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与MRI检查对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术前评估准确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7期2678-2681,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于肝门周围恶性梗阻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人院后,择期分别接受CT联合CTA检查及CT胰胆管造影(CT组)和... 目的探讨CT与MRI对于肝门周围恶性梗阻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人院后,择期分别接受CT联合CTA检查及CT胰胆管造影(CT组)和MRI联合MRA及MRCP检查(MRI组),对患者的两组检查影像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本次研究中,CT组和MRI组在肝门周围恶性梗阻中门静脉(90.00%vs.80.00%)、肝动脉(90.00%vs.77.50%)、器官(95.00%vs.90.00%)及淋巴结转移(80.00%vs.70.00%)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在肝门周围恶性梗阻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评估方面的诊断效能相当,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方面,若患者存在MRI检查禁忌症,可采用CT检查作为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肝门周围胆道梗阻
下载PDF
CT与MRI检查对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术前评估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小平 吴文娟 +4 位作者 张追阳 陆风旗 孙国洋 金慧涵 戴途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2-428,共7页
目的 总结肝门周围恶性梗阻CT与MRI检查联合多技术成像的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行CT和MRI检查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门周围恶性梗... 目的 总结肝门周围恶性梗阻CT与MRI检查联合多技术成像的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行CT和MRI检查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门周围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CT联合阴性对比CT胰胆管造影(nCTCP)及CTA检查的图像设为CT组;MRI联合MRCP及MRA检查的图像设为MRI组.由2名阅片者独立分析2组影像学检查图像,分别评估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情况,评估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2组影像学检查对肝门梗阻类型分类准确性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血管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评价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其准确性比较ROC下面积(Az值),并作z score检验.结果 2组影像学图像上胆管受累及典型表现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逆行肝内胆管扩张;血管受侵犯主要征象为狭窄、闭塞或病灶与血管接触面过半;淋巴结转移典型表现为短径增大或呈类圆形或环形强化征象;器官受侵犯表现为病灶与其分界不清楚、受压或可见器官内低密度坏死灶.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术中探查结果:肝门部胆管癌13例,胆囊癌7例;肝动脉受侵犯5例,门静脉受侵犯10例;淋巴结转移10例;器官转移4例.CT组中,阅片者1和2准确评价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肝动脉受侵犯、门静脉受侵犯、淋巴结及器官转移情况分别为18例/18例、19例/18例、18例/18例、17例/16例和18例/19例;MRI组中准确评价上述特征的例数分别为17例/16例、14例/13例、17例/16例、15例/14例和19例/18例.2组影像学检查就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评估的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593,8.889,z=1.823,1.956,0.462,0.817,0.977,0.751,0.233,1.403,P>0.05).结论 CT和MRI检查肝门周围恶性梗阻的图像特征一致,在评估肝门周围恶性梗阻分型、血管受侵犯、淋巴结和器官转移情况时,CT与MRI检查效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周围胆道梗阻 恶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