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及其术后复发转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574-1577,共4页
关键词 肝细胞转移 术后复发转移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血清AFP、CEA、CA19-9和CA125检测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翁洋 王吉魁 +1 位作者 温艳惠 矫树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分别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19例转移性肝细胞癌(MH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并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HC和MHC患者相比,血清AFP、CEA... 分别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和19例转移性肝细胞癌(MH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并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PHC和MHC患者相比,血清AFP、CEA和CA19-9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CEA对于诊断PHC和MHC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肿瘤抗原125 原发性细胞 转移细胞
下载PDF
肝细胞成瘤与转移实验裸鼠的红外热像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少文 张国权 +1 位作者 李红 贾桂林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3-576,共4页
用红外热像仪对转染pcMV、pcDNA载体的实验裸鼠,成瘤与转移进行监测研究。选用15只雄性裸鼠分为3个转染组:Lo2-Sur转染组、Lo2-PX转染组和Lo2-PX-Sur共转染组。分别于30天、43天和54天采集裸鼠全身热图,采用软件定位,定量,统计学处理,... 用红外热像仪对转染pcMV、pcDNA载体的实验裸鼠,成瘤与转移进行监测研究。选用15只雄性裸鼠分为3个转染组:Lo2-Sur转染组、Lo2-PX转染组和Lo2-PX-Sur共转染组。分别于30天、43天和54天采集裸鼠全身热图,采用软件定位,定量,统计学处理,并进行病理观察。红外热像仪可准确监测实验裸鼠定位定量的实效信息,此方法可用于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裸鼠实验 红外热像监测 细胞成瘤与转移
下载PDF
甲胎蛋白与血清补体C3、C4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远朝 韦兰 唐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2期2073-2074,共2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与血清补体C3、C4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B组;另外选取同期到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与血清补体C3、C4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B组;另外选取同期到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补体C3、C4、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血清补体C3、C4、AFP鉴别诊断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效能。结果三组中,B组补体C3、C4水平最低,AFP水平最高,其次是A组,最后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肝细胞癌中AFP的AUC为0.815,灵敏度为0.911,特异度为0.926;补体C3的AUC为0.914,灵敏度为0.823,特异度为0.841;补体C4的AUC为0.803,灵敏度为0.798,特异度为0.810;原发性肝细胞癌中AFP的AUC为0.864,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919;补体C3的AUC为0.920,灵敏度为0.847,特异度为0.826;补体C4的AUC为0.835,灵敏度为0.884,特异度为0.922。结论 AFP及血清补体C3、C4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细胞癌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细胞 转移细胞 AFP C3 C4
下载PDF
恩度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宁震 周怡萍 +1 位作者 肖莉 张晓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4-955,共2页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吉西他滨与顺铂(G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3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转移4周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7例患者完全缓解12例(32.4%),部分缓解10例(27.1%),稳定9例(24.3%),进展6例(16.2%),总有效率...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吉西他滨与顺铂(G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3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转移4周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7例患者完全缓解12例(32.4%),部分缓解10例(27.1%),稳定9例(24.3%),进展6例(16.2%),总有效率为59.5%,疾病控制率为83.8%,均无Ⅲ级以上毒副反应。恩度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肝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GP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
下载PDF
高转移肝癌MHCC97细胞中Twist基因变化与Wnt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
6
作者 马晓飞 徐静 刘瑞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1-82,共2页
目的研究高转移肝癌MHCC97细胞中Twist基因表达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HCC97细胞分为五组,A、B组分别加入0.05 mol/L氯化锂分别培养12、24 h,C、D组予0.1 mol/L氯化锂分别培养12、24 h激活Wnt通路,E组不干预。采用RT-PC... 目的研究高转移肝癌MHCC97细胞中Twist基因表达与Wn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HCC97细胞分为五组,A、B组分别加入0.05 mol/L氯化锂分别培养12、24 h,C、D组予0.1 mol/L氯化锂分别培养12、24 h激活Wnt通路,E组不干预。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各组Twist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Twist mRNA在A、B、C、D组表达均明显高于E组,P<0.05;A、B组,C、D组,A、C组,B、D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MHCC97细胞中Wnt通路激活后Twist基因表达明显升高未激活,即Twist基因表达与Wnt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关系密切,Wnt传导通路激活与氯化锂浓度及作用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细胞 MHCC97细胞 TWIST基因 WNT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细胞硬度调控肝细胞癌转移及其潜在机制
7
作者 王珺范 谭又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31-331,共1页
目的肿瘤转移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肿瘤细胞硬度与其转移能力反向相关,即转移性能越强的细胞呈现越低的细胞硬度。然而,细胞硬度能否调控肿瘤转移尚不清楚。探究细胞硬度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siRNA,质粒... 目的肿瘤转移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肿瘤细胞硬度与其转移能力反向相关,即转移性能越强的细胞呈现越低的细胞硬度。然而,细胞硬度能否调控肿瘤转移尚不清楚。探究细胞硬度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siRNA,质粒及药物处理调节肌动球蛋白活性从而改变细胞硬度,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细胞硬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肌动球蛋白 药物处理 原子力显微镜 细胞转移 潜在机制 癌症死亡
下载PDF
外泌体促进肝细胞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杰 闫征 +4 位作者 钱黎银 于茜 毛书奇 刘爱明 陆才德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微囊泡, 可以由各种类型的细胞释放。外泌体的具体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成分, 包括RNA、蛋白质、脂质等。它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终发挥独特的生理病理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微囊泡, 可以由各种类型的细胞释放。外泌体的具体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成分, 包括RNA、蛋白质、脂质等。它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终发挥独特的生理病理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与肝细胞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 可利用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或药物载体为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现就外泌体在肝癌转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细胞转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肝门静脉注射肿瘤细胞的新型进展期肝脏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柴燕涛 姜棋予 +6 位作者 冯帆 孙慧伟 李晓娟 杨锐创 王志杰 李瑞生 侯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0,共6页
目的利用肝门静脉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新型进展期肝脏肿瘤(肝细胞癌、结直肠癌肝转移、乳腺癌肝转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方法培养获得人肝细胞癌MHCC97-H、人结直肠癌SW480、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以及人三阴性乳腺癌M... 目的利用肝门静脉注射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新型进展期肝脏肿瘤(肝细胞癌、结直肠癌肝转移、乳腺癌肝转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方法培养获得人肝细胞癌MHCC97-H、人结直肠癌SW480、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以及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等细胞系,将这些恶性肿瘤细胞经由BALB/c裸小鼠肝门静脉注入肝脏,经3~4周生长后进行PET/CT检测:尾静脉注射约200μCi核素探针18F-FDG,30~40 min后对BALB/c裸小鼠进行PET/CT检测。在此基础上,收集动物获取肝脏进行拍照,确定BALB/c裸小鼠肝脏上的肿瘤病灶。结果 MHCC97-H、SW480、A549以及MDA-MB-231等细胞均能够在BALB/c裸小鼠肝脏形成多发、弥散的肿瘤病灶。肿瘤细胞在裸小鼠肝脏原位的生长可以使用PET/CT检测。SW480、MDA-MB-231以及A549细胞形成的病灶,其PET/CT检测信号弱于MHCC97-H细胞。结论成功获得了新型进展期肝脏肿瘤动物模型,为进展期肝脏肿瘤相关药物筛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脏肿瘤 动物模型 结直肠癌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 乳腺癌转移 BALB/C裸小鼠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式介导IL-12真核表达载体抑制肝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10
作者 王晓燕 马春红 +5 位作者 高立芬 赵东 刘素侠 张艳 刘华 孙汶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式介导IL 12真核表达载体抑制肝移植瘤生长的效果。方法 :利用鼠肝癌细胞系H2 2建立肝移植瘤模型 ,以脂质体介导IL 12质粒腹腔注射或直接瘤内注射给荷瘤鼠 ,每周 1次 ,共 2次。治疗后每周两次测量瘤体大小 ,取血利...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式介导IL 12真核表达载体抑制肝移植瘤生长的效果。方法 :利用鼠肝癌细胞系H2 2建立肝移植瘤模型 ,以脂质体介导IL 12质粒腹腔注射或直接瘤内注射给荷瘤鼠 ,每周 1次 ,共 2次。治疗后每周两次测量瘤体大小 ,取血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 12及IL 2的含量变化 ;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直接瘤内注射组瘤体积明显小于腹腔注射组 (P <0 .0 5 ) ,直接瘤内注射组血清IL 12、IL 2浓度有明显的周期变化 ,但二者NK细胞杀伤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脂质体介导直接瘤内注射IL 12真核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癌 细胞·基因转移技术·药物筛选实验 抗肿瘤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乙肝阳性转移性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之婧 李康智 +1 位作者 马义丽 苏何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2-1279,共8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与乙肝阳性转移性肝细胞癌相关的基因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利用GEO数据库中GSE364数据集,筛选在肝内扩散转移组和门静脉癌栓转移组都差异表达的基因,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用STRING和Cytosc... 本研究旨在筛选与乙肝阳性转移性肝细胞癌相关的基因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利用GEO数据库中GSE364数据集,筛选在肝内扩散转移组和门静脉癌栓转移组都差异表达的基因,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随后用mi Rwalk 2.0筛选可能参与肝细胞癌转移的miRNAs,构建miRNA-枢纽基因调控网络。之后使用Smoami R DB 2.0和c Bio Portal分析枢纽基因突变与circRNA和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我们获得在肝内扩散转移组和门静脉癌栓转移组都差异表达的基因701个,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等信号通路。从构建的蛋白互作网络中获得参与蛋白互作模式1的15个枢纽基因,GO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RNA加工、代谢、剪接等生物过程。构建的miRNA-枢纽基因调控网络中有4个miRNA参与两个枢纽基因的调控,此外肝细胞癌中SRSF1基因有突变并可转录为hsa_circ_0044757,SNRNP200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相关。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和枢纽基因,有助于我们认识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可作为新的用于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细胞 差异基因表达 信号通路 蛋白互作网络 MI RNA
原文传递
甲状腺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东亮 戴殿禄 +5 位作者 崔国忠 陈亮 杨猛 杨文华 丁明剑 李晨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5-1247,共3页
甲状腺转移癌是指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甲状腺,临床上较为少见,甲状腺转移性肝细胞癌更为罕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声音嘶哑伴颈部胀满不适"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完善全身化验检查无禁忌后进行了甲状... 甲状腺转移癌是指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甲状腺,临床上较为少见,甲状腺转移性肝细胞癌更为罕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声音嘶哑伴颈部胀满不适"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完善全身化验检查无禁忌后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右侧甲状腺转移性肝细胞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半患者因全身多发转移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 恶性肿瘤转移 右侧甲状腺 声音嘶哑 转移细胞 甲状腺转移 胀满 术后切口愈合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联合TACE/BAI治疗64例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练维生 郑家平 +7 位作者 姚红响 胡文豪 俞文强 姚征 郭立文 罗君 宋丹军 邵国良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52-757,共6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BAI)对比TACE/BAI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肺转移的安...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BAI)对比TACE/BAI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肺转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四个中心收治的70例HCC肺转移患者,将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阿帕替尼联合TACE/BAI(试验)组和TACE/BAI(对照)组。最终,6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的差异。[结果]阿帕替尼联合TACE/BAI试验组的DCR显著优于TACE/BAI组(57.14%vs 27.59%,χ^(2)=4.493,P=0.034),且总AEs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患者生存预后方面,试验组的PFS、TTP和OS均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0、0.029、0.020)。[结论]与TACE/BAI相比,TACE/BAI联合阿帕替尼用药组对肝细胞癌肺转移患者的疗效更佳,生存获益更大,且不增加AE的发生率,对患者的QOL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动脉化疗栓塞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癌肺转移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伴肝转移的胰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建宇 黄一晋 +7 位作者 秦红 杨维 韩炜 成海燕 常晓峰 朱志云 冯俊 王焕民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1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总结伴肝转移的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21年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伴肝转移的胰母细胞瘤患儿。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肝转移灶数量及大小、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并... 目的总结伴肝转移的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21年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伴肝转移的胰母细胞瘤患儿。总结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肝转移灶数量及大小、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并进行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共纳入11例转移性PB患儿,其中男7例、女4例,中位诊断年龄5岁。均为多发肝转移。腹痛8例、黄疸2例、呕吐2例。10例伴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确诊时AFP中位数为426.87ng/ml(2.08~53521ng/ml)。3例患儿单纯肝转移,8例患儿伴其他部位多发转移(5例脾静脉瘤栓、4例门静脉瘤栓、3例肠系膜上静脉瘤栓、3例瘤周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门脉海绵样变2例,伴消化道穿孔1例,2例患儿伴有肿瘤破裂。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切除作为主要治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存活4例,复发1例,死亡4例,失访2例。结论伴肝转移的胰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为主。除肝转移外,常伴多发转移,如周围静脉瘤栓及瘤周淋巴结转移。多数患儿出现AFP明显升高,原发灶位于胰头及多发转移可能影响患儿预后。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切除作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母细胞 转移/化学疗法 胰母细胞 转移/外科学 临床特点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肝细胞性肝癌眼眶转移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梦平 魏锐利 刘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0-510,共1页
关键词 细胞癌眼眶转移 上睑下垂 诊断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Hepatocytes isolated from neoplastic liver-immunomagnetic purging as a new source fo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2
16
作者 Aravin Gunasegaram Javed Akhter +3 位作者 Peng Yao Loreena A Johnson Stephen M Riodan David L Morr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2期5025-5031,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patocytes isolated from macroscopically normal liver during hepatic resection for neoplasia could provide a novel source of healthy hepatocyt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prot...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patocytes isolated from macroscopically normal liver during hepatic resection for neoplasia could provide a novel source of healthy hepatocyt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protocols for malignant cells removal from the hepatocyte preparation. METHODS: Hepatocytes were procured from resected liver of 18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using optimised digestion and cell-enrichment protocols. Suspensions of various known quantities of the HT-29 tumor cell line and patient hepatocytes were treated or not with Ep-CAM-antibody-coated immunomagnetic bead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i cacy of tumor-purging by immunomagnetic depletion, using a semi-quantitative RT-PCR method developed to detect tumor cells. Immunomagnetic bead-treated or bead-untreated tumor cell-hepatocyte suspensions were transplanted intra-peritoneally in Balb/C nude mice to assess the rates of tumor development. RESULTS: Mean viable hepatocyte yield was 9.3 x 106 cells per gram of digested liver with mean viability of 70.5%. Immunomagnetic depletion removed tumor cells to below the RT-PCR detection-threshold of 1 tumor cell in 106 hepatocytes, representing a maximum tumor purging efficacy of greater than 400 000-fold. Transplanted, immunomagnetic bead-purged tumor cell-hepatocyte suspensions did not form peritonealtumors in Balb/C nude mice. Co-transplantation of hepatocytes with tumor cells did not increase tumorigenesis of the tumor cells. CONCLUSION: Immunomagnetic depletion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f purging contaminating tumor cells to below threshold for likely tumorigenesis. Along with improved techniques for isola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viable hepatocytes, normal liver resected for neoplasia has potential as another clinically useful source of hepat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转移 移植 肿瘤 症状
下载PDF
Dynamic loca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transporters in health and disease 被引量:2
17
作者 Marcelo G Roma Fernando A Crocenzi Aldo D Motti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4期6786-6801,共16页
Vesicle-based traffi cking of hepatocellular transporters involves delivery of the newly-synthesized carriers from the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either the plasma membrane domain or to an endosomal,submembrane co... Vesicle-based traffi cking of hepatocellular transporters involves delivery of the newly-synthesized carriers from the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either the plasma membrane domain or to an endosomal,submembrane compartment,followed by exocytic targeting to the plasma membrane. Once delivered to the plasma membrane,the transporters usually undergo recycling between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endosomal compartment,which usually serves as a reservoir of pre-existing transporters available on demand. The balance between exocytic targeting and endocytic internalization from/to this recycling compartment is therefore a chief determinant of the overall capability of the liver epithelium to secrete bile and to detoxify endo and xenobiotics. Hence,it is a highly regulated process. Impaired regulation of this balance may lead to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these transporters,which results in bile secretory failure due to endocytic internalization of key transporters involved in bile formation. This occurs in several experimental models of hepatocellular cholestasis,and in most huma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molecular bases involved in the biology of the dynamic loca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transporters and its regulation,with a focus on the involvement of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is process. Their alterations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cholestasis and in huma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are reviewed. In addition,the causes explaining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e.g. disorganization of actin or actin-transporter linkers) and the mediators involved (e.g. activation of cholestatic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several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based up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compounds known to stimulate exocytic insertion of canalicular transporters (e.g. cAMP,tauroursodeoxycholate) a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转移 胆汁淤积 胆汁咸 包吞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