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洋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9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HMNFI)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高度疑似HMNF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MS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结节大小、数量、形态、强化程度及方式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HMNFI)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高度疑似HMNF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MS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结节大小、数量、形态、强化程度及方式进行评估。结果:MRI敏感度(94.44%)、特异度(83.33%)、准确度(90.00%)均高于MSCT,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及MRI均能够有效反映HMNFI患者的影像特点,其中MRI所具有的的同相位与反相位对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技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超声诊断肝脏多灶性结节性脂肪浸润1例报道
2
作者 满冬雪 孙彦 崔立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8期180-181,共2页
目的:报道1例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临床对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3年4月临床确诊的1例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患者的CT、增强MR、彩色多普... 目的:报道1例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临床对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3年4月临床确诊的1例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患者的CT、增强MR、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资料,复习国内外关于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文献研究,初步总结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特征及诊断要点。结果: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CT显示肝内多发稍低密度病变,性质待定;增强MR结果显示肝多发病变,性质待定;CDFI提示肝内病变于动脉期、延迟期同肝实质同步等增强,与周围肝组织保持一致,结合病理结果可明确诊断。结论: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是临床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的特征,但仅依赖上述检查存在误诊概率。超声造影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多结节脂肪浸润 超声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影像学表现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苏雅 吕镔 王双龙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是比较罕见的一种脂肪性肝病的表现形式,影像学表现有时较难鉴别。本文报道1例无既往病史的青年男性出现肝内弥漫性多发性结节,完善多种影像学检查后,提示不除外脂肪肝,最终经超声引导下肝肿物穿刺活检术,用病理... 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是比较罕见的一种脂肪性肝病的表现形式,影像学表现有时较难鉴别。本文报道1例无既往病史的青年男性出现肝内弥漫性多发性结节,完善多种影像学检查后,提示不除外脂肪肝,最终经超声引导下肝肿物穿刺活检术,用病理金标准明确诊断,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以此更加了解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结节脂肪浸润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局灶性结节状肝脂肪浸润的CT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史河水 刘芳 +5 位作者 韩萍 郑金龙 刘钢 刘永华 李友林 田志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局灶性结节状肝脂肪浸润 (FNHFI)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并随访观察 6~ 2 8个月 (平均 8.5个月 ) ,排除了其他病变的FNHFI患者共 2 3例的CT资料。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和B超检查 ,其中 3例行CTA检... 目的 探讨局灶性结节状肝脂肪浸润 (FNHFI)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并随访观察 6~ 2 8个月 (平均 8.5个月 ) ,排除了其他病变的FNHFI患者共 2 3例的CT资料。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和B超检查 ,其中 3例行CTA检查 ,8例行MRI检查。CT复查 1次者 15例 ,复查 2次者 8例。结果  2 3例共2 5个病灶 ,2 4个病灶位于肝左叶内段 ,其中镰状韧带旁 19个 ,内段后缘 5个 ;左叶外段镰状韧带旁 1个。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14个病灶边缘清晰 ,11个病灶边缘模糊 ,直径 0 .8~ 3.5cm ,平均 1.6cm ,无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边缘变清晰。随访中 1例病灶消失。结论 肝左叶内段镰状韧带旁和肝门旁是FNHFI的好发部位 ,熟悉其好发部位和相应CT表现 ,有利于FNHFI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脂肪浸润 诊断 CT增强扫描 B超 甘油三酯 FNHFI
下载PDF
儿童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1例
5
作者 罗婷 黄亚兰 +2 位作者 赖柏安 罗斯译 张薇珊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46-1047,共2页
患者,女性,11岁,反复腹痛1个月余;胆红素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余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左肝见大小约14.8 cm×9.0 cm×4.5 cm欠均质稍强回声团,其内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CT及MR提示肝左叶巨大,其内见多发明显强化结节及多... 患者,女性,11岁,反复腹痛1个月余;胆红素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余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左肝见大小约14.8 cm×9.0 cm×4.5 cm欠均质稍强回声团,其内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CT及MR提示肝左叶巨大,其内见多发明显强化结节及多发条状分隔,内见增粗迂曲动脉影,肝左叶周围肝动静脉明显迂曲增粗。术中见左肝外叶增大,表面血管屈曲怒张。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及免除知情同意书申请(批准号:KYLLMC20230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结节增生 病理特征 发病机制 雌激素受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万晋州 李加伍 +3 位作者 尹瑞 凌文武 林玲 罗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CEUS对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病例,其中3例经病理学证实,73例经增强CT/增强MRI确诊并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结果 76例病例中,71例(... 目的探讨CEUS对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病例,其中3例经病理学证实,73例经增强CT/增强MRI确诊并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结果 76例病例中,71例(71/76,93.42%)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三期等增强,4例(4/76,5.26%)表现为动脉期轻度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增强,1例(1/76,1.32%)类似肝癌的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实质期低增强。CEUS诊断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与病理或其他检查随访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5),二者具有相关性(r=0.65,P<0.001)。二维声像图上三期等增强组与动脉期高增强组病灶回声、边界和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对局灶性脂肪浸润或缺失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肝脏脂肪浸润或缺失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旸 高永艳 +1 位作者 冯蕾 于晓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于造影后经超声引导穿刺确诊,2例经手术确诊。结果:11例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增强。9例病灶动脉早期呈轮辐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于造影后经超声引导穿刺确诊,2例经手术确诊。结果:11例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增强。9例病灶动脉早期呈轮辐状增强,造影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可见轮辐状低回声;2例病灶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回声与肝实质等同,未见轮辐状低回声。结论:超声造影所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增强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超声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超声 结节增生 肝脏
下载PDF
超声诊断肝脏弥漫性局灶性脂肪浸润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圆 罗晓茂 +2 位作者 沈若霞 邵晖 杨丽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发现弥漫性肝脏占位32 d。外院CT:肝左右叶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无强化,考虑弥漫性肝癌。查体:心肺(-),腹平软,右肋缘下见一长约7 cm的胆囊结石术后手术疤痕,...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发现弥漫性肝脏占位32 d。外院CT:肝左右叶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无强化,考虑弥漫性肝癌。查体:心肺(-),腹平软,右肋缘下见一长约7 cm的胆囊结石术后手术疤痕,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全腹叩诊呈鼓音,肠鸣音4分/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肝癌 肝脏占位 脂肪浸润 超声诊断 移动浊音 病例资料 低密度
下载PDF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学成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7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CT与核磁共振2种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疾病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病理学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治疗前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研... 目的探讨应用CT与核磁共振2种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疾病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病理学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治疗前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治疗前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研究组病情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漏诊率(2.5%)和误诊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1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疾病的诊断方面与CT技术比较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结节增生 核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特征
10
作者 杨红 何云 +3 位作者 李智贤 廖新红 陈立宏 卢爱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1-872,共2页
目的: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对16例FNH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造影剂为声诺维。观察FNH的常规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增强特征。结果:50%FNH病灶在彩色超声上显示车轮状血流... 目的: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对16例FNH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造影剂为声诺维。观察FNH的常规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增强特征。结果:50%FNH病灶在彩色超声上显示车轮状血流。超声造影动脉期全部病例迅速强化,表现为均匀高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高、等及低增强的病灶分别为6例(37.5%),5例(31.3%),2例(12.5%);4例(25.0%),10例(62.5%),2例(12.5%)。10例(62.5%)病灶显示车轮状血管。5例(31.3%)病灶显示中央瘢痕。结论:超声造影能更好地显示FNH血流灌注特征,有助于FNH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结节增生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局灶型脂肪浸润的CT诊断
11
作者 刘雨成 何银 +1 位作者 周胜利 颜怀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8-959,共2页
关键词 肝脏孤立脂肪浸润 CT诊断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5期1063-1064,1072,共3页
目的:研究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分别应用CT与MRI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9例。参照组给予CT进行诊断,研讨组给予MRI进行诊断,对... 目的:研究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分别应用CT与MRI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39例。参照组给予CT进行诊断,研讨组给予MRI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CT影像学图像情况发现,平扫时病灶密度以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后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病灶密度均已高密度为主。观察MRI影像学图像发现,T2W1以低信号为主,T1W1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均为高信号,静脉期以高信号为主,延迟期高信号最少,低信号和中等信号的例数相等。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发现,研讨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较CT与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效果发现,MRI诊断效果较优,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T,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肝脏结节增生 诊断效果
下载PDF
CT与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晨雨 代月黎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24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40例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组,...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40例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组,误诊及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可有效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肝脏结节增生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MRI联合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2例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CT检查,观察MR...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2例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CT检查,观察MRI、CT及联合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效能。结果10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中,病灶位于肝左叶外侧段6个,肝左叶内侧段34个,肝右叶前段34个,肝右叶后段28个;其中11例肝内同时存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2个,均位于左叶内侧段、肝右叶前段2个部位;所有结节均呈类圆形或圆形,结节直径大小为1.7~12.5cm,平均直径(6.56±2.55)cm;MRI+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RI、CT各单项检测(P<0.05);MRI+CT诊断特异度与MRI、CT各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MRI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联合检测可增强病理特征鉴别,提高诊断效能,有助于与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区分,在临床鉴别与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肝脏结节增生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利新 刘凤 +1 位作者 谭清军 刘学良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针对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组全部患者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6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RMI检查,根据两组患者检... 目的:针对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组全部患者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6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RMI检查,根据两组患者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符合率96.6%,对照组患者的符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0%及3.3%,对照组患者误诊率、漏诊率分别13.0%及20.3%,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与MR/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都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MR/的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肝脏结节增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MRI弥散成像的直方图纹理分析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少脂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加辉 郑新成 崔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1043-1045,1065,共4页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富血供肿瘤样病变,是肝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一种反应性增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1]。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肝脏内少见的肿瘤,由增生的厚壁血管、平滑肌...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富血供肿瘤样病变,是肝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一种反应性增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1]。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肝脏内少见的肿瘤,由增生的厚壁血管、平滑肌及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且三种成分构成比例、分布各不相同,具有潜在的恶性转化和自发破裂的危险,应该积极手术治疗[2]。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分为四种类型:脂瘤型(脂肪含量≥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结节增生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 纹理特征 直方图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谭鹰 唐春霖 +6 位作者 陈萍 陈凯旋 陈朝辉 柳强微 刘玉 方可敬 郭燕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FNH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曾行超声造影检查的FNH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12例FNH患者,88...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特征性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FNH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曾行超声造影检查的FNH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12例FNH患者,88例病灶呈低回声,16例呈高回声,8例呈等回声;CDFI于31例病灶内探及轮辐状血流信号,35例探及短线状血流信号,42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余4例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于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表现为“高-高-高”增强49例,“高-等-等”增强44例,“高-高-等”增强9例,“高-等-低”增强9例,“高-低-低”增强1例。其中62例离心性增强,59例出现轮辐状动脉,52例中央可见呈纵行短线状或星芒状瘢痕。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32.14%(36/112),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9.28%(100/112)。结论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对FNH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结节增生 肝脏
下载PDF
CT与MRI用于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宣妃 曲柏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4期839-84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CT及MRI检查中的表现,分析两者之间的诊断水平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的经病理活检和手术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6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CT及MRI检查中的表现,分析两者之间的诊断水平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的经病理活检和手术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6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实验组采纳MRI诊断。归纳整理两者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结果表现为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增强期以高密度为主;MRI检查结果表现为平扫和增强各期均以高信号为主;MRI相对于CT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更低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CT和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均可以起到一定的诊断作用,但是MRI的诊断效能高于CT,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肝脏结节增生
下载PDF
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军 崔安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方法3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分别进行CT、MRI影像学检查,以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检查及CT检查、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检... 目的分析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方法3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分别进行CT、MRI影像学检查,以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检查及CT检查、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3.53%,误诊率为11.76%,漏诊率为14.71%。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5.88%。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4.12%高于CT检查的7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CT检查的7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时,可采用MRI诊断或联合诊断,诊断价值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成像 联合诊断 肝脏 结节增生 肝癌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手段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100例(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其中对常规组采取CT诊断,对实验组采取核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100例(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其中对常规组采取CT诊断,对实验组采取核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0%与82.00%,P<0.05;实验组的疾病漏诊率与误诊率均为2.00%,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采取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相比CT诊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结节增生 CT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