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7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届上海国际肝豆状核变性研讨会/第十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会议纪要
1
作者 刘慧 范存秀 王晓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248-248,共1页
2024年6月28—30日,首届上海国际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 WD)]研讨会和第十届国际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主办... 2024年6月28—30日,首届上海国际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 WD)]研讨会和第十届国际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WD和PD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运动障碍疾 帕金森 治疗策略 会议纪要 最新研究进展 威尔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下载PDF
基于“气虚髓减,毒损脑络”理论浅谈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核心病机
2
作者 王谢 谢道俊 +5 位作者 张笑颜 蔡标 张娟 陈宏 黄晓峰 张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7-551,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认知障碍是一种因铜离子代谢障碍,铜毒沉积脑络而形成的认知功能的损害,以早期出现神情呆板、健忘失算、呼之迟应、少动懒言、行动笨拙,舌质暗、脉沉弦为主要表现,当铜毒致脾肾之气渐虚之时,无力推...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认知障碍是一种因铜离子代谢障碍,铜毒沉积脑络而形成的认知功能的损害,以早期出现神情呆板、健忘失算、呼之迟应、少动懒言、行动笨拙,舌质暗、脉沉弦为主要表现,当铜毒致脾肾之气渐虚之时,无力推动气血津液行于脉中,且精微物质无力上输脑髓,则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毒物,损伤脑络。基于此提出“气虚髓减,毒损脑络”为WD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并强调在“髓减”“络损”轻浅之时尽早固本培元、解毒通络可以减轻WD认知障碍患者的病情,延缓患者进入反复期、直下期,以期为中医药防治WD认知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认知障碍 气虚髓减 毒损脑络 固本培元 黄蒲通窍胶囊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病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黄元志 王福川 +6 位作者 董漪 徐志强 高银杰 闫建国 曹丽丽 冯丹妮 张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7-1632,共6页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病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并进行基因检测的163例WD患者,收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ATP7B基因检测结果。...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病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并进行基因检测的163例WD患者,收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ATP7B基因检测结果。根据ATP7B基因突变情况将患者分为R778L突变组和非R778L突变组;P992L突变组和非P992L突变组;截断突变组和非截断突变组。分析ATP7B基因c. 2333G>T/p. R778L突变(R778L突变)、c. 2975C>T/p. P992L突变(P992L突变)以及截断突变患者的肝病表型和临床特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63例WD患者均表现为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病表型,121例(74.23%)被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病,36例(22.09%)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例(3.68%)为暴发性WD;此外,有5例(2例慢性肝病,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神经系统异常。163例WD患者最常见的ATP7B基因突变为R778L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28.2%),其次为P992L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12.6%),截断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1.0%。3种突变在不同肝病表型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778L突变组的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R778L突变组[0.04(0.02~0.08)g/L vs 0.08(0.03~0.13)g/L,Z=-2.889,P=0.004]。P992L组的ALT[135.0(80.5~237.0)U/L vs 80.5(36.0~173.3) U/L,Z=2.684,P=0.007]和AST[121.4(77.0~195.0)U/L vs 84.0(39.0~123.3)U/L,Z=3.388,P<0.001]均显著高于非P992L突变组。截断突变组的铜蓝蛋白[0.03(0.02~0.08)g/L vs 0.06(0.03~0.11)g/L,Z=-3.136,P=0.002]和血清铜[3.20(2.15~5.00)mg/L vs 4.20(2.60~7.50)mg/L,Z=-2.296,P=0.025]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截断突变组。结论 R778L突变、P992L突变和截断突变均与WD患者的肝病表型无关;但R778L突变与较低的铜蓝蛋白水平相关,P992L突变与较高的ALT和AST水平相关,截断突变与较低的铜蓝蛋白和血清铜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与临床病情程度关系探讨
4
作者 陈芬芬 胡风云 +4 位作者 曹晓莉 储海 马凯 李宁 郑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角膜K-F环分级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WD患者63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进行K-F环分级。给予所有患者D-青霉胺治疗2~6个... 目的分析不同角膜K-F环分级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WD患者63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进行K-F环分级。给予所有患者D-青霉胺治疗2~6个月。结果在63例WD患者中,发现角膜K-F环1级8例,2级14例,3级41例;临床肝型35例,脑型16例,其他类型5例和混合型7例,肝型、脑型、其他型和混合型患者角膜K-F环3级占比分别为62.9%、75.0%、60.0%和57.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6月末,22例角膜K-F环3级肝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8.3±5.4)μmol/L和(92.4±10.5)U/L,显著高于9例2级患者【分别为(25.9±8.8)μmol/L和(46.5±11.3)U/L,P<0.05】或4例1级患者【分别为(16.3±3.2)μmol/L和(36.4±5.7)U/L,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銅蓝蛋白水平分别为(26.4±6.4)g/L和(90.8±18.6)mg/L,显著低于2级患者【分别为(42.7±8.2)g/L和(187.5±13.4)mg/L,P<0.05】或1级患者【(46.9±10.1)g/L和(224.3±25.9)mg/L,P<0.05】。结论角膜K-F环3级的WD患者可能病情重,对治疗应答差,应予以特别关注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角膜K-F环分级 D-青霉胺 治疗
下载PDF
郑素军: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的诊疗
5
作者 张美玲 郑素军 《肝博士》 2024年第2期21-22,共2页
记者问: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率如何?郑素军教授:虽然肝豆状核变性被认为是罕见病或少见病,但实际上它是罕见病中的相对常见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它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的转运、排泄障碍和代谢异常,铜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 记者问: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率如何?郑素军教授:虽然肝豆状核变性被认为是罕见病或少见病,但实际上它是罕见病中的相对常见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它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的转运、排泄障碍和代谢异常,铜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以导致肝脏、脑部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ATP7B基因突变的携带率大约是1/90,患病率大约在25~400/每百万人口。我国学者对安徽省三个县的调查数据。初步数据显示,每百万人口中大约有58.7人罹患肝豆状核变性,由此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罕见 排泄障碍 携带率 少见 初步数据 代谢异常 全球范围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难点与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丹青 杨文明 +6 位作者 汪瀚 汪美霞 董婷 韩辉 何望生 谢文婷 江海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经过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基因突变类型多变而复杂,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可...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经过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基因突变类型多变而复杂,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不典型患者难以被识别或易被忽略而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保证患者正常生活质量,使患者达到或接近正常寿命,如延误治疗或不恰当治疗可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该文对WD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易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诊治难点 诊治思路
下载PDF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将肝豆状核变性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通知(晋医保发〔2024〕4号)
7
作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9期19-20,共2页
各市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相关定点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减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经研究,决定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门诊治疗费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 各市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相关定点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减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经研究,决定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门诊治疗费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财政厅 豆状变性 定点医疗机构 医疗费用负担 职工医保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卫生健康 财政局
下载PDF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将肝豆状核变性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通知(晋医保发〔2024〕3号)
8
作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9期18-19,共2页
各市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相关定点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减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经研究,决定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门诊治疗费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现就有关事项... 各市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相关定点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减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经研究,决定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门诊治疗费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财政厅 豆状变性 定点医疗机构 居民医保 医疗费用负担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卫生健康 财政局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新型生物标志物相对可交换铜及认知功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裴培 张静 +2 位作者 陈怀珍 崔圣玮 杨文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630-1635,共6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不同中医分型与认知功能及新型血清生物学指标相对可交换铜(relative exchangeable copper,REC)的相关性。方法将57例WD患者辨证分型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及肝肾阴虚证,行蒙特利尔...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不同中医分型与认知功能及新型血清生物学指标相对可交换铜(relative exchangeable copper,REC)的相关性。方法将57例WD患者辨证分型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及肝肾阴虚证,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评价认知功能,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计算血清REC水平,评估不同证型WD患者认知功能及REC水平,同时分析认知及REC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中医证型的诊断能力。结果湿热内蕴证组REC及ADAS-cog评分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vs痰瘀互结证,REC:P=0.016,ADAS-cog:P=0.035;湿热内蕴证vs肝肾阴虚证,REC:P<0.001,ADAS-cog:P=0.001);湿热内蕴证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vs痰瘀互结证,P=0.047;湿热内蕴证vs肝肾阴虚证,P=0.004);痰瘀互结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REC、MoCA及ADAS-co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3组患者REC与MoCA均呈负相关,与ADAS-cog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REC在评估湿热内蕴证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REC除了在WD诊断中的实用性外,还可用于评估WD认知损害(严重程度),REC及认知功能评价在评估WD主要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辨证分型 认知功能 相对可交换铜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伴认知损害的尾状核静息态功能连接改变的fMRI研究
10
作者 刘军平 王安琴 +1 位作者 卞国清 徐春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伴认知损害患者的尾状核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取19例WD患者(WD组)及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行静息态fMRI检查;采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言语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伴认知损害患者的尾状核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取19例WD患者(WD组)及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行静息态fMRI检查;采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言语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前瞻记忆(PM)测试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利用AFNI软件,分别以双侧尾状核为种子点(ROI),与全脑其他体素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2组功能连接的差异脑区,对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评分及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D组的MMSE评分、VFT评分、DST评分、TBPM评分和EBPM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WD组左侧尾状核与双侧丘脑、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尾状核与小脑蚓部、双侧豆状核、双侧丘脑、双侧额上回、右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WD组右侧尾状核和右侧额上回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EBPM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28);右侧尾状核和右侧丘脑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TBPM评分呈正相关(r=0.473,P=0.041);左侧尾状核和左侧丘脑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TBPM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47)。结论:WD患者认知障碍与纹状体-丘脑-皮质连接受损有关,尤其是尾状核与丘脑及额上回的功能连接减低有关。fMRI可作为WD患者脑功能障碍的重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豆状变性 尾状 全脑功能连接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单中心护理经验19例
11
作者 孙萌 李宏洁 +3 位作者 孙丽莹 刘思琦 任艳伟 黄文华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病(WD),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该病患者由于酶缺陷导致肝细胞内有大量铜沉积,引起肝细胞坏死,并累及角膜、脑、肝、肾等多个器官系统^([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肝损害、角膜色素环、以及震...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病(WD),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该病患者由于酶缺陷导致肝细胞内有大量铜沉积,引起肝细胞坏死,并累及角膜、脑、肝、肾等多个器官系统^([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肝损害、角膜色素环、以及震颤、运动迟缓、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精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细胞坏死 运动迟缓 酶缺陷 角膜色素环 护理经验 器官系统 移植
下载PDF
肝豆补肾汤通过抑制铁死亡和内质网应激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模型TX小鼠卵巢组织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千琢 韩辉 +3 位作者 房新如 王路遥 赵丹 吴丽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观察肝豆补肾汤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小鼠卵巢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以TX小鼠作为HLD模型,将其分为HLD组、青霉胺组和肝豆补肾汤组,另设DL同系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小鼠体质量、... 目的观察肝豆补肾汤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小鼠卵巢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以TX小鼠作为HLD模型,将其分为HLD组、青霉胺组和肝豆补肾汤组,另设DL同系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小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卵巢系数。采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法观察小鼠的排卵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小鼠卵巢的组织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卵巢组织的超微结构。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铁含量,TBA法检测卵巢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微量酶标法检测卵巢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铁死亡相关标志物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水平,及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核糖核酸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磷酸化PERK(phosphorylated PERK,p-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 alpha-subunit,eIF2α)、磷酸化eIF2α(phosphorylated eIF2α,p-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和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HLD组小鼠卵细胞形态结构受损严重,闭锁卵泡显著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下HLD组小鼠线粒体皱缩明显,出现内质网肿胀和脱颗粒等内质网应激表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LD组小鼠卵巢质量、排卵数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铁及卵巢组织中MDA、GSSG水平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GSH水平、GSH/GSSG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PTGS2、GRP78、p-PERK、p-eIF2α、ATF4、CHO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PX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LD组比较,肝豆补肾汤组小鼠的卵泡形态、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均显著改善,促排卵后排卵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铁及卵巢组织中MDA和GSSG水平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GSH水平和GSH/GSSG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PTGS2、GRP78、p-PERK、p-eIF2α、CHO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豆补肾汤可减轻TX小鼠铜沉积诱导的卵巢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和PERK通路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豆补肾汤 TX小鼠 铁死亡 内质网应激 铜沉积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损害的超声表现
13
作者 唐亚丽 贾浥苹 +5 位作者 罗伟东 龚健 赵琴 杨欢 王占文 凌文武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肝损害的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7例,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7岁)59例、青年组(18~44岁)168例及中老年组(≥45岁)20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肝损害的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7例,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7岁)59例、青年组(18~44岁)168例及中老年组(≥45岁)2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观测肝脏及脾脏形态、大小、包膜、实质回声、有无腹腔积液,以及肝内血管、门静脉、脾静脉走行及内径。由两名具有5年及10年以上检查经验的超声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根据其肝损害超声表现进行分型;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名超声医师判定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各组肝损害超声分型的差异。结果 两名超声医师判断各组肝损害超声分型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17,P<0.001)。入组24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肝损害超声分型主要为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型(43.72%)、晚期肝硬化型(41.30%)。未成年组、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肝损害超声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分别以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型、晚期肝硬化型为主(43.45%、48.21%和45.00%、55.00%),且晚期肝硬化型占比均高于未成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成年组以脂肪肝型、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型为主(25.42%、44.07%),其中脂肪肝型占比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肝损害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未成年患者肝损害分型以脂肪肝型、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型为主,青年、中老年患者肝损害分型以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型、晚期肝硬化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豆状变性 不同年龄 损害
下载PDF
肝豆汤Ⅱ号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肝豆状核变性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周丹 董健健 +1 位作者 程楠 韩咏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67,共7页
目的研究肝豆汤Ⅱ号调控TGF-β1/Smad通路对肝豆状核变性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DL小鼠为对照组,将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低、高剂量组,中药组分别予常规剂量和高剂量肝豆汤Ⅱ号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连续30 ... 目的研究肝豆汤Ⅱ号调控TGF-β1/Smad通路对肝豆状核变性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DL小鼠为对照组,将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低、高剂量组,中药组分别予常规剂量和高剂量肝豆汤Ⅱ号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连续30 d。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Ⅳ型胶原(Col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层粘连蛋白(LN)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肝组织铜、铁离子含量,RT-qPCR检测肝组织α-SMA、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2/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ColⅠ、TGF-β1、p-Smad2/3、Smad2/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ColⅣ、HA、HPCⅢ、L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α-SMA表达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铁离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α-SMA、ColⅠ、TGF-β1、Smad2/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Smad2/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ColⅣ、HA、HPCⅢ、L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减少、α-SMA表达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铜和铁离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α-SMA、ColⅠ、TGF-β1、Smad2/3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Smad2/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肝豆汤Ⅱ号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下调ColⅠ、α-SMA和TGF-β1表达,抑制肝豆状核变性小鼠肝纤维化,减轻铜蓄积诱导的肝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豆汤Ⅱ号 纤维化 TGF-β1/Smad通路 小鼠
下载PDF
75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
15
作者 张思敏 王伟 +1 位作者 马明圣 邱正庆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起病临床特点,明确基因诊断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8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的7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铜离子转运ATP酶β肽(ATP7B)基因测序、多重连接... 目的了解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起病临床特点,明确基因诊断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8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的7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铜离子转运ATP酶β肽(ATP7B)基因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对其起病时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结果75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为(6.5±4.0)岁(1.3~17.5岁)。55例以无症状肝酶升高起病,所有患者铜蓝蛋白均<0.2 g/L,72例患者24小时尿铜>40μg,其中29例患者24小时尿铜在40~100μg之间,16例患儿K-F环阳性,可以临床确诊的共有16例(21%),有15例年龄均>7岁。75例进行了ATP7B基因检测,共检出48种致病变异。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为c.2333G>T、p.R778L、c.2621C>L、p.A874V、c.2975C>T、p.P992L,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49%、14.89%、9.92%。结论对于儿童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K-F环阳性率较低,临床确诊难度大。本研究临床确诊率为21.33%,基因检测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临床特点 儿童 ATP7B
下载PDF
韦氏三联九针配合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视神经萎缩1例
16
作者 汪新芳 夏燕婷 +3 位作者 韦企平 褚杰 周剑 王哲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77-679,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对象为儿童及青年,临床上属于罕见病,该病主要累及肝脏和神经精神系统,首发症状最多见,...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对象为儿童及青年,临床上属于罕见病,该病主要累及肝脏和神经精神系统,首发症状最多见,肝功能和锥体外系损害[1],故以神经内科首诊为主,首诊眼科的病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视神经萎缩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神经精神系统 罕见 wilson 神经内科 HLD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肝豆扶木颗粒调节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
17
作者 康帅 汪美霞 +3 位作者 陶庄 杨文明 周佳峰 王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9-3103,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肝豆扶木颗粒调节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肝豆扶木颗粒的成分和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将共有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肝豆扶木颗粒调节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肝豆扶木颗粒的成分和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中药-疾病-活性成分-共有靶点”可视化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u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测定活性成分和靶点的结合能力。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纤四项指标(HA、LN、CⅣ、PⅢN-P)。结果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核心靶点有MYC、TP53、ESR1等,显著通路有PI3K/Akt、VEGF信号传导通路。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活性。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四项指标降低(P<0.05,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肝豆扶木颗粒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作用于MYC、TP53、ESR1等靶点,影响细胞TGF-β、IL-1β、IL-6等细胞因子释放,进而抑制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纤维化、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扶木颗粒 豆状变性 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证候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梦丽 韩辉 +2 位作者 吴丽敏 方小茹 陈秋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证候特征,为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肝豆状核变性和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94例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有无...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证候特征,为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肝豆状核变性和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94例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有无合并月经不调将29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为研究组(合并月经不调)213例和对照组(无合并月经不调)8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通过对研究组进一步调查,分析合并月经不调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临床分型的关联情况。结果213例合并月经不调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月经不调的类型分布相对广泛,其中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最为常见,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相对常见,而合并崩漏者较为少见。研究组频率最高的十个中医症状依次为腹部胀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言语謇涩、张口流涎、食欲不振、头目昏眩、四肢震颤、喜温喜按、口中臭秽;对照组频率最高的十个中医症状依次为:言语謇涩、头目昏眩、腹部胀痛、四肢震颤、口中臭秽、张口流涎、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喜温喜按。研究组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对照组以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分布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痰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痰火扰心证分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年龄分布主要分布在26~35岁,其临床分型主要以混合型为主。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月经不调的分类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为主,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为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合并月经不调常见中医证候,各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月经不调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长期驱铜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龚成亮 方向 +1 位作者 金珊 孙正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接受驱铜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长期驱铜治疗的HLD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采用Epiinfo7.5.3软件计算获得两组年龄别身高Z评... 目的观察长期接受驱铜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长期驱铜治疗的HLD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采用Epiinfo7.5.3软件计算获得两组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WAZ)、年龄别BMI Z评分(BAZ)以评价儿童营养状况,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价两组儿童心理行为情况。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HLD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身高、体质量、BMI、HAZ、WAZ、BAZ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评分及心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抑郁、交往不良、体诉、强迫性、分裂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家庭平均月收入是长期驱铜治疗HLD患儿HAZ、WAZ、BAZ的影响因素,父母文化程度、服药信念是HL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服药依从性、家庭平均月收入是患儿身高、体质量及BMI水平的影响因素,服药信念、父母文化程度是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儿童 驱铜治疗 生长发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中医“虚、痰瘀、毒”理论探讨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谢 谢道俊 +4 位作者 张笑颜 张娟 陈宏 常泽 黄晓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虚、痰瘀、毒”。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包括多种生物学途径,在W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是WD“虚、痰瘀、毒”中医病机的微观体现。...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虚、痰瘀、毒”。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包括多种生物学途径,在W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是WD“虚、痰瘀、毒”中医病机的微观体现。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补脾益肾治其本,化痰祛瘀,解毒通络治其标”为治则,从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机制出发,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WD的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W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变性 “虚、痰瘀、毒” 铜稳态失调 调节性细胞死亡 补脾益肾 化痰祛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