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探索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杨敏
刘婷
+6 位作者
冯伟红
回连强
李娆娆
刘晓谦
陈安家
李春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89-1296,共8页
通过观察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对Hep 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精密肝切片技术对细胞毒成分进行验证,探讨何首乌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运用MTT法检测何首乌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及柰类共11个单体成分对Hep G2细胞的毒性。将有明确细胞毒...
通过观察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对Hep 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精密肝切片技术对细胞毒成分进行验证,探讨何首乌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运用MTT法检测何首乌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及柰类共11个单体成分对Hep G2细胞的毒性。将有明确细胞毒的成分与大鼠肝切片共同培养6 h后制备肝组织匀浆,通过BCA法测定匀浆液中蛋白含量,连续监测法测定并计算每1μg蛋白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以考察这些成分对肝组织的毒性作用。细胞试验结果显示,只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显示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分别为71.07,125.62,242.27,402.32μmol·L-1,而其他7个化合物的毒性很小。肝切片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酸4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ALT,AS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1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5);随药物浓度增大,肝切片中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显示有一定的量毒关系。大黄素400μmol·L-1组可引起肝切片ALT,GG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8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ALT,AS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或P〈0.05),2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肝切片中ALT,AST,LDH漏出率呈升高趋势,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此外,浓度为800μmol·L-1的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还可使肝切片MTT还原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果提示,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只有在高浓度(≥400μmol·L-1)时才可能对肝组织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但是,据文献报道这3个成分的体内暴露水平都很低,要达到毒性浓度(400μmol·L-1或800μmol·L-1)的暴露水平,转化为健康成人至少分别需要单次口服4 898,339,5 581 g的何首乌药材,这与何首乌的临床使用剂量(生首乌3~6 g,制首乌6~12 g)相差甚远,因此,"蒽醌类成分是何首乌肝毒性成分"这一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蒽醌类成分
肝
细胞
毒性
精密
肝
切片技术
肝毒性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探索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杨敏
刘婷
冯伟红
回连强
李娆娆
刘晓谦
陈安家
李春
王智民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山西医科大学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89-129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238)
2015年中医药行业科技专项(201507002-2
201507002-3)
文摘
通过观察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对Hep 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精密肝切片技术对细胞毒成分进行验证,探讨何首乌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运用MTT法检测何首乌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及柰类共11个单体成分对Hep G2细胞的毒性。将有明确细胞毒的成分与大鼠肝切片共同培养6 h后制备肝组织匀浆,通过BCA法测定匀浆液中蛋白含量,连续监测法测定并计算每1μg蛋白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以考察这些成分对肝组织的毒性作用。细胞试验结果显示,只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显示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分别为71.07,125.62,242.27,402.32μmol·L-1,而其他7个化合物的毒性很小。肝切片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酸4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ALT,AS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1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5);随药物浓度增大,肝切片中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显示有一定的量毒关系。大黄素400μmol·L-1组可引起肝切片ALT,GG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8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ALT,AS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或P〈0.05),2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肝切片中ALT,AST,LDH漏出率呈升高趋势,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此外,浓度为800μmol·L-1的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还可使肝切片MTT还原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果提示,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只有在高浓度(≥400μmol·L-1)时才可能对肝组织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但是,据文献报道这3个成分的体内暴露水平都很低,要达到毒性浓度(400μmol·L-1或800μmol·L-1)的暴露水平,转化为健康成人至少分别需要单次口服4 898,339,5 581 g的何首乌药材,这与何首乌的临床使用剂量(生首乌3~6 g,制首乌6~12 g)相差甚远,因此,"蒽醌类成分是何首乌肝毒性成分"这一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关键词
何首乌
蒽醌类成分
肝
细胞
毒性
精密
肝
切片技术
肝毒性物质基础
Keywords
Polygonum multiflorum root
anthraquinones
hepatoxicity
precision-cut liver slices technique
hepatoxic constituents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探索研究
杨敏
刘婷
冯伟红
回连强
李娆娆
刘晓谦
陈安家
李春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