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肝门区域肿瘤的优势
1
作者 王小雯 赵建军 《肝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介入术、热消融术和冷冻消融术等,这些治疗手段在临床中能治疗大多数肝脏肿瘤。然而,由于肝门区域肿瘤的位置毗邻血管、神经和胆道等重要结构,肝门区域肿瘤的切除率或者毁损率、肿瘤周围管道结构的... 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介入术、热消融术和冷冻消融术等,这些治疗手段在临床中能治疗大多数肝脏肿瘤。然而,由于肝门区域肿瘤的位置毗邻血管、神经和胆道等重要结构,肝门区域肿瘤的切除率或者毁损率、肿瘤周围管道结构的保护、治疗误损伤、肝硬化患者残肝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等各方面要达到良好的平衡,传统局部治疗方式处理肝门区域肿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消融术由于其引导细胞凋亡,保护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不受热损伤的特点,因此在治疗肝门区域特殊部位肿瘤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与传统热消融术相比,IRE消融术治疗肝门区域特殊部位肿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电穿孔 肝门区域肿瘤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对肝门区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洪波 葛成林 +3 位作者 黄宗海 王灏 刘增义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靶向消融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靶向冷冻,于消融后第3天和第28天分批宰杀,观察消融... 目的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靶向消融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靶向冷冻,于消融后第3天和第28天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见穿孔、胆管壁全层坏死等严重损伤,大部分损害表现为可逆的短暂性损伤。第28天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第3天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术后1~4周其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氩氦靶向冷冻区与病理坏死区范围基本一致(P>0.05)。结论经皮微创近距离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可以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热池效应的保护下不致损伤。氩氦冷冻消融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较轻,该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可用肉眼所见的冷冻区大小预测冷冻坏死范围。肝脏肿瘤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冷冻消融 微创外科 肝门区域
下载PDF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的肝段切除341例报告
3
作者 郑光琪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总结从1987~2007年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341倒的经验。方法(1)对HCC(199例)、肝内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14例)、胆囊癌(12例)、转移性肝肿瘤(15例)、肝血管瘤(3... 目的总结从1987~2007年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341倒的经验。方法(1)对HCC(199例)、肝内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14例)、胆囊癌(12例)、转移性肝肿瘤(15例)、肝血管瘤(32例)、肝内胆管结石(48例)、慢性肝脓肿(3例)和肝包虫病(5例)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分别施行大型肝切除(65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5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6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血管阻断情况: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方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肝左、右叶切除时在肝门横沟中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干或右干,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1)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2.9%,死于肝衰8例,出血2倒;(2)长期疗效:HCC生存11~20年9例,肝内胆管癌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生存12、6、4年各1例。胆囊癌生存1/2~1年。良性肝病切肝后皆痊愈。6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本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的范围,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的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满足了各种肝病各种肝切除的要求,是一个合理、有效、成本低廉的切肝手术方法;(3)术后长期随诊发现按现代观点治疗乙肝对防止合并乙肝的肝癌切除后的转移和复发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血管阻断 段切除
下载PDF
围肝门区域外科技术临床应用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坚 +1 位作者 冯浩 全志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633,共8页
围绕肝门横沟(第一肝门)及周围的胆道疾病是胆道外科的难点与焦点,涵盖结石、肿瘤、炎症、损伤与先天性解剖异常等所有胆道的良恶性疾病。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特殊的病理生理学进程,导致临床上处理此类疾病具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围... 围绕肝门横沟(第一肝门)及周围的胆道疾病是胆道外科的难点与焦点,涵盖结石、肿瘤、炎症、损伤与先天性解剖异常等所有胆道的良恶性疾病。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特殊的病理生理学进程,导致临床上处理此类疾病具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高、预后不佳的特点。临床上亟需能体现此类疾病诊治的共同规律的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胆管癌 外科技术 肝门区域 术前评估 胆道外科
原文传递
鞘外法分区域肝门阻断在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超 程曦 +1 位作者 金望迅 王新保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索鞘外法分区域肝门阻断在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13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分为分区域阻断组5例和全肝阻断组8例,分区域阻断... 目的探索鞘外法分区域肝门阻断在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13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分为分区域阻断组5例和全肝阻断组8例,分区域阻断组在肝切除过程中使用鞘外法分区域肝门阻断,全肝阻断组使用常规Pringle's法行全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和术后肝功能(ALT、AST、ALB、TBIL)。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域阻断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全肝阻断组(P<0.05),总阻断时间长于全肝阻断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区域阻断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全肝阻断组(P<0.05)。(2)术后第1天,分区域阻断组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肝阻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及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分区域阻断组ALB水平显著高于全肝阻断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ALT、AST、TBIL、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分区域肝门阻断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健侧肝组织和减少肝实质损害,较第一肝门阻断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转移 切除手术 区域阻断法 鞘外法
下载PDF
论围肝门外科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家鸿 杨世忠 冯晓彬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围肝门区域胆管与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仍不令人满意。在精准外科理念指导下,基于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技术支撑,依照脉管优先、控制出血和把握极限点的基本原则,开展围肝门外科新术... 围肝门区域胆管与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仍不令人满意。在精准外科理念指导下,基于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技术支撑,依照脉管优先、控制出血和把握极限点的基本原则,开展围肝门外科新术式,推动围肝门外科加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区域 切除术
原文传递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围肝门胆道疾病术前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方驰华 陈青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增强或虚拟现实技术、吲哚菁绿(ICG)分子影像学技术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呈蓬勃发展之势。围肝门胆道疾病是外科领域中重大疑难疾病,其解剖结构复杂、生理病理特殊,诊疗效率... 目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增强或虚拟现实技术、吲哚菁绿(ICG)分子影像学技术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呈蓬勃发展之势。围肝门胆道疾病是外科领域中重大疑难疾病,其解剖结构复杂、生理病理特殊,诊疗效率较低。高效的术前评估是提高其诊疗效率的关键环节。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可获取疾病全面的、个体化的影像诊断信息,全方位分析肝动脉、门静脉、胆管与病灶的解剖关系,测量肝脏体积,进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确定最佳手术入路,预判术中副损伤风险,提高围肝门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区域 胆道疾病 数字智能化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重视“门短静脉”解剖在围肝门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斌 姜小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围肝门区域是以门静脉主干与左、右分支汇合部为中心、界于肝脏脏面"H形横沟"范围内的解剖区域。其解剖结构复杂,涉及肝脏、胆囊、区域淋巴结等器官、组织和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及下腔静脉等脉管系统,是肝胆外科手术的难点区... 围肝门区域是以门静脉主干与左、右分支汇合部为中心、界于肝脏脏面"H形横沟"范围内的解剖区域。其解剖结构复杂,涉及肝脏、胆囊、区域淋巴结等器官、组织和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及下腔静脉等脉管系统,是肝胆外科手术的难点区域,合理的手术入路至关重要。运用"Glisson鞘内游离"的解剖入路策略,能够清晰展现围肝门区域各脉管系统的解剖结构,降低手术误损伤风险,有助于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决策及实施。门短静脉是存在于门静脉主干、右支和左支及其汇合部的细小分支,分布、走行于肝脏横沟区域内。实施围肝门区域"Glisson鞘内游离",不应忽视门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区域 手术入路 Glisson鞘内游离 短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