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8篇文章
< 1 2 2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麻二酚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1
作者 王联 谢娜 +3 位作者 赵珮伶 陈浩 李芏酉 王豫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65-4974,共10页
背景:大麻二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并且不具有精神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日渐增加,但其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大麻二酚对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 背景:大麻二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并且不具有精神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日渐增加,但其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大麻二酚对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研究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选取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6组培养: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单纯药物组加入大麻二酚培养24 h,造模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24 h,造模+低剂量药物组、造模+高剂量药物组、造模+阳性对照组均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1,5μmol/L大麻二酚或水飞蓟素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2)动物体内实验: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不造模,造模组、造模+低剂量药物组、造模+高剂量药物组、造模+阳性对照组通过胆管结扎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3周后分别腹腔注射4,8 mg/kg大麻二酚或水飞蓟素,1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肝脏病理形态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2/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降低(P<0.05);两种剂量大麻二酚处理可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SC-T6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且以造模+高剂量药物组改善作用更明显;(2)体内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含量增加(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升高(P<0.05);两种剂量大麻二酚干预可减轻造模小鼠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且以造模+高剂量药物组效果更明显;(3)结果表明,大麻二酚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星状细胞 纤维化 信号转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 HSC-T6细胞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
作者 徐永良 刘贵波 +3 位作者 马英 李明秋 潘艳明 赵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40例正常结肠组织及良性腺瘤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结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40例正常结肠组织及良性腺瘤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结直肠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LMVD)表达、HGF及其受体c-Met阳性表达情况,统计分析病例组结直肠癌组织中不同临床指标患者的LMVD、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其受体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表达。结果病例组患者结直肠组织中LMVD表达高于参照组(P<0.05)。病例组病理分期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LMVD分别低于病理分期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HGF阳性、c-Met阳性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LMVD分别高于HGF阴性、c-Met阴性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结直肠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Met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病例组病理分期Ⅰ+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Met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Me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阳性表达提升,病理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升高,可能成为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C-MET 表达 意义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40L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白娟 贺外信 杨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肺栓塞组,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相...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肺栓塞组,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相关标准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50例)及非大面积肺栓塞组(46例)。另选取同期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非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空腹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sCD40L、HGF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CD40L与HGF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CD40L、HGF水平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肺栓塞组血清sCD40L、H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肺栓塞组血清sCD40L、HGF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P<0.05)。肺栓塞组患者血清sCD40L与HGF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CD40L、HGF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48,特异度分别为82.2%、82.2%,敏感度分别为72.9%、72.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3.48、492.81 ng/L;sCD40L和HGF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的AUC为0.875,特异度为91.1%,敏感度为74.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sCD40L、HGF水平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sCD40L与HGF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可溶性CD40L 细胞生长因子 诊断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BV2细胞介导神经炎症
4
作者 沈若琪 鲁玉宝 +3 位作者 王子铭 刘斌 张良明 杨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后续可能治疗靶点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HGF组,通过蛋白质组...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后续可能治疗靶点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HGF组,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等检测HGF对BV2细胞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HGF处理后,NF-κB通路显著富集;HGF处理1h时,BV2细胞增殖活力随浓度升高下降,6h和12h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qRT-PCR显示HGF显著上调炎症因子(iNOS、TNF-α、IL-1β);WB表明HGF促进炎症相关因子(TNF-α、NF-κB p65)相对表达量上升。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HGF通过激活BV2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神经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探究神经炎症调控策略及开发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因子
下载PDF
3-甲基腺嘌呤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大鼠肝脏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惠瑜 安红梅 +1 位作者 窦岚 曹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3-甲基腺嘌呤(3-MA)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PBS组、TGF-β+3-MA组。TGF-β+3-MA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 ng/mL TGF-β培养72 h... 目的观察3-甲基腺嘌呤(3-MA)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PBS组、TGF-β+3-MA组。TGF-β+3-MA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 ng/mL TGF-β培养72 h后加入3-MA(0.5 mg/mL)处理24 h,TGF-β+PBS组细胞加入浓度为2 ng/mL TGF-β培养72 h后加入等量PBS处理24 h,空白组加入等量PBS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TGF-βmRNA和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Atg5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TGF-β蛋白和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Atg5蛋白。结果TGF-β+PBS组、TGF-β+3-MA组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TGF-βmRNA和蛋白均高于空白组,且TGF-β+3-MA组均低于TGF-β+PBS组(P均<0.05)。TGF-β+PBS组、TGF-β+3-MA组细胞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Atg5 mRNA和蛋白均高于空白组,且TGF-β+3-MA组均低于TGF-β+PBS组(P均<0.05)。结论3-MA可抑制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活化及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腺嘌呤 脏星形细胞 HSC-T6细胞 细胞活化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自噬 纤维化
下载PDF
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坐骨神经挤压伤修复的研究
6
作者 付小洋 张丰识 +2 位作者 李启程 罗魁 韩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1-249,共9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慢病毒转染的内皮祖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实验方面,提取大鼠骨髓的内皮祖细胞(EPC)并利用DiI-acLDL和FITC-UEA-1双染法进行鉴定。EPC转染慢病毒后采用qRT-PCR实验检测HGF基因... 目的探讨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慢病毒转染的内皮祖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实验方面,提取大鼠骨髓的内皮祖细胞(EPC)并利用DiI-acLDL和FITC-UEA-1双染法进行鉴定。EPC转染慢病毒后采用qRT-PCR实验检测HGF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血管形成实验对转基因EPC的体外功能进行评估。体内实验方面,随机将25只SD大鼠平均分为5组,即对照组(Con组)、正常EPC组(N-EPC组)、空载病毒转染EPC组(LV-NC组)、过表达HGF病毒转染EPC组(LV-HG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各组大鼠暴露出右侧坐骨神经后,在坐骨神经分叉处上方10 mm处使用止血钳形成2 mm宽的坐骨神经挤压伤,假手术组在暴露神经后不做处理;分别将转染空载慢病毒EPC、转染过表达HGF慢病毒EPC或正常EPC与基质胶按1∶1体积比混合后注入伤处神经外膜下,而对照组不注入EPC。术后4周,运用Catwalk检测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电生理实验检测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透射电镜观察髓鞘厚度,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密度,腓肠肌湿重称重检测肌肉萎缩程度,马松染色检测各组手术侧的腓肠肌肌纤维面积。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EPC组相比,LV-HGF组EPC在CCK8实验中细胞增殖速度更快(P<0.05),Transwell实验中细胞迁移速率更高(P<0.01),在血管形成实验中形成更多血管状结构(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LV-HGF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Con组,P<0.01;N-EPC组,P<0.01;LV-NC组,P<0.01);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更高(Con组,P<0.01;N-EPC组,P<0.05;LV-NC组,P<0.05);再生坐骨神经的髓鞘较厚(Con组,P<0.01;N-EPC组,P<0.01;LV-NC组,P<0.01);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更高(Con组,P<0.01;N-EPC组,P<0.05;LV-NC组,P<0.05);腓肠肌湿重比值更高(Con组,P<0.01;N-EPC组,P<0.01;LV-NC组,P<0.01);肌纤维平均面积较大(Con组,P<0.01;N-EPC组,P<0.05;LV-NC组,P<0.05);LV-HGF组以上实验结果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表达HGF基因可以增强EPC的增殖、迁移及分化功能。在坐骨神经挤压伤后,HGF基因转染的EPC相较于正常EPC,能更明显地促进了受损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与促进受损周围神经的轴突再生及髓鞘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人牙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Th2/Th1、Th17/Treg平衡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研究
7
作者 王润生 林庚 +4 位作者 陶梦雨 张乐统 李妍 孙合强 徐国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46-953,959,共9页
背景当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较多,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 构建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人牙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epatocyte growth factor-overexpressing human dental... 背景当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较多,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 构建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人牙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epatocyte growth factor-overexpressing human dental pulp-stem cells,HGF/hDPSCs),研究其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人牙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利用腺病毒载体Ad5将靶基因HGF转入,以构建HGF/hDPSCs,并评估其HGF分泌能力和鼻黏膜分布。采取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滴鼻激发的方式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根据致敏、激发和干预措施的区别,将小鼠分为4组:WT-PBS组(阴性对照组),AR-PBS组(阳性对照组),AR-hDPSCs组(hDPSCs治疗组),AR-HGF/hDPSCs组(HGF/hDPSCs治疗组)。利用症状评分、病理学分析(HE、PAS染色)监测各组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和鼻黏膜局部炎症情况。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CD19)、ELISA(总IgE、OVA特异IgE)和PCR(IFN-γ、IL-5、IL-13、IL-17A、Foxp3)探究免疫应答机制。结果 HGF/hDPSCs可在体外和体内稳定表达HGF,经尾静脉注射后可迁移至小鼠鼻黏膜。症状评分显示,HGF/hDPSCs可改善变应性鼻炎小鼠挠鼻、喷嚏、流涕等过敏症状(P<0.05)。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免疫反应以T淋巴细胞聚集为主要特征。应用HGF/hDPSCs可减少鼻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等鼻黏膜炎症表现,并降低病理损伤评分(P<0.01)。ELISA结果表明,HGF/hDPSCs可下调血清总IgE和OVA特异性IgE表达水平(P<0.01)。PCR结果表明,HGF/hDPSCs可抑制变应性鼻炎小鼠脾Th1细胞(IFN-γ)、Th2细胞(IL-5、IL-13)应答水平,改变了Th2/Th1平衡;下调Th17细胞(IL-17A)应答水平(P<0.05),不影响Treg细胞(Foxp3)应答水平(P>0.05),改变了Th17/Treg平衡。结论 HGF/hDPSCs可通过调节Th2/Th1、Th17/Treg平衡缓解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鼻部过敏症状,减轻鼻黏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人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评价
8
作者 林庚 孙合强 +3 位作者 王润生 陶梦雨 张乐统 徐国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927-1933,1940,共8页
目的评价人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hepatocyte growth factor-overexpressing dental pulp-stem cells,HGF-DPSCs)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方法采用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6只,共6组,合计动物36只。设立第3... 目的评价人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hepatocyte growth factor-overexpressing dental pulp-stem cells,HGF-DPSCs)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方法采用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6只,共6组,合计动物36只。设立第3天对照组(D3 PBS组)、第3天尾静脉注射DPSCs组(D3 DPSCs组)、第3天尾静脉注射HGF-DPSCs组(D3 HGF-DPSCs组)、第7天对照组(D7 PBS组)、第7天尾静脉注射DPSCs组(D7 DPSCs组)、第7天尾静脉注射HGF-DPSCs组(D7 HGF-DPSCs组)。全自动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ELISA检测HGF、IgA、IgE、IgG、IgM、IFN-γ、IL-4、TNF-α表达水平,HE染色评价肝、肾、脾、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D3 HGF-DPSCs组和D7 HGF-DPSCs组的血清人源HGF水平分别高于D3 DPSCs组和D7 DPSCs组,D3 PBS组和D7 PBS组不表达人源HGF。D7 PBS组较D3 PBS组、D7 DPSCs组较D3 DPSCs组、D7 HGF-DPSCs组较D3 HGF-DPSCs组,在淋巴细胞、炎症因子和器官毒性上均未观察到明显区别。各组间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总IgA、总IgE、总IgG、总IgM、IL-4、TNF-α、IFN-γ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HE染色结果表明经尾静脉注射HGF-DPSCs后,小鼠各脏器未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结论腺病毒载体构建的HGF-DPSCs可在小鼠体内高表达HGF,同时HGF-DPSCs并无明显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为HGF-DPSCs的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免疫毒性
下载PDF
乙醇脱氢酶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薛乐乐 井玉莹 +8 位作者 杨凯歌 祁力文 吴桐 任祎琳 臧翌辰 王良海 张海俊 梁伟华 胡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讨ADH1A在HCC中的相关通路;收集84例HCC患者的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54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做对照,分析ADH1A和VEGFA与HCC中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ADH1A和VEGF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ADH1A和VEGFA的表达与HCC患者的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DH1A在HCC中低表达而VEGFA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P<0.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DH1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VEGFA在HCC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HCC组织中ADH1A高表达组的脉管癌栓及HCC患者的复发比例更低(P<0.05);HCC组织中VEGFA高表达组的肿瘤直径>5 cm、高TNM分期、有微卫星以及G2-G3分化程度比例更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DH1A高表达同时VEGFA低表达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高。结论HCC患者肿瘤组织中ADH1A的低表达以及VEGF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作为HCC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乙醇脱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肿瘤复发 生物信息学 预后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赵毅 闫洪伟 +3 位作者 王玉琦 陈丽娟 洪城 田诗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0-63,97,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HGF/VEGF165)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和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大鼠背部设计超比例随意皮瓣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d-HGF/VEGF165组、AdVEGF165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术前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HGF/VEGF165)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和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大鼠背部设计超比例随意皮瓣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d-HGF/VEGF165组、AdVEGF165组和对照组。术前7 d,Ad-HGF/VEGF165组和Ad-VEGF165组分别于大鼠皮瓣及创缘内多点注射Ad-HGF/VEGF165及AdVEGF165,对照组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后7 d、14 d观测皮瓣成活面积,切取皮瓣组织标本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微血管密度及组织间VEGF阳性率等指标,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7 d、14 d,Ad-HGF/VEGF165组、Ad-VEGF165组皮瓣存活面积、组织间微血管数目、VEGF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表达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Ad-HGF/VEGF165组明显高于Ad-VEGF165组(P<0.05)。结论:Ad-HGF/VEGF165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促进VEGF和ERK1/2信号因子表达,短期内促进血管网重建,改善皮瓣血液灌注,提高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比例随意皮瓣 基因治疗 腺病毒 血管新生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间变性淋巴癌激酶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1
作者 刘琴 孟琳 刘丹丹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癌激酶(ALK)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新钢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组织标本...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癌激酶(ALK)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新钢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Met基因扩增情况,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及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LK基因重排情况。分析c-Met基因扩增、EGFR基因突变和ALK基因重排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52例NSCLC患者中,c-Met基因扩增7例,阳性率为4.61%;EGFR基因突变48例,突变率为31.58%;ALK基因重排8例,重排率为5.26%。c-Met基因扩增阳性与阴性患者、ALK基因重排与无重排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吸烟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基因突变与无突变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以女性、年龄<70岁、腺癌占比较高。结论c-Met基因扩增及ALK基因重排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基因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周保仓 曹亚伟 王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作为患病组(n=100),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重度组(n=31)、中度...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作为患病组(n=100),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重度组(n=31)、中度组(n=33)和轻度组(n=36),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n=100)。采用ELISA法对血清ADPN、HGF水平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DPN、HGF水平对NAFLD及重度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血清ADPN水平显著下降,HGF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DPN、HGF二者联合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0.859 vs 0.790、0.744,Z_(二者联合-ADPN)=2.033、Z_(二者联合-HGF)=2.384,P=0.042、0.017);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糖尿病占比、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GF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ADPN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ADPN是重度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总胆固醇、HGF是重度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DPN、HGF二者联合诊断重度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0.837 vs 0.674、0.728,Z_(二者联合-ADPN)=2.393、Z_(二者联合-HGF)=2.092,P=0.017、0.036)。结论:NAFLD患者血清ADPN水平下降,HGF水平升高,且ADPN、HG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NAFLD及重度NAFLD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脂联素 细胞生长因子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沈建军 韩惠娟 +2 位作者 张丽娜 王增悦 王逢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A)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201例iCCA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标本。另收集肝内胆管扩张(IHBD)13例...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A)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201例iCCA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标本。另收集肝内胆管扩张(IHBD)13例和胆管上皮内瘤变34例[低级别胆道上皮内瘤变(BilIN-1/2)23例和高级别胆道上皮内瘤变(BilIN-3)11例]组织,检测各组FGFR2表达。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FGFR2表达诊断iCCA的效能。Kaplan-miere法绘制复发时间(TTR)和总生存时间(OS)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CA患者TTR的因素。结果iCCA、IHBD、BilIN-1/2、BilIN-3组织中FGFR2表达HScore分别为8.51(1.44,38.40)、0(0,7.82)、1.16(0,4.0)、1.32(0,4.43),iCCA组FGF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OC曲线显示组织FGFR2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iCCA的效能(P<0.05),曲线下面积(AUC)>0.7。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肿瘤直径、FGFR2表达、TNM分期都是影响iCCA患者TTR的独立因素(P<0.05)。Kaplan-Meier法显示,FGFR2高表达患者术后中位TTR(5.60个月vs.9.90个月,P<0.001)和中位OS(18.00个月vs.19.10个月,P=0.048)均较FGFR2低表达患者短。结论FGFR2有助于鉴别良性胆管疾病和iCCA,FGFR2的高表达提示iCCA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免疫组化染色 生物标志物 术后复发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诊断
下载PDF
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14
作者 黄正 闫雷 +4 位作者 赵瑞强 曾贤慧 谢裕安 罗小玲 匡志鹏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rs5745652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广西扶绥县21个肝癌家系(85例)和10个正常对照家系(39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rs5745652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广西扶绥县21个肝癌家系(85例)和10个正常对照家系(39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分析HGF基因rs5745652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HGF基因rs5745652位点存在CC、CT和TT3种基因型;肝癌患者和肝癌家系非肝癌人群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患者和正常家系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基因型、TT基因型与肝癌的发生有关(OR=17.42,95%CI=6.5~80.2,P=0.011;OR=1.87,95%CI=1.21~2.32,P=0.005)。结论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HGF基因rs5745652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T可能增加肝癌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rs5745652位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广西 扶绥县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肾损伤分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
15
作者 彭红梅 余燕燕 +2 位作者 周红霞 左君秋 刘秀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83-785,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肾损伤分子-1(KIM-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70例健康无疾病... 目的: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肾损伤分子-1(KIM-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70例健康无疾病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vWF、KIM-1、HGF水平,分析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高(P<0.05)。与Ⅰ期患者相比,Ⅱ期、Ⅲ期患者vWF、KIM-1、HGF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vWF、KIM-1、HGF表达水平较高(P<0.05)。vWF、KIM-1、HGF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Scr、BUN、eGFR、动脉血乳酸、vWF、KIM-1、HGF为影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vWF、KIM-1、HGF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表达水平较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KIM-1、HGF水平逐渐升高,KIM-1、HGF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为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清肾损伤分子-1 细胞生长因子 不良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岑东 赵行 +4 位作者 沈蓉蓉 滑世轩 吕建新 裴仁治 涂植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5,共8页
目的:克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HGF基因转染对Raji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从人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后行PCR获得HGF基因cDNA,与载体pVITRO2-mcs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aji细胞。行潮霉素B筛选... 目的:克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HGF基因转染对Raji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从人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后行PCR获得HGF基因cDNA,与载体pVITRO2-mcs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aji细胞。行潮霉素B筛选,连续传代,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细胞免疫组化及半固体培养等方法,观察HGF基因转染后的表达与对Raji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HGF基因并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ITRO2-mcs-HGF。经RT-PCR证实HGF基因成功转染Raji细胞。HGF基因转染后可在Raji细胞稳定表达HGF mRNA和蛋白,且可促进其增殖和迁徙及侵袭。结论:HGF基因获成功克隆并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aji细胞后可稳定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性状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遗传学 淋巴瘤/遗传学 基因 转染 表达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灵溪 李妹 +4 位作者 付艺伟 路丽霞 马晓萱 王荣琦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33-4039,共7页
背景 中晚期肝癌治疗面临挑战,寻求有效评估及改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免疫疗法显示出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TACE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 背景 中晚期肝癌治疗面临挑战,寻求有效评估及改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免疫疗法显示出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TACE单独/联合靶免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13例初治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n=66)、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n=22)、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n=25),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EGF、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根据改良的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mRECIST)于治疗3、6、12个月后进行随访以评价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疾病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及相关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TACE组、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及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随访12个月的ORR分别为17.14%(6/35)、33.33%(4/12)、54.55%(6/11),DCR分别为28.57%(10/35)、41.67%(5/12)、72.73%(8/11),治疗12个月的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的ORR和DCR高于TACE组(P<0.05)。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中位PFS(15.039个月)高于TACE组(8.757个月)和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9.680个月)(P<0.05)。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随访12个月行TACE次数低于TACE组和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P<0.05)。TACE联合靶向治疗组和TACE联合靶免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差值高于TACE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差值预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0.629。血清VEGF联合PIVKA-Ⅱ、VEGF联合AFP、VEGF联合AFP及PIVKA-Ⅱ预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AUC分别为0.781、0.869、0.872(P<0.001)。结论 TACE联合靶免治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PFS。患者血清VEGF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脉化疗栓塞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邹原 宫德正 +1 位作者 孙丽娟 梅懋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本工作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法,观察了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r-hHGF对CCl4染毒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r-hHGF保护组较CCl... 本工作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法,观察了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r-hHGF对CCl4染毒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r-hHGF保护组较CCl4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内丙氨酸转氨酶、钾离子漏出明显降低。结果提示,r-hHGF可减轻CCl4对肝细胞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四氧化碳 细胞 原代培养 损伤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忠杰 方驰华 +1 位作者 马俊勋 杨丽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ats并体外传代,实验组用HGF(20mg/m1)+EGF(10mg/m1)对体外...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ats并体外传代,实验组用HGF(20mg/m1)+EGF(10mg/m1)对体外培养的Mscs进行诱导分化。细胞免疫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MSCS进行鉴定。RT-PCR检测诱导后慨的AFP、AIb、CK-18的mRNA表达。电镜观察诱导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贴壁的MSCs单个存在或形成克隆,细胞形态比较均一,为长梭形,7~10天达汇合。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均证明培养的细胞为MSCs。实验组MSCS在培养21天时表现为类肝细胞的形态特点。RT-PCR:AFP mRNA在第7天呈阳性表达,AIb mRNA及CK-18 mRNA开始即有表达,21天增强。电镜观察见诱导21天的Mats形态结构与肝细胞相吻合。结论Mats在体外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HGF+EGF可诱导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为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新生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志刚 李兴升 +5 位作者 李雪霖 袁侨英 任建丽 冉海涛 李攀 杨春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制备成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1)HGF+超声+微泡组(HGF+US/MB);(2)HGF+超声组(HGF+US);(3)HGF+微泡组(HGF+MB);(4)单纯手...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制备成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1)HGF+超声+微泡组(HGF+US/MB);(2)HGF+超声组(HGF+US);(3)HGF+微泡组(HGF+MB);(4)单纯手术组(SA)。于基因转染后14d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缺血心肌周围CD34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心肌内新生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内HGF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心肌内HGF含量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CD34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和胞浆,显示为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新生的微血管被染成棕黄色,显微镜下计数每高倍镜视野下的MVD,结果表明在HGF+US/MB组心肌中MVD最高,为(266.9±39.8)个/高倍镜视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LISA结果显示HGF在HGF+US/MB组心肌中表达最高,为(5.54±0.81)ng/g,且前壁表达高于后壁(P<0.05),与其他各组心肌HGF含量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HGF含量与MV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介导HGF基因在缺血心肌内的高效转移并促进血管新生,为心肌梗死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