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肠内营养对“二次打击”保护作用的肠屏障及肝功能检测
1
作者 王倩 刘运德 +1 位作者 王金和 田伟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817-819,822,共4页
腹腔危重感染所致的“二次打击”可能通过内毒素的入侵、胃肠道激素分泌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失衡等因素损害肝脏功能。早期肠内营养(EEN)通过保护肠道的机械、免疫、生物等屏障功能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对肝脏的损害。而EEN对肝脏与肠道的保... 腹腔危重感染所致的“二次打击”可能通过内毒素的入侵、胃肠道激素分泌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失衡等因素损害肝脏功能。早期肠内营养(EEN)通过保护肠道的机械、免疫、生物等屏障功能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对肝脏的损害。而EEN对肝脏与肠道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营养 肠/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胆石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娜 白顺滟 +1 位作者 胡敏 肖思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32-34,3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及性质胆石症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改变,并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按结石部位不同将10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三组:胆囊结石组(B1组,n=36),胆管结石组(C1组,n =36),胆囊结石合...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及性质胆石症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改变,并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按结石部位不同将10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三组:胆囊结石组(B1组,n=36),胆管结石组(C1组,n =36),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组(D1组,n =36),另设健康对照组(A1组,n =20);根据结石不同性质分为胆固醇结石(B2组,n=40),胆色素结石(C2组,n=52),混合性结石组(D2组,n=16),另设健康对照组(A2组,n=20);分别检测回肠末段黏膜组织学改变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不同部位结石患者A1、B1、C1、D1四组之间肠黏膜损伤程度、细胞凋亡与增殖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②不同性质结石患者之间肠黏膜损伤程度、细胞凋亡与增殖率比较,C2组与B2组及A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与D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胆色素结石患者均存在肠黏膜肠黏膜形态的损伤、细胞增殖下降和细胞凋亡增加的改变,胆色素结石形成与肠屏障功能损伤一定的相关性。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可能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肠/病理生理学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小肠黏膜超微结构与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刚 朱军 +2 位作者 李建珉 付爱军 邹西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83-85,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和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12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将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伤后1...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和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12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将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伤后1,2,4,8,12,24,48,72,168h共9个时相组,每组15只。采用Marmarou脑损伤动物模型法对损伤组致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对照组只切开头皮,不行落体致伤,而后缝合切口。严格依照1,2,4,8,12,24,48,72,168h时间点,依次对各组大鼠回盲部近端2cm处切取直径为1mm小肠组织圈。对照组术后立即处死,处理同实验组。透射电镜下比较对照组和致伤组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观察伤后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计数各组凋亡细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高而密,排列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完整,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正常。致伤组微绒毛短而稀,不规则,可见紧密连接开放,线粒体肿胀,内嵴断裂。②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胞核为棕褐色,固缩呈断片状,主要位于绒毛顶部,且随致伤时间的延长有由上向下发展的趋势。伤后1h细胞凋亡计数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47±1.26),(2.16±0.83)个/100个细胞,P>0.05],伤后2h直至168h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6.17±2.23),(13.79±2.99),(16.68±2.91),(21.74±3.75),(16.16±2.63),(14.05±3.06),(16.26±2.90),(7.32±2.50)个/100个细胞,P<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包括紧密连接开放等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过度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代谢 黏膜/病理生理学 上皮细胞/超微结构 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炎性肠疾病研究前沿 被引量:5
4
作者 范一宏 吕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化领域盛会——美国消化系统疾病周(DDW)于2019年5月18—21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胃肠道疾病领域的专业会议,自1969年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和消化道外... 一年一度的国际消化领域盛会——美国消化系统疾病周(DDW)于2019年5月18—21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胃肠道疾病领域的专业会议,自1969年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内窥镜学会和消化道外科学会联合主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每年都会有超过15 000名来自全球的消化领域杰出医师、学者参加,共同就胃肠病学、肝病学、内镜学和胃肠外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疾病/流行病学 炎性疾病/病理生理学 炎性疾病/诊断 炎性疾病/治疗 会议
下载PDF
大鼠门静脉阻断对肠黏膜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敬 王彦坤 +2 位作者 王晓云 沈骅 莫一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4114-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阻断大鼠门静脉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门静脉阻断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手术组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0、40、60 m in,门静脉复流4 h。70只动物均于手术后5 h处死,无... 目的:探讨阻断大鼠门静脉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门静脉阻断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手术组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0、40、60 m in,门静脉复流4 h。70只动物均于手术后5 h处死,无菌条件下取门静脉血2 m l检测内毒素;取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另在距回盲部2 cm处取小肠肠壁组织1 cm,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与手术组比较,大鼠门静脉阻断后其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上升;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增加;小肠壁形态学结构亦发生明显改变。上述改变随门静脉阻断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大鼠门静脉阻断后可导致其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与门静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外科学 粘膜/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白介素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战军 胡洋洋 +6 位作者 李思思 臧丽娟 蒋巍亮 吴坚炯 巫协宁 曾悦 王兴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06,共8页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 目的: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7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肠道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 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和Src同源系列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DA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而IL-35组自第4天起DAI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明显缩短(P<0.05),而IL-35组的结肠长度长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IL-35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组织炎症评分和腺窝破坏组织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0.05); IL-35组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而抑炎因子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而IL-35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0.05); IL-35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HI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增加(均P<0.05)。结论:在炎性肠疾病中,IL-35可以通过调控SHIP1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疾病/病理生理学 白细胞介素类/代谢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随机对照试验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云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652-1653,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78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36例,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78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36例,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腹组术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明显低于腹腔镜组术后水平。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迅速,并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激素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生理学 腹腔镜检查 活动 激素类/分析
下载PDF
PTEN、COX2蛋白在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勇 赵子龙 周国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311-2314,共4页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50例(复发转移组);另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50例(复发转移组);另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未转移大肠癌患者50例记为单纯复发组;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初发大肠癌患者50例记为初发大肠癌组;另取同期本院接受肠镜检查(有肠道不适等相关症状就诊)结果正常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研究对象PTEN、COX2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并分析其与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复发转移组患者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00%(10/50);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而单纯复发组又显著低于初发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同时;复发转移组患者的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6.00%(43/50);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而单纯复发组又显著高于初发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发大肠癌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而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转移性大肠癌存活患者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4%(9/28);显著高于死亡患者的4.55%(1/22);而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5.00%(21/28);显著低于死亡患者的100.00%(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存活率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00);而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52;P=0.000)。【结论】PTEN、COX2蛋白表达水平可有效早期诊断复发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且能作为患者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生理学 蛋白质类
下载PDF
肠源性青紫1例
9
作者 王水英 徐巧君 金妙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555-1555,共1页
1病例报告 男,23岁.腹泻2d,共20余次/d,为黄色水样便,量一般,无粘液及脓血.自诉腹泻当天曾食用西瓜、桃子等水果,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胃纳差,小便量少.去当地卫生院补液750ml,补液内容不详.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意识清,... 1病例报告 男,23岁.腹泻2d,共20余次/d,为黄色水样便,量一般,无粘液及脓血.自诉腹泻当天曾食用西瓜、桃子等水果,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胃纳差,小便量少.去当地卫生院补液750ml,补液内容不详.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意识清,精神差,肤色黝黑,口唇红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光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2期5401-5402,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3例,延迟肠内营养(delayed EN)组22例。均术中空肠造瘘,EEN组术后24 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de...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3例,延迟肠内营养(delayed EN)组22例。均术中空肠造瘘,EEN组术后24 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delayed EN组术后接受常规输液,72 h后转为肠内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23例EEN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均显著优于delayed EN组。结论严重腹部外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较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营养 腹部损伤/外科学 肠/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复方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颜美珠 沈曼茹 +3 位作者 崔英 安敏 喻青 高振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D-IBS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复方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D-IBS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将10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谷氨酰胺5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米雅2粒,口服,3次/d)各50例,于用药1月后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次数等)。结果 D-IBS患者的血清内毒素、D-乳酸、DAO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8±0.39)U/L vs(0.34±0.25)U/L,(53.68±4.42)mg/L vs(8.26±0.23)mg/L,(1.98±0.48)U/L vs(0.48±0.39)U/L,P<0.01]。D-IBS患者炎症指标CRP、IL-1β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93±3.51)mg/L vs(4.83±1.37)mg/L,(10.99±1.93)ng/L vs(6.66±0.47)ng/L,P<0.05]。用药后两组D-IBS患者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指标CRP、IL-1β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IL-1β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的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明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治疗腹泻型肠易激患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药物疗法 谷氨酰胺/治疗应用 黏膜/病理生理学 腹泻
原文传递
紫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云蔚 文卓夫 +1 位作者 李永伟 缪慧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表达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的影响,同时与传统化疗药氟尿嘧啶、顺铂进行对比。方法MTT法检测紫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W480细胞上AP...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表达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的影响,同时与传统化疗药氟尿嘧啶、顺铂进行对比。方法MTT法检测紫草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W480细胞上APRIL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加入不同终浓度的紫草素、氟尿嘧啶和顺铂后24h,48h和72h SW480细胞表达APRIL mRNA的水平。结果紫草素对SW48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SW480细胞上有A—PRIL的表达;紫草素与氟尿嘧啶相似,以不同浓度作用SW480细胞后,细胞APRIL mRNA的水平均逐渐升高,至72h表达最高并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顺铂不会引起SW480细胞APRIL mRNA水平的升高甚至有所降低。结论紫草素有抑制大肠癌增殖的作用,有望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之一;同时,它与氟尿嘧啶或顺铂合用时,在用药同时辅予抗APRIL治疗以对抗残存癌细胞增殖能力升高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药理学 肿瘤/代谢/病理生理学 细胞增殖 肿瘤坏死因子类/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绞窄性肠梗阻肠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小丰 彭浩 +2 位作者 夏洪志 李介秋 刘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710-1711,共2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绞窄性肠梗阻8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43例)为常规治疗+术中及术后前3d用微生态制剂合生元组,密切观察两组体温、肠鸣音、进食及血常规恢复...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绞窄性肠梗阻8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43例)为常规治疗+术中及术后前3d用微生态制剂合生元组,密切观察两组体温、肠鸣音、进食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并比较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经费,以及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体温、肠鸣音、进食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所需时间(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经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死亡3例,治疗组术后死亡1例。2组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窄性肠梗阻术中及术后采取微生态制剂合生元治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品/治疗应用 梗阻/药物疗法 肠/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