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上皮黏膜屏障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牡丹 包永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75-179,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最常见的功能性上消化道疾病,主要分为餐后窘迫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目前,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十二指肠上皮黏膜屏障作为物理肠道屏障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损伤...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最常见的功能性上消化道疾病,主要分为餐后窘迫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目前,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十二指肠上皮黏膜屏障作为物理肠道屏障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损伤与F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十二指肠上皮黏膜屏障的损伤以紧密连接损坏为主,当紧密连接发生损伤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细菌、病原体、毒素等腔内物质通过“不受限制的”途径穿透肠上皮黏膜屏障,激活肠上皮黏膜免疫系统,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增加,导致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和组织损伤持续产生。这些低度炎症不仅可与上皮黏膜屏障损伤相互影响,还可进一步使十二指肠上皮黏膜下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引发十二指肠神经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导致FD症状的产生,为F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方向。文章从肠上皮黏膜屏障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免疫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出发,探讨肠上皮黏膜屏障损伤作用于FD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潜在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上皮黏膜屏障 免疫炎症 道神经异常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肠易激综合征低度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乐 蓝程 +1 位作者 邓昌玉 周旭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966-1968,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的全球患病率为5%-15%,因IBS发病率高,症状顽固,对...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的全球患病率为5%-15%,因IBS发病率高,症状顽固,对患者生活工作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对IBS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尚无单一的发病机制能够解释其所具有的所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低度炎症 细胞因子 黏膜上皮屏障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欢 朱莹 娄余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8,共8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虚、瘀"状态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影响,探讨其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造模组采用腺嘌呤、番泻叶分阶段灌胃制造大鼠"虚、瘀&qu...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虚、瘀"状态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影响,探讨其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造模组采用腺嘌呤、番泻叶分阶段灌胃制造大鼠"虚、瘀"状态,接着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100 mg/kg)加0.25 mL 50%乙醇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穴位埋线组予以双侧"天枢""足三里""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埋线治疗,14 d埋线1次,共3次。柳氮磺吡啶组予以柳氮磺吡啶灌胃,每日1次,共42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采用肉眼及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外观及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和蛋白激酶C(PKC)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claudin8、cingulin、zonuli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occludin、claudin8、cingulin、 zonulin和PK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明显肿胀,肠壁充血,结肠黏膜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D-LA、DAO和PK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内occludin、claudin8、cingul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zonul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K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病变明显减轻,黏膜损伤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D-LA、DAO和PK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内occludin、claudin8、cingul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zonul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K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穴位埋线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调节上皮紧密连接,修复肠黏膜上皮屏障,促进肠黏膜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KC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溃疡性结 黏膜上皮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蛋白激酶C
原文传递
肠道功能紊乱与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楠楠 王金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6-480,共5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且炎症反应可加快CKD的进展。多种因素参与了CKD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近期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及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失调与CKD有密切联系。CKD患者肠道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且炎症反应可加快CKD的进展。多种因素参与了CKD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近期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及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失调与CKD有密切联系。CKD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及数量常发生改变,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受损,肠道渗透压升高,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CKD进展。本文就肠道菌群及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与CKD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菌群 黏膜上皮屏障 全身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尿毒康合剂改善慢性肾病大鼠肠源性尿毒素蓄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蕾 徐娟 +6 位作者 王宏 江茜 张婷 袁玲 刘琳娜 康利 李燕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 研究尿毒康合剂改善慢性肾病(CKD)大鼠肠道屏障促进肠源性尿毒素代谢作用。方法 用5/6肾切除法复制CK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肾组织但不切除。将CK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 目的 研究尿毒康合剂改善慢性肾病(CKD)大鼠肠道屏障促进肠源性尿毒素代谢作用。方法 用5/6肾切除法复制CK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肾组织但不切除。将CK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饮用水;对照组按2.5 g·kg^(-1)剂量给予0.25 g·mL^(-1)浓度尿毒清颗粒;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按5.0,10.0和20.0 mL·kg^(-1)剂量给予尿毒康合剂原液。6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取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清中尿毒症毒素[氧化三甲胺(TMAO)、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血清TMAO分别为(0.48±0.04),(0.52±0.56),(2.06±0.34)和(0.22±0.02)μg·mL^(-1),血清IS分别为(2.23±0.23),(2.18±0.26),(10.51±1.52)和(1.48±0.11)μg·mL^(-1),血清PCS分别为(0.46±0.10),(0.24±0.08),(1.06±0.17)和(0.29±0.11)μg·mL^(-1),回肠组织Occludin表达量分别为0.72±0.04,0.70±0.03,0.34±0.02和1.00±0.00,回肠组织ZO-1表达量分别为0.83±0.06,0.76±0.06,0.40±0.05和1.00±0.00。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尿毒康合剂能够改善慢性肾病大鼠肠源性尿毒素蓄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康合剂 肾轴 源性尿毒素 黏膜上皮屏障 慢性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