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冀爱英 赵英红 +1 位作者 潘来峰 杜明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2-543,共2页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乙肝5项、HBV-DNA。结果:HBV-DNA在湿热内蕴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肾阴虚型次之,在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两型中最低。结...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乙肝5项、HBV-DNA。结果:HBV-DNA在湿热内蕴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肾阴虚型次之,在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两型中最低。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均以血瘀为基础证型。HBV复制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证型 hbv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栋 顾锡炳 +2 位作者 朱银芳 戴亚萍 汤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2组,甲组52例,HBV DNA 2~4 log10拷贝/m L,乙组57例,HBV DNA 5~7 log10拷贝/m L,比较2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HBV特异性CTL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异。结果:甲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低于乙组(t=11.101,P〈0.01),HBV特异性CTL水平高于乙组(t=24.424,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乙组(t=2.652,P〈0.01),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t=2.347,P〈0.05)。Child-pugh分级,甲组C级低于乙组(χ2=4.26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因此,HBV特异性CTL水平低,进一步导致HBV DNA水平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低,HBV特异性CTL水平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 hbv DNA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肝功能
下载PDF
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晓宁 张伟 +7 位作者 周家玲 王麟 孙亚朦 孟彤彤 王晓明 尤红 欧晓娟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05年-2015年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给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 目的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05年-2015年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给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3年。按治疗前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即HBV DNA<105IU/ml组、105~107IU/ml组和>107IU/ml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特征、抗病毒治疗疗效及肝脏相关终点事件(LREs)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 Tes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Es发生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BeAg、生化指标、肝脏硬度及CTP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 DN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P<0.05);3组间比较HBV DNA水平的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3.95,P<0.05)。3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HBV DNA水平较基线都显著下降,其中HBV DNA<105IU/ml组和105~107IU/ml组患者实现中位HBV DNA低于检测限,而HBV DNA>107IU/ml组在治疗12个月后实现中位HBV DNA低于检测限。在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3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7、6.84,P值均>0.05),在治疗36个月时,3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5.7%、88.0%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P<0.05)。3组LR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高水平复制的患者病毒学应答速度较慢,但基线HBV DNA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后3年内LREs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hbv DNA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组织HBV复制状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宋闽宁 黄文琪 +5 位作者 闵峰 洪美珠 范荣华 吴卫兵 张丽 李伟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和肝癌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方法在1982例肝癌和19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规检测HBV标记物,并在其中12例患者取得肝组织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61.7%和74%(P<0.01);将肝硬... 目的了解肝硬化和肝癌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方法在1982例肝癌和19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规检测HBV标记物,并在其中12例患者取得肝组织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61.7%和74%(P<0.01);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合并后,血清抗HBe阳性者血清HBVDNA≤103拷贝/毫升者占69.1%,高于HBeAg阳性者的21.6%(P<0.01);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107拷贝/毫升者占6.4%,低于HBeAg阳性者的42.0%(P<0.01);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6.1lg拷贝/毫升和3.8lg拷贝/毫升(P<0.01);在送检的12例肝组织,HBV DNA均阳性,HBVcccDNA阳性8例。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比例较高,肝组织HBVcccDNA仍可被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hbv标志物 hbvccc 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与病毒载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臧红 陈国凤 +4 位作者 纪冬 邵清 李梵 王慧芬 陈菊梅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HBV DNA、肝功能,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按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68例乙型肝...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血清学模式、HBV DNA、肝功能,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按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以HBV DNA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1.0%),其中HBeAg阴性者占81.0%;分组比较提示HBV DNA阳性组ALT、AST显著高于阴性组,ALT异常组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HBV DNA载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以HBV 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HBV DNA呈较高水平复制者,肝脏炎症损害亦较重,故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hbv DNA 肝功能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及基因型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汉荣 谈国蕾 +3 位作者 孙梅 曹利 刘新钰 赵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HBV基因型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29例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HBVS基因序列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确定其变异...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区基因变异及HBV基因型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29例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HBVS基因序列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LC患者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发生率(72.4%)显著高于CH(45.5%),P<0.05;LC患者C型检出率(69.0%)显著高于CH(43.2%),P<0.05;C型HBV感染者的CP双变异发生率(69.2%)显著高于B型感染者(44.1%),P<0.05。结论CP双变异与C基因型密切相关,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P 患者 lc CH 前C区 基因启动子 变异 基因序列 DNA扩增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方钟燎 庄辉 +7 位作者 杨进业 葛宪民 王学燕 龚健 李荣成 王佑春 Roger Ling Tim J Harris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用套式PCR(nPCR)对 3 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 (BCP)进行扩增 ,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 3例HBVDNA阳性 ,阳性率为 65 7% ( 2 3 / 3 5 ) ,无正常序列标本 ,与e抗原产生有关的突变 :nt1762、176... 用套式PCR(nPCR)对 3 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 (BCP)进行扩增 ,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 3例HBVDNA阳性 ,阳性率为 65 7% ( 2 3 / 3 5 ) ,无正常序列标本 ,与e抗原产生有关的突变 :nt1762、1764双突变 (AT、GA) ,占 73 9% ( 17/ 2 3 ) ;nt1896点突变 (GA) ,导致终止密码产生 ,占2 1 7% ( 5 / 2 3 ) ;nt185 8点突变 (TC) ,占 2 1 7% ,其中标本 417、42 6、43 0同时在nt 185 6发生点突变 (CT)。其它的突变有nt1799点突变 (CG) ,占 47 8% ( 11/ 2 3 ) ,为无义突变 ;有 6例在nt1846发生点突变AT ,4例nt180 2 - 180 4发生突变 (TTCCGT) ;4例nt175 2位点突变 (AG) ;标本 43 2在nt175 1插入TG导致移码突变 ,并在nt1774- 1874发生缺失突变。说明HBVBCP和前C突变株在肝硬化患者中很常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hbv前C区 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 序列分析 乙型肝炎
下载PDF
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晓永 尚华 +2 位作者 葛保民 张川 张国顺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分析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 目的分析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影响患者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随访时间1年,患者病死89例(58. 55%),存活63例(41. 45%);(2)生存组和死亡组在ALT、CHE、TBIL、TC、INR、BUN、SCr、WBC、Hb、PLT、Na+、Child评分、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电解质紊乱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3. 699/0. 004、-2. 605/0. 026、2. 989/0. 014、2. 600/0. 027、3. 684/0. 004、2. 674/0. 023、3. 543/0. 005、2. 338/0. 041、2. 499/0. 032、2. 400/0. 037、2. 860/0. 017、3. 261/0. 012、3. 440/0. 006,χ~2/P=9. 596/0. 002、19. 908/0. 000、11. 858/0. 001、15. 651/0. 000、9. 385/0. 002、25. 511/0. 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TBIL是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386,95%CI 1. 072~2. 043,P=0. 018; OR=1. 625,95%CI 1. 242~1. 763,P=0. 041; OR=1. 436,95%CI 1. 262~2. 435,P=0. 032; OR=1. 276,95%CI 1. 106~1. 624,P=0. 031)。结论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高,往往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MELD评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TBIL是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失代偿期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衰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HBV-DNA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珍瑶 黄小兵 +5 位作者 李健茹 张伟坚 曾凤群 谭柏松 周清霞 游长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D-D变化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血小板参数检测以及D-二聚... 目的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D-D变化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血小板参数检测以及D-二聚体(D-D)检测。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HBV-DNA载量数量级进行分组,对各组间血小板参数及D-D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另收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D-D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下限组、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组患者之间血小板参数及D-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下限组、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组患者的PLT和PCT依次逐渐减小,MPV、PDW及D-D依次逐渐增大。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高HBV-DNA载量患者存在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失衡,提示应对患者进行早期抗病毒干预,以减少病毒复制,维持凝血纤溶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hbv—DNA 病毒载量 血小板参数 D-二聚体
下载PDF
MELD-ICG对HBV/HCV肝硬化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甫柱 倪鎏达 +6 位作者 胡峰 程明亮 傅青春 张懿 金银鹏 宾三勇 陈成伟 《肝脏》 2013年第7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储备功能的动静态结合模型即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MELD-ICG)与常规肝脏功能评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评估HBV/HCV肝硬化预后价值。方法收集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8例,随访6个月,以死亡为终点目标。行常规... 目的探讨肝脏储备功能的动静态结合模型即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MELD-ICG)与常规肝脏功能评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评估HBV/HCV肝硬化预后价值。方法收集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8例,随访6个月,以死亡为终点目标。行常规肝脏生化检查及ICG清除试验,同时行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MELD-ICG评分(ICG参数用T1/2),并把MELD-ICG评分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个月随访期内88例患者中12例死亡。MELD-ICG评分与AST、TBil、DBil、PT、INR、ICGR15、ICGT1/2、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Alb、PA、Cr、Na、RBC、PTA、ICGK、ICGEHBF具有很好相关性(r=0.30、0.63、0.62、0.80、0.65、0.75、0.70、0.78、0.95、0.85、-0.49、-0.28、-0.39、-0.45、-0.30、-0.80、-0.42、-0.59),其中与MELD评分相关性最强(r=0.95)。与预后相关单因素为:ALT、AST、TBil、DBil、Alb、ALP、Na、WBC、PT、PTA、INR、ICGT1/2、ICGK、ICGR15、ICGREHBF、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ICG评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TP分级、MELD-ICG评分;CTP分级的最佳临界值为C级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76.3%,ROC曲线下面积为84.9%;MELD-IC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51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88.2%,ROC曲线下面积为89.6%。结论 MELD-ICG能很好预测中晚期HBV/HCV肝硬化患者预后,尤其当MELD-ICG达到51时,对HBV/HCV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CTP分级 MELD评分 hbv HCV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生化及凝血等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星星 黄雁翔 +3 位作者 靳海英 赵祎雯 于艳华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生化及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分为4组:阴性组、...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生化及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DNA水平分为4组: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2.0×10^(3)IU/mL)、中病毒载量组(2.0×10^(3)~2.0×10^(5)IU/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5IU/mL),测定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ALB)、凝血相关指标(PT、INR、APTT、TT、D-D、PLT),比较4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指标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sAg和HBeAg的定量数值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而增高,HBsAg的明显升高主要体现在HBV-DNA阴性组和低病毒载量组之间(779.40 vs 5773.00IU/mL),而HBeAg的表达在中病毒载量组(0.19 COI)和高病毒载量组(7.96 COI)中才出现显著升高,低病毒载量组的HBeAg阳性表达率较低。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患者的ALT、AST、TBIL、DBIL、D/T、AFP指标均有所升高,而ALB的水平降低;除TT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T、APTT、INR、Fib、D-D、PLT这6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ALT、AST、TBIL、DBIL、AFP、PT、APTT、TT、D-D、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P均<0.05),与ALB、Fib水平呈负相关(r<0,P均<0.05),与PLT、HBeAb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与ALT、AST、TBIL、DBIL、D/T、ALB等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相关,与凝血相关指标存在关联,但在不同HBV-DNA载量组中无差异。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失代偿期 hbv-DNA hbv标志物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NLR、PDW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 及与肝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丛林 李树义 张艳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4期748-752,共5页
本文分析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联合血NLR、PDW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研究了其与肝功能的关系。选取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预后有无肝硬化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 本文分析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联合血NLR、PDW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研究了其与肝功能的关系。选取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预后有无肝硬化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48)、无并发症组(n=38)。测定对比两组患者FibroScan的肝脏/脾脏硬度值和血NLR、PDW、血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探讨了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关系,观察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可见,并发症组患者的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水平与患者血清AST、ALT、TBIL水平呈正相关,且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肝脏/脾脏硬度值、血NLR、PDW预测患者预后出现并发症的价值均较高,联合预测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1.58%。本研究证实,FibroScan联合血NLR、PDW预测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预后价值较高,且与患者肝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NLR PDW 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硬化
下载PDF
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立新 吴雅梅 +3 位作者 张海涛 张晓艳 张建伟 王艳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B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干扰素治疗,C组给予原...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治疗,B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干扰素治疗,C组给予原核苷类药物+干扰素+复方丹参片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以及超声指标变化,统计3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有所改善(P均<0.05),B组和C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均<0.05),尤以C组最显著。C组总有效率为93.11%,明显高于B组的79.31%和A组的65.52%(P均<0.05)。结论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干扰素 复方丹参片 失代偿期肝硬化 hbv感染
下载PDF
HBeAg阴性和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常规、肝功能、HBVDNA、Child-Pugh分级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蔚 张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比较HBeAg阴性与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常规、肝功能、病毒载量,分析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检测HBeAg阴性组(n=190)和阳性组(n=88)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常规指标(WBC、HBG、PLT)、血清肝功能指标(ALT、TBIL、... 目的比较HBeAg阴性与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常规、肝功能、病毒载量,分析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检测HBeAg阴性组(n=190)和阳性组(n=88)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常规指标(WBC、HBG、PLT)、血清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PTA)、HBV DNA定量。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血生化指标、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HBeAg阴性组乙肝肝硬化患者年龄较HBeAg阳性组大(P<0.01),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WBC、PLT水平HBeAg阴性组乙肝肝硬化患者低于阳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肝功能指标ALT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HBV DNA定量阳性率较HBeAg阴性组高(P<0.01);HBeAg阳性组Child-Pugh分级B级比例较HBeAg阴性组高(P<0.01),而HBeAg阴性组Child-Pugh分级C级比例较HBeAg阳性组高(P<0.01);ALB、TBIL、P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相比,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弱,肝脏储备功能差,肝硬化程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乙肝E抗原 肝功能 血常规 hbv DNA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HBV肝衰竭、肝硬化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月 张文斌 +2 位作者 刘杨 陈倩 龚作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在HBV肝衰竭、肝硬化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入院HBV肝衰竭伴AKI、HBV肝硬化伴AKI、HBV肝衰竭、HBV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标本,检测血HDAC活性及肾小...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在HBV肝衰竭、肝硬化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入院HBV肝衰竭伴AKI、HBV肝硬化伴AKI、HBV肝衰竭、HBV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标本,检测血HDAC活性及肾小管损伤生物学标志物NGAL、KIM-1表达,检测肝、肾、凝血功能,血常规,降钙素原(PCT)及HBV DNA水平,并将上述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衰竭伴AKI及肝硬化伴AKI患者HDAC活性高于未发生AKI的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P=0.034、0.046),肝衰竭伴AKI患者HDAC活性高于肝硬化伴AKI患者(P=0.018);患者感染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比例(Neu%)、PCT在肝衰竭伴AKI组高于未发生AKI的肝衰竭组(P均=0.005),在肝硬化伴AKI组高于未发生AKI的肝硬化组(P=0.018、0.001);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肝衰竭伴AKI及肝硬化伴AKI患者中均低于未发生AKI肝衰竭、肝硬化患者(P均<0.001);肝衰竭伴AKI与肝硬化伴AKI患者相比,ALT(P=0.034)、TBA(P=0.022)、TBIL(P=0.049)、PCT(P<0.001)值较高;NGAL、KIM-1在肝衰竭伴AKI患者高于肝硬化伴AKI患者(P=0.012、0.014)及未发生AKI的肝衰竭患者(P=0.043、0.017)。结论HBV肝衰竭、肝硬化伴AKI患者常伴有较重的感染炎症反应的发生及肾小管损伤,且肝衰竭伴AKI患者较肝硬化伴AKI患者感染、肾小管损伤、肝功能损伤程度更重。发生AKI的HBV肝衰竭、肝硬化患者,HDAC活性表达出现异常并与其感染、肾小管损伤程度、HBV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DAC活性表达可能是HBV肝衰竭、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并发AKI的预测因素,抑制HDAC可能对HBV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预防AKI的发生及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肝衰竭 hbv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天艳 赵英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12-515,共4页
肝硬化是慢性HBV感染的最终不良结局之一,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为80%~86%,而失代偿期肝硬化仅为14%~35%。在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0%~3.7%,5年累积发病率为10%~17%。HBV活跃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 肝硬化是慢性HBV感染的最终不良结局之一,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为80%~86%,而失代偿期肝硬化仅为14%~35%。在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0%~3.7%,5年累积发病率为10%~17%。HBV活跃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主要始动因素,对于已经或将进展为肝硬化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HBV相关肝硬化近、远期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闫雪华 李佳栗 +1 位作者 陈小勇 张樱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26-28,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全球约有3.5亿HBV携带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中国HBV携带者约占全球的1/3,其中20%30%发展成肝硬化[1],而一旦至肝硬化失代偿期,5年生存率将降...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全球约有3.5亿HBV携带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中国HBV携带者约占全球的1/3,其中20%30%发展成肝硬化[1],而一旦至肝硬化失代偿期,5年生存率将降至19%35%[2,3],且2%5%肝硬化患者可发展成肝细胞肝癌[4]。HBV病毒载量与慢性肝病进展及肝癌发生率呈正相关,有效抑制病毒可大大减缓慢性肝病进展及肝癌发生,从根本上改善其预后[5]。目前国内外针对HBV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干扰素可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即使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使用也存在肝功能失代偿风险,故禁用或慎用。核苷(酸)类药物为HBV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抑制剂,在人体内磷酸化后,与自然底物三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TP)竞争结合到病毒的DNA链上,终止HBV DNA链的延伸,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和替诺福韦酯(T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hbv携带者 脱氧核苷酸 磷酸化 药物治疗 远期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 抑制病毒复制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长征 何纲 +2 位作者 丁佩佩 甄月映 吴兴柳 《今日药学》 CAS 201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HBVDNA拷贝数、HBeAg阳性比例和肝脏病理的Knodell HA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少,而HBV CD8+T细胞比率、特异性PD-1表达以及IFN-γ、TNF-α水平则逐渐升高。PD-1表达水平与child-pugh评分、HBV DNA拷贝数、HBeAg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与HBVCD8+T细胞百分比、IFN-γ和TNF-α水平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乙肝病毒载量,降低HBeAg水平,恢复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改变,并且PD-1与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指导HBV的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肝硬化 恩替卡韦 PD-1
下载PDF
失代偿HBV肝硬化病人的处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顺财 涂传涛 《肝脏》 2003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失代偿期 hbv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A干扰素 泛昔洛韦
下载PDF
合并ALD的HBV感染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及预后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慧玲 蔺淑梅 +3 位作者 杜粉静 刘小静 侯静涛 何英利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80例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ALD)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且符合HBV感染合并ALD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作为合并组,另外选取80例HBV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 目的分析80例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ALD)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且符合HBV感染合并ALD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作为合并组,另外选取80例HBV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变化,并比较两组肝功能相关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合并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肝性脑病及肝癌发生率分别为43.75%、27.50%、21.25%、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8.75%、6.25%、5.00%)(P<0.05);合并组ALT、AST、GCT和ALP等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合并组治愈率为38.75%,好转率为53.75%,无效率高达7.50%;对照组治愈率为72.50%,好转率为25.00%,无效率为2.50%。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LD的HBV感染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在治疗期间戒酒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并改善临床指标和预后情况,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ALD 肝硬化失代偿期 预后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