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柴胡汤及其拆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肠轴”影响的形态学 被引量:7
1
作者 高誉珊 张鑫蕾 +7 位作者 吴梦瑶 周璐 张淑静 陈琳 王敏 孙燕 郑丰杰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260-3265,共6页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及其拆方(方剂要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肠轴”肝、肠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大柴胡汤组、疏肝利胆组、健脾化痰组、通腑泄浊组。采...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及其拆方(方剂要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肠轴”肝、肠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大柴胡汤组、疏肝利胆组、健脾化痰组、通腑泄浊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6周建立NAFLD模型,并于第13~16周分别给予大柴胡汤及拆方。造模结束后,取小肠组织,电镜观察细胞间紧密连接情况,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结果:模型组肠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紧密连接程度降低,各给药组细胞间隙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小,以全方组最为显著;正常组大鼠肝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部分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见不同程度脂滴形成,各给药组较模型组脂滴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大柴胡汤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肝细胞脂肪变及肠细胞紧密连接情况,并以全方共用效果尤著,疏肝利胆、健脾化痰、通腑泄浊等治法联合运用对改善NAFLD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方剂要素 拆方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肠轴 形态学 电镜 油红O染色
下载PDF
基于“肝-肠轴”理论探讨肠道微生物与肝衰竭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淑慧 胡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854-856,共3页
肠道微生物群对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携带着人体内最大的遗传物质储存库,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至少由1000多万个非冗余微生物基因组成[1],这些微生物细胞的数量至少能与人类细胞的数量持平;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 肠道微生物群对于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携带着人体内最大的遗传物质储存库,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至少由1000多万个非冗余微生物基因组成[1],这些微生物细胞的数量至少能与人类细胞的数量持平;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有16S rDNA、宏基因组、代谢组等不同测序手段对肠道菌群进行探索,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3]。肝脏与肠道在解剖关系上通过紧密的双向连接在胆道、门静脉和体循环之间进行通信;在功能上肝脏通过向胆道和体循环释放胆汁酸和许多生物活性介质来与肠道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轴 道微生物 衰竭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中医药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娜 吴伟 +1 位作者 文彬 邓鑫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2,118,共5页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指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生理病理过程,其发生机理错综复杂,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可预防或减慢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gutmicrobi‐ome,GM)密切相关,中...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指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生理病理过程,其发生机理错综复杂,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可预防或减慢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gutmicrobi‐ome,GM)密切相关,中医药干预肝纤维化进程有独特疗效。基于“肠-肝轴”理论,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信号通路、改善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肝星状细胞活性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细胞沉积,进而抑制肝纤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 星状细胞 道菌群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探讨清肝降脂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大鼠肠道屏障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李莹 闵冬雨 +4 位作者 郭文昭 马小敏 杨子轩 卢秉久 张明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0,I0005,I0006,共6页
目的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清肝降脂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余下作为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成功后,将高脂饮食组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清肝降脂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余下作为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成功后,将高脂饮食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水林佳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及回肠末端组织病理变化、血清生化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回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和回肠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损伤,血清ALT、TC、TG、LDL-C及血清LPS水平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林佳组和中药高、中剂量均能明显降低ALT、TC、TG水平,降低LDL-C含量(P<0.05)。水林佳及中药组大鼠血清LPS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水林佳组以及中药高、中剂量组ZO-1、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增多,中药低剂量组蛋白表达略增加。结论清肝降脂方可以调节大鼠脂质代谢,修复肠道紧密连接,维持正常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阻止肠内炎性因子、内毒素等进入肝脏,提示清肝降脂方治疗MAFLD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肝轴、改善肠道免疫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降脂方 - 黏膜屏障
下载PDF
基于口-肠-肝轴理论探讨微生物传播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郝琦 卢晨霞 李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320-3324,共5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中国患病率高达30%,且仍在不断上升。MAFLD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密切相关,易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可能发生肝硬化...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中国患病率高达30%,且仍在不断上升。MAFLD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密切相关,易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越来越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了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与MAFLD的相关性,对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组的靶向治疗可能在预防和治疗MAFLD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口-肠-肝轴理论总结了MAFLD患者的口肠微生物群特征与口肠微生物群失调对M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基于口肠微生物群治疗MAFLD的方式,以期为临床MAFL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 微生物群 综述
下载PDF
脓毒症中肠-肝轴紊乱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6
作者 康佳琪 吴磊 +4 位作者 陈军 江海洋 倪楚君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42-547,共6页
脓毒症是以感染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致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肠-肝轴是指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理条件下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然而,在脓毒症中,多种机制破坏肠道和肝脏的结构和功... 脓毒症是以感染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致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肠-肝轴是指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理条件下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然而,在脓毒症中,多种机制破坏肠道和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通过肠-肝轴紊乱而导致不良预后。因此,肠-肝轴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近年来脓毒症中肠肝损伤及二者相互调控的重要机制,并以此为靶向展望脓毒症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 道屏障 损伤 靶向治疗 内营养 内菌群
下载PDF
基于“肝-肠-脑轴”的胆汁酸信号通路神经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钟小微 胡穗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胆汁酸在肝脏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成,并在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信号传导和发挥作用。胆汁酸信号通路是机体类固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其不仅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还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胆汁酸在胃肠道的作用机制已在... 胆汁酸在肝脏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成,并在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信号传导和发挥作用。胆汁酸信号通路是机体类固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其不仅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还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胆汁酸在胃肠道的作用机制已在糖脂代谢性疾病和肝胆疾病中得到很好的证实。此外,胆汁酸信号通路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中枢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有所表达,具有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基于“脑-肠轴”、“肝-肠轴”学说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机制推导出肝、肠、脑之间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通路,提出“肝-肠-脑轴”学说,这与胆汁酸的生成和信号传导不谋而合。本文将从胆汁酸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传导过程出发,深入叙述胆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并从抗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化应激等多角度分析胆汁酸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胆汁酸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下载PDF
“口-肠-肝轴”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8
作者 陈璐 杨妙芳 汪芳裕 《肝脏》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口腔炎症、口腔菌群是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口腔菌群通过直接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口腔炎症、口腔菌群是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口腔菌群通过直接影响肝脏细胞功能、破坏肠道稳态等途径促进NAFL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口-肠-肝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 -- 口腔菌群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下载PDF
基于“肝-肠轴”观点运用柴枳导滞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缪青芳 耿少怡 +1 位作者 王轻轻 靳千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从“肝-肠轴”观点出发,运用柴枳导滞方(由逍遥散、二陈汤和平胃散化裁而成)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肝郁气滞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柴枳导滞方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从“肝-肠轴”观点出发,运用柴枳导滞方(由逍遥散、二陈汤和平胃散化裁而成)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肝郁气滞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柴枳导滞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及粪便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0.00%(21/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儿的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持续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等各项主症积分及次症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粪便CA、CDC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患儿的粪便CA、CDCA含量均无显著性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粪便CA、CDCA含量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儿进行1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3.33%(4/30),对照组为40.00%(1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且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基于“肝-肠轴”观点运用柴枳导滞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轴 小儿功能性便秘 郁气滞型 柴枳导滞方 逍遥散 二陈汤 平胃散
原文传递
基于“肝-脑-肠”轴理论探讨中医药论治肝纤维化
10
作者 赵艺 卢秉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6,共4页
“肝”“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肝-脑-肠”轴交互体系。“肝-脑-肠”轴之间存在着多向交互串扰,轴系失衡影响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平衡轴系在LF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中医理论与现... “肝”“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肝-脑-肠”轴交互体系。“肝-脑-肠”轴之间存在着多向交互串扰,轴系失衡影响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平衡轴系在LF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肝-脑-肠”轴进行阐述:肝藏魂,魂得所养,则脑清神聪;心藏神,总统魂魄,心脑相通,调肝亦助心脑之康;肝肾精血同源,肾精充盛则脑髓充盈,形成“肝-脑”轴。肝-肠相通,肠道在肝脏正常疏泄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升清降浊功能;肝疏泄调畅,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有余而储藏至肝脏,肝脾疏运和调,形成“肝-肠”轴。脑为元神之府,脑心同治,脾所运化水谷精微能够养心濡神;大肠经、督脉与脑相连,经气布散周身,形成“肠-脑”轴。“肝-脑”轴通过肝脏的刺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肝-肠”轴由门静脉循环、胆管和全身循环组成,是肠道和肝脏之间的相互联系,“肝”“脑”“肠”三者密切相互作用形成“肝-脑-肠”轴。基于滋补肝肾以理“肝-脑”轴、疏肝理脾以调“肝-肠”轴、涤肠开窍以通“脑-肠”轴探讨中医药论治肝纤维化,为今后中医治疗L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脑” - -脑”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通腑泻下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熔煌 梁雅琳 +3 位作者 蒙华莹 刘礼剑 谭金晶 谢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炎症反应的消化系统危重疾病,与肠-肝轴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具有相应优势。中医学认为,AP病机为邪毒结聚中...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炎症反应的消化系统危重疾病,与肠-肝轴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治疗具有相应优势。中医学认为,AP病机为邪毒结聚中焦,枢机不利,致腑气不通。治以通腑泻下法可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基于肠-肝轴理论就通腑泻下法在AP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相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 通腑泻下法
下载PDF
肠-肝轴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朝政 黄晓巍 +2 位作者 张泽鹏 石妍玉 陈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9-1676,共8页
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双向通道,具有调节机体糖脂和炎症的作用。肠-肝轴主要通过维持机体肝肠循环的动态平衡,影响肝脏和肠道功能来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胆汁酸(BAs)代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进而调节机体的脂质代... 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双向通道,具有调节机体糖脂和炎症的作用。肠-肝轴主要通过维持机体肝肠循环的动态平衡,影响肝脏和肠道功能来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胆汁酸(BAs)代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进而调节机体的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脂代谢异常的炎症性疾病,是引发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关于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AS与糖脂和炎症相关,因此肠-肝轴与AS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肝轴与AS的相关研究,从AS的发病机制、肠-肝轴的概念和肠-肝轴调控AS进程的相关机制,包括肠道菌群、BAs代谢、胆固醇代谢、炎症反应和中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动脉粥样硬化 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循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肠-肝轴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婧雅 吕仁和 +5 位作者 陶经纬 张耀夫 苏冠旬 李潇然 赵进喜 王世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79-83,共5页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失或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未找到根治方法。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已证实肠道菌群对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产生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肝脏是人体...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失或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未找到根治方法。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已证实肠道菌群对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产生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参与机体的糖脂代谢和调节,与肠道菌群在解剖和功能上密切相关,三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该文将从肠-肝轴角度论述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 道微生态 糖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谢力子教授从“肠-肝-脾轴”论治克罗恩病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译 王真权 刘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58-662,共5页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此病病位在肠道,涉及脾、胃、肝、肾、肺等多个脏腑。谢力子教授强调其发病与脾胃升降失常、肝失疏泄以及二者藏血、统血关系失常密切相关。故克罗恩病应基于“肠-肝-...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此病病位在肠道,涉及脾、胃、肝、肾、肺等多个脏腑。谢力子教授强调其发病与脾胃升降失常、肝失疏泄以及二者藏血、统血关系失常密切相关。故克罗恩病应基于“肠-肝-脾轴”同时治疗。CD活动期注重祛邪,方选自拟方乌梅败酱方;缓解期注重扶正,方选自拟肠炎方。采用中药口服、药物灌肠、食疗多种方式联合治疗CD。选取一例克罗恩病医案加以分析,反映谢力子教授临床调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 乌梅败酱方 炎方 医案 谢力子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胆道闭锁术后从脾论治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曼曼 邱建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3018-3021,3031,共5页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以肝内外胆管阻塞为特征的胆道疾病,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 portoenterostomy),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率,部分患儿甚至在Kasai术后需进行肝移植。Kasai...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以肝内外胆管阻塞为特征的胆道疾病,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 portoenterostomy),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率,部分患儿甚至在Kasai术后需进行肝移植。Kasai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的关键。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以“肠-肝轴”及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Kasai术后的关系、脾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肝病治脾理论,阐述胆道闭锁术后从中医脾论治的主要机制,为胆道闭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术后 - 道微生态
下载PDF
肠-肝轴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许叶 胡彦周 +3 位作者 徐佳 黄香慧 黄昆仑 贺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NAFLD始于肝脏脂质堆积,继而可能引起炎症,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门静脉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NAFLD始于肝脏脂质堆积,继而可能引起炎症,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门静脉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导致NAFLD的发生发展,这种肠道和肝脏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为肠-肝轴。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组成、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微生物成分、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角度阐述肠-肝轴介导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以肠-肝轴为靶点通过营养干预改善NAFLD;综述了肠道紊乱和NAFLD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现有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改善NAFLD提供一定的营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 道微生物 - 营养干预
下载PDF
肠-微生物群-肝轴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小雄 杨帆 魏小果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6期559-563,共5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特征是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同时合并任何一种代谢性疾病,如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等。MAFLD患病率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流行而增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特征是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同时合并任何一种代谢性疾病,如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等。MAFLD患病率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流行而增加。肠-肝轴于1998年被首次提出,被认为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环境稳态的关键,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在MAFLD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虚拟的器官”,对维持肠-肝轴的稳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将从肠-微生物群-肝轴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与MAFLD的相关性,从而为MAFLD的预防控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微生物群- 道微生物组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肠-肝轴功能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慧婷 周永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05-307,共3页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能够分解代谢营养物质和毒性物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肠-肝轴(gut-liver axis),肠道中的营养成分、细菌及其代...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能够分解代谢营养物质和毒性物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肠-肝轴(gut-liver axis),肠道中的营养成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肝脏中的物质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肠粘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胆汁酸代谢是肠-肝轴的关键特征[1]。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肠道中有害物质增加,有益物质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来源的细菌产物和代谢物可暴露于肝脏,通过肝-肠循环诱发肝细胞损伤和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肝病的进展又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最终导致肝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 - 道菌群 道屏障
下载PDF
茵陈蒿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肠TPH1-肝HTR2A轴”的影响
19
作者 黄艳阳 隋国媛 +2 位作者 赵娜 杨关林 贾连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36-2343,共8页
目的基于肠TPH1-肝HTR2A轴探讨茵陈蒿汤防治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茵陈蒿汤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饲,12周后,茵陈蒿汤组给予茵陈蒿汤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H... 目的基于肠TPH1-肝HTR2A轴探讨茵陈蒿汤防治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茵陈蒿汤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饲,12周后,茵陈蒿汤组给予茵陈蒿汤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HDL-C、LDL-C、TC、TG、AST、ALT和5-HT含量,肝脏TC、TG、DAG、PLC含量,小肠TPH1、SERT及肝脏HTR2A、SREBP-1c、GPAT1、FASN mRNA水平,小肠TPH1、SERT及肝脏HTR2A、PKC-ε、P-PI3K、P-AKT、P-mTOR、SREBP-1c、GPAT1、FASN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肝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细胞体积肿胀,有明显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茵陈蒿汤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显著减少。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肝脏脂质沉积显著升高,茵陈蒿汤显著改善肝脏脂质沉积。与对照组比,模型组肝脏TG和TC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ST、ALT、HDL-C、LDL-C、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5-HT及肝脏DAG、P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小肠TPH1及肝脏HTR2A、SREBP-1c、GPAT1、FAS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小肠SE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肠TPH1及肝脏HTR2A、PKC-ε、P-PI3K、P-AKT、P-mTOR、SREBP-1c、GPAT1、FAS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小肠SER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茵陈蒿汤组肝脏TG和TC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ST、ALT、HDL-C、LDL-C、TG、TC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5-HT及肝脏DAG、P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肠TPH1及肝脏HTR2A、SREBP-1c、GPAT1、FAS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小肠SE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小肠TPH1及肝脏HTR2A、PKC-ε、P-PI3K、P-AKT、P-mTOR、SREBP-1c、GPAT1、FAS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小肠SER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可能通过肠TPH1-肝HTR2A轴调节肝脏TG合成,从而抑制MAFL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茵陈蒿汤 TPH1-HTR2A 甘油三酯
下载PDF
基于“肠-肝-脑轴”理论探讨柔肝通络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范建虎 邓毫斌 唐沛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基于“肠-肝-脑轴”理论探讨柔肝通络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 目的基于“肠-肝-脑轴”理论探讨柔肝通络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柔肝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5-羟色胺(5-HT)、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2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增高(P均<0.05),酵母菌、肠杆菌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菌群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α-Syn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5-HT、α-Sy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基于“肠-肝-脑轴”理论拟定的柔肝通络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脑肠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阴虚型 帕金森病 通络汤 --”理论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