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国庆 时斯婧 +3 位作者 杨钧婷 陶怡君 宋国华 王宇辉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9期881-890,共10页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针对肝脏本身疾病发挥作用,还可利用肝脏作为机体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的基因产物对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肝脏...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针对肝脏本身疾病发挥作用,还可利用肝脏作为机体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的基因产物对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肝脏具有对进入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解毒特性,大多数基因载体都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靶向性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早期由于特异性、疗效、毒性和免疫限制,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受到限制。随着载体技术和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和非肝脏相关疾病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本研究在梳理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分类、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基础上,概述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技术进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探讨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在肝癌、遗传性系统性疾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应用,总结分析当前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存在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进一步展望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未来前景,以期为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肝脏靶向性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比较不同方法肝脏靶向性导入抗TGF-β_1 siRNA对肝细胞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涛 黄顺玲 +1 位作者 孙克伟 谭德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比较抗TGF-β1 siRNA靶向性进入肝细胞的4种转染方式在抗肝损伤与纤维化及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影响中的效果差异,并探讨各自的优劣。方法已启动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5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尾静脉直... 目的比较抗TGF-β1 siRNA靶向性进入肝细胞的4种转染方式在抗肝损伤与纤维化及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影响中的效果差异,并探讨各自的优劣。方法已启动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5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尾静脉直接注射组、脂质体包裹组、流体动力学法组和肝动脉插管组,每组10只;将构建的TGF-β1 siRNA质粒分别通过尾静脉直接注射、脂质体包裹、流体动力学法、肝动脉插管等方式导入肝脏靶细胞;分别检测血清指标ALT、AST、HA;取肝组织,HE染色病理检测;RT-PCR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和Smad3蛋白表达。结果抗TGF-β1siRNA质粒经过以上4种导入方法转染入靶细胞,均能有效地阻断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传导(P<0.05);4种导入方法比较,肝动脉插管组与脂质体包裹组效果相当(P>0.05),优于尾静脉直接注射组及流体动力学法组(P<0.05),尾静脉直接注射组效果最差(P<0.05)。结论抗TGF-β1siRNA质粒经肝动脉插管途径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外源基因肝脏靶向导入转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靶向性给药 小干扰RNA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 基因转染
下载PDF
绿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肝脏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周小玲 孙平楠 曹君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4期4629-4631,共3页
目的:从绿茶中分离纯化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对其肝脏靶向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脱色后的绿茶粉末在80?℃加水(1:20,w/v)浸提1.5h,获得的上清浓缩后用乙醇沉淀,收集重新溶解后在离子交换色谱Q Sepharose Fast Flow柱(20mm×60... 目的:从绿茶中分离纯化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对其肝脏靶向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脱色后的绿茶粉末在80?℃加水(1:20,w/v)浸提1.5h,获得的上清浓缩后用乙醇沉淀,收集重新溶解后在离子交换色谱Q Sepharose Fast Flow柱(20mm×60cm)和SephadexG100柱(16mm×60cm)纯化,收集主要含糖组分,冷冻干燥后获得绿茶AGPs,对其进行单糖组成、氨基酸组成、蛋白含量、糖醛酸含量分析。分别以200、400和800mg/kg.d3种剂量的绿茶AGPs灌胃昆明小鼠,2周后处死,取肝脏测定湿重和肝糖元含量。结果:分离纯化获得的绿茶AGPs分子量约为100kDa,是一种主要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有一定量糖醛酸、蛋白含量低于10%的水溶性糖蛋白。初步研究发现绿茶AGPs与其它来源的AGPs一样具有肝脏靶向性。结论:绿茶AGPs的安全性和肝脏靶向性使其在药品输送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阿拉伯半乳糖蛋白 纯化 肝脏靶向性
原文传递
肝靶向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的小鼠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蕾 陈大为 +3 位作者 郭涛 罗轶凡 赵秀丽 李可欣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5年第4期220-225,共6页
目的研究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小鼠体内分布。方法小鼠尾静脉给药,HPLC法测定葫芦素B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浓度。结果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主要分布于肝,给药15 min,肝中聚集达最大,为给药剂量的47.... 目的研究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小鼠体内分布。方法小鼠尾静脉给药,HPLC法测定葫芦素B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浓度。结果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主要分布于肝,给药15 min,肝中聚集达最大,为给药剂量的47.15%。结论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可实现肝脏被动靶向,所建立的HPLC法用于葫芦素B的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聚乳酸-羟基乙酸毫微球体内分布 HPLC法 葫芦素B 肝脏靶向性
下载PDF
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鼠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希明 李强 +3 位作者 朱源 沈松 沈珠 余江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探索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同时考察其形态、大小及鼠体内分布。方法:采用薄膜乳化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的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灌胃给药后血及肝、脾、肺、肾、脑、心、胃中的水飞蓟宾。结果:水飞蓟宾... 目的:探索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同时考察其形态、大小及鼠体内分布。方法:采用薄膜乳化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的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灌胃给药后血及肝、脾、肺、肾、脑、心、胃中的水飞蓟宾。结果: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扫描电镜多呈圆形,光子相关光谱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48.9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制剂相比,脂质纳米粒可显著减少水飞蓟宾在胃中的滞留,增加其在血及肝中的分布,肝靶向指数为1.81。结论:本法所制脂质纳米粒口服给药后可增加水飞蓟宾的肝位蓄积,无疑有助于肝炎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脂质纳米粒 体内分布 肝脏靶向性 制备方法
下载PDF
HPLC研究以白蛋白微球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鼠体内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江南 徐希明 +3 位作者 傅海珍 陈红霞 柳春华 张钧寿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8-930,共3页
目的 研究以白蛋白微球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鼠体内分布。方法 氟尿嘧啶包封于白蛋白微球 ,并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 ,采用HPLC离子抑制技术 ,测定氟尿嘧啶在小鼠血浆、心、肝、肺、肾、脾、脑中的浓度。结果 以白蛋白微球为载体 ,氟尿嘧啶... 目的 研究以白蛋白微球为载体的氟尿嘧啶鼠体内分布。方法 氟尿嘧啶包封于白蛋白微球 ,并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 ,采用HPLC离子抑制技术 ,测定氟尿嘧啶在小鼠血浆、心、肝、肺、肾、脾、脑中的浓度。结果 以白蛋白微球为载体 ,氟尿嘧啶可主要分布于肝 ,给药 1 5min ,肝中聚集达最大 ,为给药剂量的 67.1 5 % ,小鼠单核巨噬系统经空白微球饱和后 ,肝中分布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氟尿嘧啶包封于白蛋白微球后可实现肝脏被动靶向 ,所建HPLC用于氟尿嘧啶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氟尿嘧啶 白蛋白微球 肝脏靶向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新型生物相容性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研 薛蓉 +4 位作者 湛游洋 齐晨丽 由天艳 李晓晶 裴奉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1-1426,共6页
将天冬氨酸与亮氨酸反应,合成了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PL),通过乙二胺将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Gd-DOTA)连接到PL上,制备了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PL-A2-DOTA-Gd,通过核磁碳谱、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将天冬氨酸与亮氨酸反应,合成了天冬氨酸-亮氨酸共聚物(PL),通过乙二胺将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Gd-DOTA)连接到PL上,制备了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PL-A2-DOTA-Gd,通过核磁碳谱、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溶血性实验、体外弛豫效率测定以及体内动物磁共振成像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PL-A2-DOTA-Gd的细胞毒性远低于临床应用的造影剂Gd-DOTA,且其弛豫效率(15.3 L/(mmol·s))是Gd-DOTA(5.8 L/(mmol·s))的2.6倍。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PL-A2-DOTA-Gd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对昆明小鼠的肝脏信号的增强效果约为Gd-DOTA的3.1倍,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稳定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聚氨基酸 生物相容性 肝脏靶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