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肝脏血流量与TBA、PA等指标相关性分析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昆 王超 +2 位作者 张玉君 郑平 王槐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8-19,2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关系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88例肝癌患者经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检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E...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关系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88例肝癌患者经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检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EHBF,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EHBF随着ICGR15的升高显著降低,当ICGR15>40%时,EHBF仅为ICGR15(0%~≤10%)时的26.15%。EHBF与ICGR15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EHBF=1.259-0.270×ICGR15,r=-0.716,P<0.001)。随着ICGR15的升高,ALB、PA显著降低,TBIL、TBA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各指标变化均与ICGR15和EHBF显著相关。结论 PDD法具有无创、实时、便捷等优点,EHBF对评估肝储备功能、把握手术方式和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TBA、PA、ALB、TBIL、PT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流量 功能指标 储备功能 肿瘤
下载PDF
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检测有效肝脏血流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昆 冯晓彬 +3 位作者 林恒 郑平 张玉君 郑树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58-236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肝储备功能与肝脏有效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的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ulse dye densitometry,PDD)和传统的分光光度仪比色法同时检测92例患者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 目的介绍一种肝储备功能与肝脏有效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的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ulse dye densitometry,PDD)和传统的分光光度仪比色法同时检测92例患者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15min滞留率(ICGR15),分析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DD法检测1181例肝癌、85例门脉高压和120例肝血管瘤患者ICGR15、ICG清除率(K)、全身血容量(BV)、心输出量(CO)及EHBF。结果PDD测定法检测的ICGR15与分光光度仪比色法的测定结果显著相关(y=0.789x+2.109,r=0.945,P<0.01)。肝癌和门脉高压患者EHBF较肝血管瘤组显著降低,ICGR15和CO显著升高。ICGR15值小于10%的肝癌患者EHBF平均为1.233L/min,EHBF随着ICGR15的升高显著降低;60岁以上肝癌患者K值、CO和EHBF较60岁以下组均显著降低。结论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具有无创、实时、便捷等优点,检测的各项数据对评估肝储备功能和EHBF,把握手术方式和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 储备功能 有效流量 吲哚菁绿
下载PDF
肝有效血流量(EHBF)在评估肝癌介入术前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
3
作者 黄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88-191,共4页
研究肝癌介入术前使用肝有效血流量(EHBF)检测肝储备功能的意义。方法 通过注射吲哚菁绿(ICG)方法对66例肝癌患者介入术前EHBF及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依据有无合并肝硬化情况,对比介入术前EHBF的情况,发现EHBF与肝癌合并肝硬化之间... 研究肝癌介入术前使用肝有效血流量(EHBF)检测肝储备功能的意义。方法 通过注射吲哚菁绿(ICG)方法对66例肝癌患者介入术前EHBF及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依据有无合并肝硬化情况,对比介入术前EHBF的情况,发现EHBF与肝癌合并肝硬化之间的关系;依据介入术后肝功能情况,比较术前肝功能指标及EHBF。结果 肝癌同时患肝硬化组与仅患肝癌组的EHBF差异显著P <0.01;介入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组和肝功能良好组之间,,比较介入术前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比较EHBF差异明显(P <0.01)。结论 EHBF可以作为肝癌同时患肝硬化介入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ICG) 有效流量(ehbf) 栓塞化疗(TACE)
下载PDF
有效肝血流量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婧 倪鎏达 +5 位作者 张懿 江甫柱 孙双双 程明亮 傅青春 陈成伟 《肝脏》 201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 ACLF 后24 h 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 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 内各... 目的:探索有效肝血流量(EHBF)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个月内死亡为终点,在确诊 ACLF 后24 h 内采用脉搏染料光密度法测定 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 内各项临床化验指标。结果63例患者中21例死亡;EHBF 与 ALT、TBil、DBil 、Alb 、GGT有较好的相关性(r=-0.26、-0.37、-0.34、-0.29、0.48);提示 EHBF 是影响 ACLF 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EHBF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69(95% CI :0.539~0.782),与 MELD 评分0.711(95% CI :0.510~0.758,P =0.0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明显优于 CTP 分级的0.581(95% CI :0.495~0.738,P <0.01)和 KCH 标准0.554(95% CI :0.458~0.722,P <0.01);EHBF ROC 曲线截断值对预后预测也有一定价值,当 EHBF≤0.221时病死率为44.7%,EHBF>0.221时为16%(χ2=5.6,P =0.018)。结论 EHBF 能较准确预测 ACLF 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功能衰竭 有效流量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肝有效血容量对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陈森 刘艳国 +1 位作者 张永明 杨松竹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肝有效血容量(EHBF)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123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得EHBF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 R15... 目的:探讨肝有效血容量(EHBF)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123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得EHBF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 R15、EHBF差异及ICG R15、EHBF不同分组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ICG R15、EHBF诊断价值。结果:123例患者中共有41例(33.3%)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良好组ICG R15平均值为(8.95±7.18)%,EHBF平均值为(1.01±0.37)L/min;肝功能不全组ICG R15平均值为(15.88±11.55)%,EHBF平均值为(0.75±0.28)L/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BF≥1.0 L/min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13.0%,<1.0 L/min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 R15 ROC曲线下面积0.710(95%CI:0.616~0.804),临界值为7.6,敏感度78.0%,特异度59.8%。EHBF ROC曲线下面积0.718(95%CI:0.624~0.813),临界值为0.35,敏感度73.2%,特异度70.7%。结论:EHBF可有效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且可能与ICGR15具有相似检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储备功能 功能不全 有效容量 吲哚菁绿
下载PDF
应用核素显像方法观察大鼠缺血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变化及丹参的影响
6
作者 赵明 吴华 +2 位作者 张志伟 周健 胡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57-59,共3页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缺血组较对照组残肝血流量减少更显著(P<0.01);应用丹参后残肝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于1周恢复术前水平。核素显像测定肝血流量具有方法简单、准确、无创等特点。提示丹参可能具有改善残肝微循环、增加其有效血流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部分切除术 丹参 有效流量测定
下载PDF
从肝脏储备功能与有效血流量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宇 袁继丽 +4 位作者 赵长青 慕永平 顾宏图 吕靖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8-2872,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四诊信息及“以方测证”归纳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血流量(EHBF)、Alb、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占48.46%。不同中医证型间ICG-R15、EHBF、Alb、PA、PT、Child-pugh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R15、Child-pugh分值呈现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呈现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在肝肾阴虚证中呈现随Child-pugh分级降低而下降的趋势(P=0.008)。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有效血流量与中医证型的演变分期具有一致性。肝肾阴虚证的有效血流量具有随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而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中医证型 功能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 有效流量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监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门静脉血流量与术后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鲍道君 彭格红 +1 位作者 陶文鸿 赵炳旭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5期1-6,共6页
目的:监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门静脉血流量(PVBF)变化,探讨PVBF与体外灌注流量及术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CPB心脏手术患者87例,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获得门静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 目的:监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门静脉血流量(PVBF)变化,探讨PVBF与体外灌注流量及术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CPB心脏手术患者87例,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获得门静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记录各时间点体外灌注流量(VPF)值并计算PVBF。同时收集术后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探讨门静脉血流参数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将肝功能生化指标术前与术后以及体外灌注期间PVBF、VPF在肝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不同时间段门静脉参数、VPF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肝损伤危险因素采用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VPF对预测肝损伤的最佳截断值。结果:87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肝损伤者75例,发生率为86.21%。术后第1、3、5天,肝损伤患者的AST、TBIL和DBIL高于术前,CHE和ALP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肝损伤患者的ALT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肝损伤患者的GGT低于术前;术后第5天,肝损伤患者的GGT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患者术前术后的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期间,肝功能正常组的PVBF和VPF高于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开始后,患者的PVBF均高于开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期间的PVBF值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的(P<0.05)。VP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2(P<0.05),临界值大于3.6 L/min。结论:当VPF大于3.6 L/min时,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肝损伤。PVBF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CPB患者术后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经食管超声 门静脉流量 损伤 体外灌注量
下载PDF
运用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家平 杨建勇 +1 位作者 江利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原理,以及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关系。 资料与方法 肝硬化患者27例,其中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0例,Child C级5例。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18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原理,以及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关系。 资料与方法 肝硬化患者27例,其中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0例,Child C级5例。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18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TDC),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 结果 (1)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总肝血流量(THBF)均较正常组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正常组延长。(2)肝硬化程度不同时,部分肝血流灌注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3)脾灌注量和门静脉灌注量呈正相关。 结论 (1)肝脏 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血流量参数。(2)肝硬化时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 流量 硬化 门静脉 动脉
下载PDF
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永亮 黄晓强 +2 位作者 黄志强 陈文斌 王燕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研究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APS)重建肝血流对肝脏的影响。方法建立APS和限制流量的APS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结构改变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比观察。结果未采取限制流量的APS术后6个月肝脏血流量(30.6... 目的研究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APS)重建肝血流对肝脏的影响。方法建立APS和限制流量的APS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结构改变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比观察。结果未采取限制流量的APS术后6个月肝脏血流量(30.6±10.8mV)与术前(22.6±2.8mV)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静脉压(18.8±6.3cmH2O)与术前(10.0±0.4cmH2O)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脏结构有一定损害。而限制流量的APS术后6个月肝脏血流量(24.8±6.6mV)与术前(22.8±2.4mV)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门静脉压(12.2±2.6cmH2O)与术前(9.8±1.6cmH2O)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手术动脉化后(12.4±4.2cmH2O)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结构无明显损害。6个月时两组间门静脉压和肝脏血流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限制流量能有效地防止门静脉压和血流量的显著增高,避免过高血流量对肝脏结构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 流量 门静脉压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永平 张世兰 +3 位作者 李亚洁 张伟 王成武 宋喜秀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阐明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脉血流速度(portal blood velocity, PBFVe)、门脉血流量(portal blood flow, PBFVo)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PBFV... 目的阐明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脉血流速度(portal blood velocity, PBFVe)、门脉血流量(portal blood flow, PBFVo)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PBFVe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呈负相关,且肝纤维化程度严重者PBFVo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程度轻者,当肝纤维化分期为S4时S1期减慢了29.82%(P<0.01);(2)而PBFVo与肝纤维化分期无关,受肝内炎症活动的影响,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PBFVe与HA、Ⅳ-C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BFVo与血清PC Ⅲ相结合对判定肝内炎症活动度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流速度 门脉流量 纤维化 清学纤维化指标 病毒性
下载PDF
核素动态显像肝血流量测定对肝硬化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迟宝荣 张英男 +5 位作者 徐文贵 王成 杨冬艳 李中军 孙春华 高凤桐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3,共2页
肝血流量测定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应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肝血流量。探讨其在肝硬化疾病上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及分组:正常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38(32~45)... 肝血流量测定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应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肝血流量。探讨其在肝硬化疾病上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及分组:正常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38(32~45)岁,为无肝胆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及 B 型超声检查正常者。肝硬化组64例,平均年龄41(30~48)岁。诊断按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变 流量 放射性核素 动态显像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脑血流量测定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新辉 潘爱艮 +1 位作者 金丽娟 邓豪余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变与神经系统症状的关系。方法 用非采血SPECT显像法测定 1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 12例年龄相当的对照者全脑血流量 (CBF)和局部脑血流量 (rCBF) ;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分别按其严重程度评分 ,每...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血流量的改变与神经系统症状的关系。方法 用非采血SPECT显像法测定 1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 12例年龄相当的对照者全脑血流量 (CBF)和局部脑血流量 (rCBF) ;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分别按其严重程度评分 ,每一患者各项评分之和为其总评分(TCS)。分析TCS与CBF之间以及各临床症状与rCB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平均CBF为(40 94± 2 33)mL·10 0g- 1 ·min- 1 ,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CBF(43 82± 1 5 8)mL·10 0g- 1 ·min- 1 (P <0 0 1) ;rCBF降低以双侧基底节、额叶和丘脑最为明显 ,左侧颞叶rCBF也降低。疾病组TCS与CBF降低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2 0 ,P <0 0 5。构音困难与双侧基底节rCBF降低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770和 - 0 5 76 ,P <0 0 1及P <0 0 5 ) ;运动徐缓或僵直与右侧顶叶及双侧丘脑rCBF降低呈负相关 (r值为 - 0 75 7,P <0 0 1和 - 0 6 35 ,P <0 0 5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其大脑血流灌注下降有关。SPECT脑血流显像及定量测定对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大脑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变性 SPECT 流量
下载PDF
内皮素-1在内毒素对肝血流量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宝华 陈惠孙 +2 位作者 王代科 胡德耀 杨恒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在内毒素对肝血流量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ET-1组:4μgkg-1;内毒素组:10mgkg-1内毒素;内毒素+ET-1抗体组:10mgkg-1内毒...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在内毒素对肝血流量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ET-1组:4μgkg-1;内毒素组:10mgkg-1内毒素;内毒素+ET-1抗体组:10mgkg-1内毒素和12000ET-1抗体0.4ml只-1。采用氢气清除法观察肝血流量。结果:内毒素和ET-1均能使肝血流量降低,其中ET-1作用较强,持续时间较长。ET-1抗体能部分拮抗内毒素所致肝血流量降低作用。结论:ET-1参与了内毒素所致的肝血流量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 内皮素-1 内毒素
下载PDF
小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 蔡威 +5 位作者 施诚仁 张驰 潘伟华 葛莉 陈其民 诸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门静脉血流过量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9月施行小儿肝移植术4例,其中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2例,巨大肝母细胞瘤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 目的 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门静脉血流过量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9月施行小儿肝移植术4例,其中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2例,巨大肝母细胞瘤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并监测肝功能变化。结果 4例患儿移植物质量与患儿体质量之比(GW/RW)分别为1.24%、1.12%、2.1%和3.29%。1例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患儿(GW/RW为1.12%),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上升(GW/RW为1,12%),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同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小;该例与另外3例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度增加对移植肝功能有相当程度损害。肝动脉血流量伴随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有相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门静脉流量 小儿
下载PDF
^(99)Tc^m标记红细胞检测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术中的有效血容量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开智 易斌 +3 位作者 陶国才 李前伟 陈杰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4-986,共3页
目的研究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术中有效血容量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法99Tcm标记红细胞(RBC)检测22例施行肝移植手术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术中有效血容量的变化。时相点:手术开始30 m in(T1),无肝期90 m in(T2),新肝期30 m in(T3),手术关... 目的研究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术中有效血容量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法99Tcm标记红细胞(RBC)检测22例施行肝移植手术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术中有效血容量的变化。时相点:手术开始30 m in(T1),无肝期90 m in(T2),新肝期30 m in(T3),手术关闭腹腔(T4)。结果尽管HCT、HR、SAP、CVP、MPAP、PCWP等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BV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变化,T2、T3、T4和T1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T3、T4和T2之间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肝移植术中,在无肝期90 m in、新肝期30m in期间机体将产生较为显著的血容量异常分布,大量晶体将进入第三间隙并成为术后肺水肿、肺部感染、肾衰等的诱导因素,应该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 功能衰竭 有效容量
下载PDF
肝撞击伤后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胃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松 张连阳 +1 位作者 李勇 麻晓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采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共4个时相点的胃血流量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结果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5mmHg,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胃血流量较气腹前呈明显下降;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10mmHg、在气腹30分钟以及气腹2小时时胃血流量呈显著下降(P〈0.05),当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正常。当失血量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在10mmHg时,虽然气腹30分钟,胃血流量无显著下降(P〉0.05),但6ml/kg组胃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则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而当失血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达15mmHg时,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即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相同,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下,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组胃组织病理学显示,胃缺血后胃黏膜间质呈现明显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撞击伤后,在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胃血流量减少均导致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气腹 流量 腹腔镜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学梅 张云飞 +3 位作者 李弘 代娣 张倩倩 李晓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318-32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人肝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g,鼠龄2~3个月。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又分为假手术后1h、6h、24h3个亚组(每组6只);缺血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人肝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g,鼠龄2~3个月。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又分为假手术后1h、6h、24h3个亚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n=18),又分为再灌注后1h、6h、24h3个亚组(每组6只)。依Pringle’s法建立肝脏缺血15min再灌注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再灌注后1、6、24h各时间点肝门部动脉及门静脉人肝血流量,计算总血流量。与Sham组比较观测肝缺血再灌注后人肝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人肝血流量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相关性。结果再灌注后1、6h肝门部入肝血流量较Sham组减少[(52.08±11.88)mL/min、(44.69±8.75)mL/min vs(85.32±29.85)mL/min、(81.41±28.67)mL/min;P〈0.051,再灌注24h组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后人肝血流量与AST间存在负相关(r=-0.73,-0.78,-0.71;P〈0.05),与A坍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观察肝门部人肝血流量的变化情况间接评价肝脏微循环状态。血流量的变化与AST的变化呈反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再灌注 流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下载PDF
肝撞击伤后气腹对肾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松 麻晓林 +1 位作者 李勇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肝撞击伤后气腹状态下肾血流量以及血尿素氮的变化。方法建立兔肝撞击伤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其随机分为6组(Ⅰ-Ⅵ)。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 目的探讨肝撞击伤后气腹状态下肾血流量以及血尿素氮的变化。方法建立兔肝撞击伤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其随机分为6组(Ⅰ-Ⅵ)。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左肾血流量变化,并检测气腹前后血尿素氮浓度的变化。结果当气腹5mmHg,失血6ml/kg时肾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出现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30分钟内恢复不明显;气腹5mmHg,失血12ml/kg时肾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在撤去气腹后这种差异并未缩小;气腹10mmHg,失血6ml/kg以及气腹达15mmHg时,所有实验组的肾血流量均在气腹30分钟即出现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均为6ml/kg,气腹15mmHg,气腹30分钟时,肾血流量较气腹10mmHg及5mmHg两组显著减少(P〈0.05);气腹10mmHg时,肾血流量要在气腹2小时时才会显著少于5mmHg组(P〈0.05)。当失血量达12ml/kg,气腹15mmHg,气腹30分钟时,肾血流量较气腹10mmHg及5mmHg两组显著减少(P〈0.05)。6组实验动物除Ⅰ组外血尿素氮在气腹后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撞击伤后气腹状态可导致肾血流量下降,但其变化程度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个因素的影响较大。肾血流量显著下降使肾脏对尿素氮的清除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气腹 流量 腹腔镜
下载PDF
中药熏灸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肾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家耀 滕晓丽 +4 位作者 胡伟 时昭红 石拓 李桂珍 余汉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中药熏灸疗法 硬化腹水 流量 上消化道大出 生命安全 顽固性腹水 肾综合征 难治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