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雅杰 陈颜 《四川中医》 2016年第9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名老中医董湘玉经验方柴夏芩姜汤口服;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名老中医董湘玉经验方柴夏芩姜汤口服;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口服;疗程均为28天。结果:两组内镜下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夏芩姜汤 慢性浅表性 脾胃湿热证
下载PDF
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作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9期165-165,共1页
目的探究分析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择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某院收治的该症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实施分组。其中A组(34例):柴夏芩姜汤;B组(34例):西药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治疗... 目的探究分析柴夏芩姜汤治疗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择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某院收治的该症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实施分组。其中A组(34例):柴夏芩姜汤;B组(34例):西药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治疗后,A组:88.24%,B组:76.47%,A组优(P<0.05)。结论该药物可用于本病症的治疗,能缓解疼痛,控制胀痛、缓解炎症,效果理想,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夏芩姜汤 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 慢性浅表性
下载PDF
用柴夏苓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黄素庆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5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用柴夏芩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江油市双河镇卫生院收治的68例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 目的:探讨用柴夏芩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江油市双河镇卫生院收治的68例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为参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柴夏芩姜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相比,P>0.05。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柴夏芩姜汤对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夏芩姜汤 脾胃湿热 浅表性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玉意 李娟娟 +2 位作者 王洪亮 郭绍举 黄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6,共10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发现与CAG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的血清代谢差异物,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0例CAG患者...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发现与CAG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的血清代谢差异物,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0例CAG患者,其中肝胃气滞证及脾胃虚弱证各30例。收集2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最后利用KEGG数据库对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比较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代谢物,发现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之间N-乙酰基甘氨酸、组胺、O-磷酸丝氨酸、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甲基间酪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和酪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谷酰胺-赖氨酸、L-天冬酰胺基-L-脯氨酰-L-丝氨酸、L-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等小肽类物质代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患者之间存在氨基酸代谢差异,N-乙酰基甘氨酸、甲基间酪氨酸、O-磷酸丝氨酸等代谢物可能是区别CAG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 中医证型 脾胃虚弱证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兼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胡芳 王文佳 +2 位作者 廖越 徐丽 袁金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79-180,共2页
分析肝胃气滞兼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予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收治的62例肝胃气滞兼寒热错杂型慢性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联合柴胡疏肝散与半夏泻心汤加... 分析肝胃气滞兼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予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收治的62例肝胃气滞兼寒热错杂型慢性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联合柴胡疏肝散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症状改善时间更短,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更优,P<0.05。结论:中医辩证论治在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肝胃气滞兼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治疗中,柴胡疏肝散与半夏泻心汤联合加减应用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疗效可靠,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 半夏泻心汤 慢性 寒热错杂型
下载PDF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揿针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璇 王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5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揿针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 目的研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时辰疗法按压揿针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疼痛程度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Ⅰ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常规按压揿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Ⅱ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联合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时辰疗法择时按压揿针进行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2周。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胃痛程度及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胀、嗳气、反酸、纳差证候积分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血清PG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Ⅱ组显著低于治疗Ⅰ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Ⅱ组显著高于治疗Ⅰ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口服中药汤剂和口服中药汤剂联合常规按压揿针的疗法,利用子午流注的时辰疗法择时按压揿针进行治疗能够保证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脾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理论 揿针 脘痛 疼痛程度 脾胃功能
下载PDF
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超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总结徐景藩教授分三型治疗胃病的经验。方法:搜集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病病案,归纳、分析其证治规律,并举三个典型病例进行详述。结果:徐景藩对脾胃病强调定病、定位、定性,重视腹诊,并将胃脘痛分为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和胃阴不... 目的:总结徐景藩教授分三型治疗胃病的经验。方法:搜集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病病案,归纳、分析其证治规律,并举三个典型病例进行详述。结果:徐景藩对脾胃病强调定病、定位、定性,重视腹诊,并将胃脘痛分为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和胃阴不足证三个主要证型,善于发挥升、降、消、补、润、燥、清、化八法的运用经验,其处方往往是集药治、食疗为一体。结论:徐景藩教授的治脾胃病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徐景藩 脾胃 不和证 阴不足证
下载PDF
张继泽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要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双军 张继泽 《河南中医》 2008年第10期20-22,共3页
张继泽教授治疗脾胃病之经验有三:其一,注重临床,认病识证,谨守病机,分型证治;其二,融会新知,开创先河,擅用组药,对症施遣;其三,自拟验方,临证执简,注重调护,详嘱配合。
关键词 脾胃 中虚 不和证 阴不足证 血瘀证 郁结证 脾失调证 温阳健 张继泽
下载PDF
胃肠运动与中医脾胃病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万岱 曾锦章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S1期77-78,共2页
胃肠运动与中医脾胃病张万岱,曾锦章(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脾胃本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近年,胃肠动力学成了胃肠生理学的活跃研究领域之一,国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已经把胃肠运动生理学的理论... 胃肠运动与中医脾胃病张万岱,曾锦章(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脾胃本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近年,胃肠动力学成了胃肠生理学的活跃研究领域之一,国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已经把胃肠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纳入中医脾胃病的研究中。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运动 中医脾胃 不和型 脾虚患者 中虚 中西医结合研究 脘痛 运动功能 结肠电活动 辨证分型
下载PDF
治疗老年患者脾胃病医案举隅
10
作者 赵爽 徐春凤 《益寿宝典》 2022年第33期152-154,共3页
现代社会,脾胃病发病频繁,辐射人群范围广,且极易反复。 而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效果显著。 辨证论治需要仔细分详,辨其重中之重,抓其核心方能精准用药,一击即中。
关键词 脘痛 痞病 郁脾虚 脾胃虚弱
下载PDF
慢性胃病的从气论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家温 杜雪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3-954,共2页
引起慢性胃病的原因有:六淫所伤、饮食失调、精神因素等。胃气失于通降、“不通则痛”是其该病的主要病机。胃脘胀痛是其主要症状。治疗关键是使胃气通降。文章所述调气和胃、理气活血、补气温中、益气养阴等种种治法,从气论治,统领诸法... 引起慢性胃病的原因有:六淫所伤、饮食失调、精神因素等。胃气失于通降、“不通则痛”是其该病的主要病机。胃脘胀痛是其主要症状。治疗关键是使胃气通降。文章所述调气和胃、理气活血、补气温中、益气养阴等种种治法,从气论治,统领诸法,“气”贯始终,都是不同的通法,符合胃气主降,胃宜降则和,腑以通为补的原则,达“通则不痛”之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血淤 脾胃虚寒 阴两虚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及胃动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邦权 赵云燕 雷晓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131-2135,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中医证型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胃动素(MLT)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广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77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虚气滞型41例,肝胃不和型22例...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中医证型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胃动素(MLT)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广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77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虚气滞型41例,肝胃不和型22例,脾胃湿热型14例,比较3种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SAS评分、SDS评分及MLT的差异。【结果】(1)7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44例(57.14%)存在焦虑,52例(67.53%)存在抑郁。(2)3组不同证型患者的年龄和发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分布、SAS评分、SDS评分及M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脾虚气滞型及肝胃不和型女性发病率均高于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及肝胃不和型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高于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及肝胃不和型患者MLT水平均低于脾胃湿热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容易合并焦虑抑郁,其不同证型与SAS评分、SDS评分及MLT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该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客观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证型 脾虚 不和 脾胃湿热 焦虑抑郁 动素
下载PDF
方永奇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莫镇涛 方永奇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4期349-350,共2页
方永奇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中医上注重舌象和体质,灵活辨证,常用的治法有疏肝和胃法,疏肝清热法,理气化瘀法,补益脾胃法;在西医上擅长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运用西药治疗。在对中药使用上方教授既注重... 方永奇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中医上注重舌象和体质,灵活辨证,常用的治法有疏肝和胃法,疏肝清热法,理气化瘀法,补益脾胃法;在西医上擅长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运用西药治疗。在对中药使用上方教授既注重中医理论的指导,也注重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对西药的使用上注重其"药性"。除了药物治疗外,方教授还非常重视综合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方永奇 不和 火犯 血瘀 脾胃虚弱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近况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俊 方向明 《河南中医》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加减、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研究本病应制订统一的符合本病病理变化特点的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标准;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对照研究;加强实验研究。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 病因病机 阴不足型 脾胃虚型 不和型 血瘀型 脾胃湿热型 湿浊中阻型 脾胃虚寒型 中西医结合 综述
下载PDF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文江 李彦生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82-1184,共3页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调气为本,清热为辅,注重化瘀;组方平和,味多不杂,注重变通;察言观色,因人制宜,注重调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 脾胃虚弱证 不和证 阴不足证 湿阻证 湿浊中阻证 曾升海
下载PDF
胃痛患者胃粘膜微量元素含量的观察──附177例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桂贤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7,共2页
对89例脾胃虚寒型和76例肝胃气滞型胃痛患者胃粘膜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观察,并以12例正常组作对照,结果显示:脾胃虚寒型患者的胃粘膜微量元素Zn,Ca,Cu,Se,Co,Mo(锌、钙、铜、硒、钴、钼)含量与正常对照组... 对89例脾胃虚寒型和76例肝胃气滞型胃痛患者胃粘膜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观察,并以12例正常组作对照,结果显示:脾胃虚寒型患者的胃粘膜微量元素Zn,Ca,Cu,Se,Co,Mo(锌、钙、铜、硒、钴、钼)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胃气滞型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 微量元素 脾胃虚寒型
下载PDF
萎胃舒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30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祥勇 《河南中医》 2017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萎胃舒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CAG患者26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电子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治疗... 目的:观察萎胃舒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CAG患者26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电子胃镜及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治疗组给予萎胃舒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5%,对照组有效率15.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炎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HP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证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萎胃舒颗粒治疗CAG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 舒颗粒 不和证 血瘀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弱证 阴不足证
下载PDF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慢性胃炎50例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定伟 温木生 +1 位作者 刘莉 潘志翔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434-434,共1页
近年来,笔者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 例,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患者,经χ线钡透或胃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0 ~ 70 岁、平均34.2... 近年来,笔者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 例,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患者,经χ线钡透或胃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0 ~ 70 岁、平均34.2 岁,病程6 个月~22 年,肝胃气滞型19 例、脾虚胃热型8 例、脾胃虚弱型11 例、胃阴不足型9 例,浅表性胃炎21 例、肥厚性胃炎20 例、萎缩性胃炎4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l8~72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20年,肝胃气滞型14 例、脾虚胃热型13 例、脾胃虚弱型13 例、胃阴不足型13 例,浅表性胃炎26 例、肥厚性胃炎23 例、萎缩性胃炎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中药治疗 合用治疗 脾胃虚弱型 阴不足型 浅表性 肥厚性
下载PDF
王仁强健脾宽中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薇 王仁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0期1349-1350,共2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其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向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2],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22.6%[3]。现将王仁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其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向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2],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22.6%[3]。现将王仁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为具有特定病因或具有特征性病理形态改变的特殊型胃炎[4]。中医认为病机为肝胃不和、肝失疏泄,或脾胃湿热,或气滞血瘀。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虚则胃肠蠕动无力,胆汁不循其常道而上逆。舌苔以淡白舌为多见,脉象细弦,兼有湿热之邪时可伴薄黄苔。临床症状以脘腹胀痛、纳呆、口干、口苦、大便溏泄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和 病因病机 湿热之邪 血瘀 淡白舌 黄苔 脾胃湿热 肠蠕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6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3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3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 脾胃虚寒 热炽盛 阴亏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