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血管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苏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 目的对介入治疗在肝血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在肿瘤供血靶动脉送入导管超选择,并给予患者明胶海绵+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方式为静脉灌注,最后实施动脉栓塞治疗,手术之后的1-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肿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并发症。结果在40例患者当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为50人次,患者肿瘤一般的做1次,患者肿瘤较大的实施2次介入治疗,其中实施2次栓塞治疗的有11例患者,占27.5%。对患者在第一次手术之后进行1-6个月的随访,并做CT检查,其中19例显效,肝血管肿瘤缩小>50%,显著减轻了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中断了肿瘤血供,缩小了瘤体。17例有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上,显著减轻了上腹部不适。有4例无效,肿瘤缩小在25%以下。达到了90%的总有效率。结论在治疗肝血管肿瘤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的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介入治疗 明胶海绵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剂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联合依维莫司治疗复发性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梁嘉琦 蒋梅 +4 位作者 匡忠生 王芳军 王晓东 莫嘉欣 曹玉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84-3288,共5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肿瘤细胞常在血管壁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肾脏,少数发生于肝脏。PEComa为交界性肿瘤,少数PEComa组织学表现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潜能,恶...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类间叶源性肿瘤,肿瘤细胞常在血管壁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肾脏,少数发生于肝脏。PEComa为交界性肿瘤,少数PEComa组织学表现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潜能,恶性PEComa则更为罕见。现介绍复发性恶性肝脏PEComa病例报道1例。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受试对象及其监护人均已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经皮动脉栓塞术 依维莫司 病例报道
下载PDF
ADC定量对鉴别肝血管周上皮样肿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
3
作者 黄训波 张流柳 +2 位作者 李畅 唐广磊 张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ADC值区分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与肝细胞癌(HCC)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肝PEComa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29~69岁(中位年龄39岁)。另外匹配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通过ADC值区分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与肝细胞癌(HCC)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肝PEComa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29~69岁(中位年龄39岁)。另外匹配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例45例,分为2组,HCC-A组19例(无乙肝病史、肝硬化、转移和/或癌栓,血清甲胎蛋白阴性),HCC-B组26例(有乙肝病史,轻度肝硬化,无转移和/或癌栓,血清甲胎蛋白阴性)。所有患者均有完整3.0 T磁共振平扫加普美显(钆塞酸二钠)增强及DWI资料,DWI扫描采用4个b值(0、50、400、800 s/mm^(2)),ADC图自动产生。回顾性分析三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平扫及增强特点、肝胆特异期对比剂的摄取及肿瘤定量ADC值。结果肝PEComa组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的比例为94.1%(16/17),与HCC-A组(84.2%,16/19)、HCC-B组(92.3%,24/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特异期无对比剂摄取的比率三组依次为82.4%(14/17)、73.7%(14/19)、46.2%(12/26),两两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上肿瘤最受限区域ADC定量分析,三组ADC值依次为(791.9±298.8)×10^(-3) mm^(2)/s、(576.39±154.61)×10^(-3) mm^(2)/s、(560.71±166.01)×10^(-3) mm^(2)/s,肝PEComa组与任一HCC组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鉴别诊断肝PEComa和HCC的诊断界值为785.75×10^(-3) mm^(2)/s[(608~968)×10^(-3) mm^(2)/s],诊断敏感度76.5%和特异度为95.0%。结论磁共振成像ADC定量可单独用于鉴别肝PEComa与HC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简化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定量分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洪阳 李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0期233-233,共1页
目的:探究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分为恶性组、良性组,恶性患者为25例,良性组对患者为35例,全部患者均行放射诊断... 目的:探究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分为恶性组、良性组,恶性患者为25例,良性组对患者为35例,全部患者均行放射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参与本实验的60例患者中,58例肝血管肿瘤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6.67%;恶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放射诊断
下载PDF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9-761,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H- E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对本院 6例肝血管肉瘤和 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HE)进行研究 ,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H- E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对本院 6例肝血管肉瘤和 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HE)进行研究 ,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者年龄 6个月至 6 8岁 ,男∶女为 4∶ 7。 结果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肿瘤呈单个或多结节、直径为 3~13.7cm、常有出血和坏死。 6例血管肉瘤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多样化 ,呈血管瘤、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肉瘤形态 ;5例 EHE的病理学特征为具有血管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和 (或 )胞质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细胞、间质黏液样变到致密纤维化。免疫组化因子 和(或 ) CD34 阳性。 结论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 ,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 ,血管肉瘤为高度恶性 ,预后差 ;EHE预后好于血管肉瘤 ,合理手术预后较好。根据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 ,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 临床病理 肿瘤 肿瘤标记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妍 《影像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血管肿瘤的患者91例,其中,肝血管良性肿瘤78例,肝血管恶性肿瘤13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给予放射诊断,观察诊断及鉴别效果。结果:放射诊断结果显示,肝血管... 目的:观察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血管肿瘤的患者91例,其中,肝血管良性肿瘤78例,肝血管恶性肿瘤13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给予放射诊断,观察诊断及鉴别效果。结果:放射诊断结果显示,肝血管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4.5%(86/91),其中,肝血管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94.9%(74/78),肝血管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92.3%(12/13)。结论:临床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时,放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良恶性 放射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采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童宇 施小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PET/CT技术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90例,都进行了放射PET/CT诊断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的计算。结果放射诊断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 目的探讨放射PET/CT技术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90例,都进行了放射PET/CT诊断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的计算。结果放射诊断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7.8%。良性患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为(6.32±2.12),恶性患者为(8.04±2.85),最大标准摄取值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显现出的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断 PET CT技术 肝血管肿瘤
下载PDF
观察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CT增强影像诊断鉴别效果性
8
作者 杨胜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12-12,共1页
研究分析针对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中采用CT 增强影像诊断的鉴别效果。方法:选取70 例本院在2017 年11 月-2020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为患有肝血管肿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选择CT 增强影像诊断进行鉴别,观察对比患者的... 研究分析针对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中采用CT 增强影像诊断的鉴别效果。方法:选取70 例本院在2017 年11 月-2020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证实为患有肝血管肿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选择CT 增强影像诊断进行鉴别,观察对比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70 例肝血管肿瘤患者中,经病理检测出55 例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15 例肝血管恶性肿瘤患者;经CT 增强影像诊断结果显示共有66 例肝血管肿瘤患者,总占比94.29%;其中包括52 例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总占比94.55%;14 例肝血管恶性肿瘤患者,总占比93.3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CT 增强影像诊断在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良性 恶性 CT 增强影像诊断 鉴别结果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鉴别的效果
9
作者 何禹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肝血管良恶性肿瘤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T联合MRI的放射技术检查,对上诉患者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患者的病理诊断结... 目的:分析肝血管良恶性肿瘤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T联合MRI的放射技术检查,对上诉患者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效果。结果:放射技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肝血管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诊断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比较精准的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放射技术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肝肿瘤微血管网络形态学定量研究
10
作者 张岁霞 王亚勇 +3 位作者 马燕 季学闻 邢艳 刘慧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0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本研究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的高精度肝肿瘤数据,定量解析肝肿瘤微血管网络结构的灰度和纹理特征变化,探寻其微观病理形态学演化规律。针对肝肿瘤相衬CT三维切片,结合病理分析,提出4种肝肿瘤血管网络演化类型;提取了基于灰度直... 本研究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的高精度肝肿瘤数据,定量解析肝肿瘤微血管网络结构的灰度和纹理特征变化,探寻其微观病理形态学演化规律。针对肝肿瘤相衬CT三维切片,结合病理分析,提出4种肝肿瘤血管网络演化类型;提取了基于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灰度差分统计及小波能量等49维特征值,构建了肿瘤微血管网络结构特征集。提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组合的最优特征筛选法(AUC+PCA),获取能够高效反映图像特征变化的最简特征集;采用Random Forest和决策树C4.5算法挖掘肝肿瘤微血管网络不同演化类型的内涵特征及关联性,并采用参数评估、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分类模型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4种肝肿瘤网络结构的内涵特征间均存在组织差异性和分化性,验证了肝肿瘤微损伤分类和演化递进关系。通过肝肿瘤微血管网络形态学特征变化的定量研究具体揭示了肿瘤生长所依赖的炎症微环境与肿瘤浸润发展与转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肿瘤早期检测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相衬显微CT 肿瘤血管网络 纹理特征 特征筛选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芎豆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506例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病理诊断440例为良性肿瘤患者,其余66例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检查结束后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放射... 目的探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506例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病理诊断440例为良性肿瘤患者,其余66例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检查结束后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放射诊断的鉴别结果。结果经过放射诊断506例患者,450例诊断为肝血管良性肿瘤,56例为恶性肿瘤,放射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02%;在恶性肿瘤中有10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在肝血管良性肿瘤的诊断中,放射诊断敏感性为100.00%。结论放射诊断对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能尽早发现患者的病变组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断 血管良恶性肿瘤 鉴别效果
下载PDF
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张俊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4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探究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肝血管肿瘤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增强影像进行诊断鉴别,并且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比评估放射诊断鉴别... 目的分析探究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肝血管肿瘤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增强影像进行诊断鉴别,并且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比评估放射诊断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效果。结果①本次94例患者中,经放射诊断确诊为肝血管良性肿瘤共计79例、恶性肿瘤共计15例;并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对比发现,有3例恶性肿瘤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放射诊断敏感度为100.00%、准确度为96.81%、特异度为83.33%。②良性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与恶性肿瘤间差异明显,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实行放射诊断鉴别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良恶性肿瘤 放射诊断 鉴别效果
下载PDF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48例分析
13
作者 罗志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超声波诊断 B超
下载PDF
肝血管瘤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白浪 许仲平 龚建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312-315,共4页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外科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如肝血管瘤切除、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外科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如肝血管瘤切除、肝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肝移植等,肝血管瘤切除术效果明显,作为首选治疗,目前对于肝血管瘤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就其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良性肿瘤·外科治疗·叶切除
下载PDF
应用双重阻断加刮吸切除治疗4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
15
作者 孙好贞 付逢吉 陈淑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肿瘤·血管 海绵状·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影像诊断鉴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子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鉴别效果。方法:2017-02-2018-04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血管肿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总结影像诊断的结果。结果:病... 目的:探讨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鉴别效果。方法:2017-02-2018-04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血管肿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总结影像诊断的结果。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8例患者当中良性病变41例,恶性病变17例。采用影像诊断检出良性病灶42例,恶性病灶14例,正常2例,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高度相似。结论: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鉴别效果较高,不仅可以做到及时诊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的病变类型,对于临床治疗有着较为突出的指导性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肿瘤 良性、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肝肿瘤血管生成和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培丽 丁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544-546,共3页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其血管的形态学分布和功能结构不同于正常组织,而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探索一种准确的、无创的、在活体上可重复的评价肿...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实体肿瘤的生长和代谢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其血管的形态学分布和功能结构不同于正常组织,而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探索一种准确的、无创的、在活体上可重复的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是目前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并期望进一步获得反映肿瘤血流动力学(如血流速度、血容量和血流量等)早期变化的功能成像(functional imaging)或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为临床的抗肿瘤血管治疗提供一种预测和监测手段。现就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血管生成和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超声造影评价 血流灌注 定量评估 肿瘤血管治疗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肝巨大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靓 王文平 +4 位作者 陈悦 黄备建 丁红 毛枫 李超伦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肝巨大血管瘤实时超声造影的具体表现及特征。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4例共49个肝巨大血管瘤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不同时相中的动态增强及减退表现与肿瘤回声间的关系。结果49个肝巨大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均出现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肝巨大血管瘤实时超声造影的具体表现及特征。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4例共49个肝巨大血管瘤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不同时相中的动态增强及减退表现与肿瘤回声间的关系。结果49个肝巨大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41个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增强,8个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所有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均呈现向内逐渐填充的增强过程,即向心性增强。13个病灶(26.5%)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呈整体完全填充,36个(73.5%)表现为不完全填充。不完全填充的肝巨大血管瘤的百分率与肿瘤回声无关,而高回声为主的肝巨大血管瘤完全充填者的百分率明显低于以低回声为主者(P〈0.01)。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高回声改变者42个,等回声改变者7个。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肝巨大血管瘤的动态增强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肿瘤血管 增强模式
原文传递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祯 刘昭明 +2 位作者 李恒力 许丙辉 齐双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70-372,共3页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血管及脂肪这三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1]。该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且不同患者三种成分比例不同,故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血管及脂肪这三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1]。该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且不同患者三种成分比例不同,故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常误诊为肝癌、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各种肝良、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肿瘤 脂肪瘤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Significa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iltrating inflammatory cell and tumor angi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被引量:13
20
作者 Shao-Hua Peng Hong Deng +4 位作者 Jian-Feng Yang Ping-Ping Xie Cheng Li Hao Li De-Yun F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1期6521-6524,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iltrating inflammatory cell and tumor angi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issues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METHODS: The paraffin-embedded specim...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iltrating inflammatory cell and tumor angi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issues and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METHODS: The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s from 70 cases with HCC were stained using EliVi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mAbs against CD68, tryptase,and CD34. The counts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 mast cell (MC) and tumor microvessel (MV) were performed in the tissue sections.RESULTS: The mean counts of TAM, MC, and MV in HCC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ericarcinomatous liver tissues (TAM: 69.31± 11.58 vs 40.23±10.36; MC: 16.74±5.67 vs 7.59±4.18; MV:70.11±12.45 vs 38.52± 11.16, P<0.01). The MV count in the patients with metastasi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with non-metastasis (P<0.01). In addition, the MC count in the patients with poorly differentiated HCC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with well differentiated HCC (P< 0.01).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AM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unt of MV(r=0.712, P<0.01), and the MC count was obviously correlated with the MV count (r= 0.336, P< 0.05).CONCLUSION: TAM and MC might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tumor angiogenesis. The MV coun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Moreover, the MC coun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and prognosis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st cell Microvessel MACROPH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