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9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
2
作者 王全慧 潘彤(综述) 樊晶(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38-841,86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病毒载量 灵敏度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杨扬 王璐 +2 位作者 杨静静 孙录录 王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 研究将恩替卡韦应用在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用药阿德福韦脂,观察组用药恩替卡韦,比较效果。结果 (1)治疗前二组的TBil、AST、ALT、HBV-DNA无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且HbeAg转阴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5/61(8.2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59(23.7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病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王敏杰 郭碧容 林丽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3-0125,共3页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互作用及预后
5
作者 羊璐萍 施军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72-474,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与HCC又是全球[1]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影响着全球2.5~3.4亿人,其中亚洲人群占比最高。虽然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素的应用,HBV感染患者的数量明显得到控制,但由于共价闭路环状DNA的存在,HBV病毒并不能完全被人体所清除,功能性治愈是目前可以实现[2]的最高治疗目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逐渐成为全球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病 病毒药物 乙肝疫苗 亚洲人群 核苷酸类似物 主要病因
下载PDF
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晓靖 张静 张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接收的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乙肝患者76例纳入研究,使用ECLIA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检验效果。结果:ECLIA法检验的准确率,比ELISA法高(P<0.05);ECLIA法检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97.3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96.05%、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92.11%,与ELISA法的86.84%、84.21%、77.63%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89.47%、92.11%、ELISA法为82.89%、85.5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炎e抗原、乙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炎e抗体,ECLIA法检测,要高于ELISA法(P<0.05);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两种方法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ECLIA阳性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7
作者 才袁 刘洵祺 +2 位作者 李国军 胡曼莉 黄湘荣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未感染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HBV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CD34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生存,进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缩短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赖昕 刘岁寒 +1 位作者 杜玉开 彭松绪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并探讨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开展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此期间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和同期正常孕...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剖宫产现状并探讨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开展一项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此期间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和同期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病历数据提取收集研究对象孕产史、分娩方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妊娠期并发症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索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危险因素。结果乙肝孕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62.0%比47.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高、产前BMI高、初产、有异常孕产史、HBeAg阳性的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风险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07(1.02~1.12)、1.11(1.05~1.17)、4.18(2.51~6.96)、1.55(1.13~2.14)、1.98(1.01~3.87)。结论乙肝孕妇剖宫产率高于正常孕妇;分娩年龄高、产前BMI高、初产、有异常孕产史、HBeAg阳性是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妇幼医护人员应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结合乙肝孕产妇个人情况,提供合适的个性化分娩医学建议,同时积极开展分娩教育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的药物阻断宣传,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素养,降低乙肝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剖宫产 健康教育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跨膜结构变异性分析
9
作者 何成山 谷雪妹 +1 位作者 刘洋 陆志成 《中国医药》 2023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者血清样本中HBV S区基因跨膜结构(TM)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现象,探讨造成HBV表面抗原(HBsAg)漏检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采集的28例OBI患者血清样本...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者血清样本中HBV S区基因跨膜结构(TM)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现象,探讨造成HBV表面抗原(HBsAg)漏检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采集的28例OBI患者血清样本(OBI组)和10例慢性HBV感染(CHB)患者血清样本(CHB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OBI组和CHB组HBV S区基因,扩增产物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和直接测序,进而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OBI组TM1~TM4共26个位点发生185次突变,突变率为3.1%(185/6052),TM1、TM2、TM3、TM4突变率分别为1.6%(16/1020)、2.2%(28/1292)、4.2%(97/2312)、3.1%(44/1428)。CHB组TM发生4次突变,突变率为0.4%(4/890),TM1、TM2、TM3均未发生突变,TM4突变率为1.9%(4/210)。OBI组TM突变率、TM4突变率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2,P<0.01;χ^(2)=0.89,P=0.03)。OBI组TM1、TM2、TM3、TM4亲水性突变率分别为62.5%(10/16)、71.4%(20/28)、38.1%(37/97)、20.5%(9/4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BI组共发现7种精氨酸替换突变,分别为C85R、L162R、W163R、W172R、L186R、W191R、C211R。结论HBV S区基因TM突变导致疏水性氨基酸替换为亲水性氨基酸,会导致临床上HBsAg的漏检,产生OBI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S区基因 跨膜结构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闫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HBV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替诺福韦酯组(n=38)和齐多...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HBV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替诺福韦酯组(n=38)和齐多夫定组(n=37)。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齐多夫定组予以齐多夫定胶囊辅助治疗,替诺福韦酯组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HBV-DNA、HIV-RNA转阴率,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变化,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替诺福韦酯组HBV-DNA、HIV-RNA转阴率为55.26%、52.63%,均高于齐多夫定组的32.43%、29.73%(χ^(2)=3.966,P=0.047;χ^(2)=4.055,P=0.044);2组血清GGT、AST、ALT、TBil水平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2组CD4^(+)、CD4^(+)/CD8^(+)较治疗前增加或升高(P均<0.01),且治疗3个月替诺福韦酯组血清GGT、AST、ALT、TBil水平与SCr、BUN水平低于齐多夫定组(P均<0.01),替诺福韦酯组CD4^(+)、CD4^(+)/CD8^(+)高于齐多夫定组(P<0.05或P<0.01);替诺福韦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低于齐多夫定组的24.32%(χ^(2)=5.442,P=0.020)。结论 与齐多夫定辅助治疗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相比,应用替诺福韦酯辅助治疗于抑制HBV-DNA和HIV-RNA复制、保护肝肾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替诺福韦酯 齐多夫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赵静雯 王溶 杨隽芃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纳入的124例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 目的探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纳入的124例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肝功能、临床疗效、不同病毒基因型感染者病毒学应答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降低,观察组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TBil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HCVⅠ型感染者EVR、ETVR和SVR均高于HCVⅠ型感染者(P<0.0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治疗效果,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尔巴韦 格拉瑞韦 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结局分析
12
作者 赵己未 沙晓燕 +2 位作者 伍金娟 吴雪 张国正 《广州医药》 2023年第9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定期产检、足月、单胎妊娠的GDM孕妇共583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定期产检、足月、单胎妊娠的GDM孕妇共583例,其中合并HBV感染者(GDM+HBV组)48例,无合并者(GDM组)535例。比较2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晚期(妊娠35~37周)生殖道GBS感染情况、妊娠结局以及阴道分娩者的母儿结局。结果与GDM组患者相比,GDM+HBV组患者出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者比例较高,孕期出现胎盘早剥者比例较高,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产时发热、羊水粪染和新生儿入住NICU者比例均较高(均P<0.05)。结论与无合并慢性HBV感染的GDM患者相比,合并慢性HBV感染的GDM患者在围产期的母儿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B族链球菌感染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绍兴市2019—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毛启超 王妙玉 吴志浩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绍兴市2019—2021年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站无偿献血者153964人,分析不同年份及人群特征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结果筛查出HBV阳性658例,阳性率0.43%;2019—2021... 目的分析绍兴市2019—2021年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站无偿献血者153964人,分析不同年份及人群特征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结果筛查出HBV阳性658例,阳性率0.43%;2019—2021年HBV阳性感染率接近。以男性、31~55岁、学历初中及以下、农民、已婚、农村地区、献血1次的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较高,且随着学历的升高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建议招募18~30岁、高学历、学生和公务人员、未婚、城市地区人群作为固定献血人群,同时加强预防HBV及HBV疫苗接种的相关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非肝炎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谭容 郑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非肝炎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便后续在该类型病诊断治疗中提供数据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于2022年4月至5月被吉林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收治的155名非肝炎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经过医院综合治疗后... 探究非肝炎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便后续在该类型病诊断治疗中提供数据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于2022年4月至5月被吉林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收治的155名非肝炎病毒感染性肝损害患儿经过医院综合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该类患儿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等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儿童患有非肝炎病毒感染性肝损害的临床病症表现为发热(59.35%)、食欲不振(45.16%)、咳嗽(30.97%)、恶心呕吐(29.03%)、腹泻腹胀(31.61%)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而肝脏肿大(29.68%)、扁桃体肿大(29.68%)、淋巴结肿大(22.58%)是主要的临床体征。而实际诱发该病的病原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巨细胞病毒(40.00%)是本研究实例中的首要病原体,其余病原体占比为EB病毒(30.32%)、腮腺炎病毒(7.09%)、轮状病毒(5.16%)、麻疹病毒(5.81%)、水痘病毒(2.58%)、风疹病毒(1.94%)、肺炎衣原体(3.23%)、链球菌属(3.87%)。在临床效果分析中,155例患儿的ALT、AST的指标由入院检查的(365.73±38.26)IU/L和(273.15±37.32)IU/L在进行综合治疗后分别变为(161.45±27.27)IU/L和(83.15±9.66)IU/L。本研究中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t值分别为58.265与62.974))。结论 儿童非肝炎病毒性肝损害与与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具体需要结合病原性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深入分析,针对实际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感染 儿童 综合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
15
作者 王淑萍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7期17-17,共1页
研究显示,全世界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的患者高达4亿,其中亚洲人群高达2亿。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高达全世界的28%左右,其中大部分感染情况发生在围生期。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感染乙肝病毒的青少年人群会进展为慢性肝炎... 研究显示,全世界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的患者高达4亿,其中亚洲人群高达2亿。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高达全世界的28%左右,其中大部分感染情况发生在围生期。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感染乙肝病毒的青少年人群会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围生期 慢性肝炎 亚洲人群 预防措施 青少年人群
下载PDF
血清AFP与GP73水平对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作用
16
作者 林建军 练祥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8期41-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糖体蛋白-73(GP73)水平对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22例...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糖体蛋白-73(GP73)水平对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22例,代偿期肝硬化28例,单纯性乙肝30例,HBV携带者20例,另选取同期于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的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全部对象进行肝功能血清指标及AFP、GP73检测,评估不同病情组患者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HBV携带者组与对照组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与代偿期肝硬化组的ALT、AST、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单纯性乙肝组的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AFP、GP73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GP73、ALT、AST、ALP水平高于单纯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乙肝组AFP、GP73、ALT、AST、ALP水平高于HBV携带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者组AFP、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使用AFP与GP73水平进行病情评估,其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常规CHB期与HBV感染期的AUC值均>0.7,其中AFP与GP73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预测效能最佳,AUC、灵敏度与特异度均>0.85。结论: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AFP、GP73等指标可为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鉴别提供参考,且AFP、GP73对于HBV感染者的病情预测具有较强效能,采集此类指标有助于持续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失代偿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秀金 杨焕星 +2 位作者 王晓茜 唐南洪 许春森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380-382,387,T002,共5页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 结果  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HBV感染阳性率为31.8% (5 0 / 15 7) ,HCV感染阳性率为 5 1.0 % (80 / 15 7) ,其中 1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3% (42 / 10 7) ,4 5 .8% (49/ 10 7) ,5 0例胆管细胞癌 HBV、 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0 % (8/ 5 0 ) ,6 2 .0 %(31/ 5 0 )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7.1% (2 9/ 10 7) ,14 .0 % (7/ 5 0 ) ,良性肝病组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7% (5 / 30 ) ,30 .0 % (9/ 30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感染、胆管细胞癌 HCV感染率高于良性肝病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8%(94 / 10 7) ,13.1% (14 / 10 7) ,胆管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34/ 5 0 ) ,16 .0 % (8/ 5 0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组织化学 HBV HCV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转归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姗 庞超 胡南 《现代医院》 2005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病情转归。方法 以血清HBsAg和抗HAV -IgM均阳性患者 37例作为重叠组 ,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统计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重叠组慢...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病情转归。方法 以血清HBsAg和抗HAV -IgM均阳性患者 37例作为重叠组 ,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统计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重叠组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病程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 ,病程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临床特点 正常 总胆红素 病程 转归 目的观 结论 合并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之涛 张欣欣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83-286,共4页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HBV表面抗原(HBsAg)的缺失,其检测依赖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本文就其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慢性HBV相关性肝病、暴发型肝衰竭、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作了综述。
关键词 隐匿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表面抗原 暴发性肝衰竭 肝细胞肝癌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保春 陆军 +4 位作者 许静 吉雅菲 崔若兰 苏红 袁伟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 (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0~ 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7~ 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 0 0 1~ 2 0 0 2年间 ,采用日本Kur...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 (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0~ 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7~ 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 0 0 1~ 2 0 0 2年间 ,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 14试剂盒 ,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 1年阳转率 1991~ 1992年为 42 .2 %,1998~ 1999年为 2 2 .8%,2 0 0 1年~ 2 0 0 2年为 9%;输血量越多 ,透析时间越长 ,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 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 ,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 ,严格消毒隔离 ,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 (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液透析 输血 影响因素 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