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环韵峰 陈轶晖 +4 位作者 何凯 王学军 胡晟 廖周俊 张小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目的 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围术期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关... 目的 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围术期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关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与不切除血管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对纳入的文献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共4 124例患者,血管切除重建组1283例,包括门静脉切除重建组718例、肝动脉切除重建组302例和联合切除重建组263例,未切除组2841例。血管切除重建组与未切除组在术后总体并发症(OR=1.16,95%CI:0.98~1.37,P=0.08)、术中失血量(MD=150.92,95%CI:-9.19~311.04,P=0.06)、术后死亡率(OR=1.37,95%CI:0.97~1.93,P=0.07)和术后复发率(OR=0.78,95%CI:0.37~1.64,P=0.52)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3和5年生存率(OR=0.68,95%CI:0.51~0.90,P<0.01;OR=0.62,95%CI:0.50~0.75,P<0.01;OR=0.54,95%CI:0.43~0.68,P<0.01)和R0切除率(OR=0.63,95%CI:0.52~0.76,P<0.01)方面,血管切除重建组均小于未切除组。门静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组亚组的5年生存率(OR=0.51,95%CI:0.36~0.73,P<0.01;OR=0.55,95%CI:0.39~0.76,P<0.01)均小于未切除组;肝动脉切除重建亚组术后死亡率(OR=1.89,95%CI:1.04~3.42,P=0.04)大于未切除组。血管切除重建组肝功能衰竭发生率(OR=1.91,95%CI:1.09~3.36,P=0.02)大于未切除组。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总体上来说是安全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术式可以改善局部进展期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肝门血管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不应是手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血管切除重建术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荧光导航联合3D模型打印完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护理配合
2
作者 华依琪 袁琳琳 +1 位作者 洪敏 喻晓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138-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联合3D模型打印完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10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分析术前及术中配合,归纳相关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0例手...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联合3D模型打印完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10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分析术前及术中配合,归纳相关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0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出现胆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了解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策略,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要点,对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护理配合 荧光导航 3D模型打印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
作者 阮丽琴 吴小勇 赵新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0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是否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检查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8...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是否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检查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28)。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评估及制订手术方案,观察组术前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结果评估及制订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手术结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影像评估侵犯部位准确度、术前影像评估脉管走形准确度、术前影像评估切除肝体积准确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影像评估侵犯部位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影像评估脉管走形准确度、切除肝体积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行精确评估、规划,制订和优化手术方案,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精准切除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对比研究
4
作者 张磊 孙维强 李松燔 《当代医学》 2023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诊的6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目的比较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诊的6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采用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肿瘤最大径、术中输血率、肿瘤完全切除(R0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术后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5.41%,略高于对照组的67.86%,复发率为51.72%,略低于对照组的64.2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效果较好,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恢复较快,术后1年生存率略高,复发率略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传统开腹手术 胆管癌 预后
下载PDF
PTCD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崔翔 林磊 王东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3期37-38,共2页
目的:评价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就诊的50例HC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组)。... 目的:评价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就诊的50例HC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前,应用PTCD对其进行减黄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BA、TB、ALP及ALT的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TCD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HCCA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经皮经胆管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功能
下载PDF
术前PTBD治疗对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昌 晏亚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PTBD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 目的:观察分析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PTBD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2例,术前施行PTBD治疗;对照组患者12例,未施行PTBD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状态及手术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进行PTBD后的TB、DB、ALT、AST、ALP及ALB等指标与PTBD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前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施行半肝切除联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TBD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前营养及肝功能状态,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切除 胆管穿刺引流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欢 马德林 靳斌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309-311,共3页
手术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腹腔镜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提拉法”建立气腹,五孔法置入Trocar及操作器械。首先,解剖并骨骼化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显露各血管... 手术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腹腔镜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提拉法”建立气腹,五孔法置入Trocar及操作器械。首先,解剖并骨骼化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显露各血管及胆管分支,于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同时切除胆囊。其次,充分游离右半肝,解剖游离左肝管后在距肿瘤上方1 cm处并将其切断,离断门静脉右支,沿半肝缺血线切除右半肝及尾状叶右侧部。最后,将空肠切断后上提与左肝管行胆肠吻合及空肠间侧侧吻合,延长切口,取物袋取出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Ⅲa型胆管癌
原文传递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郗旭燕 华海燕 杨芳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根治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每组30例...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根治切除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引入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焦虑(SAS)评分、抑郁评分(SDS)变化,比较患者出院前护理满意率。结果(1)两组患者入组时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院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4)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对围术期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引入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率,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满意率,人性化护理干预是适合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人性化护理干预
下载PDF
机器人和开腹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丑赛 常正尧 +4 位作者 赵国栋 宋栋达 张煊 胡明根 刘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同期、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2016年1—12月连续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6... 目的比较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同期、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2016年1—12月连续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62.3±9.2)岁(范围:40~79岁),体重指数(23.0±2.7)kg/m2(范围:16.6~28.6 kg/m2)。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组(简称机器人组,n=16)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组(简称开腹组,n=31)。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结局终点为患者死亡,次要评估终点为肿瘤复发。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等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一致性检验等进行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8±71)min]长于开腹组[(256±56)min,t=4.251,P=0.001],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100 ml比200 ml,Z=121.50,P=0.040)、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早(3 d比4 d,Z=136.0,P=0.011)、术后住院时间短(9 d比12 d,Z=144.50,P=0.0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输血率、R0切除率,肿瘤最大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3.3%和67.0%(χ2=1.04,P=0.307)。机器人组和开腹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0个月和25.0个月,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不差于传统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切除术 机器人 机器人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云 郭梅 +1 位作者 饶晓燕 夏雪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MB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180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MB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21.8±4.3)h vs(55.3±9.0)h,P<0.01]、下床活动时间[(32.2±3.3)h vs(47.4±1.9)h,P<0.01]明显较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vs 32.7%,χ~2=27.77,P<0.01)。结论 IMB技巧模型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应用中的干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术后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癌1例报告
11
作者 赵忠杰 孔瑞 孙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9-1020,共2页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 BT-IPMN)是一种黏液高分泌性的胆管乳头状瘤病,临床罕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癌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