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与肝细胞膜转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樱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0年第6期277-279,285,共4页
人鼠肝细胞膜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是一种由6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4kDs。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主要位于大鼠肝细胞膜窦面,在肾、脑等器官也有分布。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可以转运溴磺酚肽、结合性和非结合... 人鼠肝细胞膜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是一种由6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4kDs。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主要位于大鼠肝细胞膜窦面,在肾、脑等器官也有分布。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可以转运溴磺酚肽、结合性和非结合性胆盐、中性类固醇、部分药物及某些有机阳离子等多种两歧性分子,对肝脏胆盐转运、物质代谢和药物清除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有机阴离子 肝细胞膜转运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致小鼠肝损伤对转运体Mrp2和Oatp2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利婷 曲晓宇 +3 位作者 陶娌娜 牛俊奇 丁艳华 宋燕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通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2,Mrp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 2,Oatp2)初步探究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甲素(1.0mg&... 目的:通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2,Mrp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 2,Oatp2)初步探究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甲素(1.0mg·kg^(-1))24 h后称重,摘眼球采血后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rp2和Oatp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肝重指数显著增加(P<0.05),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上升(P<0.05),且肝细胞发生核碎裂和脂肪变性。雷公藤甲素组Oat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了32.79%(P<0.05),而Mr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了45.47%(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上调肝细胞膜转运体Oatp2和下调Mrp2,扰乱肝内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排泄平衡,可能是雷公藤甲素诱导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肝细胞膜转运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
原文传递
鼠肝缺血再灌注后多耐药相关蛋白和根蛋白的表达及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舒明 彭承宏 +6 位作者 陈皓 沈柏用 邱伟华 姜志宏 施敏敏 蔡劬 李宏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胆红素升高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A 组),70%的鼠肝缺血35 min 再灌注组(B 组),研究时点为再灌注后的1 h、6 h、1 d、3 d、5 d。HE 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胆汁生成率,常规生化方法... 目的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胆红素升高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A 组),70%的鼠肝缺血35 min 再灌注组(B 组),研究时点为再灌注后的1 h、6 h、1 d、3 d、5 d。HE 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胆汁生成率,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 PCR 检测肝组织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以及肝细胞骨架连接蛋白根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 MRP2、根蛋白在肝细胞毛细胆管膜上的定位。结果 70%鼠肝缺血35min 再灌注模型炎症反应轻,无肝细胞坏死的发生。与 A 组比较,B 组再灌注后的1 h~3 d,胆汁生成率及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再灌注后的1 h~5 d,血浆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发现,再灌注后6 h~5 d,B 组根蛋白表达下调,以再灌注后的6 h~1 d 尤为明显,MRP2表达的明显下调仅发生在再灌注后的6 h。激光共聚焦分析发现,再灌注后的6 h~5 d 在根蛋白表达缺失处,B 组 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的定位减少。结论根蛋白表达下调所致的 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的定位减少很可能是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胆红素升高发生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胆红素 肝细胞膜转运蛋白 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舒明 彭承宏 +3 位作者 陈皓 沈柏用 邱伟华 李宏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70%的鼠肝缺血35 min再灌注模型,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胆酸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毛细胆管膜上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 目的探讨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70%的鼠肝缺血35 min再灌注模型,检测胆汁、血浆中胆红素、胆酸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毛细胆管膜上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Mrp2定位的改变。结果再灌注后6 h、1、3 d,Bsep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89±0.044、0.240±0.078、0.224±0.068),与胆汁、血浆中胆酸的异常改变一致。Mrp2表达的明显下调仅发生于再灌注后的6h(mRNA表达水平为0.038±0.032),与再灌注后1 h~5 d胆红素的异常变化不相符。再灌注后6h—5d,Mrp2在毛细胆管膜上定位减少、向胞浆内分布。结论Bsep表达的减少以及Mrp2定位的异常是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胆汁淤积 肝细胞膜转运蛋白 表达 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