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平肝消瘀方对脑出血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罗会选 曹莉 +1 位作者 崔雷廷 刘国安 《四川中医》 2022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平肝消瘀方对脑出血(ICH)患者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02例ICH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1例。对... 目的:探究自拟平肝消瘀方对脑出血(ICH)患者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02例ICH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拟平肝消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患者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疾病专用量表(SIS)]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患者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IHSS得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SIS得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平肝消瘀方对ICH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平消瘀方 脑出血 肝阳暴亢兼风火上扰证 凝血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平肝散瘀汤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艳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平肝散瘀汤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肝散瘀汤,早晚各1次。观察两... 目的探讨平肝散瘀汤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肝散瘀汤,早晚各1次。观察两组治疗第1、7及14天临床症状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治疗4周后血肿吸收情况,治疗第1及14天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第7及14天两组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全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T均显著下降(P<0.05),NO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ET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散瘀汤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水平,上调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 药物疗法 散瘀汤 亢、风火上
下载PDF
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疗法
3
作者 曹元成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5年第8期48-49,共2页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的范畴,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属中经络还是中脏腑。脑梗塞发病过程中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涡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的范畴,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属中经络还是中脏腑。脑梗塞发病过程中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涡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等5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 中经络 风痰上扰 阴虚风动 气虚血淤 风火上 中脏腑 痰热腑实 偏身麻木
下载PDF
中风的辨证施护
4
作者 金顺南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中风 施护 气虚血瘀型 风火上 风痰瘀血 痰热腑实 风痰上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病人的辨证施护
5
作者 于春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3期198-198,共1页
关键词 施护 中风病人 中西医结合 风火上 半身不遂 烦躁不安 肾阴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爱真 《河南中医》 2010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风Ⅰ号(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或中风Ⅱ号(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10万u)于患肢对侧颈总动脉加压滴注,60滴/min左右,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有高血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风Ⅰ号(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或中风Ⅱ号(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10万u)于患肢对侧颈总动脉加压滴注,60滴/min左右,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有高血压、颅内高压或其他合并症者,做相应处理。中医辨证: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治宜平肝潜阳,活血熄风通络。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治宜祛瘀化痰,活血通络。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治宜通腑化痰,活血通络。④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通络。⑤阴虚风动型,治宜滋阴熄风。其中①②③型在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痰热腑实证象去除后,改用活血益气通络之品。结果:基本治愈38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亢、风火上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气虚血瘀 阴虚风动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