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尹静一 樊明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塑料支架 梗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同期放置双侧金属支架或双侧塑料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田田 潘亚敏 +4 位作者 高道键 吴军 杨小明 叶馨 胡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比较经内镜同期置入双侧金属支架或双侧塑料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需要进行双侧胆道引流的142例MHBO患者,其中32例采用双侧金属支架胆道引流(双金属支架组),110例采用双... 目的比较经内镜同期置入双侧金属支架或双侧塑料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需要进行双侧胆道引流的142例MHBO患者,其中32例采用双侧金属支架胆道引流(双金属支架组),110例采用双侧塑料支架胆道引流(双塑料支架组),统计内镜操作成功率、术后减黄有效率、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及支架通畅期。结果全组操作成功率为100%。双金属支架组和双塑料支架组术后减黄有效率分别为96.9%(31/32)和88.2%(97/1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金属支架组和双塑料支架组ERCP术后分别出现2例和6例胆管炎,经抗炎对症、更换支架或置入鼻胆管处理后症状缓解;双塑料支架组出现2例支架部分滑脱。两组均未发生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ERCP相关性死亡病例。至研究终点,双金属支架组和双塑料支架组分别有2例和4例因其他原因死亡,死亡时胆道内支架均通畅;双金属支架组和双塑料支架组分别有8例和29例再发梗阻性黄疸,予以重新置入或更换塑料支架处理。两组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金属支架组的中位通畅期为(248.53±138.61)d,双塑料支架组的中位通畅期为(101.76±38.53)d,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BismuthⅡ型或双侧胆管均已受侵、无法手术的MHBO,如果胆道引流范围许可、患者的预计生存期>3个月,双金属支架行胆道引流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 内镜检查 金属支架 塑料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3
3
作者 叶观瑞 李运福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8-29,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法:对8例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施行多肝段月牙形切除的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瘘,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72.4%。随访6例,平... 目的:为了提高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法:对8例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施行多肝段月牙形切除的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瘘,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72.4%。随访6例,平均生存期19个月。结论:该术式是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有效且可行的姑息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 肠内引流 治疗 切除
下载PDF
经ERCP导丝引导胆道活检结合气囊扩张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军 陈娟 +4 位作者 陈超伍 邓登豪 徐庆成 鲁帮巧 陈娣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6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结合柱状气囊扩张后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在ERCP过程中,52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ERCP时给予柱状气囊扩张狭窄处,同时将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进行细胞学...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结合柱状气囊扩张后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在ERCP过程中,52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ERCP时给予柱状气囊扩张狭窄处,同时将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并配合导丝辅助下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获取标本。结果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行肝门部病变胆道活检夹取组织块成功率为100.0%,52例钳夹活检中3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阳性率为59.6%;行柱状气囊扩张后细胞涂片中有22例获得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为42.3%;涂片联合活检,共有34例获得确诊,阳性率65.4%,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ERCP导丝辅助进行肝门部胆道活检技术是安全、简便、易于掌握的获取病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后的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病理检查可作为钳夹活检的一种补充,为肝门部肿瘤病理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道恶性梗阻 活检 气囊扩张 涂片病理学检查 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下载PDF
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范磊 吕旭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期28-30,3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疗的84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单侧或双侧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然后以患者双侧肝... 目的分析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疗的84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单侧或双侧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然后以患者双侧肝内胆管夹角为根据,对其植入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将上述84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的84例采用常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随访2年的存活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植入成功率达100.00%,单侧植入T型胆道金属支架患者共67例,占比79.76%,双侧植入Y型胆道金属支架患者共17例,占比20.24%;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DBIL、AST、ALP、ALT以及γ-G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过程中采用新型T/Y型胆道金属支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改善各临床生化指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T/Y型金属支架 恶性梗阻 管夹角 存活率
下载PDF
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附13例报告)
6
作者 陈君武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方法采用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13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例病人无手术死亡,2~3周内黄疸减退,生存时间延长。结论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肝门部恶...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方法采用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13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例病人无手术死亡,2~3周内黄疸减退,生存时间延长。结论肝内胆管切开U管引流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治疗 管切开 U管 恶性梗阻 手术效果 手术死亡 时间延长 手术方法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非手术胆管引流方法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评估
7
作者 唐秀芬 任旭 张彬彬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非手术胆管引流方法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45例MHBO患者分为3组,其中内镜治疗组86例、经皮治疗组104例、内镜与经皮联合组(联合治疗组)55例。245例患者中,BismuthⅠ型31例、Ⅱ型2... 目的探讨不同非手术胆管引流方法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45例MHBO患者分为3组,其中内镜治疗组86例、经皮治疗组104例、内镜与经皮联合组(联合治疗组)55例。245例患者中,BismuthⅠ型31例、Ⅱ型24例、Ⅲ型108例、Ⅳ型74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内镜治疗组、经皮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减黄有效率分别为82.4%(56/68,除外18例近期并发胆管炎行PTBD者)、72.1%(75/104)和89.1%(49/55),其中Bismuth Ⅲ型患者减黄有效率分别为78.6%(22/28,除外7例近期并发胆管炎行PTBD者)、69.8%(30/43)和90.0%(27/30),且Ⅲ型患者中双侧引流减黄有效率89.5%(34/38)明显优于单侧引流73.0%(46/63)。内镜治疗组近期并发胆管炎19例,发生率为22.1%(19/86),明显高于经皮治疗组的5.8%(6/104)和联合治疗组的5.5%(3/55)(P均〈0.05)。Bismuth Ⅲ型及以上患者中,内镜、经皮及联合治疗组近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18/54)、6.6%(5/76)和5.8%(3/52),内镜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MHBO,内镜和(或)经皮方法减黄治疗有效,但内镜治疗胆管炎发生率高;Bismuth Ⅲ型及以上患者内镜与经皮联合治疗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管炎 引流术 恶性梗阻
原文传递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联合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对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
8
作者 朱洪春 王长杰 王景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672-672,共1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姑息性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也趋于以介入治疗为主要手段。我院对14例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联合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恶性梗阻 经皮经引流术 内支架引流术 姑息治疗 内镜 姑息性治疗 微创技术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经皮经肝途径治疗胆系疾病现状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6期403-406,共4页
随着介入放射学和内镜设备、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可分为经口和经皮两种途径。经口途径为首选方法,在治疗失败或无法经口途径治疗时,再选择经皮途径。虽然在我国采用经皮途径治疗较少,但两种方法具有... 随着介入放射学和内镜设备、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可分为经口和经皮两种途径。经口途径为首选方法,在治疗失败或无法经口途径治疗时,再选择经皮途径。虽然在我国采用经皮途径治疗较少,但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例如对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减黄治疗,当出现ERCP后胆道感染,又无法用内镜解决时,经皮方法成为最佳的选择。经皮经肝途径有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以及在单纯引流基础上发展的多种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管引流术 介入治疗 疾病现状 恶性梗阻 经皮经囊引流术 内镜设备 介入放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