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泳教授病证结合分人分型分期辨治带状疱疹
1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袁世清 彭杨芷 叶莹 江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进行分型论治。江教授以“柔肝泻火,解毒除湿,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创制“泻毒通络”方为基础验方,分人分型分期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她认为病证结合辨治带状疱疹,可以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病证结合 共性核心病机 热毒湿浊 “泻毒通”方
下载PDF
陈福来辨治肝硬变低蛋白血症经验
2
作者 陈宏宽 陈福来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2期2962-2964,共3页
陈福来认为脾气虚弱、水谷精微难以化生是低蛋白血症形成的主要因素;肝络瘀滞,肝血不足,是肝硬变低蛋白血症形成的基本病理。益气健脾、活血养肝为主是治疗肝硬变低蛋白血症的基本法则,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硬变 低蛋白血症 脾气虚弱 肝络瘀滞 益气健脾 活血养 陈福来
下载PDF
姚乃礼以“肝络”理论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若宣 吕文良 +3 位作者 曹正民 张婷婷 刘爽 汪青楠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04-307,共4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变的始动因子及持续因素是湿热疫毒,发病之本是正气不足;病机在于"毒损肝络",疾病渐进深入;瘀、毒、湿、热是主要致病因素。治以化瘀通络、扶正解毒之法。(1)肝络失和:湿热疫毒初袭肝络,络脉气...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变的始动因子及持续因素是湿热疫毒,发病之本是正气不足;病机在于"毒损肝络",疾病渐进深入;瘀、毒、湿、热是主要致病因素。治以化瘀通络、扶正解毒之法。(1)肝络失和:湿热疫毒初袭肝络,络脉气机不畅,多以气滞表现为主,常见胸胁或脘腹胀满、嗳气,或腹中包块,聚散不定,按之不痛,大便不畅,舌暗红,脉弦或弦细。对于气分表现明显者,常予疏通气血、疏肝通络之法,临证多以旋覆花、桂枝、当归、木香、香附、姜黄、郁金等辛香通络之品。(2)肝络瘀滞:肝络气机不畅,气滞常与血瘀兼见,患者多见局部胀满疼痛,甚者刺痛,口干不欲饮,舌暗紫,脉弦涩或细涩,治疗常以化瘀通络之法,临证常用黄芪、白术、莪术、丹参、桃仁等。(3)络损成积:肝络气血不畅日久,瘀、毒、湿、热蕴结肝络,形成结节、积块、癥瘕,患者多见局部肿块或癥积,面色晦暗或黯黑,肌肤甲错,如鱼鳞状,痛如针刺,按之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曲张或有结节状,脉细涩,病证较深重,常治以化瘀消癥散结之法,常用丹参、莪术、浙贝母、牡蛎、虫、山慈菇、鸡内金等,同时随证佐以虫类药以搜剔在络之邪,如全蝎、地龙、蜈蚣、蝉蜕等药。(4)络脉失养:机体感受疫毒邪气,其本在于素体不足,正气亏虚,络虚留邪,精微化生不足,肝络愈虚而毒邪深伏;或邪毒侵袭,伤及正气,正邪交争,则肝络益损,临证可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爪甲不荣,皮肤起屑或干燥,唇舌色淡,脉虚或弱等络虚不荣的表现,治以养血和络之法,常以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丹参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 纤维化 ”理论 失和证 肝络瘀滞 损成积证 脉失养证 姚乃礼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