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肾间巨大占位性病变的CT定位诊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0,共4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临床证实的肝肾间巨大占位性病变45例,从解剖角度探讨了肝脏、肾脏、肾上腺及后腹膜巨大占位性病变造成CT诊断上相互混淆的原因,指出了CT定位诊断的要点,讨论了CT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并与US...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临床证实的肝肾间巨大占位性病变45例,从解剖角度探讨了肝脏、肾脏、肾上腺及后腹膜巨大占位性病变造成CT诊断上相互混淆的原因,指出了CT定位诊断的要点,讨论了CT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并与US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性病变 肝肾间 定位诊断 CT
下载PDF
综合影像学检查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莹 彭东红 +5 位作者 张海 曹满瑞 罗仁颖 夏丽天 饶梓彬 徐坚民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 ,总结新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 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影像学资料 ,比较CT、MR、B超、多普勒超声及综合影像组对各重要结构和定位征象的显示... 目的 :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 ,总结新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 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影像学资料 ,比较CT、MR、B超、多普勒超声及综合影像组对各重要结构和定位征象的显示率 ,并对照各影像方法定位诊断正确率。观测肿块中心点与右腹中线 (C线 )的位置关系 ,及肿块与肝下缘的夹角。结果 :综合影像组对重要结构和征象的显示率及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与单个影像组。各种影像手段各有独特优势。肝源性病灶中心点位置多位于右腹中线外侧 ,肾上腺源性占位中心多位于该线内侧 ,肝源性病灶与肝下缘的夹角多在内侧 ,肾上腺源性夹角多在外侧或双侧。结论 :几种影像方法相结合能对大多数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灶进行正确的定位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间占位病变 定位诊断 成像 CT 超声波诊断 NMR
下载PDF
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肿瘤的定位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涛 郝戈斌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维重建的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两次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对肝肾间占位病灶CT定位和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征象。结果: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肾上腺腺瘤7例、肾上腺腺癌2例、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肾细胞肾癌2例、后腹膜来源的间质瘤1例,肿瘤直径在5~15cm不等。使用横断位图像定位诊断正确17例(68%),包括肝脏源性6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5例(60%)。使用横断位结合二维重建图像诊断正确21例(84%),包括肝脏源性8例、肾上腺源性11例、肾脏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8例(72%),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提高。在所有有利于CT定位的征象中,"杯口征"是最直接、最可靠,也是价值最大的定位征象。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薄层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能很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辨别肝肾间占位的来源,明显提高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二维重建 肝肾间占位 定位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文跃 陈成忠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首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首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三维重建的CT图像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2次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对肝肾间占位病灶CT定位和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征象。结果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肾上腺腺瘤7例,肾上腺腺癌2例,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肾细胞肾癌2例,后腹膜来源的间质瘤1例,肿瘤直径5~15cm不等。使用横断位图像定位诊断正确17例(68%),包括肝脏源性6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5例(60%)。使用横断位结合三维重建图像定位诊断正确21例(84%),包括肝脏源性8例,肾上腺源性11例,肾脏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8例(72%),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提高。在所有有利于CT定位的征象中,"杯口征"是最直接、最可靠、也是价值最大的定位征象。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薄层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能很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辨别肝肾间占位的来源,明显提高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肝肾间占位 定位诊断
下载PDF
综合影像学检查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
5
作者 单峻 沈海燕 +3 位作者 蒋知强 邹夏斐 蔡晓红 夏玉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2期2079-2080,共2页
目的:联合多种影像学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进行诊断,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3例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B超、CT、MRI、能量图(CDE... 目的:联合多种影像学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进行诊断,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3例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B超、CT、MRI、能量图(CDE)、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以及综合影像组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方面,综合影像组明显高于单个影像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诊断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以提高对该疾病定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间 定位诊断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抑制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冬燕 孙奕 +1 位作者 孙楠 毛凌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07-211,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在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保护作用,探讨1,25(OH)2D3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1,25(OH)2D3组。采用单...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在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保护作用,探讨1,25(OH)2D3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1,25(OH)2D3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RIF模型。于术后第9周处死动物,取血标本做血钙浓度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GF、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HGF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血肌酐、尿素氮均较UUO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1,25(OH)2D3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RIF程度轻于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HGF和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UUO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上调(P<0.05)和下调(P<0.05)。结论:1,25(OH)2D3抑制RIF的作用与其抑制TGF-β1表达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同时上调H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质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 生长转化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肝包虫误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1例分析
7
作者 丁振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22期3129-312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胆管结石 误诊为 包虫 上腹部胀痛 急诊B超 泥沙样 肝肾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