也表明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肝转移灶脂质代谢更强并重新获得上皮细胞特征。从机制上讲,高基质硬度促使肝星状细胞增强开放Ca^(2+)通道,高硬度CM可以增强胰腺癌细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及间充质-上皮转化。结论本文展示了胰腺癌肝转移发展的一种新驱动力,并将Piezo1/FASN通路确定为胰腺癌肝转移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转移 人胰腺癌细胞 代谢 脂肪酸合成酶 星状细胞 条件培养基 免疫荧光
下载PDF
不同策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效果与潜在风险分析
5
作者 徐岩 王雪淞 +3 位作者 周林 周晓磊 金煜 叶俊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02-5012,共11页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抑制其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抑制其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Nature数据库中检索涉及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联合治疗,肝星状细胞”,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liver/hepatic fibrosis/cirrhosis,combination therapy,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通过快速浏览文章题目及摘要进行筛选,排除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文章,最终筛选出10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肝样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免疫调节等机制来改善肝纤维化,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肝脏定植率低、存活率低、作用时间短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药物、基因修饰、细胞因子等多种治疗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治疗,并且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节微环境、调控信号通路等机制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通过预处理、miRNA调控及与其他细胞联合,使间充质干细胞在减轻肝纤维化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肝源性分化、归巢和存活功能。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并不能规避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风险,而且这些策略(药物、基因修饰和细胞因子等)自身安全性也值得考虑。此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数量和途径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纤维化 星状细胞 信号通路 联合用药 基因修饰 归巢 微RNA
下载PDF
FCN3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旋坤 包凌 +1 位作者 周帅 庞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FCN3在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qRT-PCR、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FCN3在HCC... 目的:探讨纤维胶凝蛋白3(FCN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FCN3在H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qRT-PCR、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FCN3在H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过表达FCN3的Huh7稳转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FCN3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探究FCN3对HCC增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高表达FCN3的HCC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时间。qRT-PCR表明,与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细胞株Huh-7、Hep3B和SNU-449中FC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表明,FCN3在HCC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选取FCN3相对表达量最低的Huh-7细胞株进行慢病毒稳转FCN3基因,得到稳定OE-Huh7和空载慢病毒稳转的NC-Huh7。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CCK8实验表明,与NC-Huh7组相比,OE-Huh7组的迁移、增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Huh7组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FCN3在HCC中低表达且影响患者的预后,过表达其水平后可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FCN3 上皮-转化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邢国静 罗龙龙 +4 位作者 王丽菲 王顺娜 郑晓凤 卢利霞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38,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机制并不明确,针对DILI的治疗药物、肝脏支持系统及肝移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抗肝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减轻肝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外泌体 药物性损伤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8
作者 李巍 徐梓山 +3 位作者 马柯 张静雨 胡晓云 贺国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6-79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扰PXMP4,在Huh7和MHCC97L细胞中过表达PXMP4,利用WB和qPCR法验证干扰/过表达效率。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或0、5、10和20μmol/L U0126处理对HCC细胞中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HCC组织中PXMP4呈高表达(P<0.05)。临床病理分析发现,PXMP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在HCC细胞中,干扰PXMP4后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进程(P<0.05);反之,过表达PXMP4后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及EMT进程(P<0.05)。此外,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U0126处理同样能够抑制HCC细胞EMT进程。结论:PXMP4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HCC细胞分化有关联,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迁移 侵袭 上皮转化
下载PDF
健脾化瘀方调控TGF-β1/Smad7通路逆转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及血管生成
9
作者 章颖 方崇锴 +4 位作者 施涵千 姚瑞伟 王冀南 陈楚瑶 钟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1190,共10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人参、茯苓、白术、丹参等)通过TGF-β1/Smad7通路对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1)采用BALB/C-nu裸鼠建立Hep3B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健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3.844、7.689、...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人参、茯苓、白术、丹参等)通过TGF-β1/Smad7通路对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1)采用BALB/C-nu裸鼠建立Hep3B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健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3.844、7.689、15.378 g·kg^(-1)·d^(-1)),每组5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2)将Hep3B细胞分为空白组、造模组(10 ng·mL^(-1)TGF-β1)、低浓度组(10 ng·mL^(-1)TGF-β1+4 mg·mL^(-1)健脾化瘀方)、高浓度组(10 ng·mL^(-1)TGF-β1+6 mg·mL^(-1)健脾化瘀方),TGF-β1诱导48 h后更换为相应浓度的健脾化瘀方完全培养液(0、4、6 mg·mL^(-1))继续培养24 h。(3)将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加中药组。正常组细胞用不含TGF-β1的条件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细胞用含TGF-β1的条件培养基培养;中药组细胞用含有4 mg·mL^(-1)健脾化瘀方但不含TGF-β1的条件培养基培养;模型加中药组细胞用含4 mg·mL^(-1)健脾化瘀方且含TGF-β1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后续实验。(4)计算Hep3B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瘤质量指数和抑瘤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中CD3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3B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ep3B/HUVEC细胞的侵袭能力;检测HUVEC细胞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Hep3B及HUVEC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健脾化瘀方中、高剂量组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质量及瘤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中CD31的表达量及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5,P<0.01),VE-cadherin、EphA2、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E-cadherin、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2)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的Hep3B细胞的相对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E-cadherin、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造模组比较,健脾化瘀方低、高浓度组Hep3B细胞的相对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E-cadherin、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点数显著增多(P<0.01),小管分支长度及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VE-cadherin、EphA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中药组HUVEC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点数显著减少(P<0.01),小管分支长度显著缩短(P<0.01),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VE-cadherin、EphA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健脾化瘀方可明显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侵袭与迁移,可能与通过调控TGF-β1/Smad7通路介导的EMT及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健脾化瘀方 上皮转化 血管生成 TGF-β1/Smad7通路 侵袭与迁移 小鼠
下载PDF
裂果薯总皂苷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0
作者 李锦华 莫宇雪 +5 位作者 郭心怡 梁梓樱 李昊 吕美娴 王燕雪 梁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裂果薯总皂苷(SSPH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B-F344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SPHs低、中、高剂量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除... 目的:探讨裂果薯总皂苷(SSPH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B-F344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SPHs低、中、高剂量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0μg/L TGF-β1诱导WB-F344构建EMT模型。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SSPH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WB-F344细胞的增殖,24 h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2μg/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cadherin、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PI3K/PI3K、p-AKT/AKT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SSPHs中、高剂量组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均P<0.05),结果与LY294002组相似。结论:SSPH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WB-F344细胞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薯总皂苷 卵圆细胞 PI3K/AKT 上皮转化 癌前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韦红梅 韦忠恒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769-774,共6页
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疾病进程迅猛,侵袭性显著,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种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RNA分子,其核心功能聚焦于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的染色... 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疾病进程迅猛,侵袭性显著,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种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RNA分子,其核心功能聚焦于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的染色质状态,进而对肝癌细胞的RNA与蛋白质表达产生影响。近年来,科学研究深入揭示了lncRNA在肝细胞癌中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对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调控及耐药性构建等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lncRNA还展现出作为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广阔前景,有望为肝细胞癌的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该文系统综述了lncRNA与肝细胞癌EMT之间的复杂调控机制、关键调控通路,以及参与此过程的特定lncRNA种类,旨在构建更为丰富且深入的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策略理论框架,为探索新的治疗路径与思路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上皮转化 细胞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AK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裸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杨悦 续嗣钰 +3 位作者 王珏 杜施霖 张春蕾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L/kg、60μL/kg或生理盐水,每周2次。8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癌肺转移率。MHCC97H细胞用华蟾素高、低剂量(2.5μL/m L、5μL/m L)干预,通过划痕实验、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用CoCl2孵育模拟低氧环境诱导MHCC97H细胞,同时加入高、低剂量华蟾素干预,通过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华蟾素对低氧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的影响。使用转录组学分析华蟾素对MHCC97H细胞的效应机制。用Western Blot检验华蟾素干预对MHCC97H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华蟾素干预组裸鼠较对照组肝癌肺转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使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减小、上皮型分子表达上调(t=2.860,P<0.05),并使EMT转录因子和基质型分子下调(t值分别为3.545、2.022、2.852、2.341,P值均<0.05)。低氧诱导上调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和基质型分子、EMT转录因子表达水平(P值均<0.05),华蟾素干预逆转EMT变化并抑制划痕愈合(P值均<0.05)。肝癌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华蟾素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基因差异,华蟾素主要影响了肿瘤、代谢、免疫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其中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华蟾素干预可下调HCC细胞AKT、P-AKT和P-AKT/AKT的水平(t值分别为2.434、3.401、2.258,P值均<0.05)。结论华蟾素可抑制肝癌转移,尤其对于低氧环境诱导的肝癌转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HCC细胞EMT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转移 华蟾素 上皮-转化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的影响
13
作者 李海涛 俞赛花 +4 位作者 陈丽红 赖子森 刘海岩 刘红枝 沈聪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mal组以外,各组均采用Kamada双袖套法不重建肝动脉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纤维化程度统计,免疫组化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巨噬细胞M2极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PS组相比,MSC+IS组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MSC组、IS组和MSC+IS组的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值均<0.0001),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001),巨噬细胞M2极化程度显著增加(P值均<0.0001),提示MSC+IS组的疗效显著优于MSC组和IS组。结论MSC联合IS可以改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病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起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细胞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敲低lncRNA MIR31HG对肝细胞癌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14
作者 耿蕴峰 张景承 +1 位作者 薛菲 王冬冬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肝细胞癌(HCC)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高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H、低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L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采用RT-qPCR法检测...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肝细胞癌(HCC)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高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H、低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L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系lncRNA MIR31HG、miR-361相对表达量,选择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较高的HCC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HCC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对照组转染NC siRNA,敲低组转染MIR31HG siRNA,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采用RT-qPCR法验证转染效率。收集两组转染后细胞,采用细胞-基质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Fibronectin等EMT相关蛋白表达。通过LncBase V.2在线软件预测lncRNA MIR31HG与miR-361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MIR31HG与miR-36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MHCC97H、MHCC97L细胞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均高于LO2细胞,miR-36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LO2细胞(P均<0.05);MHCC97H细胞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高于MHCC97L细胞,miR-361相对表达量低于MHCC97L细胞(P均<0.05)。因此,选择MHCC97H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敲低组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敲低组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敲低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LncBase V.2在线软件预测,lncRNA MIR31HG存在与miR-361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转染MIR31HG WT+miR-361 mimics的HCC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低于转染MIR31HG WT+NC mimics的HCC细胞(P<0.05),而转染MIR31HG MUT+miR-361mimics与MIR31HG MUT+NC mimics的HCC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细胞lncRNA MIR31HG高表达;敲低lncRNA MIR31HG则能抑制HCC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以及EMT,其机制可能与lncRNA MIR31HG能够靶向调控miR-36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 微小RNA-361 细胞黏附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转化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卢文明 颜龙香 +2 位作者 叶俊松 杜晶 周林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09-513,共5页
肝纤维化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病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必经病理过程。肌成纤维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和结节形成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其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病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必经病理过程。肌成纤维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和结节形成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其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存在异质性、潜在致瘤性、血栓形成和高免疫原性等局限性,而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低免疫原性、非致瘤性、易于储存和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等优点,其通过转运蛋白质和各种核酸等至靶细胞,恢复肝脏稳态并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是一种新的无细胞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缓解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索。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星状细胞 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DDX24、TRIP12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井丽君 张敏 +1 位作者 魏雪 唐玉彬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46-652,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DEAD盒解旋酶24(DDX24)、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2(TRIP12)表达,分析两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肝胆外科手...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DEAD盒解旋酶24(DDX24)、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2(TRIP12)表达,分析两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HCC患者96例。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DX24、TRIP12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DX24、TRIP12和EMT指标[E-钙黏素(E-cad)、N-钙黏素(N-cad)及TWIST]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DDX24 mRNA、TRIP12 mRNA和EMT指标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DDX24 mRNA、TRIP12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HCC患者预后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HCC癌组织中DDX24、TRIP1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P=109.714/<0.001,108.755/<0.001);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癌组织中DDX24、TRIP12、N-cad、TWIST mRNA表达较高,E-cad mRNA表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35.810/<0.001,48.036/<0.001,25.015/<0.001,48.482/<0.001,38.069/<0.001)。HCC癌组织中DDX24 mRNA与TRIP1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1,P<0.001);DDX24 mRNA、TRIP12 mRNA均与N-cad mRNA、TWIST mRNA呈正相关,与E-cad mRNA呈负相关(r/P=0.723/<0.001,0.661/<0.001,0.706/<0.001,0.745/<0.001,-0.694/<0.001,-0.609/<0.001)。低分化程度、CNLC分期Ⅱ~Ⅲ期和有血管侵犯HCC患者癌组织中DDX24、TRIP12 mRNA高于高中分化程度、CNLC分期Ⅰ期和无血管侵犯者(DDX24:t/P=10.348/<0.001,18.474/<0.001,6.302/<0.001;TRIP12:t/P=25.661/<0.001,36.396/<0.001,14.928/<0.001)。DDX24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13%(18/46)、64.00%(32/50),2组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7.491,P=0.006);TRIP12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6.17%(17/47)、67.35%(33/49),2组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8.146,P=0.004)。CNLC分期Ⅱ~Ⅲ期、低分化程度、血管侵犯、DDX24 mRNA高表达、TRIP12 mRNA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1.611(1.175~2.209),1.768(1.238~2.526),1.464(1.089~1.968),1.859(1.330~2.599),1.775(1.275~2.473)]。结论HCC癌组织中DDX24、TRIP12表达上调,与N-cad、TWIST呈正相关,与E-cad呈负相关,DDX24、TRIP12可能通过促进HCC肿瘤EMT的发生,促进HCC肿瘤的恶性进展,两者是影响HCC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DEAD盒解旋酶24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2 上皮转化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史彦红 李月胜 秦建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06-0014,共9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微血管侵犯(MVI)是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上皮-间质转化(EMT)是HCC患者合并MVI的重要因素之一,在HCC的侵袭和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BOP1、...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微血管侵犯(MVI)是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上皮-间质转化(EMT)是HCC患者合并MVI的重要因素之一,在HCC的侵袭和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BOP1、AP-1、Lnc-TSPAN12、STIP1、FOXM1等多种生物大分子在HCC合并MVI患者中的异常表达与EMT密切相关,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在HCC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希望成为HCC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回顾了有关文献,系统阐述了EMT在HCC合并MV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HCC合并MVI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和相关分子机制,为HCC的发生发展、诊断、选择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转化 细胞 微血管侵犯 生物标志物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生长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爱民 王俊红 +4 位作者 马红菊 张秀巧 郭俊英 韩涛 王宝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TGF β( 1μg/L)、EGF( 10 0 μg/L)和PDGF( 2 0 0 μg/L) ...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TGF β( 1μg/L)、EGF( 10 0 μg/L)和PDGF( 2 0 0 μg/L) ,于不同的时间点 ( 8、2 4、48、72h)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TGF 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 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3倍。PD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8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3倍。结论 TGF β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而EGF、PDGF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大鼠 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 表皮生长因子 5于纤维化
原文传递
重组副腺病毒介导的大鼠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基因转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欣燕 许瑞安 +3 位作者 王广基 谢海棠 赵小辰 陈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副腺病毒介导的大鼠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stellate cell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tein,STAP)基因转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方法:构建并制备nAAV/rSTAP病毒载体。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注法... 目的:研究重组副腺病毒介导的大鼠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stellate cell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tein,STAP)基因转染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方法:构建并制备nAAV/rSTAP病毒载体。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纯化SD大鼠肝星状细胞,转染HSC,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对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影响。结果:rAAV/rSTAP转染可提高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水平。结论:间质胶原酶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rAAV/rSTAP转染可提高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间质胶原酶mRNA的水平,提示rAAV/rSTAP上调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AV/rSTAP 星状细胞激活相关蛋白 星状细胞 胶原酶
下载PDF
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爱民 阴桢宏 +3 位作者 马志杰 马红 李洵 王宝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64-1965,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861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1.00、0.50、0.2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观察复方861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1.00、0.50、0.2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MMP13及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方8611.00、0.50、0.25g/L3组分别为1.03±0.16、0.60±0.08、0.33±0.04,而空白对照组为0.26±0.04。I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方8611.00、0.50、0.25g/L3组分别为0.12±0.01、0.34±0.04、0.67±0.10,而空白对照组为3.12±0.46。结论复方861可明显促进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并明显抑制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861 HSC—T6细胞 胶原酶 I型胶原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