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肝衰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1
作者 刘东 马晓虎 +1 位作者 孙锦涵 张淑灵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989-997,1009,共10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挖掘筛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肝衰竭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选取GSE14668、GSE38941、GSE62029和GSE96851数据集,采用R limma软件进行...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挖掘筛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肝衰竭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选取GSE14668、GSE38941、GSE62029和GSE96851数据集,采用R limma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KEGG分析和GSEA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关键基因,用GEO数据库中GSE96851数据集进行验证,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治疗和预后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结果共筛选出130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24个上调,576个下调,通过Cytoscape的MCODE模块进行PPI分析得到APOB、ITGB2、CD8A、CD44、TYROBP、VEGFA、ITGAM、CD86、PTPRC和TLR410个关键基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10个关键基因作为治疗和预后潜在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9,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8以上,说明选取的10个关键基因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急性肝衰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结论APOB、ITGB2、CD8A、CD44、TYROBP、VEGFA、ITGAM、CD86、PTPRC和TLR4基因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急性肝衰竭潜在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急性肝衰竭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怎么办?
2
作者 杨蕊旭 范建高 《肝博士》 2024年第3期21-22,共2页
一、乙肝合并脂肪肝越来越常见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合并了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乙肝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代谢因素相关,并且代谢紊乱会显著增加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以及更高的肝病相关... 一、乙肝合并脂肪肝越来越常见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合并了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乙肝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代谢因素相关,并且代谢紊乱会显著增加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以及更高的肝病相关死亡风险,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二、乙肝与脂肪肝共同促进肝脏炎症、纤维化的发生据报道,脂肪肝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转氨酶异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毒感染 人民生命健康 合并脂肪肝 代谢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感染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死亡风险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9-0122,共4页
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接受TACE手术的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结合其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 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接受TACE手术的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结合其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评估两组疗效与复发概率。结果 术后当天,两组CD4+等指标水平相当,P>0.05;术后4周,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CD4+、CD4+/CD8+与自然杀伤细胞较高,CD8+较低,P<0.05。术后4周,观察组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均有所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概率较低,疗效显著,P<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环节,若患者符合TACE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疗法,术后,对其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优化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提升患者肝功能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乙肝病毒治疗 乙肝相关性肝癌 TACE术 复发转移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作用评价
4
作者 张艳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0-0063,共4页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和预后效果。结果 试验2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低于试验1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乙肝疾病知识和护理满意度等均高于试验1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护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发挥出较高效果,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 精细化护理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煌祥 曾文龙 +3 位作者 郭剑洋 修喆 陈小鹏 涂桂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不同时点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χ^(2)=5.357,P=0.021)。术后4周,2组CD4^(+)、CD4^(+)/CD8^(+)、NK高于术后当天,CD8^(+)与AST、ALT、TBil水平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χ^(2)=4.878,P=0.027)。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抗乙肝病 术后复发转移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围产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贾艳萍 王桂云 +6 位作者 祁艳霞 徐雁 王君芝 褚梁梁 傅雁南 吴育红 韩孝萱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常见的全球血液传播病原体,其导致的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甚至导致死亡[1]。据统计,全世界约有64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患有慢性HBV感染,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大的国家,20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常见的全球血液传播病原体,其导致的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甚至导致死亡[1]。据统计,全世界约有64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患有慢性HBV感染,中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大的国家,2019年中国约2.96亿人感染HBV,每年150万新增感染,其中,围产期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新生儿乙肝感染的风险为95%[2]。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sAg的阳性率为5%~6%,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3]。阻断母婴传播是预防HBV的源头,母婴阻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医疗技术手段,阻止母体HBV传播给婴幼儿的方式。研究表明,母婴阻断对于新生儿乙肝预防和人类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阻断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肝病 母婴传播阻断
下载PDF
ERA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翁兴墉 邹林涛 +3 位作者 周璇 唐红花 何军 邓仲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聚合酶编码区(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温度、荧光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ERA实时荧光法最佳反应体系,再对其敏感性、特... 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聚合酶编码区(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温度、荧光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ERA实时荧光法最佳反应体系,再对其敏感性、特异性、抗干扰能力、临床样本检出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ERA实时荧光法在42℃、20 min内可完成对乙肝病毒的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02 copies/μL;除乙肝病毒外,其他4种病毒(甲肝病毒、丙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未产生荧光扩增曲线,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为标准,ERA实时荧光法检测58份乙肝病毒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7.37%、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为0.96。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特异、低成本的乙肝病毒早期检测方法,满足乙肝病毒快速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肝病 ERA实时荧光法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龚敏莉 罗微 毕月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低水平HBsAg患者408例,检测所有纳入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 目的:探讨血清中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低水平HBsAg患者408例,检测所有纳入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V DNA载量检测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408例低水平HBsAg患者中,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且抗-HBs和HBeAg均为阴性的患者占比最高,共360例(88.24%);HBV DNA阳性共82例(20.10%),不同浓度HBsAg患者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HBsAg浓度在31~40 COI时,HBV DNA的阳性率最高(30.00%);不同浓度HBsAg时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HBsAg及HBV DNA对应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水平HBsAg患者中,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且抗-HBs和HBeAg均为阴性的患者占比最高;HBsAg浓度不同时,HBV DNA阳性率也不同,但并不影响HBV DNA载量;HBsAg浓度及HBV DNA载量不同并不影响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肝病毒表面抗原 HBV DNA载量 肝功能
下载PDF
HBV 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在不同年龄段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琳 雷琴 柴森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105例)、中年组(46~59岁,128例)和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及乙肝五项定量。结果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0.05)。老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进展,HBV DNA、HBsAg、HBeAg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监测相关指标趋势对于提示疾病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DNA 乙肝五项定量 不同年龄段 肝病毒感染 病情进展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疾病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高友芹 马丽娜 张曼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1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研究对象,患者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研究对象,患者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按治疗方法分为参考组、探究组,各31例。参考组进行常规治疗,探究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情况、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探究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参考组,止血时间短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高于参考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5)。探究组凝血指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毒感染 凝血指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缩乏力 临床疗效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对比2类检测方法对乙肝五项阳性检测率的差异,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HBV的诊断效能。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2类方法在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及总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3.85%、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92.42%、阴性预测值为88.2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01;化学发光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6.92%、特异度为88.57%、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4.03%、阴性预测值为93.9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66;化学发光法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在对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肝病 乙肝五项
下载PDF
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策略及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莫栩玲 龚星光 罗芳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9-0022,共4页
总结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间存在乙肝病毒性干预诱发因素健康人,依照随机分组方式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一组为观察组,行全面健康教育预防控制,比较其效果。结果 ... 总结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间存在乙肝病毒性干预诱发因素健康人,依照随机分组方式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一组为观察组,行全面健康教育预防控制,比较其效果。结果 教育前两组认知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基本一致(P>0.05),教育后两组认知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较教育前高(P<0.05),教育后观察组认知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乙肝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极为重要,对降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提高认知水平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毒性肝炎 防控 策略
下载PDF
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减少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临床价值分析
13
作者 肖水灵 刘波 +2 位作者 梁常枧 谭蠡 王水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对减少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u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浏阳市人民医院158例... 目的:探究预防性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对减少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u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浏阳市人民医院15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BV-DNA水平,将其分为阴性组(HBV-DNA<100 IU/mL)、阳性组(HBV-DNA≥100 IU/mL),将阳性组进一步分为低病毒载量组(HBV-DNA为100~<2×106 IU/mL)、高病毒载量组(HBV-DNA≥2×106 IU/mL),将各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预防性抗HBV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命名为A1组(阴性对照组)、A2组(阴性治疗组)、B1组(低病毒对照组)、B2组(低病毒治疗组)、B3组(高病毒对照组)和B4组(高病毒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抗结核和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另接受抗HBV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为31.11%高于阴性治疗组为9.09%(P<0.05);阳性对照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为68.57%高于阳性治疗组为20.00%(P<0.05);按病毒载量分层的对照组、治疗组肝损伤发生情况为,HBV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的治疗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同级别病毒载量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HBV阳性重度肝损发生率明显高于HBV阴性重度肝损发生率(P<0.05);HBV阴性、经预防性抗HBV治疗的患者中度肝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HBV阳性和经预防性抗HBV治疗的患者重度肝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治疗组肝损伤的患者最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的HBV载量越高,肝损伤发生率越高,肝损伤严重程度越重;预防性抗HBV治疗可降低肝损伤发生率,预防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HBV可反弹出现HBV再激活;预防性抗HBV治疗能有效抑制HBV再激活;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时间集中在2个月内,肝损伤恢复时间集中在0.5~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乙肝 抗乙肝病毒治疗 肝损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
14
作者 冯慧雅 黄树通 +2 位作者 卜丹霞 陈彩仁 赖石凤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7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两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两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其中,A组采用单纯ELISA检验,B组采用单纯RT-PCR检验。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对比诊断效能。结果A组中,HbeAg阳性率39.74%(31/78),HBsAg阳性率58.97%(46/78),HbcAb阳性率51.28%(40/78),HbeAb阳性率56.41%(44/78),HbsAb阳性率61.54%(48/78),大三阳的阳性率39.74%(31/78),小三阳的阳性率51.28%(40/78);B组中,HBV-DNA阳性率80.77%(63/78);A组对HBV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低于B组(P<0.05),但两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当(P>0.05)。结论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HBV的价值更高,对HBV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整体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肝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诊断效果
下载PDF
乙肝病毒通过调控miR-21-5p/STAT3通路促进骨髓来源抑制细胞的增殖与活性
15
作者 杨慧健 王姜琳 +1 位作者 孙杰 吴腊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对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和乙肝组,乙肝组建立慢性HBV感染模型,检测小鼠miR-21-5p水平;另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miR-21-5p阴性对照组、miR-21-5p过表达组和miR-...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对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和乙肝组,乙肝组建立慢性HBV感染模型,检测小鼠miR-21-5p水平;另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miR-21-5p阴性对照组、miR-21-5p过表达组和miR-21-5p沉默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注射miR-21-5p干预,除miR-21-5p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建立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检测小鼠miR-21-5p水平及MDSCs数量;将miR-21-5p分别转染小鼠MDSCs,暴露于HBV病毒中,检测p-STAT3(Ser727)、Arginase-1、IL-10及p-STAT3蛋白水平;在培养基中加入Stattic(STAT3抑制剂),检测p-STAT3、Arginase-1以及IL-10蛋白水平。结果:乙肝组miR-21-5p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miR-21-5p阴性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miR-21-5p表达水平及MDSCs数量升高,miR-21-5p过表达组相较于miR-21-5p沉默组miR-21-5p表达水平及MDSCs数量升高;小鼠MDSCs感染HBV后p-STAT3(Ser727)、Arginase-1、IL-10及p-STAT3蛋白表达升高,miR-21-5p过表达后p-STAT3(Ser727)、Arginase-1、IL-10及p-STAT3蛋白表达升高;加入Stattic后,p-STAT3、Arginase-1以及IL-10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HBV可能通过调控miR-21-5p/STAT3通路,从而促进MDSCs的增殖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miR-21-5p STAT3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增殖 活性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16
作者 于利华 岳艳丽 樊丹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多样性心理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联合IMB模型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抑郁状况、育儿胜任感。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水平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抑郁、焦虑情感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我效能、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多样性心理干预应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行为,改善抑郁状况,提高育儿胜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产妇 心理护理 IMB模型 抑郁
下载PDF
四川某高校学生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和启示
17
作者 杨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2期31-33,共3页
目的针对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开展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检测,根据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提出相应医疗策略,减少乙肝病毒的危害。方法选取四川师范大学2024年9月入学新生4588名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检... 目的针对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开展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检测,根据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提出相应医疗策略,减少乙肝病毒的危害。方法选取四川师范大学2024年9月入学新生4588名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五项)检测。结果4588名受检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阴性3638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908名,乙肝病毒携带或患者42例。结论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一次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者,足程注射乙肝疫苗;同时建立有效跟踪随访机制,追踪及随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及患者;加强校内线上线下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及疾病宣传,对做好乙肝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毒标志物 表面抗体 抗体 疫苗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18
作者 李妍妍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甲胎蛋白(AFP)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48)、重度组(n=36)、肝衰竭组(n=13);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n...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甲胎蛋白(AFP)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48)、重度组(n=36)、肝衰竭组(n=13);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n=21)、S2组(n=41)、S3组(n=42)、S4组(n=16)。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分析二者与CHB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CHB组HBV DNA及AFP高于对照组(P<0.05);AFP在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肝衰竭组依次升高(P<0.05)。HBV DNA及AFP在对照组、S0~S1组、S2组、S3组、S4组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 DNA与CHB纤维化程度正相关,AFP与CHB病情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HBV DNA、AFP联合检测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00(95%CI:0.829~0.939)、0.846(95%CI:0.788~0.905)、0.884(95%CI:0.733~0.867)。结论HBV DNA及AFP在CHB患者中表达升高,AFP与CHB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HBV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肝纤维程度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毒DNA 甲胎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病情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不同技术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研究
19
作者 李旺胜 黄平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技术应用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度怀疑乙肝感染患者583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技术应用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度怀疑乙肝感染患者583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ELISA、CLIA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技术与qPCR检测的检测结果、诊断效能、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5836例高度怀疑乙肝感染患者经qPCR检测后,确诊为阳性者3033例、阴性2803例。经CLIA检测诊断为阳性2903例、阴性2933例,其中仅有2790例确诊为乙肝感染患者;经ELISA检测诊断为阳性2921例、阴性2915例,其中仅有2731例确诊为乙肝感染患者。与ELISA相比,CLI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CLIA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能更佳,且能够有效提升HBsAg、HBeAg阳性检出率,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血清学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成人患者如何服用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20
作者 蓝富 《肝博士》 2024年第2期51-52,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药物。乙肝之所以难以根治主要是因为(1)乙肝病毒DNA可以与人体DNA结合,使其在人体内难以清除;(2)人们对其易产生免疫耐受;(3)病毒容易发生耐药突变。我国是乙肝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药物。乙肝之所以难以根治主要是因为(1)乙肝病毒DNA可以与人体DNA结合,使其在人体内难以清除;(2)人们对其易产生免疫耐受;(3)病毒容易发生耐药突变。我国是乙肝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约为9000万人,消灭乙肝任重道远。现阶段对乙肝的治疗主要就是化学药物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何正确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于患者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毒携带者 肝病毒DNA 成人患者 耐药突变 免疫耐受 核苷酸类 慢性乙型肝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