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源性肝瘀血的利尿剂使用策略
1
作者 刘永康 张光兵 刘汉雄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肝瘀血的利尿剂使用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心源性肝瘀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6),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心力衰竭指南给予标准治疗(螺内酯20mgQd,呋塞米剂量根据利尿效果调整),实验... 目的:探讨心源性肝瘀血的利尿剂使用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心源性肝瘀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6),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心力衰竭指南给予标准治疗(螺内酯20mgQd,呋塞米剂量根据利尿效果调整),实验组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螺内酯剂量(螺内酯与呋塞米剂量比值100:40)。治疗2w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的电解质、肾功能及尿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3d后对照组血钾较实验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1w及2w后对照组血钠、血钾较实验组显著降低(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01),而实验组无明显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不全;治疗期间,实验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大剂量螺内酯联合呋塞米(螺内酯与呋塞米剂量比值100:40)治疗心源性肝瘀血的临床疗效可靠,较少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不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源性肝瘀血 醛固酮 螺内酯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对肝瘀血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乌兰图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肝瘀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肝瘀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口服膈下逐瘀汤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来...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肝瘀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肝瘀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口服膈下逐瘀汤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来直接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肝瘀血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瘀血 膈下逐 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 裴朝华 +2 位作者 方芳 弭澜 曹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5期282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肾损害(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肾损害(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尿β_(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血压(SBP、DBP)、肾功能指标(血BUN、Cys-C、SCr及尿β2-MG、mALB)、炎性因子(TNF-α、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血压(SBP、DBP)、肾功能指标(血BUN、Cys-C、SCr及尿β2-MG、mALB)、炎性因子(TNF-α、hs-CRP、IL-6)水平均降低(P<0.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肾损害(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病人采用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减弱炎症反应,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肾损害 益气化、平滋肾方 肾阴虚兼 中医症状积分 肾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高丽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血瘀证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1年4月于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血瘀证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血瘀证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1年4月于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血瘀证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胁痛如刺、朱砂掌、肝或脾肿大、肋胁久痛、面色晦暗等症状积分降低,平均止血时间缩短,平均输血量减少,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血瘀证患者应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短时间内便可有效止血,输血量较少,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 通络法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血瘀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慧慧 李青梅 +3 位作者 王磊 李莹 王俐琼 张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6-139,15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肝血瘀证患者与非肝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的免疫学指标。结果:84例PBC中肝血瘀证患者71例(84.5%),其中轻度22例(26.2%),中度25例(29.8%),重度24例(28.5%);非肝血瘀证患者13例(15.5%)。两组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则以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面部、齿龈及眼周紫黑为高,在84例PBC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57.1%。肝血瘀证与非肝血瘀证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IgA、B因子均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体C3、C4不仅两组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PB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瘀证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研究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硬化 免疫
下载PDF
讼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49
6
作者 唐智敏 茹清静 朱起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从中西医病因、病理生理、主要病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活血化瘀治疗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关键词 纤维化 中医研究 病理
下载PDF
不完全阻断肝静脉后家兔舌根部粘膜下静脉瘀血的实验性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兴国 沈帮昆 +3 位作者 刘丽雯 王爱莲 寸利玲 饶娴宜 《云南中医杂志》 1990年第6期35-38,共4页
我院传染科根据近10余年的临床资料发现,急、慢性肝炎患者及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有80%以上出现舌下静脉不同程度的瘀血曲张。
关键词 肝瘀血 舌下静脉
下载PDF
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1
8
作者 唐智敏 茹清静 +2 位作者 张振鄂 朱启贵 王伯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中药抗肝纤维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肝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各35例患者血清中人前胶原肽Ⅲ(humanProcollagenPeptideⅢ,hPCⅢ)... 目的:探讨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应用中药抗肝纤维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肝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各35例患者血清中人前胶原肽Ⅲ(humanProcollagenPeptideⅢ,hPCⅢ)、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素(laminin,LN)并以30名健康人为对照。对肝血瘀阻程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肝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中hPCⅢ、HA、LN均显著高于肝病非血瘀证患者,后者又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2)肝血瘀阻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3)血府逐瘀汤不仅可以改善肝血瘀阻的程度而且可以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论:肝纤维化的中医本质主要是肝血瘀阻。在一定程度上,肝血瘀阻的程度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血府逐瘀汤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效,但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透明质酸 层粘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慢性肝病肝血瘀证患者腹部超声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彭亚琴 鄢薇 +1 位作者 杨柳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7-258,共2页
目的:观察、记录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血瘀证患者腹部超声特征。方法:选择在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CHB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测,观察并记录其结果与特征,分析其与肝血瘀证的关系... 目的:观察、记录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血瘀证患者腹部超声特征。方法:选择在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CHB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测,观察并记录其结果与特征,分析其与肝血瘀证的关系,初步判断腹部超声检测与肝血瘀证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均辨证为肝血瘀证,部分CHB患者也可辨证为肝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PVD)为(1.41±0.15)cm、脾静脉内径(SVD)为(1.21±0.31)cm,均高于非血瘀证CHB患者(1.21±0.21)cm、(0.70±0.10)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均速(PVV)为(13.80±2.93)cm/s,脾静脉血流均速(SVV)为(10.45±4.9)cm/s,而非血瘀证CHB患者则为(17.18±2.91)cm/s、(13.76±3.62)cm/s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肝血瘀证患者腹部超声特征与非血瘀证人群在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上有明显差异,可用来作为肝血瘀证的影像学客观化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 诊断 硬化
下载PDF
邪毒致鸭肝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广 曾常春 +2 位作者 朱清静 李玲 晏雪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W...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W起剂量加大为0.2ml/只,且后3组第11d分别用秋水仙碱、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灌胃,至第112d结束。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指标,丙二醛(MDA),肝纤维化指标,做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动物造模组具有明显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P<0.01),白蛋白(Alb)降低(P<0.05)和G、MDA升高(P<0.01),以及血清PCⅢ、HA、LN和肝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病毒颗粒。解毒软肝汤除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0.01)和减轻组织病理学改变外,并能降低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肝功能及球结膜微循环(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邪毒(DHBV)连续攻击能够形成鸭肝血瘀阻证模型,其改变与脂质过氧化损害、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型炎病毒 阻证 动物模型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复方七芍降压片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肝肾阴虚、瘀血生风证及改善舒张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偶英 张稳 +3 位作者 简伟雄 刘丹 李苏 谭元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七芍降压片干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肝肾阴虚、瘀血生风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 目的观察复方七芍降压片干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肝肾阴虚、瘀血生风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I)、醛固酮(ALD)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比较,观察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E/A)、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ED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AngⅡ、AL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ngⅡ、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有效减少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肝肾阴虚、瘀血生风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逆转左心室肥厚,并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阴虚、生风证 左心室肥厚 复方七芍降压片 替米沙坦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论肝血瘀滞与腹水形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留法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36-637,共2页
关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理,中医普遍认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结果.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参考古代文献,认为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关键在于肝血瘀滞.
关键词 腹水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血瘀阻与病理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宝珍 刘成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3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血瘀阻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将 13 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肝纤维化的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 ,在分析病理与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关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肝血瘀阻与病理纤维化分期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血瘀阻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将 13 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肝纤维化的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 ,在分析病理与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关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肝血瘀阻与病理纤维化分期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不同纤维化分期之间血清HA、IV -C、PⅢNP的含量有显著差异 ,LN含量无明显差异。 88 1%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血瘀组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学的变化明显重于非血瘀组 ,血清纤维化指标也呈现一致的结果 ;肝纤维化各期血瘀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血瘀程度越明显则肝纤维化的程度越严重。结论 :肝脏纤维组织生成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瘀的病理学基础 ,临床上血瘀表现的轻重 ,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病理学 乙型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液胶原IV
下载PDF
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骨桥蛋白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莹 张斌 王灵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6-358,I00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瘀型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及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的第7、14、21、28天末处死动物,Western blot及R... 目的:探讨血瘀型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及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的第7、14、21、28天末处死动物,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OPN的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正常肝组织不表达或微弱表达OPN,血瘀型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OPN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OPN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21天组较动态28天组OP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但动态21天组与动态28天组OPN mRNA表达相比虽明显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N在血瘀型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骨桥蛋白 动态表达 大鼠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对瘀血阻络肝肾不足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GF-β_1/BMP-7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唐翠兰 周舟 施维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型患者在拉米夫定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acid,HBVDNA)、肝组织病理学、外...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型患者在拉米夫定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acid,HBVDNA)、肝组织病理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7(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TGF-β1/BMP-7)比值的变化,以及HBVDNA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YMDD)变异的情况。方法选取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拉米夫定加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均继续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HBV DNA、TGF-β1和BMP-7。随访结束时检测HBV DNA YMDD变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 DNA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发现,对照组有9例出现YMDD变异,治疗组有5例出现YMDD变异,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BMP-7比值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9vs0.25,P<0.05)。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方面,治疗组炎症活动度G3以上及纤维化程度S3以上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肝肾不足型患者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可以降低HBV DNA变异,改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BMP-7比值参与抗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胶囊 慢性乙型病毒性纤维化 病理诊断 阻络肾不足型 骨形成蛋白7
下载PDF
骨松健骨方治疗肝肾阴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春焕 孔西建 +3 位作者 吴丹 李盈盈 徐健康 阮海军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骨松健骨方治疗肝肾阴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肾阴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骨松健骨方,对照组服用仙灵骨葆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骨痛评分、中医... 目的:研究骨松健骨方治疗肝肾阴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肾阴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骨松健骨方,对照组服用仙灵骨葆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骨痛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平衡能力评分、骨代谢生化指标BALP、β-CTX、骨密度、脆性骨折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18.8%,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显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骨痛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骨痛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代谢:治疗组治疗后,BALP、β-CTX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BA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密度及骨密度变化率:两组治疗前后腰椎BMD值、T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脆性骨折发生率:两组治疗后骨折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发生率下降39.6%,对照组下降36.7%。治疗后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松健骨方治疗肝肾阴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平衡能力及中医临床症状,防止骨密度下降,降低骨转换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疗效与仙灵骨葆胶囊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 骨松健骨方 仙灵骨葆胶囊 骨密度 骨转换率 脆性骨折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及肝血瘀阻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嫣斐 王素萍 +1 位作者 孙健民 魏俊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证型分布 原发性 阻证 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观察 癌患者 辨证方法 辨证 郁气滞
下载PDF
血瘀证对荷B16黑色素瘤小鼠肝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培丰 刘鲁明 +1 位作者 金莉 徐颖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瘀证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瘀证模型,并经脾接种B16黑色素瘤建立肝转移模型。检测血瘀证模型小鼠的全血黏度。并观测血瘀肝转移模型小鼠的肝脏转移灶数,计算肝转移抑制率。结果:血瘀证模型小鼠的全血黏度增高... 目的:观察血瘀证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瘀证模型,并经脾接种B16黑色素瘤建立肝转移模型。检测血瘀证模型小鼠的全血黏度。并观测血瘀肝转移模型小鼠的肝脏转移灶数,计算肝转移抑制率。结果:血瘀证模型小鼠的全血黏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瘀肝转移模型小鼠的肝转移阳性率与单纯荷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211),但肝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与单纯荷瘤组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血瘀状态下,可抑制肿瘤的肝转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转移模型 转移抑制
下载PDF
调肝养血化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9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金平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本院中医科应用自拟调肝养血化瘀汤为主方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各证型治疗前后积分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岁者49例,21~30岁者27例,31~40岁者21例,治疗后总有效...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本院中医科应用自拟调肝养血化瘀汤为主方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各证型治疗前后积分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岁者49例,21~30岁者27例,31~40岁者21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8.0%、96.3%、75.2%,发病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气血瘀滞型38例,寒湿凝滞型19例,肝郁湿热型4例,气血亏虚型8例,肝肾亏损型18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4%、94.7%、75.0%、83.3%、89.5%,不同证型患者患病率及疗效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各证型治疗前后总积分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好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临床分型以气滞血瘀型常见。调肝养血化瘀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尤其对30岁以前年青患者、辨证分型为气血瘀滞型的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中药治疗
下载PDF
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立稳 杨继先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72-173,共2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在肝炎急性期即已启动[1]。发展到肝硬化除了广泛的纤维化外,还伴有假小叶形成及正常肝小叶结构的坏死。肝硬化相当于祖国医学“积...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在肝炎急性期即已启动[1]。发展到肝硬化除了广泛的纤维化外,还伴有假小叶形成及正常肝小叶结构的坏死。肝硬化相当于祖国医学“积聚”、“鼓胀”,由常见慢性肝病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