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内皮祖细胞计数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厉倩 洪茂 +1 位作者 谭龙益 彭阵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HCC患者(n=39)及健康对照者(n...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HCC患者(n=39)及健康对照者(n=20),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CD34-FITC、CD133-PE、VEGF-R2-APC进行荧光标记,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并分析HCC患者循环中CD34+ CD133+ VEGF-R2+EPCs比例与临床分期等的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比例为(0.138±0.05)%,而健康对照人员循环EPCs比例为(0.027±0.01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EPCs水平与H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HCC患者循环CD34+ CD133+ VEGF-R2+ EPCs比例上调,且与HCC临床分期相关,在HC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肝癌 循环内皮祖细胞 流式细胞
下载PDF
表达内皮抑素基因的内皮祖细胞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蓉 余辉 安艳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1-1187,共7页
目的 :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基因转染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小鼠肝癌细胞H22增殖的影响,探讨联合自体EPCs和ES基因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构建表达ES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培养小鼠骨髓源EPCs... 目的 :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基因转染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小鼠肝癌细胞H22增殖的影响,探讨联合自体EPCs和ES基因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构建表达ES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培养小鼠骨髓源EPCs,运用q PCR检测培养内皮细胞表面标记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表达,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特征小体。实验分EPCs组、EPCs+LV空病毒载体组、EPCs+ES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同时构建原位肝癌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3组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测量肿瘤大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酶切和测序、PCR鉴定证实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p Lenti6.3-ES-Monomer-Ds Red;(2)q PCR显示培养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志CD31、VEGFR、v WF,透射电镜下在细胞质内可见多个散在内皮细胞特征性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3)慢病毒载体Lenti6.3-ES-Monomer-Ds Red转染小鼠骨髓源性EPCs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红色荧光;EPCs+ES组细胞上清较对照组上清液对小鼠肝癌细胞H22体外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体内实验显示EPCs+ES组肝癌生长速度慢于对照组。结论:小鼠骨髓源单个核细胞体外可以诱导培养为内皮祖细胞,负载ES基因的EPCs体外可以抑制小鼠肝癌细胞H22的增殖,体内可以抑制小鼠肝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抑素 肝癌
下载PDF
复方中药抑制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立武 赵红佳 +3 位作者 江敏 曹治云 廖联明 杜建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18例在手术前1周开始服用复方中药至手术后,对照组20例只作单纯手术,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含量,ELISA测定G-CSF含量。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18例在手术前1周开始服用复方中药至手术后,对照组20例只作单纯手术,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含量,ELISA测定G-CSF含量。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含量分别为每106个白细胞含116.2±32.2个和123.8±25.4个,G-CSF水平分别53.1±4.6 pg.ml-1和51.8±6.9 pg.ml-1,2组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2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含量分别为每106白细胞含63.2±12.7个和95.6±21.5个,差异显著(P<0.05),但G-CSF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复方中药在肝癌围手术期中提高手术疗效可能与减少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含量和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肝癌祖细胞在肝细胞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杨倩雯(综述) 王红阳(审阅) 陈磊(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HCC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肝癌祖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enitor cell,HcPC)是一种癌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HCC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肝癌祖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enitor cell,HcPC)是一种癌前病变中所含有的肿瘤起始细胞,对HcPC的发生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系统阐述,可能对HCC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HcPC的生物标志物,如CD44、EpCAM、SOX9、OV6以及CK19等在HCC发生中所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表达水平的升高对肝细胞的恶性转化、HcPC干性的维持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HcPC的研究有望为HCC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而通过阻止HcPC向HCC的恶性转化也有望成为一种治疗HCC的新方法。本文尝试对HcPC的发现过程、HcPC的主要来源、现有HcPC相关生物标志物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期望有助于今后HcPC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HCC) 肿瘤发生 肝癌祖细胞(hcpc)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肝癌靶向治疗的研究
5
作者 郭宁刚 谢朝良 邵泽勇 《肝脏》 2008年第4期340-342,共3页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内皮祖细胞 肝癌 特异性抗体 肿瘤相关抗原 生物工程技术 肿瘤细胞 靶向性药物
下载PDF
Cell:科学家首次发现肝癌祖细胞
6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6期551-551,共1页
日前,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分离出了最终导致恶性肝细胞癌(HCC)的祖细胞并确定了它们的特征。HCC祖细胞(HcPC)通常存在于肝受损或肝硬化中的异常病变内形成。这样的肝脏损伤可能是由于像肝炎一类的病毒... 日前,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分离出了最终导致恶性肝细胞癌(HCC)的祖细胞并确定了它们的特征。HCC祖细胞(HcPC)通常存在于肝受损或肝硬化中的异常病变内形成。这样的肝脏损伤可能是由于像肝炎一类的病毒感染或慢性酗酒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细胞 科学家 CELL 肝癌 加州大学 细胞 异常病变 慢性酗酒
下载PDF
肝脏祖细胞标志物Ep-CAM、N-CAM1、C-Kit和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7
作者 李银亚 孟蓉蓉 金洁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12期1683-1685,I0003,共4页
原发性肝癌(PHC)依据病理组织学类型可将其分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胆管细胞性肝癌(CC)和混合细胞性肝癌(cHCC-CC),目前关于PH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2004年美国肝... 原发性肝癌(PHC)依据病理组织学类型可将其分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胆管细胞性肝癌(CC)和混合细胞性肝癌(cHCC-CC),目前关于PH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2004年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统一将人肝脏中与啮齿类动物卵圆细胞/干细胞相似的这群细胞建议命名为肝脏祖细胞(HPC)。在正常人肝组织中,HPC位于成体肝脏中门静脉区的胆小管和Hering管内,具有双向分化潜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脏祖细胞 EP-CAM N-CAM1 C-KIT KI-67 预后
下载PDF
肿瘤相关内皮祖细胞生物学性状分析、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堃 程玮 +7 位作者 徐心 王志亮 李杰 纪宗正 黎一鸣 吴涛 曹罡 段艳霞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内皮祖细胞在肝癌患者中组织学分布的差异性、分析其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细胞形态变化、增殖和管形成能力改变。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免疫磁珠贯序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用条件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刺激培养,直到分... 目的: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内皮祖细胞在肝癌患者中组织学分布的差异性、分析其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细胞形态变化、增殖和管形成能力改变。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免疫磁珠贯序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用条件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刺激培养,直到分化成熟为内皮细胞。流式检测其生物标志物变化情况。分化潜能,倍增能力,功能状况。结果:单个核细胞经条件诱导培养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表现出部分血管内皮的功能特征。肝癌患者骨髓、外周血与正常人无差异,脾内内皮祖细胞系分化明显增强。结论:来源于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布于多个组织中,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进而成熟为内皮细胞,此过程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肝癌患者脾脏为此过程提供了最佳的分化诱导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内皮祖细胞 生物学性状 肝癌 脾脏
下载PDF
肝病与肝癌的新疗法: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红 李宁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813-814,共2页
一、肝病中的干细胞对转录因子Sox9细胞谱系的标记追踪证明成熟肝祖细胞(LPCs)存在或来源于胆管的上皮内膜。从3,5-diethoxy—carbonyl-1.g-二氢三甲吡啶所诱导的小鼠胆管中分离出源于无性系和双潜能成熟的LPCs,也能从正常肝脏中分... 一、肝病中的干细胞对转录因子Sox9细胞谱系的标记追踪证明成熟肝祖细胞(LPCs)存在或来源于胆管的上皮内膜。从3,5-diethoxy—carbonyl-1.g-二氢三甲吡啶所诱导的小鼠胆管中分离出源于无性系和双潜能成熟的LPCs,也能从正常肝脏中分离出来,具有相同潜能的成人肝脏细胞有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表达。尽管多能干细胞(iPSCs)和胚胎干细胞(ESC)存在遗传学的差异.将ESC和iPSCs人住到缺乏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类(FAH)的肝衰竭小鼠后,均可产生肝细胞。不同来源的细胞不能影响人类iPSCs所具有的肝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癌 肝病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疗法 多能干细胞 祖细胞 细胞谱系
下载PDF
癌症干细胞在肝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作用
10
作者 于飞洪 巴明臣 龙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我国以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每年死亡人数占世界HCC死亡人数的45%。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手段,但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后HCC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2...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我国以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每年死亡人数占世界HCC死亡人数的45%。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手段,但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后HCC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2]。肿瘤干细胞(CSCs)学说认为CSCs对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细胞肝癌 肝移植 成体组织干细胞 自我更新 细胞毒作用 肿瘤转移 祖细胞 卵圆细胞
下载PDF
干扰素α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对肝祖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11
作者 Lim R. Knight B. +2 位作者 Patel K. J.K.Olynyk 宋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53-54,共2页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called oval cells in rodents) proliferate during chronic liver injury. They have been suggested as targets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cluding chronic hepatitis C....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called oval cells in rodents) proliferate during chronic liver injury. They have been suggested as targets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ncluding chronic hepatitis C. Interferon alpha therapy reduces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chronic hepatitis C regardless of viral clear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erferon alpha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HCC by modifying preneoplastic events in th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 population. Pre-and post-treatment liver biopsies were evaluated for changes in th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 population in 16 patients with non-responding chronic hepatitis C. Interferon alpha-based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s of c-kit-positiv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by 50%.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cell number reduction, the effects of interferon alpha on murin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were studied in vitro.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proliferation assay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staining showed that interferon alpha had a dose-dependent,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Interferon alpha stimulated hepatocytic and biliary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val cell lines reflected b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albumin and cytokeratin 19 accompanied by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alpha fetoprotein and Thy-1. To validate these results in vivo,mice were placed on the choline-deficient, ethionine-supplemented diet to induce liver injury and ov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reated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 2b for 2 weeks. Thi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four-fold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oval cells (P < .05). In conclusion, interferon alpha-based treatment reduced the number of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in chronic liver injury by modulating apoptosi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祖细胞 抗增殖作用 体外试验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患者 细胞肝癌 慢性肝病 卵圆细胞
下载PDF
脐血移植后SCID鼠的免疫功能重建及抗人肝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伟 张莹 +2 位作者 郭江福 王金龙 柳杨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871-875,共5页
目的证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重建SCID鼠的免疫功能对人肝癌有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首先进行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HCCLM6细胞培养,然后将HCCLM6细胞株分别在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组(A组)及未移植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组(B组)建立SCID鼠皮... 目的证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重建SCID鼠的免疫功能对人肝癌有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首先进行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HCCLM6细胞培养,然后将HCCLM6细胞株分别在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组(A组)及未移植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组(B组)建立SCID鼠皮下荷瘤模型。接种肿瘤后5周处死,分别进行以下检测:(1)比较A、B两组间肿瘤生长情况的差异;(2)常规病理学检查:比较A、B两组移植瘤状况,并观察有无肿瘤转移;(3)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组织中人源CD3+、CD8+细胞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力;(4)细胞毒试验:A、B两组动物脾脏细胞与HCCLM6细胞体外混合培养,采用MTT法观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1)HCCLM6细胞株接种于A组、B组SCID小鼠皮下均可成瘤,成瘤率为100%,成瘤潜伏期分别为(9.83±1.47)d、(5.16±1.17)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5周移植瘤体积分别为(539.22±94.08)mm3、(1 126.17±154.75)mm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理学检查可见:A组肿瘤坏死明显,未见远处转移;B组坏死程度明显较轻,可见肺转移。(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A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人源CD3+、CD8+细胞浸润,坏死组织周围更加明显;B组移植瘤内亦有肿瘤坏死,但未见人源淋巴细胞。(4)细胞毒试验表明:A组脾脏细胞对HCCLM6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在效靶比例为120∶1时,特异性杀伤率为(7.41±1.07)%;B组脾脏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为(3.97±0.2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LM6是一个活力强、代谢活跃的肿瘤细胞亚群。人源脐血干细胞在SCID鼠体内重建免疫后可发挥对HCCLM6细胞的杀伤作用,对肝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其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LM6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 SCID小鼠 免疫重建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EPCs在肝癌模型中的分布及其对肝癌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宁刚 邵泽勇 吕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666-1673,共8页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肝癌模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EPCs,体外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后,将EPCs-DAPI制成1×105/150μL,2×105/150μL,4×105/150μL的低、中、高浓度悬液,模型组和E...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肝癌模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EPCs,体外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后,将EPCs-DAPI制成1×105/150μL,2×105/150μL,4×105/150μL的低、中、高浓度悬液,模型组和EPCs移植组的SD大鼠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制成肝癌模型,空白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EPCs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低、中、高浓度EPCs-DAPI悬液1mL,空白组和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分别于第4、6、8周末处死,留取血清和肝脏组织标本,检测EPCs标志物CD34、CD133和KDR表达,检测各组血清ALT、AST、AFP的表达,观察EPCs-DAPI表达的量及分布的变化,并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EPCs-DAPI表达的阳性区域面积(PA)作半定量分析.结果:培养的细胞7d后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KDR的表达均呈阳性,低浓度EPCs移植4wk组较ALT、AST、AFP模型对照4wk组显著升高(P<0.01);中浓度EPCs移植6wk组较ALT、AST、AFP模型对照6wk组显著升高(P<0.01);高浓度EPCs移植8wk组较ALT、AST、AFP模型对照8wk组显著升高(P<0.01);EPCs移植组中DAPI均呈阳性,且依注射EPCs悬液浓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呈上升趋势,表达逐渐增强,在视野中密集分布,染色渐深.EPCs低、中、高浓度移植4wk组,EPCs低、中、高浓度移植6wk组和EPCs低、中、高浓度移植8wk组PA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浓度EPCs移植4、6、8wk组,中浓度EPCs移植4、6、8wk组和高浓度EPCs移植4、6、8wk组P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PCs在肝癌形成过程中对肝功能有影响,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EPCs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有促进作用.EPCs体内示踪在肝组织的分布和表达水平表明其对肝癌有靶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肝癌 靶向治疗 载体
下载PDF
EP-CAM、N-CAM1及C-KIT与原发性肝癌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国文 王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CAM1)及C-KIT与原发性肝癌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肝硬化及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收集患者病理组织...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CAM1)及C-KIT与原发性肝癌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肝硬化及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收集患者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癌组织EP-CAM、N-CAM1、C-KIT表达情况,分析EP-CAM、N-CAM1、C-KIT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P-CAM、N-CAM1、C-KIT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AFP水平、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低中分化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病理类型为胆管上皮癌、混合型肝癌及出现肝内外转移的肝癌患者EP-CAM、N-CAM1、C-KIT阳性率较高(P<0.05);肝癌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0%、53.75%、37.50%,随访3年存活患者,EP-CAM、N-CAM1、C-KIT阳性率低于1年及2年存活患者(P<0.05)。结论EP-CAM、N-CAM1、C-KIT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肿瘤包膜情况、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且参与肝癌侵袭、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 C-KIT基因 肝脏祖细胞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发现促肝癌新基因
15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5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肝癌治疗 新基因 科学家 人类基因组 干/祖细胞 表达上调 印迹基因 肿瘤生成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参与者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德才 丁义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1-1402,共2页
既往研究证明,肝癌癌旁肝组织区域系富血供区域”;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肝癌肝组织并在癌旁富集,且癌旁EPCs与肝癌早期复发呈明显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证实,EPCs定向归巢肝硬化组织”。由此可见,伴发肝硬化的肝组织其特殊的微环... 既往研究证明,肝癌癌旁肝组织区域系富血供区域”;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肝癌肝组织并在癌旁富集,且癌旁EPCs与肝癌早期复发呈明显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证实,EPCs定向归巢肝硬化组织”。由此可见,伴发肝硬化的肝组织其特殊的微环境“富血供”为肝癌肝内转移复发提供了良好“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肝内转移 内皮祖细胞 癌旁肝组织 肝硬化组织 EPCS 定向归巢 早期复发 转移复发
原文传递
肝干细胞与肝癌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志祥 汪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这一理论目前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了干细胞与肝癌发生间的密切关系。肝癌恶性程度高,疗效差,研究干细胞在肝癌中的作用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肝癌的诊疗方法和疗效。本文就干细胞在肝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这一理论目前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显示了干细胞与肝癌发生间的密切关系。肝癌恶性程度高,疗效差,研究干细胞在肝癌中的作用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肝癌的诊疗方法和疗效。本文就干细胞在肝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干细胞 肝癌 肝癌干/祖细胞
原文传递
EP-CAM、N-CAM1及C-KIT与原发性肝癌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8
18
作者 段松 杨杰斌 +1 位作者 石丹 李晖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cellularadhesionmolecule,EP-CAM)、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l,N-CAMl)及C-K/T与原发性肝癌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重庆三峡...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cellularadhesionmolecule,EP-CAM)、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l,N-CAMl)及C-K/T与原发性肝癌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肝硬化及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收集患者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癌及对照组织EP-CAM、N-CAMl、C-KIT表达情况,并收集所有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EP-CAM、N-CAMl、C-KIT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P-CAM、N-CAMl、C-KIT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AFP水平、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低中分化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病理类型为胆管上皮癌、混合型肝癌及出现肝内外转移的肝癌患者EP-CAM、N-CAMl、C-KIT阳性率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肝组织EP.CAM与N-CAMl、C-KIT表达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N-CAMl与C-KIT表达呈正相关(P〈0.05);肝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0%、53.75%、37.50%,随访3年存活患者,EP-CAM、N-CAMl、C-KIT阳性率低于1年及2年存活患者(P〈0.05)。结论EP-CAM、N-CAMl、C-KIT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肿瘤包膜情况、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且参与肝癌侵袭、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 C-KIT基因 肝脏祖细胞
原文传递
肝脏特异性敲除核因子-κB必需调节蛋白基因对Myc过表达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佳佳 丁昀 +6 位作者 韦炜 张楚 吴骏 胡文蔚 季枚 吴昌平 蒋敬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Myc过表达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基因小鼠将LAP-tTA小鼠与Alb-cre小鼠杂交,再与NEMO f1(NEMO为NF-κB必需调节蛋白)小鼠杂交,以产生LAP-tTA+/Alb-cre+/N... 目的:探讨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Myc过表达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基因小鼠将LAP-tTA小鼠与Alb-cre小鼠杂交,再与NEMO f1(NEMO为NF-κB必需调节蛋白)小鼠杂交,以产生LAP-tTA+/Alb-cre+/NEMO fl/wt小鼠,最后与tetO-Myc+小鼠杂交。本实验包括4组:(1)WT小鼠;(2)NEMOΔLPC小鼠(肝细胞中NEMO敲除,无Myc过表达);(3)Myc LAP-tTA小鼠(Myc过表达,无NEMO敲除);(4)Myc LAP-tTA/NEMOΔLPC小鼠(肝脏Myc过表达和NEMO敲除)。记录小鼠的生存曲线,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肿瘤指标及肝祖细胞指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使用t检验比较独立样本组与相应组。结果:小鼠带瘤生存曲线显示Myc LAP-tTA/NEMOΔLPC小鼠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Myc LAP-tTA小鼠(中位生存期M/P 5056 d比83 d,P<0.01);Myc LAP-tTA/NEMOΔLPC小鼠对比Myc LAP-tTA小鼠,谷草转氨酶[(739.40±35.61)U/L比(441.50±78.79)U/L,t=2.464,P<0.05]、碱性磷酸酶[(3142.0±287.6)U/L比(1702.0±278.8)U/L,t=3.129,P<0.01]、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1.70±12.82)U/L比(37.31±9.34)U/L,t=3.927,P<0.01]和总胆红素[(1.281±0.232)mg/dl比(0.618±0.051)mg/dl,t=3.889,P<0.01]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19(CK19)、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水平在Myc LAP-tTA/NEMOΔLPC较Myc LAP-tTA组小鼠肝脏亦明显升高;肝祖细胞标志物如角蛋白(CK19,4.336±1.970比0.680±0.234,t=1.843,P<0.01)、CK7(3.884±0.338比2.370±0.525,t=2.422,P<0.01)、甲胎蛋白(AFP,3614.0±2070.0比1399.0±319.9,t=1.057,P<0.01)、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mRNA水平在Myc LAP-tTA/NEMOΔLPC较Myc LAP-tTA组小鼠肝脏显著增高(7.900±0.997比3.084±0.711,t=3.943,P<0.01)。结论:肝细胞中特异性敲除NEMO从而抑制经典的IKK/NF-κB信号通路,可促进肝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导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可能参与混合型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必需调节蛋白 MYC 原发性肝癌 祖细胞
原文传递
胆管反应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菲 井莹莹 卫立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6-719,共4页
胆管反应是指在肝祖细胞介导的肝脏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细胞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包括有激活的肝祖细胞、中间型肝胆细胞和反应胆管细胞。胆管反应对肝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胆管反应中的肝干j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迁移性是肝癌浸润和... 胆管反应是指在肝祖细胞介导的肝脏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细胞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包括有激活的肝祖细胞、中间型肝胆细胞和反应胆管细胞。胆管反应对肝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胆管反应中的肝干j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迁移性是肝癌浸润和转移的基础,同时胆管反应又为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基质微环境。本文就胆管反应的分类、细胞多样性以及胆管反应在肝炎和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研究胆管反应对阐明肝癌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反应 祖细胞 中间型肝胆细胞 肝癌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