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异常灌注的CT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甘锐 余文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应用CT评价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异常灌注(HAP)的发生率、形态、分布及相关机制。方法 3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HAP的发生率、形态、分布。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HAP阳性组和HAP阴性组,分析两... 目的应用CT评价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异常灌注(HAP)的发生率、形态、分布及相关机制。方法 3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HAP的发生率、形态、分布。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HAP阳性组和HAP阴性组,分析两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胆道系统异常CT征象,比较两组间胆道系统异常CT征象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3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11例(34.4%)出现HAP,CT影像表现为邻近胆囊的肝组织条带状异常强化,肝左叶或肝右叶斑片状或楔形异常灌注。HAP阳性组与HAP阴性组间胆道系统异常CT征象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P>0.05)。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HAP可能是由于急性胰腺炎本身炎症扩散和胆源性因素相互共同作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肝脏异常灌注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不明原因肝脏异常灌注误诊为肝癌1例报告
2
作者 杨丽 马应杰 +2 位作者 贾克丽 杨纪周 黄埔幼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08-1408,共1页
本文通过1例误诊病例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来阐述肝脏异常灌注(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THAD)产生的常见病因和形态分布,以提高广大医师对THAD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 肝脏异常灌注 肝癌 误诊
下载PDF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卫霞 宋彬 +3 位作者 闵鹏秋 刘燕 钟克祥 杨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表现特征 ,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材料与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7月因肝细胞癌行肝脏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连续性病...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表现特征 ,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材料与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7月因肝细胞癌行肝脏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连续性病例2 45例 ,随机选择其中门静脉左支、右支或 /和主干癌栓的病例共 3 6例作为研究组 ,并随机选择同期无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 3 6例作为对照组。全肝平扫后 ,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 2 0s、60s行全肝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平扫、动脉期、门脉期非癌变肝组织、癌灶、门静脉的密度变化。结果 门静脉癌栓发生部位 :右支 16例 ,左支 4例 ,右支及主干 10例 ,左、右支及主干 6例。动脉期扫描非癌变肝组织高灌注 15例 ,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均匀性高密度区 ,门脉期扫描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非癌变肝组织密度一致或略低。门脉期扫描发现异常灌注 9例 ,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三角形低密度区。结论 门静脉癌栓是引发肝实质灌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较少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灌注异常。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 ,有利于发现肝实质灌注异常、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脉癌栓 肝脏灌注异常 CT 诊断
下载PDF
肝脏血流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全冠民 袁涛 +4 位作者 魏志刚 尚华 高国栋 郑历明 周立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8-703,共6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评价 肝脏灌注异常 血流灌注异常 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 MRI检查 血管系统 静脉血管 肝动脉
下载PDF
肝脏增强灌注异常的多层CT表现及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静 张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HPD)的多层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HPD患者上腹部CT多期增强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71例HPD者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转移瘤7例、肝血管瘤5例、肝门胆管癌2例、胰腺癌7例...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HPD)的多层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HPD患者上腹部CT多期增强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71例HPD者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转移瘤7例、肝血管瘤5例、肝门胆管癌2例、胰腺癌7例、胆囊癌5例、胃癌8例、胃肠道间质瘤3例。HPD表现:13例为弥漫性分布(>3处);24例呈楔形,其中3例为肝恶性肿瘤(肝癌1例、肝转移瘤2例),1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例呈不规则形。54例为局限性分布(≤3处),46例为1处,6例为2处,2例为3处。48处(75%)呈楔形或扇形,其中原发性肝癌16处(33.3%),肝转移瘤6处(12.5%),门脉癌栓6处(12.5%)。结论:肝脏灌注异常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信息,熟悉其常见病因、产生机制及其CT表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其给于CT阅片、诊断所带来的困惑,有助于准确判断部分疾病如原发性肝癌的病情和预后,于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灌注异常 多排螺旋CT 肝脏肿瘤
下载PDF
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对肿瘤和感染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晓军 李健丁 +1 位作者 武志锋 乔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s,THAD)现象最初由Itai等报道,将其称为肝实质-过性密度(衰减)差别,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较为常见的征象,可出现于肝内及肝周病变,以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多见。正确... 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s,THAD)现象最初由Itai等报道,将其称为肝实质-过性密度(衰减)差别,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较为常见的征象,可出现于肝内及肝周病变,以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多见。正确认识THAD的CT表现,对肿瘤与炎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2006年9月-2008年10月56例肝脏或腹部病变为肿瘤和感染性病变并伴有THAD征象的患者资料,分析THAD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过性灌注异常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肝脏血流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全冠民 袁涛 +4 位作者 魏志刚 尚华 高国栋 郑历明 周立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G00期29-34,共6页
肝脏为双重血供器官,其血液约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于门静脉,两者间存在交通,其途径包括肝窦、肝血管、肿瘤内和胆管周围血管丛。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中任何一个血管系统异常均可出现肝脏灌注异常,在CT或MRI检查时表现为异... 肝脏为双重血供器官,其血液约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于门静脉,两者间存在交通,其途径包括肝窦、肝血管、肿瘤内和胆管周围血管丛。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中任何一个血管系统异常均可出现肝脏灌注异常,在CT或MRI检查时表现为异常灌注(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多呈局部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transient hepatic parenchyma enhancement,THPE),也可表现为静脉血管过早显影及局部低强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评价 肝脏灌注异常 血流灌注异常 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 胆管周围血管丛 MRI检查 血管系统 静脉血管
下载PDF
肝脏异常灌注在原发性肝癌增强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姚连华 劳清富 郑桂婵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1期333-333,共1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在CT增强扫描的肝脏异常灌注的表现以及机制.方法对我院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动态CT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增强CT的扫描方法为先行平扫,后注射造影剂,25s后行动脉期扫描,65s秒行门脉期扫描...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在CT增强扫描的肝脏异常灌注的表现以及机制.方法对我院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动态CT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增强CT的扫描方法为先行平扫,后注射造影剂,25s后行动脉期扫描,65s秒行门脉期扫描,5min进行延迟扫描.结果5例原发性肝癌出现-过性灌注异常,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或稍高密度的节段性、楔形或片状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密度影.其中2例出现多个肝段的灌注异常.-过性灌注异常区,平扫时1例呈境界不清楚的片状低密度影,4例未见异常密度.结论肝脏异常灌注表现在原发性肝癌的增强C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脏异常灌注 动态CT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
9
作者 许晓杰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6期528-528,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脏灌注异常 CT表现
下载PDF
肝脏灌注异常产生的机制及相关疾病 被引量:25
10
作者 田锦林 张金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肝脏灌注异常(hepatic peffusion disorders, HP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段、亚段及肝叶之间的血流灌注差异,在CT、MR动态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时表现为动脉期正常肝实质一过性楔形、三角形或类圆形强化或染色,门静脉期即恢复正常... 肝脏灌注异常(hepatic peffusion disorders, HP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段、亚段及肝叶之间的血流灌注差异,在CT、MR动态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时表现为动脉期正常肝实质一过性楔形、三角形或类圆形强化或染色,门静脉期即恢复正常,没有占位效应、强化或染色区内可见正常血管穿行。正确认识和鉴别HPD的各种影像表现,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灌注异常 相关疾病 动态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肝动脉造影 血流灌注 门静脉期 占位效应
原文传递
肝脏增强灌注异常多层CT表现及在肝肿瘤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晓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3-83,85,共2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患者进行多层CT诊断后,其特征表现并分析CT检查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7-04-2019-03我院收治的所有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患者的个体资料,录入其中81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开展研究,所有患者... 目的:本研究探讨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患者进行多层CT诊断后,其特征表现并分析CT检查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7-04-2019-03我院收治的所有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患者的个体资料,录入其中81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上腹部CT进行多层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在81例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患者中,有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肝转移瘤患者6例、肝血管瘤患者4例、胰腺癌患者8例、胃癌患者以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各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CT检查后,发现有19例患者病理特点为弥散性分布,28例患者的病灶呈现楔形,其余34患者均为局限性分布。结论:在对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患者进行病症诊断时,其肝脏灌注异常特点能够准确反映肝脏血流动力学患者改变的重要信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CT进行诊断,能够最大限度的使CT诊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来说有积极意义,对于临床诊断来说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肿瘤相关性肝脏灌注异常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文莲 罗光华 +3 位作者 李丹 罗明贤 王俊波 陆从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CT动态增强扫描 门静脉内癌栓 肝脏灌注异常 周围组织结构 MSCT诊断 发生机制 DSA表现 门静脉扩张 增强表现 增强检查 综合分析 阳性征象 充盈缺损 供血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