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K2通过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鑫 张敬坡 +2 位作者 陈虎 王威 闫丙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NK2对肝细胞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SHP2抑制剂PHPS1进行处理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单克隆增殖实验和CCK-8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增大(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减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WNK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体外实验当中,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相对于sh-NC+PHPS1组,sh-RNA WNK2+PHPS1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则被逆转并且与sh-NC+PHPS1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1);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克隆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而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NK2可以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ERK1/2/AKT信号通路,延缓HC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WNK2 ERK1/2/ROS/SHP2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聂春生 王玉峰 +2 位作者 李士杰 侯英文 刘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2-56,62,共6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原发性HCC患者104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T...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收治的原发性HCC患者104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TACE组52例(TACE治疗)、联合组52例(TACE+微波消融治疗),评估术后1个月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5%,高于TACE组的69.2%(χ^(2)/P=4.522/0.033);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AST、ALT水平低于TACE组(t=10.473、8.602,P均<0.001);AFP水平低于TACE组(t=11.724,P<0.001);CD4^(+)、CD4^(+)/CD8^(+)高于TACE组,CD8^(+)低于TACE组(t=3.913、5.460、5.586,P均<0.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HCC患者接受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显著下调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提升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原发性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微波消融 肿瘤标志物 T淋巴亚群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较索拉非尼作为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成本-效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展 车金辉 裴锐锋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对比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用于治疗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成本-效用,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区生存模型,模拟10年内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或者索拉非尼的生存状态,分别计算成本和健康产出... 目的对比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用于治疗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成本-效用,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区生存模型,模拟10年内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或者索拉非尼的生存状态,分别计算成本和健康产出,获得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以3倍的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意愿支付阈值(WTP)。结果在模拟期限内,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方案ICUR为280691.4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组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替雷利珠单抗费用,索拉非尼组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影响ICUR的重要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在WTP为3倍GDP时,替雷利珠单抗有显著成本-效用优势,经济概率为81.4%,结果稳健。结论对于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替雷利珠单抗比索拉非尼具有显著成本-效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替雷利珠单抗 索拉非尼 分区生存模型 药物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悦 邢梓轩 +8 位作者 李婷 高旭 谢恩睿 袁骁 胡晓琴 赵玉珍 纪泛扑 杨明博 高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根据ICIs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甲...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根据ICIs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8例)和异常组(17例),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免疫应答情况,主要终点指标为中位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指标为疾病控制率(DCR)。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10.8个月(95%CI:3.0~18.6)和5.0个月(95%CI:3.0~12.2)。正常组中位OS为5.8个月(95%CI:3.7~7.9),异常组中位OS尚未达到(P=0.026)。异常组中位PFS长于正常组(8.2个月vs.3.1个月,P=0.011),DCR高于正常组(52.9%vs.21.5%,P=0.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达到6个月OS(HR=0.213,95%CI:0.048~0.944,P=0.042)和PFS(HR=0.383,95%CI:0.151~0.967,P=0.042)的独立影响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HR=0.403,95%CI:0.185~0.877,P=0.022)、基线无大血管侵犯(MVI)(HR=2.848,95%CI:1.406~5.768,P=0.004)、Child-Pugh A级(HR=2.404,95%:1.099~5.255,P=0.028)与12个月PFS相关。结论: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预期生存和免疫应答效果更佳。治疗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基线无MVI、Child-Pugh A级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展 车金辉 裴锐锋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晚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晚期HCC患者分为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治疗)和单抗组(信迪... 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晚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晚期HCC患者分为索拉非尼组(索拉非尼治疗)和单抗组(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4.03)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08例晚期HCC患者,索拉非尼组36例,单抗组72例。单抗组中位PFS和OS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0.05)。单抗组ORR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0.05),但两组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发生致命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结论与索拉非尼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HCC中可获得更好的OS和PFS,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贝伐珠单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miRNA-451a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冬梅 申红玉 叶春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87-490,49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451a(exo-miRNA-451a)水平,以了解血清exo-miRNA-451a对HBV相关HC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451a(exo-miRNA-451a)水平,以了解血清exo-miRNA-451a对HBV相关HC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60例(HCC组),和同期住医院HBV相关LC患者60例(LC组)。记录入组患者的基线指标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等。采用qRT-PCR检测血清exo-miRNA-451a表达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绘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对HC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血清exo-miRNA-451a水平中位数为853.86(570.99~1984.15),显著高于LC组的239.47(178.62~451.62)(z=-6.309,P=0.000)。以LC组为对照,exo-miRNA-451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0.762~0.906,P=0.000),当截断值为472.08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7%和78.3%。根据回归系数构建的联合诊断因子,ROC曲线下面积是0.877,当截断值为710.28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75.0%,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差(χ^(2)=24.27,P=0.002)。结论血清exo-miRNA-451a在HBV相关HCC患者中显著高于LC患者,分析认为其对HBV相关HCC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小RNA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的诊疗进展
7
作者 杜斌 王琳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675-682,共8页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难度加大。目前治疗cHCC-CCA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辅助治疗等,但不同治疗方法在cHCC-CCA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探讨。随着cHCC-CCA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明确其组织来源和表型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 肝细胞癌 内胆管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转移性肝癌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梅文娟 李新 张昊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106例肝癌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上升斜率(RS)等TIC相关参数,均进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IC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106例肝癌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CC者44例(41.5%)和转移性肝癌者62例(58.5%);HCC病灶AT和PI分别为(9.1±2.2)s和(41.7±5.1)dB,均显著低于转移性肝癌病灶【分别为(13.4±2.6)s和(45.8±5.5)dB,P<0.05】,而TTP为(24.8±4.7)s,显著慢于转移性肝癌病灶【(18.9±3.4)s,P<0.05】;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26.7±37.5)ng/mL,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73.1±14.6)ng/m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AT、TTP和PI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89(95%CI:0.83~0.96),其敏感度(Se)和特异度(Sp)分别为70.5%和95.2%,显著优于血清AFP诊断【其AUC为0.78(95%CI:0.68~0.79),其Se和Sp分别为56.8%和78.8%,P<0.05】。结论使用CEUS检测的TIC相关参数鉴别诊断HCC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转移性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造影剂到达时间 诊断
下载PDF
M1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浸润的意义
9
作者 肖锋 许桐林 +3 位作者 朱琳 肖静文 吴天祺 顾春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6-7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M1型TAM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 背景与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M1型TAM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手术的HC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3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86标记的M1型TAM在HCC组织中分布情况,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根据细胞密度分组:大于平均密度(29个/mm^(2))判定为高密度组,小于或等于平均密度为低密度组;统计分析M1型TAM密度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情况,根据CD86、PD-L1细胞密度将病例分4组:CD86^(+)高密度组中PD-L1高密度(CD86^(high)PD-L1^(high))和PD-L1低密度(CD86^(high)PD-L1^(low))组;CD86^(+)低密度组中PD-L1高密度(CD86^(low)PD-L1^(high))和PD-L1低密度(CD86^(low)PDL1^(low))组,分析CD86^(+)M1型TAM密度联合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本研究通过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EK2022005)。结果:CD86^(+)M1型TAM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中;其高密度率为44.7%(143/320)。CD86^(+)M1型TAM密度与CD8^(+)肿瘤浸润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密度呈正相关(P<0.001)、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呈负相关(P=0.003),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微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学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CD86^(+)M1型TAM高密度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优于低密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密度CD86^(+)M1型TAM是评估OS和DFS的独立风险因子(OS:HR=1.468,P=0.022;DFS:HR=2.233,P<0.001)。CD86^(high)PD-L1^(high)组HCC患者OS、DFS差于CD86^(high)PD-L1^(low)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6^(low)PD-L1^(high)组OS、DFS差于CD86^(low)PD-L1^(low)组,两者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组织中存在高密度CD86^(+)M1型TAM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并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HCC组织表达PD-L1提示肿瘤侵袭性增强,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一例肝细胞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MDT诊治报道
10
作者 朱国庆 胡文豪 +4 位作者 张玉阳 单云峰 殷薇薇 李鹏 夏景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介绍1例初诊原发性肝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过程。该患者肝脏和盆腔占位性质难以确定。第1次MDT讨论考虑盆腔占位为卵巢癌伴盆腔局部转移,但肝脏病灶性质未定,双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癌... 本文介绍1例初诊原发性肝癌和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过程。该患者肝脏和盆腔占位性质难以确定。第1次MDT讨论考虑盆腔占位为卵巢癌伴盆腔局部转移,但肝脏病灶性质未定,双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癌?患者行肝脏病灶穿刺活检提示肝细胞癌。第2次MDT讨论认为肝脏肿瘤容易破裂出血,2个部位病灶可同时手术切除。患者同时接受肝脏肿瘤、卵巢、子宫及系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肝细胞癌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术后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患者生存已38个月。MDT诊疗模式有利于这种较为罕见的肝和卵巢双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患者也因此获得较好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卵巢 双原发 多学科团队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陈佳海 陈珊珊 +3 位作者 吴婉萍 黄德钦 张江灵 陈云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54-66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 目的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SBRT组和RFA组的HCC患者在1年总生存率(OS)、2年OS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BRT组的3年OS低于RFA组(P<0.05)。两组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L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BRT组的3年LCR优于RFA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的3级以上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C治疗上RFA的生存获益较好,而SBRT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两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立体定向放疗 射频消融 META分析
下载PDF
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鲁磊 王明锋 +1 位作者 叶新平 李伟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2020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其中28例行TACE... 目的探讨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2020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手术切除的45例患者,其中28例行TACE者作为观察组,17例未行TACE者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硬化、肿瘤直径、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术后行TACE为肝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400μg/L为肝癌合并门静脉Ⅰ型癌栓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体重指数≥24 kg/m2、术后行TACE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伴有门静脉Ⅰ型癌栓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行TACE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肿瘤包绕型血管模式在临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13
作者 肖锋 肖静文 +2 位作者 张海燕 马秦榕 顾春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肿瘤包绕型血管(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15例肝细胞癌石蜡样本,应用CD34、CD31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肝细胞癌组织血管生长模式。根据染色结果分为两...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肿瘤包绕型血管(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15例肝细胞癌石蜡样本,应用CD34、CD31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肝细胞癌组织血管生长模式。根据染色结果分为两种不同的血管模式:具有离散血管腔的毛细血管型模式和具有窦隙状血管腔并形成蛛网状血管网、血管内皮完全包绕肿瘤细胞簇的VETC模式。分析VETC模式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预后意义。结果42.5%(134/315)肝细胞癌组织中出现VETC模式。将VETC占比≥20%的肿瘤面积定义为VETC+型肝细胞癌,315例中VETC+型肝细胞癌占19.4%(61/315)。45.9%(28/61)VETC+型肝细胞癌中可见粗梁型组织学结构。VETC+型肝细胞癌与肿瘤最大径>3 cm(P=0.011)、高α-甲胎蛋白(AFP)水平(P=0.022)、组织学分化差(P=0.002)、存在粗梁型组织学结构(P=0.009)和有微血管侵犯(P<0.001)等相关。VETC+型肝细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时间分别为20、13个月,VETC-型肝细胞癌患者中位OS、DFS时间分别为59、4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ETC模式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OS和DFS的独立风险因子(OS:HR=1.490,P=0.039;DFS:HR=1.476,P=0.044)。结论VETC是肝细胞癌常见的血管生长模式,评价该模式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的复发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包绕型血管 粗梁型 预后
下载PDF
化合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艳秀 郝丹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50-1355,共6页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健康的严重威胁,将成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诱导因素,并最终导致NAFLD相关的HCC的发生。但目前为止,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健康的严重威胁,将成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诱导因素,并最终导致NAFLD相关的HCC的发生。但目前为止,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着化合物在NAFLD和NAFLD相关的HCC中的应用。因此本文在简要回顾了NAFLD相关HCC发病和进展可能机制的最新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整理化合物对NAFLD相关肝细胞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将这部分药物分为以下五种作用机制: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肠道菌群和抑制肝纤维化,以期为今后NAFLD相关HCC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病相关肝细胞癌 治疗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免疫和靶向药治疗Child-Pugh B级肝细胞癌研究
15
作者 陈荔 吴大广 +2 位作者 朱光宇 仲斌演 郭金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8-97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分子靶向治疗对Child-Pugh(CP)分级B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3中心接受TACE联合ICI和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分子靶向治疗对Child-Pugh(CP)分级B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3中心接受TACE联合ICI和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组)或TACE单独治疗(单独治疗组)的CP B级HCC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结局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结果 12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联合治疗组64例,单独治疗组62例。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个月(95%CI:11.9~29.9)比13.2个月(95%CI:7.8~19.9),P=0.160],联合治疗组中CP评分7分患者获得了明显更好的OS[19.0个月(95%CI:13.6~NR)比13.2个月(95%CI:8.0~NR),P=0.024]。两组中位PFS、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0、P=0.960)。联合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分别有9例(14.1%)、6例(9.7%)患者出现3级/4级不良事件。结论 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CP B级HCC患者并未显示出比TACE单独治疗更好的预后,而联合治疗组CP评分7分患者OS明显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Child-Pugh分级B级
下载PDF
肝细胞癌铁死亡特征基因的ceRNA调控网络构建及分析
16
作者 朱亚玲 方杉杉 +2 位作者 黎祎杰 徐先祥 刁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46-755,共10页
通过构建肝细胞癌(HCC)铁死亡特征基因的ceRNA调控网络,探讨特征基因在HCC中的预后价值。筛选差异表达铁死亡相关基因(DE-FRGs),构建DE-FRGs的预后风险模型。采用生存分析、独立预后分析、ROC曲线及C指数分析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 通过构建肝细胞癌(HCC)铁死亡特征基因的ceRNA调控网络,探讨特征基因在HCC中的预后价值。筛选差异表达铁死亡相关基因(DE-FRGs),构建DE-FRGs的预后风险模型。采用生存分析、独立预后分析、ROC曲线及C指数分析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低风险组间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反应的差异。构建并分析铁死亡特征基因的ceRNA调控网络。结果表明:高风险组H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风险评分和肿瘤分期为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与其他临床特征相比,预后风险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高、低风险组HCC患者在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RNA调控网络中,SLC7A11的高表达与HCC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铁死亡 ceRNA 预后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miR-222-5p靶向WNK2基因促进肝细胞癌生长
17
作者 石鑫 陈虎 +1 位作者 王威 张敬坡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633,共7页
目的 探讨miR-222-5p对肝细胞癌(HCC)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22-5p和WNK2 mRNA在H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系L02、不同HCC细胞系Hep3B、HepG2、HuH-7中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 目的 探讨miR-222-5p对肝细胞癌(HCC)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22-5p和WNK2 mRNA在H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系L02、不同HCC细胞系Hep3B、HepG2、HuH-7中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22-5p和WNK2靶向关系;取生长密度达50%~60%的HepG2癌细胞,分为miR-222-5p NC组、miR-222-5p mimics组、miR-222-5p inhibitor组、miR-222-5p NC+pSUPER-si NC组、miR-222-5p NC+pSUPER-si WNK2组、miR-222-5p inhibitor+pSUPER-si NC组、miR-222-5p inhibitor+pSUPER-si WNK2组、miR-222-5p NC+pcDNA组、miR-222-5p NC+pcDNA-WNK2组、miR-222-5p mimics+pcDNA组、miR-222-5p mimics+pcDNA-WNK2组,另取未转染L02正常肝细胞和HepG2癌细胞。24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平板克隆法检测克隆形成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在动物体内成瘤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WN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组织及各细胞系中miR-222-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WNK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iR-222-5p NC组相比,miR-222-5p mimics组miR-222-5p表达水平、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和成瘤能力明显升高(P<0.05),miR-222-5p inhibitor组miR-222-5p表达水平、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和成瘤能力明显降低,WNK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222-5p和WNK2存在靶向关系。与miR-222-5p NC+pcDNA组相比,miR-222-5p NC+pcDNA WNK2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和成瘤能力明显降低(P<0.05);miR-222-5p mimics+pcDNA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和成瘤能力明显升高(P<0.05)。与miR-222-5p NC+pcDNA WNK2组相比,miR-222-5p mimics+pcDNA WNK2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和成瘤能力明显升高(P<0.05)。与miR-222-5p mimics+pcDNA组相比,miR-222-5p mimics+pcDNA WNK2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和成瘤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过表达miR-222-5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WNK2表达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成瘤能力,促进HCC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2-5p 肝细胞癌 克隆形成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多种预测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模型验证
18
作者 许娟 杜粉静 +2 位作者 闫涛涛 侯静涛 秦丽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5年时是否继发HCC,分为试验组117例(8.50%)和对照组1259例(91.50%)。通过EMR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AMD、PAGE-B、APA-B、REAL-B评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HCC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4种模型预测HCC的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肝硬化、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水平及CAMD、PAGE-B、APA-B、REAL-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肝硬化、CAMD、PAGE-B、APA-B、REAL-B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AMD、PAGE-B、APA-B、REAL-B模型预测HBV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HCC的AUC分别为0.719、0.710、0.758、0.879。结论4种模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远期发生HCC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REAL-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 抗病毒治疗 肝细胞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CaMKK2调控肝细胞癌化疗耐药性的作用和机制
19
作者 惠博 张健 +2 位作者 李韧 李江伟 杨正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2(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2,CaMKK2)调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化疗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为了检测CaMKK2在HCC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变...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2(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2,CaMKK2)调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化疗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为了检测CaMKK2在HCC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将实验分为亲本组和耐药组。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奥沙利铂(oxaliplatin, OXA)耐药细胞株MHCC97H/OXA和Hep3B/OX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MKK2的磷酸化和总蛋白表达水平。(2)为了检测CaMKK2对肝细胞癌化疗药性的调控作用,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CaMKK2敲除组。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HCC97H/OXA和Hep3B/OXA细胞株中的CaMKK2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验证CaMKK2敲除效率。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CaMKK2敲除对MHCC97H/OXA和Hep3B/OXA细胞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MKK2敲除对MHCC97H/OXA和Hep3B/OXA细胞株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MKK2敲除对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p6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和UNC-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 1,ULK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3)为了验证CaMKK2对肝细胞癌化疗药性的调控作用,将实验分为CaMKK2敲除+空载体组和CaMKK2敲除+CaMKK2载体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MKK2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重新表达CaMKK2对CaMKK2敲除的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重新表达CaMKK2对CaMKK2敲除的细胞中AMPK、ULK1和LC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与亲本组相比,耐药组HCC细胞株中CaMKK2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CaMKK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2)与对照组比较,CaMKK2敲除组细胞中CaMKK2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CaMKK2敲除组HCC耐药细胞对OXA的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OXA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CaMKK2敲除组LC3Ⅱ/LC3Ⅰ显著降低,p6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AMPK/AMPK以及p-ULK1/ULK1显著降低(均P<0.01)。(3)与CaMKK2敲除+空载体组比较,CaMKK2敲除+CaMKK2载体组HCC耐药细胞对OXA的敏感性显著降低(P<0.01),LC3Ⅱ/LC3Ⅰ、p-AMPK/AMPK和p-ULK1/ULK1显著升高(P<0.01)。结论 基因敲除CaMKK2有效逆转HCC化疗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调控AMPK/ULK1介导的自噬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化疗耐药性 细胞自噬 CaMKK2 奥沙利铂 基因敲除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对首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罗咏萍 古代娇 +8 位作者 陈宗华 刘毅 张键 黄洁 郑学颖 杨志慧 黄亚娜 曹敏 唐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作为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措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首诊HCC患者1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接受EVL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作为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措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首诊HCC患者1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接受EVL治疗,对照组未接受EVL治疗。监测2组患者食管静脉出血和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食管静脉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76.00%(57/75)]显著高于对照组[59.46%(44/74)](P<0.05)。观察组总病死率[18.67%(14/75)]、因消化道出血病死率[4.00%(3/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78%(25/74)、16.22%(12/74)](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观察组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EVL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R=0.529,95%CI:0.285,0.865,P<0.05)。结论EVL能显著降低HCC患者食管静脉出血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临床中EVL治疗可考虑作为HC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的首选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食管静脉套扎术 原发性肝细胞癌 食管静脉曲张 预后 一级预防 胃肠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