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物诱导肝脏局部先天免疫反应的线粒体调控机制
1
作者 张力引 林育纯 林忠宁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1-790,共10页
肝脏作为体内代谢外源因素暴露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独特的血窦结构和丰富的免疫细胞亚群,构成了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其中,肝脏的先天免疫细胞既可通过清除病原体、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宿主防御,还通过与肝实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外源因... 肝脏作为体内代谢外源因素暴露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独特的血窦结构和丰富的免疫细胞亚群,构成了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其中,肝脏的先天免疫细胞既可通过清除病原体、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宿主防御,还通过与肝实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外源因素介导的急性免疫反应、肝细胞毒性转归、慢性肝损伤以及肝致癌作用。线粒体作为细胞应激的关键靶细胞器,是整合肝脏局部免疫信号的分子互作平台,既通过线粒体质量控制精细调控细胞内的分子事件,也通过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介导不同细胞间通讯和交互作用调控免疫微环境的稳态。本文通过对参与肝脏局部免疫反应的先天免疫细胞亚群组成及其介导免疫反应级联的综述,阐述不同外源物诱导肝脏局部免疫的线粒体相关调控机制,为探讨经由肝脏局部免疫反应生物标志筛查和靶向干预以预防和控制肝脏损伤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部免疫 先天免疫细胞 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外源物 肝毒性 靶向干预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_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切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红川 耿小平 朱立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和肝切除时前列腺素E1(PGE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动物均在第一肝门阻断40 min后行肝左外叶切除,阻断45 min后开放第一肝门。对照组缺血前10 min...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和肝切除时前列腺素E1(PGE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动物均在第一肝门阻断40 min后行肝左外叶切除,阻断45 min后开放第一肝门。对照组缺血前10 min和缺血后120 min内经外周耳缘静脉持续滴入NS 0.5 ml·kg-1·min-1; PGE1组缺血前10 min和缺血后120 min内经外周耳缘静脉持续滴入PGE1 0.5 μg·kg-1·min-1。缺血前后测定两组动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计算术后体重变化和动物3天手术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PGE1组肝功能受损明显减轻;血清MDA含量降低;血清SOD升高(P<0.05)。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GE1组手术前后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天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P<0.05)。PGE1组术后3天手术死亡率减低(P<0.05)。结论 PGE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环单磷酸腺苷(AC-cAMP)途径相关。围手术期应用PGE1无明显地促进肝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部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肝切除术 前列腺素E1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脏瘤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卢晓潇 邹晓娉 +6 位作者 黄雪兰 曹霞 王薇 杨欣 郑春梅 李丹 潘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患者102个肝脏瘤样病变(病灶直径≤3.0cm)进行声学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增强模式,所有病例均经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102个肝脏瘤样病变造影模式分别有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患者102个肝脏瘤样病变(病灶直径≤3.0cm)进行声学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增强模式,所有病例均经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102个肝脏瘤样病变造影模式分别有特征性表现,30个肝细胞癌中26个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仅4个病灶表现为"快进慢出";25个肝转移癌中11例为单发病灶,14例为多发病灶,均呈恶性肿瘤典型"快进快出"造影模式;21个肝血管瘤病灶表现为"慢进慢出";9个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表现为"快进慢出";7个炎性假瘤病灶表现为三期均无造影剂进入;10个肝脏局部脂肪缺失病灶表现为"等进等退"。结论: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炎性假瘤、肝脏局部脂肪缺失在超声造影过程中具有特征表现,超声造影能够为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转移癌 肝血管瘤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炎性假瘤 肝脏局部脂肪缺失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造影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柴振基 《影像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29-30,34,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超声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了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随机抽取6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诊断方法,并对比诊断结果。结... 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超声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了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随机抽取6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诊断方法,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肝细胞肝癌:38例,血管瘤:8例,肝转移癌: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不均匀脂肪肝:5例,硬化结节:6例,结核球:2例,术后包裹性积液:1例。且进一步的不同超声检查发现,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5.12%、72.00%和67.65%,显著低于超声造影(88.37%、92.0%、89.71%),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临床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可进行准确诊断,评估患者肝脏病变的血管流向分布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之分,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脏局部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明库 闫秀欣 王禹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1年~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2 4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急诊行肝癌切除术 17例 ,填塞止血 3例 ,肝动脉结扎 +填塞止血 2例 ,肝动脉结扎 ...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1年~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2 4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急诊行肝癌切除术 17例 ,填塞止血 3例 ,肝动脉结扎 +填塞止血 2例 ,肝动脉结扎 +缝合止血 1例 ,保守治疗 1例。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2例于术后 2 4 h内死于 MODS。随诊 2 1例 ,术后生存小于 3个月 4例 ,小于 6个月 4例 ,小于 12个月 7例 ,12~ 2 4个月 2例 ,2 4~ 36个月 2例 ,大于 36个月 2例。随诊患者最终死亡原因 :肝癌复发和转移、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结论 肝叶切除和肝脏局部切除不但可以有效止血 ,而且可以切除肿瘤 ,部分病例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破裂出血 治疗 肝叶切除 肝脏局部切除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门恶性淋巴瘤(附2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淮明生 高伟 +3 位作者 吴迪 张全胜 王政禄 郑虹 《肝脏》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肝脏局部淋巴增生性疾病(LL-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总结LL-PTLD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例肝移植术后肝门局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例均因肝移植术后出现发热、黄疸、肝门血管闭塞、胆道...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肝脏局部淋巴增生性疾病(LL-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总结LL-PTLD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例肝移植术后肝门局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例均因肝移植术后出现发热、黄疸、肝门血管闭塞、胆道梗阻、肝门占位进行二次移植。病例1为T细胞性淋巴瘤,供体来源,二次移植术后6个月因肝门淋巴瘤复发死亡;病例2为B细胞性淋巴瘤,供体来源,术后4个月死于肺感染。2例淋巴瘤EBV病毒LMP均为阳性。结论肝移植术后肝门局部淋巴瘤不宜进行二次移植,对那些PTLD高危病例(供体EBV阳性/受体EBV阴性),术后应使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出现无法解释的肝门部梗阻病例,应高度怀疑LL-PTLD的存在,可考虑针吸活检,尽早确诊并采取适当措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局部淋巴增生性疾病
下载PDF
类似于肝癌临床表现的胆囊原发性未分化梭形细胞癌 被引量:1
7
作者 Akatsu T Ueda M +1 位作者 Shimazu M. 徐瑞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4期56-56,共1页
Undifferentiated spindle-cell carcinoma (SpCC) of the gallbladder is extremely rare. There i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e herein report the unique ... Undifferentiated spindle-cell carcinoma (SpCC) of the gallbladder is extremely rare. There i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e herein report the unique case of a 76-year- 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 primary SpCC of the gallbladder that presented as a li ver tumor. Preoperative radiologic examinations showed a 5-cm liver tumor aroun d the gallbladder bed, and irregular thickening of the gallbladderwall. The pati ent underwent en-bloc resection of the gallbladder and segments 4b and 5 of the liver (including the liver tumor). Microscopic findings revealed that both lesi ons consisted mainly of a sarcomatous spindle-shaped component. Small foci of w 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cel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allbladder muco sa. There was a gradual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components, thereby implying that these two cell types had a common orig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 dies showed that the spindle-shaped cells were epithelial in nature. The patien t‘s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However, she died of recurrent liver d isease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In conclusion, we surmised that the sarcomato us spindle cells originated from a carcinomatous component in the gallbladder mu cosa through dedifferentiatio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eadly tumor, an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临床 梭形细胞 胆囊壁 肝脏肿瘤 原发性肝癌 胆囊黏膜 胆囊床 术前影像学 高分化腺癌 肝脏局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