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7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诊断肝门胆管内肝细胞癌癌栓的影像特征
1
作者 罗正益 李兴耀 +2 位作者 欧陕兴 赵玮 吴迪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 研究肝门胆管内肝细胞癌癌栓 (简称癌栓 )的螺旋CT特点 ,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癌栓患者的临床和螺旋CT资料。结果  7例均有AFP值升高和肝内HCC与癌栓共存现象 ;肝内HCC病灶 (8个 )在UCT呈L或部分L ,在HACT上... 目的 研究肝门胆管内肝细胞癌癌栓 (简称癌栓 )的螺旋CT特点 ,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癌栓患者的临床和螺旋CT资料。结果  7例均有AFP值升高和肝内HCC与癌栓共存现象 ;肝内HCC病灶 (8个 )在UCT呈L或部分L ,在HACT上呈H或部分H和在PVCT上呈L或部分L者分别是 6 2 % (5 / 8) ,75 % (6 / 8)和 71 % (5 / 7) ,而癌栓在上述CT上呈同样表现者分别是 5 7% (4 / 7) ,5 7% (4 / 7)和 6 7% (4 / 6 ) ;此外 ,癌栓在UCT ,HACT和PVCT和 (或 )DCT上绝对值与相对密度的变化一样均符合HCC特点 ;83% (5 / 6 )的病例有“新月征”和肝内HCC与癌栓间的胆管不扩张 ,而其余部分胆管扩张的特点。结论 认识癌栓的上述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 ,可提高术前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诊断 肝门胆管内肝细胞癌癌栓 影像特征
下载PDF
肝门胆管内肝细胞癌癌栓的磁共振诊断
2
作者 罗正益 韩立新 +1 位作者 曹惠霞 吴迪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MRI 肝门胆管内肝细胞癌癌栓 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陈志林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张明府 周成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MRI多序列影像特征及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MVI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IMCC患者中MVI发生率为30.00%。MVI组肿瘤直径、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高于非MVI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肿瘤形态、T1加权图像(T1WI)和T2加权图像(T2WI)信号、有无坏死、强化模式、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有无靶征、包膜挛缩以及胆管扩张方面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C值是IM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ADC值预测IMCC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敏感度为92.36%,特异度为88.79%,95%CI:85.66%-98.87%;最佳截断阈值为1.45×10^(-3)mm^(2)/s。结论MRI多序列对IMCC患者MVI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ADC值可以作为预测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为IMCC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肿块型胆管细胞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
4
作者 张锦雄 周瑶 +2 位作者 冯星辉 耿冰冰 陆骊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192-2196,共5页
该文报道了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收治1例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首次治疗后,经评估肿瘤进展,随后调整治疗方案为TACE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目前患者仍在定期随访中。对于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而言,定... 该文报道了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收治1例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首次治疗后,经评估肿瘤进展,随后调整治疗方案为TACE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目前患者仍在定期随访中。对于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而言,定期随访和多学科治疗仍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肉瘤样 动脉化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超声造影各期增强特点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刘萍 吴仁梅 彭粤如 《肝脏》 2024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界模糊、动脉期非均匀增强和门静脉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65.85%、53.66%、90.24%和100.00%,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延迟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00.00%和94.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病灶边界模糊、门静脉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2.00%和68.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内肝管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8.89±1.95)s和(18.65±7.11)s,明显快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10.82±2.21)s和(22.15±8.36)s,明显快于肝血管瘤(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00,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CEUS图像特征有所差异,同时CEUS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胆管细胞 细胞 血管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DCE-MRI检查对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
6
作者 方鹏翔 于庆康 石少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及MSCT检测,观察患者MSCT、DCE-MRI检查影像学表现,统计...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及MSCT检测,观察患者MSCT、DCE-MRI检查影像学表现,统计肝细胞肝癌伴PVTT发生情况,并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DCE-MRI对肝细胞肝癌伴PVTT的诊断效果。结果:7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经病理确诊29例伴PVTT(40.28%)。肝细胞肝癌伴或不伴PVTT患者在DWI、ADC及动脉期强化上信号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ADC值明显低于无PVTT患者(P<0.05)。肝细胞肝癌伴PVTT患者动脉期高密度比例及门静脉期低密度比例均显著高于无PVTT患者(P<0.05)。DCE-MRI检查对肝细胞肝癌伴PVTT的诊断AUC值为0.832(95%CI:0.766~0.899),比MSCT检查的AUC值均显著提高(AUC=0.594,95%CI:0.495~0.693)(P<0.05)。结论:DCE-MRI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肝细胞肝癌伴PVTT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静脉 磁共振动态增强 表观弥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晚期dMMR/MSI-H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报告
7
作者 井文君 冯青青 +3 位作者 赵文文 赵文飞 张雪 魏红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38-340,共3页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86%患者表现为PD-L1阳性[3],因此MSI-H、PD-L1阳性的ICCA患者极具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MSI-H PD-L1 化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晚期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的研究
8
作者 刘琦 张颖 +3 位作者 张精文 陈路皓 杨奕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744,共7页
目的 评估以mFOLFOX为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Vp3,Vp4)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 目的 评估以mFOLFOX为基础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Vp3,Vp4)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以mFOLFOX为基础的HAIC联合TKI和ICI治疗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PVTT反应的客观缓解率,次要终点是6个月、1年生存率和总生存期(OS),评估了相应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并发症。使用ITK-SNAP软件评估PVTT反应,寿命表计算6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总OS,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了与PVTT反应及OS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7例(18.92%)PVTT体积完全消失(CR),21例(56.76%)患者PVTT体积减少超过50%(PR)。PVTT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5.68%。6个月生存率为89%,1年生存率为66%,中位OS为15.8个月。在单变量分析中,治疗中出现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P=0.010)与PVTT反应相关,Child-Pugh评分(P=0.010)、治疗中出现PVTT反应(P=0.004)作为预测OS的重要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癌栓治疗前体积(P=0.033)、门静脉海绵样变(P=0.007)是预测PVTT反应的重要因素,Child-Pugh评分(P=0.035)、治疗中出现PVTT反应(P=0.015)作为预测OS的重要因素。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与HAIC相关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与奥沙利铂相关的疼痛(30.80%)和血小板减少症(22.59%),其中10例(27%)发生了3级的疼痛,4例(11%)出现了3级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在出现疼痛后通过减慢泵入速度及相应的止痛治疗后都可得到缓解;与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反应(16.45%),其中6例(16%)发生了3级手足反应。结论 以FOLFOX为基础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诱导了75.68%的PVTT客观缓解率,为肝内肿瘤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静脉 动脉灌注化疗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的诊疗进展
9
作者 杜斌 王琳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675-682,共8页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难度加大。目前治疗cHCC-CCA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辅助治疗等,但不同治疗方法在cHCC-CCA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探讨。随着cHCC-CCA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明确其组织来源和表型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细胞-胆管 细胞 胆管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张仲景抵当汤抑制肝癌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组织学证据研究
10
作者 罗瑞琳 宣莹莹 +4 位作者 王梦君 孙莎莎 江雯 徐茂奇 芮景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寻抵当汤介导肝癌侵袭、转移及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组织学证据。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及既往研究结果,分别选取高侵袭性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HCCLM3两种人肝癌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行裸鼠下腹腔注射3x10°个癌细胞(均300μL),以建立肝... 目的探寻抵当汤介导肝癌侵袭、转移及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组织学证据。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及既往研究结果,分别选取高侵袭性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HCCLM3两种人肝癌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行裸鼠下腹腔注射3x10°个癌细胞(均300μL),以建立肝癌门静脉瘤栓模型。模型鉴定并复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HepG2、HCCLM3生理盐水组(对照组),HepC2.HCCLM3抵挡汤组,每组6只,于腹腔注射癌细胞后第2周开始灌胃给药,对照组予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周。比较四组裸鼠一般状态.网膜和肝脏成瘤率、血管侵犯和门静脉微瘤栓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情况。结果裸鼠腹腔接种初期一般状态无明显改变.至给药第5周时,生理盐水组2种肝癌细胞网膜成瘤率、肝脏成瘤率相当,HCCLM3细胞网膜血管侵犯比例高于HepG2,P<0.05,HCCLM3细胞门静脉微瘤栓发生率显著高于HepG2细胞,P<0.05。抵当汤组HCCLM3细胞网膜成瘤率、肝脏成瘤率、血管侵犯、微瘤栓及VEGFEGFR表达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抵当汤组HepG2细胞网膜成瘤率亦减少。结论抵当汤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肝脏转移及门静脉瘤栓形成,以其破血逐瘀之峻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或可使肿瘤微小转移灶处于长期休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细胞 静脉 血管侵犯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合并脾脏转移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
11
作者 刘耀兴 陈利霞 +1 位作者 段春霞 陈晓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进一步减少;对症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血小板计数增加。对于晚期ICC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专家指南与共识给予患者合适的对症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特瑞普利单抗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基于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诊断模型
12
作者 杨超豪 马鹏飞 +3 位作者 梁志伟 王红飞 张娣 赵龙栓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目的借助常规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纳入2021-06—2023-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肝炎病毒病史、肝功能、肿瘤标志物、... 目的借助常规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纳入2021-06—2023-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肝炎病毒病史、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穿刺或术后病理等临床数据。使用Lasso回归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具有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意义的关键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构建列线图并进行模型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共线性诊断,筛除VIF>5的变量,并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性别、肝炎病毒病史、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7个关键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进一步缩小为性别、肝炎病毒病史、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血清碱性磷酸酶5个核心鉴别变量。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986,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0.958。校准图表明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值拟合良好,且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优良的净效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常规血清学指标的鉴别模型,在鉴别诊断HCC与ICC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胆管 列线图 诊断模型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晴 马喜娟 +2 位作者 李古涛 李莹 师毅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7,共6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可用于肿瘤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辅助个体化诊疗。就影像组学在ICC...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可用于肿瘤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辅助个体化诊疗。就影像组学在ICC诊疗领域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误诊肝脓肿六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赵盼 张小敏 +1 位作者 薛英杰 刘晓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T特点、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对ICCCT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例CT误诊为肝脓肿的IC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T特点、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对ICCCT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例CT误诊为肝脓肿的IC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间断发热、上腹部疼痛和不适。患者中呕吐2例、皮肤瘙痒3例、间断发热1例、体质量减轻4例,上腹部疼痛伴食欲缺乏6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低密度灶,轮廓不清晰,增强CT显示轻度到中度的环状强化,病灶内部不均匀强化,6例均误诊为肝脓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患者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遂行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CC,误诊时间15~42d。2例具有手术指征行手术切除,其余4例进行全身化疗同时联合放疗、局部治疗。术后随访1年,2例手术者1例无复发、1例死亡,4例化疗患者中3例死亡、1例存活。结论I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中心出现坏死和液化时CT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肝脓肿。接诊医师应该加强对ICC相关知识的了解,分析其与肝脓肿的鉴别点,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提高对ICC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CT 误诊 脓肿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癌共同差异miRNA调控网络构建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
15
作者 施金虎 吴波 +5 位作者 蓝晓红 王玥坤 杨阳 易剑峰 魏玮 高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47-152,156,共7页
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GEO_(2)R分析出差异表达miRNA(DEMs)并对其... 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GEO_(2)R分析出差异表达miRNA(DEMs)并对其取交集,得到共同DEMs,分别运用FunRich和miRNet软件预测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关键基因(hubGenes)并构建miRNA-hubGenes网络。运用UALCAN、Kaplan Meier-plotter和Coremin Medical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表达、总体生存率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筛选出14个DEMs,胆管癌筛选出104个DEMs, miR-199a-5p为两者共同DEMs,涉及28个上调转录因子,166个下游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参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间质转变和迁移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癌症通路、FoxO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核心靶点关联中药性味偏微寒,主归肝经,关联最为密切的中药为丹参。结论:miR-199a-5p是肝细胞癌与胆管癌之间重要调控miRNA,丹参干预关键基因出现频次较多,与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可为后续肝胆癌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胆管 MIRNA 中药预测 转录组学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朝邦 汤子建 +3 位作者 黄薇 贺廷坤 石荣书 赵开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病理分级、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就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影像学诊断 影像组学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研究
17
作者 王鸿飞 杨柳 +1 位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定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结果:经IMRT联合TACE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0.5%(69/114)。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较大、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Ⅲ~Ⅳ型门静脉癌栓(PVTT)、肝炎治疗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HR=1.085、2.627、1.891、0.531、1.134,P<0.05)。结论:肿瘤Ⅲ~Ⅳ型PVTT和肿瘤直径较大对患者的生存有很大影响;而患者身体状态、肝炎治疗及全身炎症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具有较好的治疗的效果,但应充分考虑预后生存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HCC) 经动脉化疗塞(TACE)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D-IMRT)
下载PDF
《MRI技术与实验》出版:MRI影像组学对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18
作者 黄三明 冉启文 陈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而混合型肝癌最为罕见,但预后生存最差,是因为混合型肝癌是临床上少见的既具有肝细胞癌又具有胆管细胞癌结构的单一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混合型 发病原理 MRI技术 MRI影像 细胞 细胞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姬峻芳教授团队揭示层粘连蛋白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翻译驱动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
19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06,共1页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10.1002/advs.202309010),揭示层粘连蛋白亚基γ2(LAMC2)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发生发展的新机制,为LAMC2高表达iCCA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或靶向LAMC2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层粘连蛋白 成果论文 生命科学 蛋白翻译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0
作者 师玉 孟令辉 王禄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a系数检验CT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7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149例和恶性病变227例,后者包括ICC者18例和肝细胞癌(HCC)者209例;CT增强扫描检出良性病变151例,恶性病变225例;CT扫描诊断ICC患者21例,均为单发病灶,肝左叶病灶占61.9%,病灶直径为(6.7±1.8)cm,肿块型病灶占57.1%。肿块型动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强化加强;腔内生长型动脉期主要为肝门附近局部软组织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动脉期主要为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在CT增强扫描检出的22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非ICC者208例,ICC者17例;多期CT增强扫描检出非ICC者204例,ICC者21例,其诊断IC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66,其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7.6%、97.3%、76.2%和99.5%。结论多期CT增强扫描诊断ICC的准确度较高,其扫描特征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CT平扫和增强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