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0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恢复、肿瘤标志物及血清MMP-9的影响
1
作者 尹治清 陆晓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3-64,73,共3页
目的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恢复、肿瘤标志物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给予对照组... 目的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肝功能恢复、肿瘤标志物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MMP-9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等进行对比,无差异(均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 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均下降,且研究组患者TBi L、AS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50(CA50)、MMP-9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相较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治疗应用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可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MMP-9水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介入 胆管癌 功能 标志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影响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2
作者 胡议予 汪思宇 +5 位作者 朱哲宇 梁荣 汪伟民 苗春木 丁雄 王运兵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959-962,共4页
肝门部胆管癌(PHC)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后其预后效果不理想。近年来,PHC的外科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综述了术前减黄、肝增生技术、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和微创... 肝门部胆管癌(PHC)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后其预后效果不理想。近年来,PHC的外科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综述了术前减黄、肝增生技术、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和微创手术等治疗方式在PHC中的治疗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术前减黄 切除术 移植术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现状与进展
3
作者 王灏 王志鑫 +2 位作者 侯立朝 樊海宁 王海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35-38,共4页
肝门部胆管癌(PHCC)源于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常在左、右肝管汇合部及肝总管上段位置发生,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类型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及解剖结构特殊,多数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特殊临床表现,当出现黄疸等症状确诊时病情已发... 肝门部胆管癌(PHCC)源于肝外胆管黏膜上皮细胞,常在左、右肝管汇合部及肝总管上段位置发生,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类型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及解剖结构特殊,多数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特殊临床表现,当出现黄疸等症状确诊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因此PHCC的诊治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对于目前PHCC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有效的方式,而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患者来说,肝移植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可能的有效办法,且不受肿瘤分期及肝功能的约束,可以达到最大可能地切除病灶的效果。但目前肝移植治疗仍面临缺少供体肝脏来源。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等诸多争议与挑战。本文对肝移植在PHCC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移植 根治性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临床体会
4
作者 张素芳 徐建波 +3 位作者 洪晟乾 李国安 严雨楼 祁付珍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7例以及2024年1月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共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7例以及2024年1月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共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8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中,2例术前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减轻黄疸,复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降至80μmol/L以内后手术。Bismuth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手术方式:5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左半肝+尾状叶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右半肝+尾状叶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375(270~720)min,中位出血量350(200~80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7(3~11)个,R0切除率100%。术后8例患者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11.0±2.5)d,平均镇痛时间(4.0±0.8)d,平均禁食时间(2.7±1.0)d,中位住院时间17(15~25)d,平均住院费用(7.8±2.2)万元。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腹腔感染,1例A级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随访至2024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16(2~48)个月。6例患者存活,2例因术后复发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本临床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三维成像 根治性切除 生存时间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MR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矫娜 马捷 +3 位作者 孙黎明 钱立 吴明祥 凌人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转移(16例)组、病灶内胆管扩张(8例)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病灶内胆管扩张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强化形式组间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ΔSI(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有相关性。结论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新生血管化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对比研究
6
作者 宋文钦 辛少博 +1 位作者 董亚东 秦兴雷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HC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1-10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HCC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0例)和开腹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HC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1-10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HCC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0例)和开腹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胆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1 a的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切缘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胆漏、腹腔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1 a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HC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创伤轻,且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近期效果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肿瘤行为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邵永孚 吴铁成 +3 位作者 单毅 吴健雄 王翔 赵平 《癌症进展》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肿瘤行为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5年12月单机构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行为和术后生存。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97%,89例)、体重下降(39%,36例)、上腹不适(33%...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肿瘤行为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5年12月单机构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行为和术后生存。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97%,89例)、体重下降(39%,36例)、上腹不适(33%,30例)、上腹痛(27%,25例)。90%(83例)SGPT升高、37%(34例)低蛋白血症。Bismuth分型Ⅰ型29%(27例)、Ⅱ型22%(20例)、Ⅲ型16%(15例)、Ⅳ型33%(30例)。总体手术并发症33%(30例)、手术死亡率3%(3例)。39%(36例)切除、切缘阴性率53%(19例)。不能切除的患者62%(35例)局部广泛侵犯,39%侵犯大血管(22例),21%(12例)远处转移。总体中位生存8个月,手术切除后25个月、非切除性手术后5个月(P<0.0001)。结论局部侵犯(特别是大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是肝门部胆管癌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能够显著提高术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KLATSKIN 学行为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肝门型胆囊癌和肝门部胆管癌诊治鉴别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肖雨竹 李敬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肝门型胆囊癌和肝门部胆管癌均属于胆道恶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误诊,恶性程度高,治疗方式有限,手术R0切除率低,预后不佳,当胆囊癌侵犯肝门部时,与肝门部胆管癌均属于围肝门区肿瘤,常常造成黄疸伴肝损害等症状,但两者早期从临床症状难以诊... 肝门型胆囊癌和肝门部胆管癌均属于胆道恶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误诊,恶性程度高,治疗方式有限,手术R0切除率低,预后不佳,当胆囊癌侵犯肝门部时,与肝门部胆管癌均属于围肝门区肿瘤,常常造成黄疸伴肝损害等症状,但两者早期从临床症状难以诊断。是否术前引流是胆道外科疾病常见的争议点,微创入路的优势和难点,以及如何去解决,手术的切除范围等,本文将对以上内容展开论述,对两种类型的疾病进行鉴别,同时提出一些思考和展望,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囊癌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郑莉艳 姚丽 +1 位作者 王秀丽 孔冬梅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了解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C)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分析影响PHC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HCC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 目的了解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C)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分析影响PHC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HCC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PHCC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并发胆管炎11例、胆瘘9例、腹腔感染5例、腹腔出血6例、肝功能衰竭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3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6 h、术前总胆红素水平≥171μmol/L、术前白蛋白水平<34 g/L、术前Bismuth分型为IV型、肿瘤大小≥3 cm、术后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数≥3个、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PHCC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HCC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关注患者术前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Bismuth分型、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现状与进展
10
作者 刘玉涛 谷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一种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其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差,在临床治疗上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化学治...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一种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其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差,在临床治疗上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化学治疗是其辅助治疗手段。术前,需要精准评估病人的病情,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在手术过程中,成功治疗的关键是要保证肿瘤被安全、有效和规范的切除。综合治疗的运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期。以肿瘤科学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模式,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综合治疗 外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认知和进展
11
作者 辛少博 杨浩 +2 位作者 沈洪哲 董亚东 秦兴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21-0026,共6页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resection;of;hilar;cholangiocarcinoma;LRRHC);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在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效果获得部分学者认可的同时;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各种预后不良的...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resection;of;hilar;cholangiocarcinoma;LRRHC);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在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效果获得部分学者认可的同时;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各种预后不良的现状;使得LRRHC从观念的提出到现在依然是极富挑战并充满争议的。本文旨在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癌疾病的国内外认知;对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中的应用理念和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胆道重建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道引流 腹腔镜根治术 R0切除 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肿瘤局部切除加^(125)I残瘤间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胜军 汤恢焕 魏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1297-1298,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125I粒子 植入
下载PDF
等差递增肠内营养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武爱 王展福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等差递增肠内营养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其中40例为参照组,予以间歇推注法开展肠内营... 目的研究等差递增肠内营养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其中40例为参照组,予以间歇推注法开展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为等差递增输注法。参照组及观察组平均营养支持干预时间为10 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0 d检测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EN)喂养耐受性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检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0d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术后观察参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参照组及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 d,观察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在EEN总耐受率方面对比,前者更高(P<0.05)。术前1 d,观察组与参照组免疫状态指标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 d,观察组CD8^(+)水平相比参照组明显更低,而CD4^(+)/CD8^(+)相比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腹腔感染发生率对比,前者更低(P<0.05)。结论给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等差递增肠内营养输注,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EEN喂养耐受性,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差递增肠内营养输注 胆管癌 喂养耐受性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育诚 车斯尧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4-520,共7页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胆道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管癌的56%~67%。由于HCCA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多处于中晚期,加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浸润性生长的特性以及与周围血管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术前评估和后续的治疗增加...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胆道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管癌的56%~67%。由于HCCA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多处于中晚期,加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浸润性生长的特性以及与周围血管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术前评估和后续的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导致患者总生存率低,预后差。因此,HCCA已成为肝胆外科研究和治疗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譬如术前采用多种影像学途径明确诊断、术前胆道引流减黄、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等,有效地改善了HCCA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笔者梳理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最新的专家共识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就术前评估、手术技术和辅助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影像学检查 分型 手术方式 辅助治疗
下载PDF
术前身体质量指数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影响的多中心研究
15
作者 王婧婧 车晓宇 +6 位作者 左菁华 庞书杰 陈龙飞 白洁 殷显玉 陈志宇 邱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00-406,411,共8页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BMI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p...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BMI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p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分组,BMI≤18.4 kg/m^(2)为低BMI组(n=31),18.4 kg/m^(2)<BMI<25.0 kg/m^(2)为正常BMI组(n=279),BMI≥25.0 kg/m^(2)为高BMI组(n=56)。研究结局为术后感染,包括切口部位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和远程感染,比较3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与术后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低BMI组和高BMI组患者的总体术后感染、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总体术后感染:45.2%、51.8%vs 26.5%,P=0.029、P<0.001;切口部位感染:32.3%、35.7%vs 16.8%,P=0.0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低BMI和高BMI与总体术后感染(低BMI vs正常BMI:OR=2.380,95%CI 1.103-5.136;高BMI vs正常BMI:OR=3.224,95%CI 1.740-5.972)、切口部位感染(低BMI vs正常BMI:OR=2.601,95%CI 1.139-5.941;高BMI vs正常BMI:OR=2.451,95%CI 1.279-4.698)的发生均独立相关。结论BMI异常的p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风险更大。应加强对BMI异常的pCCA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感染 手术位感染 身体质量指数 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下载PDF
聚焦胆管可切除性评估——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16
作者 丁向民 柏斗胜 +6 位作者 蒋国庆 金圣杰 张弛 王谦 周保换 王敖青 刘仁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789-793,共5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肝门部空间狭小、解剖变异率高,根治术难度大。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重建,术者可以在术前精准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分期分型,参考胆管分离极限点(U点、P点)对肝...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肝门部空间狭小、解剖变异率高,根治术难度大。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和三维重建,术者可以在术前精准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分期分型,参考胆管分离极限点(U点、P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并预估门静脉、胆管、动脉变异对手术方案造成的影响,做好术前规划,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医学影像技术 三维重建 外科治疗 术前规划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17
作者 刘松 张永会 +2 位作者 王庆东 李龙 于广计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患者先完成2~6个周期mFOLFOX7-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以及PD-1抑制剂动脉灌注治疗,灌注治疗后序贯行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及PD-1抑制剂静脉点滴治疗。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4例患者共行介入治疗155次,平均(4.56±1.61)次;接受2个周期介入治疗后ORR为61.76%(21/34),DCR为97.06%(33/34);完成介入治疗后总体ORR为82.35%(28/34),DCR为100.00%(34/34)。中位随访时间为17.5个月,中位OS为20.0个月(95%CI:15.0~25.0个月)。HAIC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化疗药物引起的血液学毒性等,均为1~2级;PD-1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疲劳、皮疹、体表毛细血管增生等,均≤3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导管周浸润型是OS的危险因素(HR=2.051,95%CI:1.039~4.407,P=0.038),介入治疗5~6次为OS的保护因素(HR=0.465,95%CI:0.219~0.853,P=0.006)。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其中生长模式分型和介入治疗次数可影响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动脉持续化疗 PD-1抑制剂 卡培他滨
下载PDF
肌肉放松训练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18
作者 殷蓉 徐莎莎 +2 位作者 何超 朱海欧 李相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联合正念减压疗法(MBSR)干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A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联合正念减压疗法(MBSR)干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A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干预联合PMRT干预)60例和观察组(围手术期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PMRT联合MBSR干预)60例,两组均干预5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Herth希望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与他人保持的亲密关系、采取的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及总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3+、CD4+、CD4+/CD8+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8+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RT联合MBSR用于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正念减压疗法
下载PDF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9
作者 龚德胜 孙超 +4 位作者 李宣良 柳韩 闫雯 高本见 李波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5-255,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LS与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7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LS与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7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905例患者,其中LS组380例,OS组525例。结果显示,与OS组相比,LS组手术时间长(MD=74.25,95%CI:56.14~92.36,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MD=-93.31,95%CI=-127.64~-58.97,P<0.00001),输血率低(OR=0.51,95%CI=0.32~0.82,P=0.006),R0切除率高(OR=2.14,95%CI=1.30~3.53,P=0.003),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OR=0.64,95%CI=0.44~0.93,P=0.02),术后住院时间短(MD=-3.63,95%CI=-4.67~-2.60,P<0.0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胆漏发生率、腹腔出血率、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1年、2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病例选择及术前充分评估,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在有经验的中心可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根治性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初步体会(附10例报告)
20
作者 王建军 王德才 +7 位作者 邓澜 彭永海 陈熙 陈思瑞 胡朝辉 罗华 杨培 曾新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为10例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根据术前影像资料诊断,Ⅲa型... 目的:总结腹腔镜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为10例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根据术前影像资料诊断,Ⅲa型1例、Ⅲb型7例、Ⅳ型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其中1例行右半肝切除+胆肠吻合,6例行左半肝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行左半肝切除+胆肠吻合+肝右动脉右前分支修补术,1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行围肝门切除+胆肠吻合术,均同期切除尾叶。手术时间平均(623.5±16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5.0±457.3)mL。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B级胆漏伴发热1例,低蛋白血症伴贫血1例;围手术期无非计划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示腺癌9例、浸润性囊内乳头状癌1例。R0切除率90%。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3例、ⅢB期1例、ⅢC期2例、ⅣA期1例。截至2023年4月,随访7~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失访1例,术后肿瘤复发转移6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腹腔镜Bismuth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但术前应严格筛选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腹腔镜检查 根治性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