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穿活检9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建军 马进 +3 位作者 刘亚 李建元 朱亚莉 赵怡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1-892,共2页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方法 肝疾病/病理学 疾病/诊断
下载PDF
婴儿肝组织巨细胞病毒抗原和病理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龚四堂 董永绥 方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患儿肝组织 CMV的感染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内 CMV前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肝组织内检出 CMV- IEA2 0例和 CMV- EA均阳性 7例 ,...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患儿肝组织 CMV的感染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内 CMV前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肝组织内检出 CMV- IEA2 0例和 CMV- EA均阳性 7例 ,阳性细胞多较集中分布 ,主要感染细胞为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 ;肝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胀变性或空泡形成 ,以及炎性细胞浸润 ,部分病例可见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坏死 ;胆道畸形 10例肝细胞内淤胆。结论 :根据清抗 CMV- Ig M阳性和临床表现诊断为 CMV肝炎与肝组织 CMV抗原检测结果基本相符 ,CMV抗原阳性肝细胞病理改变与 CMV抗原阴性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免疫学 抗原 病毒/分析 疾病/病毒学 肝疾病/病理学 婴儿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月荣 邱新平 陈世耀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0-541,共2页
目的 研究空腹血清总胆汁酸 (TBA)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肝病患者 73例 ,均经肝组织穿刺病理证实。肝组织活检当天行血清TBA及肝纤维化指标(HA、PⅢP、Ⅳ C)的检测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TB... 目的 研究空腹血清总胆汁酸 (TBA)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肝病患者 73例 ,均经肝组织穿刺病理证实。肝组织活检当天行血清TBA及肝纤维化指标(HA、PⅢP、Ⅳ C)的检测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TBA水平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升高 ,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G)、纤维化程度 (S)有正相关性 ,相关系数rs 分别为 0 .5 15、0 .43 0。结论 TBA是反映肝脏炎性活动及肝纤维化的较敏感指标 ,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肝疾病/病理学 侧枝循环
下载PDF
肝病实验室检测项目与肝病病理过程相结合分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滕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47-,共1页
目的探讨肝病实验检测项目分类方法与肝病病理过程的关系,阐明适合临床使用的分类方法.方法通过复习肝病实验检测项目的主要临床意义与肝病病理过程特征变化的关系及相关名词,根据这些实验检测项目主要临床意义的不同,分别归入与其相关... 目的探讨肝病实验检测项目分类方法与肝病病理过程的关系,阐明适合临床使用的分类方法.方法通过复习肝病实验检测项目的主要临床意义与肝病病理过程特征变化的关系及相关名词,根据这些实验检测项目主要临床意义的不同,分别归入与其相关性最大的病理改变过程中.结果结束肝病实验室项目长期以来单一使用"肝功能试验”分类的紊乱局面,将这些项目分别归入病原病因学检测、肝损坏检测、肝纤维化检测、肝功能检测、肝肿瘤检测.结论通过肝病实验项目检测并应用本法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肝病病理变化,便于临床选用合适的检测项目诊断肝病和观察肝病疗效.基金基目:本研究为"温州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 肝疾病/病理学 /损伤 功能试验 硬化 实验性 肿瘤 实验性
下载PDF
橙皮苷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晓冬 李俊 +3 位作者 李荣 黄艳 吴芙蓉 陶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2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8h后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测定不同剂量的橙皮苷对肝损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2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8h后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测定不同剂量的橙皮苷对肝损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HDN能降低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血清ALT、AST、TNF-α、IFN-γ和IL-1的水平,降低肝匀浆中MDA、NO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HDN对Con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降低IL-1、TNF-α和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橙皮苷/药理学 伴刀豆球蛋白A
下载PDF
蒙药地格达-4味汤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高玉峰 巴根那 +2 位作者 巴图德力根 韩志强 青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地格达-4味汤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以护肝片作阳性对照,将蒙药地格达-4味汤和护肝片分别灌胃7天,腹腔注射800mg.kg-1D-GlaN引起小鼠肝损伤,检测血清ALT、AST的变化;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目的:观察地格达-4味汤对D-半乳糖胺(D-GlaN)所致小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以护肝片作阳性对照,将蒙药地格达-4味汤和护肝片分别灌胃7天,腹腔注射800mg.kg-1D-GlaN引起小鼠肝损伤,检测血清ALT、AST的变化;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血清ALT、AST显著升高(P<0.01);地格达-4味汤组和护肝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地格达-4味汤和护肝片组较模型组明显为轻。结论:地格达-4味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药物疗法 @地格达-4味汤/治疗应用 肝疾病/病理学 蒙药 小鼠
下载PDF
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雩卿 钱家鸣 +1 位作者 陈益 任凤怡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2-544,共3页
目的 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ALD)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 1998~ 2 0 0 2年 7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临床表现 :ALD以中年女性多见 ,在自身免疫性肝炎 (A... 目的 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ALD)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 1998~ 2 0 0 2年 7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临床表现 :ALD以中年女性多见 ,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患者中发热明显多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皮肤瘙痒在PSC最为突出 ;2 .实验室检查 :PBC和PSC以ALP、GGT显著升高为主 ,AIH以ALT、AST升高为主 ,血清抗体检测在AIH中抗核抗体 (ANA)阳性占 80 % ,抗线粒体抗体M2 亚型 (AMA M2 )对PBC最具特异性 ;3 .影像学检查 :PSC患者 80 %有肝内外胆管的僵硬、狭窄、变细及局部扩张 ;4.病理学 :共有 41例行肝穿刺病理活检 ,病理结果提出明确诊断者 17例 ( 4 1.5 % )。结论 AL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也各有特点 ,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AIH与PB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胰胆管影像检查有助于PSC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肝疾病/病理学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家兔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小琴 张晶晶 +4 位作者 王宇 史宝胜 李娜 张明艳 牛培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7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4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灯盏花素大小剂量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前,缺血45分钟,再灌注30、60分钟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4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灯盏花素大小剂量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前,缺血45分钟,再灌注30、60分钟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再灌注60分钟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用药组的SOD、MDA、GSH -Px和AL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疗法 疾病/中医药疗法 灯盏花素/治疗应用 肝疾病/病理学
下载PDF
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英 赵公芳 +3 位作者 黄华 柳利明 刘国彬 李未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5年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ALD以中年女性多见,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5年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ALD以中年女性多见,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PSC的发热症状较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明显,常伴有胆系感染;②实验室检查:AIH表现为球蛋白显著升高,同时AST、ALT及ALP、GGT升高显著,PSC的TB和DB水平最高,IgG在AIH、PSC中的浓度与P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明显增高。同时IgA在PSC中浓度与AIH、P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ALD,AIH患者ANA阳性检出率为75%,可能存在AIHPSC重叠综合症,其发生率约占17.6%;③影像学检查:PSC患者100%有肝内、外胆管的僵硬、狭窄、变细或局部扩张;④病理学:共有6例行肝穿刺病理活检,病理结果提出明确诊断者2例(33.3%)。结论AL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各有特点,血清免疫学及抗体检测有助于AIH与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ERCP或MRCP有助于PSC的确诊,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肝疾病/病理学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清龙 李永国 杨竹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慢性肝病[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例肝炎后肝硬化(LC)]和39例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3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组织中Bcl-2蛋白进行AB...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慢性肝病[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例肝炎后肝硬化(LC)]和39例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3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组织中Bcl-2蛋白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肝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为阴性,慢性肝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5%,且Bcl-2蛋白表达与肝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结论】Bcl-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并对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可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肿瘤/病理学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下载PDF
TTF-1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艳春 易红梅 +1 位作者 钟仁华 贾晓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1988-1990,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23例正常肝组织、33例肝结节状增生、27例肝腺瘤和6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TTF-1的表...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23例正常肝组织、33例肝结节状增生、27例肝腺瘤和6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TTF-1的表达。【结果】TTF-1在正常肝组织、肝结节状增生、肝腺瘤和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为胞浆,其阳性率分别为89.4%(110/123)、84.8%(28/33)、85.2%(23/27)、41.1%(28/68);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三种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其表达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06),分化程度越低表达率越低,而在正常肝组织、肝结节状增生和肝腺瘤中的表达较为接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F-1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在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判断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肿瘤/病理学 转录因子/生物合成
下载PDF
肝炎性假瘤6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长培 康德勇 黄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331-1332,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肉芽肿 浆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萍 陈长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585-1585,共1页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手术后并发症 肝疾病/病理学
下载PDF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分析
14
作者 成瑜 李洪伦 +1 位作者 李建林 丁国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病理学 增生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 7例分析
15
作者 范庆忠 郭富强 杜秀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3034-3035,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疾病/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分析
16
作者 顾剑锋 李明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病理学 增生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下载PDF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肝癌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川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以提高诊断率。结果 38例术前均误诊为肝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肝局...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以提高诊断率。结果 38例术前均误诊为肝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7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例,肝寄生虫性肉芽肿3例,肝结核瘤2例,肝结节病1例。结论肝脏良胜占位性病变术前易误诊为肝癌。提高认识并综合病史、化验和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HBsAg(-)且AFP正常者尤应重视,术前怀疑者可行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术中怀疑者积极送冰冻切片检查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诊断 疾病/诊断 肝疾病/病理学 误诊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啟威 孙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02-402,共1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3a收治的2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12例,女126例,年龄6岁~83岁,平均年龄48.5岁.水肿型218例,坏死型20例.分析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诊断标准、病因...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3a收治的2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12例,女126例,年龄6岁~83岁,平均年龄48.5岁.水肿型218例,坏死型20例.分析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诊断标准、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B超、CT、病理类型及并发症等.全部数据都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全部2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现156例(占65.5%)合并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者无直接相关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较轻症者肝脏损害发生率高,损害程度严重,呈正相关系,肝功能异常多属可逆性.平均住院天数较同期无肝脏损害者明显延长.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并发症 肝疾病/病理学 疾病/诊断 急性病
下载PDF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误诊1例分析
19
作者 葛勤利 杨伟捷 李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2738-2739,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淀粉样变性/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清肝饮对大鼠酒精性肝病防治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陈玉 赵俊精 +2 位作者 孙小英 王爱军 沈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6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饮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正常组(无酒精组),各组均喂食全营养饲料,采用酒精灌胃法造模,1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然后处死大鼠,剖取肝脏...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饮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正常组(无酒精组),各组均喂食全营养饲料,采用酒精灌胃法造模,1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然后处死大鼠,剖取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AST、ALT均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性浸润、脂肪变性、纤维化明显。西药组肝损伤减轻,中药组肝损伤最轻。结论:清肝饮对酒精性肝病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酒精性/中医药疗法 @清 治疗应用 疾病 酒精性/病理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