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斯谛回归算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肝病筛查
1
作者 李博阳 《电子测试》 2019年第4期43-44,64,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上升,各领域数据量以指数级别增加,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如何在大规模的数据里面挖掘有用的信息,分析预测新的数据,成为各行各业所研究的问题,医学领域也是如此。随着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上升,各领域数据量以指数级别增加,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如何在大规模的数据里面挖掘有用的信息,分析预测新的数据,成为各行各业所研究的问题,医学领域也是如此。随着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与医疗结合的方法应运而生,它是处理海量数据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即利用逻辑斯谛回归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肝脏医疗数据,从而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最终用该模型对患者类别进行预测,实现人工智能在线辅助肝病诊断,从而提高肝病筛查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逻辑斯谛回归算法 智能医疗 肝病筛查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血站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2
作者 萨仁格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82-0085,共4页
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中心为呼伦贝尔中心血站,选取的对象为在血站进行乙肝病毒筛查的献血者100例,收集的周期为一年即2022年6月份至2023年的6月份。所有... 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中心为呼伦贝尔中心血站,选取的对象为在血站进行乙肝病毒筛查的献血者100例,收集的周期为一年即2022年6月份至2023年的6月份。所有献血者收集基本信息后进行血液采集,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检测法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所有献血者筛查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23.0数据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的指标包括不同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筛查中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不同检测技术筛查窗口期、漏诊率等。结果 在100例献血者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有2份血液样本,而采用核酸技术检测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有6份血液样本,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2.0%和6.0%;追踪1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68.37%、特异度为75.61%,而核酸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中的诊断灵敏度为87.56%、特异度为90.38%;两种检测技术在检测抗原中的窗口期分别为29.67±1.05d和24.52±1.01d,而在检测乙肝病毒中的漏诊率则分别为3.0%和1.0%;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比较,核酸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的阳性诊断率明显更高(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更短,窗口期和漏诊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两组目标检测方法在目标病毒中的应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核酸检测法效果更佳,在目标病毒检测及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更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血站 肝病筛查
下载PDF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成守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某中心血站所收集的无偿献血样32428份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均经过金标试纸法检测HBsAg以及干化学法测定AL...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肝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某中心血站所收集的无偿献血样32428份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均经过金标试纸法检测HBsAg以及干化学法测定ALT显示合格,将样本分为两份,分别开展核酸检测以及ELISA测定,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ELISA检测法,核酸检验法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明显更高(P<0.05)。核酸检测特异度为99.98%。灵敏度为80.85%;ELISA检测特异度为70.05%,灵敏度为70.21%。结论:在开展HBV临床筛查时,应用核酸检测法所得出的结果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该法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无偿献血 肝病筛查
下载PDF
新生儿乙肝筛查中两种不同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窦志瑛 骆书秀 庞丹凤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9期1813-181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脐带血替代新生儿股静脉血判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对73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于胎盘娩出后在胎盘端抽取脐带血,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之前抽取股静脉血,用时间分辨法分别检测HBsAg... 目的探讨采用脐带血替代新生儿股静脉血判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对73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于胎盘娩出后在胎盘端抽取脐带血,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之前抽取股静脉血,用时间分辨法分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定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脐带血及新生儿静脉血各73例,五项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者67例,占91.78%;不一致者6例,占8.22%。根据脐带血及新生儿静脉血检测结果判断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11%和1.3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脐带血替代新生儿股静脉血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了解胎儿宫内是否受感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肝病筛查 脐血 股静脉血
下载PDF
Perspectives of physicians regarding screening patients at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5
作者 Shishira Bharadwaj Tushar D Gohel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SCIE EI 2016年第3期237-240,I0003,共5页
Background and aims:Screening patients at risk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facilitates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with improved outcome.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HCC includ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nfection—nam... Background and aims:Screening patients at risk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facilitates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with improved outcome.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HCC include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nfection—namely hepatitis B,hepatitis C,and cirrhosi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wareness of screening among physicians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t risk for HCC.Methods:Three hundred physicians from three academic cente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mailed survey questionnaire.The main outcome measure was physicians’knowledge of the current HCC screening guidelines.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variab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Results:A total of 177(59.0%)out of the 300 invited physicians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including faculty members(n=129),residents(n=46),and fellows(n=2).The specialty areas of the responding physicians were internal medicine(62.1%),family medicine(16.4%),gastroenterology(15.3%),oncology(3.4%)and others(2.8%).The number of physicians who performed HCC screening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secondary to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were 163(92.1%)and 167(94.4%),respectively;35.0%of them used alpha-fetoprotein(AFP)every 6 months,while 22.0%used imaging modalities every 6 months to screen for HCC.Further,22 physicians(12.4%)did not check for serum AFP levels and 33(18.6%)never used imaging to screen for HCC.Conclusion: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ting physicians screen high-risk patients for HCC.However,the most appropriate modality of screening(i.e.imaging)is not employed by most physicians and there is greater reliance on AFP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CREENING chronic liver disease CIRRHO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