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版纳鱼螈肝、胆囊及胰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家洲 李桂芬 +1 位作者 黄鹤 蒙绍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版纳鱼螈肝、胆囊和胰的形态结构.方法:肉眼结合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大体结构;组织学材料用Bouins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H-E染色,数码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和测量.结果:版纳鱼螈的肝呈长带状,背侧不分裂,腹侧分... 目的:研究版纳鱼螈肝、胆囊和胰的形态结构.方法:肉眼结合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大体结构;组织学材料用Bouins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H-E染色,数码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和测量.结果:版纳鱼螈的肝呈长带状,背侧不分裂,腹侧分割成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肝叶;肝小叶分界极不明显,肝细胞呈腺泡或团块状排列,门管区未见小叶间动脉.胆囊椭圆形,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胰分左右两叶,外分泌部由腺泡和各级排泄管组成,内分泌细胞零散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数量少,未聚集成胰岛.结论:丰富了版纳鱼螈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资料,为分析探讨其分类和进化地位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胆囊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肝静脉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5 位作者 林祥涛 刘学静 梁长虎 李振平 马刚 娄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肝门静脉的关系。结果依左外叶的外形特征,将肝左静脉的回流形式分为4型。来自段Ⅷ腹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中静脉,来自段Ⅷ背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右静脉。而位于段Ⅷ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的静脉(V8i),其回流形式可分为3型。肝右静脉的主干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及其稍后层面,在冠状断面上可分为4型。结论冠状断面在显示肝静脉及其属支的上、下走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V8i为标志,将段Ⅷ分为腹侧和背侧两个亚段。这种亚段划分有利于探讨一种新的和更加安全的肝外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下腔静脉 断层解剖学 冠状断面
下载PDF
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海全 邢雪 孙国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SHVs)的数量、位置、分型、口径等参数。方法取6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肝左、中、右静脉的肝外长度、注入下腔静脉(IVC)管径;按其SHVs汇入下腔静脉左侧壁、前壁和右侧壁分为左、中、右3排,测量SHVs的... 目的探讨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SHVs)的数量、位置、分型、口径等参数。方法取6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肝左、中、右静脉的肝外长度、注入下腔静脉(IVC)管径;按其SHVs汇入下腔静脉左侧壁、前壁和右侧壁分为左、中、右3排,测量SHVs的数量、位置、口径及其与主肝静脉的关系。结果肝左、中、右静脉开口于IVC肝后段上1/4段,其中肝左、中静脉共干者73.3%(44例),肝左、中、右静脉共开口者1、7%(1例),3支分别汇入者25.0%(15例),SHVs直径为1.5~17.8(5、4±1.4)mm,3~35支SHV从不同方向和节段注入下腔静脉。肝右静脉直径与SHVs直径呈负相关(r=-0.34,P〈0.05);肝左静脉直径与SHVs数目呈负相关(r=0.24,P〈0、05)。肝右后下静脉(IRHV)出现率为83.3%,平均直径为2、6~8、0(4.3±1.2)mm。结论SHVs变异较大,管径粗者数量少。SHVs的口径、数目与主肝静脉口径、数目呈相互消长。肝右静脉直径愈大,SHVs直径愈小;反之SHVs直径愈大。肝左静脉直径愈大,SHVs数量愈少;反之SHVs数量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组织学 静脉 静脉
下载PDF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5 位作者 林祥涛 刘学静 李振平 汤煜春 马刚 娄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 目的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门静脉 断层解剖学
下载PDF
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坤菊 陈敏 +2 位作者 易西南 丁自海 刘金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对下腔静脉肝后段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选32具尸体标本。行下腔静脉肝后段(HIVC)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HIVC长(61.2±10.9)Hun,下口内径(19.3±1.8)m... 目的:对下腔静脉肝后段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选32具尸体标本。行下腔静脉肝后段(HIVC)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HIVC长(61.2±10.9)Hun,下口内径(19.3±1.8)mm,上口内径(22.1±3.5)mm.在HIVC上1/3与中1/3之间有一个无肝短静脉区,长度为(19.1±7.4)mm。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的开口都位于左上区,其间距为O~5mm;肝右静脉开口位于前上区。肝右下静脉口径为(5.7±2.4)Hun,大于5Hun有16例。尾状叶静脉开口大部分位于HIVC的中、下1/3段,且内径大于5Hun的尾状叶静脉位于HIVC中1/3段的左中区,其他肝短静脉汇入HIVC的位置集中在中、下1/3段,大部分位于左下区和前下区。结论:在HIVC上中1/3交界处的无肝短静脉区,可放置球囊;在肝尾状叶切除手术时,从右侧依次切断尾状叶静脉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后段 静脉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肝静脉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民浩 杨定华 +5 位作者 黄源 卢榜裕 李绍森 卢全书 李启强 韦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17-219,共3页
成功地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作了背驮式肝移植术,并对17例死前无肝病的成人尸体的第三肝门肝短静脉和第二肝门各条肝静脉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肝短静脉大部分集中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段,左、中、右肝静脉的主... 成功地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作了背驮式肝移植术,并对17例死前无肝病的成人尸体的第三肝门肝短静脉和第二肝门各条肝静脉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肝短静脉大部分集中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段,左、中、右肝静脉的主干长分别为22.8±8.80mm、50.98±23.94mm和22.80±9.50mm,管径分别为10.74±2.86mm、9.50±3.75mm和15.60±4.05mm。右肝静脉主要以单独1支形式注入下腔静脉;中肝静脉和左肝静脉分3种形式注入下腔静脉:①汇合成1cm以上的主干后注入下腔静脉;②汇合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③分别单独注入下腔静脉。右、中肝静脉之间距离为7~2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背驮式移植术 静脉
下载PDF
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介入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深平 初国良 +1 位作者 杨建勇 汪华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7,40,共4页
目的:研究经下腔静脉肝后段(RIVC)肝内穿刺进行介入操作的安全性,为第2肝门重建术和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1例正常下腔静脉肝后段及肝脏的离体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下腔静脉肝后段和肝静脉的相关解... 目的:研究经下腔静脉肝后段(RIVC)肝内穿刺进行介入操作的安全性,为第2肝门重建术和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1例正常下腔静脉肝后段及肝脏的离体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下腔静脉肝后段和肝静脉的相关解剖结构特点。结果:(1)下腔静脉肝后段:长度(7.01±1.30)cm;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安全范围是(5.43±1.23)cm,95%可信区间是3.02~7.84cm。(2)肝静脉:上组: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的直径分别是(15.3±3.6)、(8.7±1.9)和(9.3±1.8)mm。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同开口于下腔静脉90.3%(28例);3支静脉分别开口于下腔静脉9.7%(3例);下组肝小静脉:不同直径的肝小静脉(≥10mm、10~5mm、≤5mm)的肝小静脉构成比分别是5.0%(11条)、24.0%(52条)和71.0%;标本出现率分别是35.5%(11例)、87.1%(27例)和96.8%(30例);RIVC分布位置分别是右侧壁下份、右侧壁及前壁下份、前壁及左壁下份。(3)模拟测量比较常规TIPS穿刺距离和DIPS穿刺距离:经RHV和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分别是(38.6±8.1)mm和(46.6±8.2)mm。DIPS穿刺距离是(31.2±7.9)mm。TIPS与DIPS三组模拟测量穿刺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IPS穿刺距离最短,以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最长。结论:(1)在下腔静脉肝后段有(54.3±12.3)mm的安全穿刺范围;(2)下腔静脉肝后段下份不同直径的下组肝小静脉,其直径越小,出现率越高,数量越多;(3)DIPS的穿刺距离最短,经MHV常规TIPS穿刺距离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后段 内穿刺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肝右后下静脉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莉 薛雁山 +1 位作者 胡齐 孟辉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描述肝右后下静脉(IRHV)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112例正常成人上腹部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对肝右静脉(RHV)和IRHV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并测量:... 目的:描述肝右后下静脉(IRHV)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112例正常成人上腹部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对肝右静脉(RHV)和IRHV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并测量:RHV管径、IRHV管径、发生率、及其走行,IRHV与RHV的距离,IRHV与下腔静脉的夹角。结果:IRHV在第三肝门水平注入下腔静脉,112例正常成人中观察到32例有IRHV,其显示率为28.6%。IRHV距RHV的最小距离3.3cm,最大距离为6.7cm,平均值为4.9±1.1cm。IRHV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呈锐角者9.4%(3/32),直角或近似直角者90.6%(29/32)。IRHV管径与RHV管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IRHV主要引流肝脏Ⅵ段及邻近肝组织的静脉血。结论: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IRHV,可评价IRHV的解剖学特征,正确认识IRHV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后下静脉 解剖学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肝左静脉的解剖学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家明 李惠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为肝移植和肝部分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40例成人尸体肝膈面沿肝左肝静脉切除肝实质 ,显露肝左静脉 ;对肝左静脉及其属支进行了观测。结果 :肝左静脉长度 ( 3 0 .3± 1 .1 )mm ;主干直径 ( 1 1 .3±0 .2 6)mm ... 目的 :为肝移植和肝部分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40例成人尸体肝膈面沿肝左肝静脉切除肝实质 ,显露肝左静脉 ;对肝左静脉及其属支进行了观测。结果 :肝左静脉长度 ( 3 0 .3± 1 .1 )mm ;主干直径 ( 1 1 .3±0 .2 6)mm ;主要属支直径为 ( 6.0± 0 .5 2 )mm ;肝左静脉主干在膈面距离下腔静脉汇入口 1 0、2 0、3 0mm处的深度分别是 ( 1 1 .5± 0 .49)、( 1 6± 0 .5 9)和 ( 1 9.1± 0 .64)mm ;肝左静脉在膈面与肝镰状韧带呈 ( 3 0 .2 9± 1 2 .3 3 )°角 ;肝左、中静脉共干的出现率仅为 3 0 % ;肝左静脉按其属支多少分为 6型。结论 :肝左静脉在肝实质内的位置和属支数目不恒定 ,以 3~ 4支最多。所观测的资料 ,对肝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学类型 移植 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丁 姚玉芹 +1 位作者 杨永富 赵红川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选取的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肝脏19例,标本的腔静脉系统用乳胶灌注。以尾状叶静脉与肝中静脉右缘的连线为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左侧界线;以肝右后下静... 目的: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安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选取的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肝脏19例,标本的腔静脉系统用乳胶灌注。以尾状叶静脉与肝中静脉右缘的连线为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左侧界线;以肝右后下静脉与肝右静脉左缘的连线为下腔静脉的右侧边界。打开下腔静脉,数显卡尺测量下腔静脉前间隙内的直径超过1mm肝短静脉。结果: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左、右边界分别为尾状叶静脉与肝中静脉右缘的连线,肝右后下静脉与肝右静脉左缘的连线;19例标本中14例出现肝右后下静脉、肝右后中静脉或二者同时存在,在所有的标本中都存在Spiegel叶静脉;在下腔静脉前间隙内,有少量细小的肝短静脉。结论: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有其解剖学基础,在肝脏外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解剖学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解剖学基础
11
作者 谭艳 张一飞 黄铁柱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l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介入技术,是治疗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性肠系膜上动...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l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介入技术,是治疗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门静脉造影。主要了解门静脉主干的解剖位置,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流方向等。(2)经颈静脉肝内分流道开辟。经颈静脉测量右心房和肝静脉的压力后,选择好穿刺点进行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 门腔分流术 解剖学基础 静脉 治疗 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方向 有效手段 操作步骤
下载PDF
以“肝门静脉系”为例浅谈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
12
作者 吴复琛 赵海璇 +2 位作者 赵姗姗 吴江东 陆环 《农垦医学》 2021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系统解剖学为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本文以“肝门静脉系”为例浅谈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教学体会,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巩固解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知识思维导向迁移,培养学生逻辑... 系统解剖学为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本文以“肝门静脉系”为例浅谈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的教学体会,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巩固解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知识思维导向迁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系统解剖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13
作者 刘凤杰 焦自梅 +2 位作者 辛顺宝 王锡臻 董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MS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Bahhazar CT分级C级及其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SCT资料,着重观察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受累的CT表现及其...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MS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Bahhazar CT分级C级及其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SCT资料,着重观察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受累的CT表现及其受累途径,并分别记录Balthazar CT分级。结果①58例患者中13例表现为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受累,其中D级1例,E级12例;②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受累表现为该间隙增宽,正常脂肪密度被水肿、浸润增厚的弥漫性或局限性软组织密度或液性密度替代;③Balthazar CT分级C,D和E级与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受累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胰腺炎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受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MSCT可以清楚显示急性胰腺炎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学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治疗食管胃曲张的解剖学基础和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丽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288-289,共2页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出血量大可致出血性休克和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高达40%~50%。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建立...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出血量大可致出血性休克和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高达40%~50%。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技术,它是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建立一条连接门-肝静脉的限制性分流通道,使部分门脉血流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达到降低门脉压力,防止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目的。以其创伤性小,适应证广,成功率高,逐渐在临床上得以应用。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为12例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施行了TIPSS,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均圆满完成TIPSS,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 解剖学基础 静脉高压症 分流术 出血性休克 性脑病 经颈静脉内门 介入放射学 静脉 静脉栓塞术
下载PDF
肝门区门静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树伟 孙劲文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为给肝疾患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资料,剥离成人肝门117例。结果表明,门静脉有9种分支类型,在分支形式上与Glisson鞘系有差异;门静脉左支及右前支恒定存在,但门静脉右支及右后支仅分别见于77例(65.81%)和62例(52.99%)肝。同时研... 为给肝疾患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资料,剥离成人肝门117例。结果表明,门静脉有9种分支类型,在分支形式上与Glisson鞘系有差异;门静脉左支及右前支恒定存在,但门静脉右支及右后支仅分别见于77例(65.81%)和62例(52.99%)肝。同时研究了门静脉分支的内径与长度、右支的分支类型及右前支的发出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学
下载PDF
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雨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6期209-210,共2页
目的 :研究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结构,为活体肝移植(LDLT)和病肝切除疗法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156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肝实质沿肝中静脉的肝膈面切开,将肝中静脉显现出来,测量和观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结构。结果 ... 目的 :研究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结构,为活体肝移植(LDLT)和病肝切除疗法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156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肝实质沿肝中静脉的肝膈面切开,将肝中静脉显现出来,测量和观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结构。结果 :在本组尸体中,属于1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75.6%,属于2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19.2%,属于3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5.2%。在这些尸体中,有114例尸体为肝左、右静脉共干,占73%;有36例尸体为三支分别汇入肝中静脉,占23%;有2例尸体为肝左中右静脉共用1个开口,占3%。在本组尸体中,下腔静脉由肝中静脉注入的管径为(11.8±2.3)mm,与廉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43.04±11.55)°,与膈面之间的距离为(11.15±4.12)mm,总长度为(57.9±15.13)mm,肝中静脉属支汇合处的直径为(9.62±2.0)mm,肝中静脉属支的角度为(47.1±17.38)°,肝中静脉属支管径为(4.69±1.14)mm。结论 :清晰地认识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结构,对肝切除及肝移植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大脑大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杨顺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81-83,共3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大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大脑大静脉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型,大脑大静脉多起于松果体的后上方,绝大多数为单于,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9.65±4.12mm和3.88±1.52...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大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大脑大静脉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型,大脑大静脉多起于松果体的后上方,绝大多数为单于,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9.65±4.12mm和3.88±1.52mm。本文还对其属支的出现率、起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详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学 组织学 深部静脉
下载PDF
下腔静脉前间隙解剖学研究:一个新解剖学概念的外科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东生 闫东红 +4 位作者 丁自海 叶劲松 朱江 张程鹏 钟世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87-90,共4页
目的:为建立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外科平面,阐述下腔静脉前间隙这一新解剖学概念。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完成。选取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肝脏33个(标本没有肉眼可见的肝肿瘤或囊肿,外... 目的:为建立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外科平面,阐述下腔静脉前间隙这一新解剖学概念。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完成。选取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肝脏33个(标本没有肉眼可见的肝肿瘤或囊肿,外形上没有异常的与额外的小叶裂),标本的腔静脉系统用乳胶灌注。以尾状叶静脉与肝中静脉右缘的连线为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左侧界线;以肝右后下静脉(无右后下肝静脉而存在肝后中静脉的标本,以右后中肝静脉代替)与肝右静脉左缘的连线为下腔静脉的右侧边界。打开下腔静脉,数显卡尺测量下腔静脉前间隙内的直径超过1mm肝短静脉。结果: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左、右边界分别为尾状叶静脉与肝中静脉右缘的连线肝右后下静脉与肝右静脉左缘的连线;33例标本中27例出现肝右后下静脉、肝右后中静脉或二者同时存在,在所有的标本中都存在Spiegel叶静脉;在下腔静脉前间隙内,有少量细小的肝短静脉。结论:下腔静脉前间隙为肝尾状叶切除术的非常安全的手术平面,阐明其边界及其内容,并提出这一新解剖学概念,具有重要的外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模型 解剖学
下载PDF
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松青 陈超 孙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3.0mm,肝上段长11.4±2.1mm,外径27.4±5.2mm,肝下段长27.7±6.7mm,外径为28.1±3.8mm;②肝十二指肠韧带长40.6±4.7mm,门静脉外径14.0±3.4mm,肝固有动脉长21.3±5.1mm,外径4.6±1.0mm;③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长24.7±5.2mm,外径24.5±3.1mm。结论:下腔静脉的膈上段、肝上段、肝下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段作为肝血流阻断的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静脉 血流阻断切 解剖学
下载PDF
肝脏门静脉及肝静脉的64层螺旋CT影像解剖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召友 郑婷 唐光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门静脉及肝静脉的显示及三维重建的可行性和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5例无肝脏器质性病变者行上中腹部增强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肝静脉及门静脉的三维立体及多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门静脉及肝静脉的显示及三维重建的可行性和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5例无肝脏器质性病变者行上中腹部增强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肝静脉及门静脉的三维立体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并测得门静脉、门静脉左、右支、脾静脉、肠系脉上静脉、肝左、中、右静脉的直径,测量值以95%作为可信区间,(以上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对右肝下静脉和尾叶静脉进行计数。结果: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脾静脉、肠系脉上静脉、肝左、中、右静脉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1.74±1.63)mm、(8.26±1.58)mm、(9.39±1.67)mm、(7.17±1.48)mm、(9.84±1.68)mm、(6.90±2.15)mm、(6.27±1.50)mm、(7.24±2.47)mm;门静脉变异22例,其中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肝静脉变异72例,二者同时存在变异14例;130例显示右肝后下静脉,显示率60.5%,63例显示尾叶静脉,显示率29.3%。结论:肝脏门静脉及肝静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立体地显示大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准确测量血管的直径,为临床提供有用的解剖学信息,对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三维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