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玉迪 李东芳 +1 位作者 白波 王美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双受体激动剂(DA3-CH)是否可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减轻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选取2... 目的研究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双受体激动剂(DA3-CH)是否可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减轻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选取24只进行糖尿病造模后分为模型组和DA3-CH组,其余12只为空白组(n=12)。模型组和DA3-CH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DA3-CH组腹腔注射DA3-CH。检测各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DA3-CH组血糖、mNSS、脑梗死面积、Nrf2、HO-1、NQO1蛋白表达及丙二醛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DA3-CH组血糖、mNSS、脑梗死面积、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21.50±1.52)mmol/L vs(24.53±2.53)mmol/L,(8.75±1.66)分vs(12.58±1.73)分,(12.35±3.68)%vs(39.43±3.05)%,(2.52±0.41)nmol/mg vs(4.69±0.43)nmol/mg,P<0.01];DA3-CH组Nrf2、HO-1、NQO1蛋白表达及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新型肠促胰岛素类似物DA3-CH可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减轻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 氧化性应激 血红素加氧酶-1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对体脂肪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玉均 关雅心 吴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022-2025,共4页
过去几十年,肥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肥胖和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对健康危害巨大。肥胖症对健康的威胁不仅和肥胖程度有关,还和体脂肪分布有关。相比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关系更加紧密。肠促胰岛素类药除了降血... 过去几十年,肥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肥胖和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对健康危害巨大。肥胖症对健康的威胁不仅和肥胖程度有关,还和体脂肪分布有关。相比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关系更加紧密。肠促胰岛素类药除了降血糖、减重外,还能改善体脂肪分布,因此这类药物是腹型肥胖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降糖减重药物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本文综述了肠促胰岛素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对体脂肪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 体脂肪分布 肥胖症
下载PDF
新型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炎性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王美琴 李东芳 +4 位作者 白波 韩玉迪 王雅楠 徐伟 薛国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双受体激动剂(DA3-CH)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单模组12只、实验组12只、药物组12只。后4组用... 目的探讨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双受体激动剂(DA3-CH)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单模组12只、实验组12只、药物组12只。后4组用改良线栓法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模型组和药物组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前先用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模型,实验组和药物组造模前给腹腔注射DA3-CH 10nmol/(kg·d),连续14d。测定各组血糖、体质量及Longa评分,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比,采用Western blot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单模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明显升高[(22.82±7.04)mmol/L vs(5.58±1.09)mmol/L和(5.29±0.78)mmol/L,P<0.01];体质量明显下降[(292.6±10.1)g vs(303.6±10.7)g和(301.2±12.8)g,P<0.05]。模型组较单模组和药物组Longa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模型组较单模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增大(0.44±0.02 vs 0.16±0.02,P<0.01);实验组较药物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减小(0.12±0.01 vs 0.37±0.02,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比亦明显减小(P<0.05)。模型组TNF-α和IL-1β及NF-κB蛋白表达较单模组和药物组增加(P<0.01);实验组TNF-α和IL-1β及NF-κB蛋白表达较单模组减少(P<0.05)。结论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作用;DA3-CH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对合并糖尿病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糖尿病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唐甜甜 郭立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8,共3页
T2DM患者存在严重的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包括空腹高胰升血糖素血症、胰岛α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及低血糖状态下胰岛α细胞代偿不良。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人体血糖调节,其中之一就是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 T2DM患者存在严重的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包括空腹高胰升血糖素血症、胰岛α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及低血糖状态下胰岛α细胞代偿不良。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人体血糖调节,其中之一就是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已有研究证实,以GLP-1为基础的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抑制胰升血糖素分泌,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α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Α细胞 胰升血糖素 胰升血糖素样肽-1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 最新数据打消了人们对胰腺癌的顾虑,但对心力衰竭的顾虑依旧存在
5
作者 Shari D Bolen Nisa M Maruthur +2 位作者 沈赟(译) 包玉倩(校)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6年第9期481-482,共2页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已经服用(或无法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人群选择降糖药物之一1。这类药物与其他降糖药物一起使用的长期安全性目前尚不清楚。
关键词 降糖药物 二肽基肽酶 受体激动剂 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胰腺癌 二甲双胍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
原文传递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熊静 莫朝晖 +3 位作者 谢艳红 胡平安 刘敏 何红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51-3953,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 T2DM组患者OGTT中各时点的GLP-1水平[分别为(11.6±4.4)、(14.2±5.4)、(15.1±7.3)p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8.8±3.1)、(21.8±4.2)、(23.7±4.8)pmol/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各时点GIP水平无显著变化;但T2DM组患者各时点胰高血糖素水平[(16.1±4.3)、(25.1±5.4)、(25.2±5.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8±5.9)、(18.7±4.7)、(15.7±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T2DM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30、120min时GLP-1水平显著下降,GIP水平无变化,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岛素类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多肽 胰高血糖素
下载PDF
新型肠促胰岛素双受体激动剂对亚急性帕金森病小鼠步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吕妙君 冯鹏 +2 位作者 郭雅静 程慧峰 薛国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样肽双受体激动剂DA-CH5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亚急性帕金森病(PD)小鼠步态运动行为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其与GLP-1受体激动剂NLY01的效果。方法将48只雄性C... 目的研究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样肽双受体激动剂DA-CH5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亚急性帕金森病(PD)小鼠步态运动行为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其与GLP-1受体激动剂NLY01的效果。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DA-CH5组(联合1组)、MPTP+NLY01组(联合2组),每组12只。在PD建模第7天进行行为学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步态实验步幅、前爪摇摆时间百分比、后爪摇摆时间百分比、转棒实验掉落潜伏期、旷场实验总移动距离、中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TH和Bcl-2表达明显降低,后爪步幅宽度、α突触核蛋白、Bax、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PTP组比较,联合1组和联合2组步态实验步幅、前爪摇摆时间百分比、后爪摇摆时间百分比、转棒实验掉落潜伏期、旷场实验总移动距离、TH阳性细胞数、TH及Bcl-2表达明显升高,联合1组后爪步幅宽度、α突触核蛋白、Bax、Bax/Bcl-2比值明显降低(P<0.01)。联合1组步态实验步幅、前爪摇摆时间百分比、后爪摇摆时间百分比、转棒实验掉落潜伏期、旷场实验总移动距离、TH阳性细胞数、TH、Bcl-2表达明显高于联合2组(P<0.05,P<0.01),后爪步幅宽度、α突触核蛋白、Bax、Bax/Bcl-2比值明显低于联合2组[(37.50±2.20)mm vs(44.99±1.58)mm,0.45±0.03 vs 0.97±0.02,0.70±0.03 vs 0.88±0.05,0.89±0.08 vs 1.36±0.11;P<0.05,P<0.01]。结论DA-CH5可抑制小鼠PD导致的步态行为学障碍,减少酪氨酸神经元丢失,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NLY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步态失调 肠促胰岛素类 胰高血糖素样肽1 抑胃肽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肠促胰岛素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差异性分析
8
作者 王琛 陈婷婷 +3 位作者 王滋滋 王怡文 杜进娟 刘新明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15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索肠促胰岛素对于不同体质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AFLD改善情况与BMI的相关性。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纳入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内分泌科... 目的探索肠促胰岛素对于不同体质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AFLD改善情况与BMI的相关性。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纳入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病患者120例,并根据不同BMI值分为3组。3组患者在维持原来的用药基础和饮食习惯上,每组均给予肠促胰素皮下注射,连续治疗24周后,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BMI、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肝脏超声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通过24周的肠促胰岛素治疗,各组BMI、ALT、TG、HbA_(1)c、FBG、肝脏超声积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OMA-IR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改善情况与治疗前BMI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肠促胰岛素可以明显降低患者BMI,改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况,NAFLD改善情况与治疗前BMI呈正相关,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病患者应用肠促胰岛素能够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逆转NAFLD及其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肠促胰岛素类 利拉鲁肽 体质指数
下载PDF
肠促胰素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病人淀粉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全军 高燕燕 +3 位作者 李莉 咸玉欣 王静 牛佳鹏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48-350,354,共4页
目的探讨肠促胰素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淀粉酶(AMY)和尿液淀粉酶(UAMY)活性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T2DM病人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观察组病人应用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加用其他降糖药物;对照组... 目的探讨肠促胰素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淀粉酶(AMY)和尿液淀粉酶(UAMY)活性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T2DM病人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观察组病人应用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加用其他降糖药物;对照组病人只应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AMY、UAMY和一般生化指标水平,并依据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水平对观察组病人AMY及UAMY变化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病人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AMY及UAM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TC、LDL、HbA1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11.62,P<0.05)。观察组病人肠促胰素两类药物治疗者AMY及UAM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BMI、TG分层,随层级升高,观察组病人AMY及UAMY水平依次升高,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12.81,P<0.05)。结论肠促胰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T2DM病人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但随着病人TG及BMI的升高,可能会引起淀粉酶活性升高,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 糖尿病 2型 淀粉酶 三酰甘油 人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的机制探讨
10
作者 陈俊安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肠促胰素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 2DM)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T 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治疗,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16例患者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两组均为58例,对照... 目的:探讨肠促胰素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 2DM)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T 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治疗,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16例患者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两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表征脂代谢情况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脂代谢水平的TC、TG、LDL、HDL、Hb、A1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患者的TC、TG、HDL、LDL、HbA1c水平均得到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促胰素类药物可降低T 2DM患者的TC、TG、LDL、HDL、HbA1c水平,对于改善患者脂代谢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 2型糖尿病 脂代谢
下载PDF
肠道菌群、肠促胰素与糖代谢异常 被引量:5
11
作者 晏群 冯波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22-725,共4页
肠道菌群失调与糖代谢疾病(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引发1型糖尿病的机制目前仍不明了。肠道菌群失调引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主要为产生短链脂肪酸,介导释放肠道激素,调节胆汁酸代谢和影响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失调与糖代谢疾病(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引发1型糖尿病的机制目前仍不明了。肠道菌群失调引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主要为产生短链脂肪酸,介导释放肠道激素,调节胆汁酸代谢和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破坏肠道免疫系统和引发组织慢性低度炎症等。肠道菌群与肠促胰素之间相互影响。肠促胰素效应减弱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调节糖代谢异常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肠道菌群、肠促胰素、糖代谢异常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菌群 肠促胰岛素类 糖代谢异常 益生菌
下载PDF
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风险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一文 梁颖慧 王宁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风险。方法:收集近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血糖控制及减轻体重疗效不劣于其他降糖药物,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故其问世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关流行病学... 目的:总结分析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风险。方法:收集近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血糖控制及减轻体重疗效不劣于其他降糖药物,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故其问世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提示应用该类药物存在胰腺病变及促进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其药物安全性备受关注,为正确评价药物安全性需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探讨新型降糖药——肠促胰素类及其制剂
13
作者 范邦雄 《首都医药》 2013年第22期53-53,共1页
目的探讨新型降糖药—肠促胰素类及其制剂,以供临床选择。方法结合肠促胰素类及其制剂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肠促胰素类由于具有特殊的血糖调节作用,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新品种还会不断研制成功,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关键词 新型降糖药 肠促胰岛素类 制剂
原文传递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春君 于德民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230-1234,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然而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基于肠促胰素为靶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物。近期,动物和临床研究证实GLP-1Ra类药物能够有效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然而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基于肠促胰素为靶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物。近期,动物和临床研究证实GLP-1Ra类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减轻脂肪变性,是治疗NAFLD的一类最有希望的药物。本文将GLP-1Ra类药物改善NAFLD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肠促胰岛素类 脂肪肝 综述 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Exendin-4对t-BHP诱导的SV40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15
作者 陈粲 王林曦 +3 位作者 刘小莺 刘晓红 陈洲 刘礼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肠促胰岛素类似物Exendin-4对t-BHP诱导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并进行分组:(1)对照组,予含有5%FBS、糖浓度5.5mmol/L的DMED培液培养;(2)50及100μmol/L t-BHP干预组(T50及T100组)... 目的探讨肠促胰岛素类似物Exendin-4对t-BHP诱导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并进行分组:(1)对照组,予含有5%FBS、糖浓度5.5mmol/L的DMED培液培养;(2)50及100μmol/L t-BHP干预组(T50及T100组),分别予50或100μmol/L的t-BHP干预4h;(3)Exendin-4预处理组(ET50及ET100组),50nmol/L Exendin-4预处理2h后,再予50或100μmol/L的t-BHP干预4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ST-8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Western-blot测定Bax及Bcl-2的表达。结果 t-BHP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内SOD及GR活性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加,Caspase-3活性升高。加用Exendin-4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内SOD,GR活性以及Bcl-2表达均较t-BHP单独处理组升高,Caspase-3活性及Bax表达均较t-BHP单独处理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xendin-4能改善t-BHP诱导的氧化应激,对SV40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类 氧化性应激 肾小球系膜细胞 过氧化氢
下载PDF
新型降糖药与骨折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净 马洁 +5 位作者 曹晓孚 刘振 赵艳艳 王辉 陈静 张正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骨折的高风险人群,某些降血糖药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目前常用的新型降糖药包括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前者又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 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骨折的高风险人群,某些降血糖药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目前常用的新型降糖药包括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前者又包括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研究中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DPP4抑制剂阿格列汀等可能会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事件的发生风险,而GLP1受体激动艾塞那肽在日剂量超过22.5μg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SGLT2抑制剂在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和葡萄糖的同时可导致磷酸盐的重吸收增加。血磷增加可通过间接途径促进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然而在临床研究中除发现卡格列净可能会增加患者骨折发生风险外,没有证据证明其他SGLT2抑制剂与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 肠促胰岛素类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骨折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胃转流术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晗 高宏凯 +2 位作者 胥阳 刘建东 王滢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胃转流(GBP)术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的变化,初步探讨GBP术后胃肠道肠促胰岛素的降糖机制。方法选自接受GBP术的非肥胖T2DM患者28例;同期住院的28例非糖尿病患者。检测非肥胖T2DM患者及... 目的研究胃转流(GBP)术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的变化,初步探讨GBP术后胃肠道肠促胰岛素的降糖机制。方法选自接受GBP术的非肥胖T2DM患者28例;同期住院的28例非糖尿病患者。检测非肥胖T2DM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进行比较。非肥胖T2DM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及餐后2h血清GLP-1浓度,术后各时间点血清GLP-1浓度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非肥胖T2DM患者GBP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空腹及餐后1h、2h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非肥胖T2DM患者GBP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清GLP-1浓度均高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清GLP-1浓度呈增高趋势,直至术后6个月最高(手术前后空腹比较P=0.045,手术前后餐后2h比较P=0.048)。结论 GBP术后血清GLP-1浓度增加可能是治疗非肥胖T2DM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岛素类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胃转流术 非肥胖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与恩格列净联用致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开 田英超 +1 位作者 曾冰清 汤智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10期601-602,共2页
1例26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利拉鲁肽(0.6 mg/d),4 d后利拉鲁肽剂量加倍同时加用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伴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峰值分别为1048 U/... 1例26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欠佳而加用利拉鲁肽(0.6 mg/d),4 d后利拉鲁肽剂量加倍同时加用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伴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峰值分别为1048 U/L和26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遂停用所有降血糖药,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同时给予兰索拉唑、生长抑素等对症治疗。3 d后患者症状缓解,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正常。10 d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4 U、晚16 U)餐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5 g口服、3次/d,血糖得以控制,未再出现胰腺炎症状。考虑患者的胰腺炎可能与利拉鲁肽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肠促胰岛素类 利拉鲁肽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恩格列净
原文传递
不同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俊岭 王跃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胃转流术(RYGB)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用链脲佐菌素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旷置十二指肠RYGB组),C组(旷置近段空肠RYGB组),D组(旷置十二指肠和近段空... 目的:探讨不同胃转流术(RYGB)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用链脲佐菌素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旷置十二指肠RYGB组),C组(旷置近段空肠RYGB组),D组(旷置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RYGB组),E组(无旷置的胃-空肠短路组)。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1,3,6,12周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变化。E组大鼠12周后再次开腹,于胃窦下闭合十二指肠,旷置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观察再次术后1,3,6周FBG,GIP,GLP-1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各组体质量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A,B,C组术后3,6周仍无明显变化(均P>0.05),但术后12周明显增加,且A组增加最为明显(均P<0.05),D,E组术后3,6周体质量有所降低(均P<0.05),至术后12周基本接近术前水平(均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FBG,GIP,GLP-1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D组FBG水平在术后1周开始明显且逐渐降低,B,C,E组FBG水平在术后3周开始明显且逐渐降低(均P<0.05),同时间点比较,D组FBG降低最为明显,E组最小(均P<0.05),B,C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B,C,D组GIP值术后1周开始明显并逐渐降低,且同时间点D组降低最为明显(均P<0.05),B,C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E组GIP值术后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D,E组GLP-1值术后1周开始均明显并逐渐升高,B,C组GLP-1值术后3周开始均明显并逐渐升高,且同时间点D,E组GLP-1升高程度明显大于B,C组(均P<0.05);E组再次手术后FBG和GIP水平较再次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GLP-1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旷置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RYGB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其机制与术后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引起GIP低分泌以及食物过早到达远段空肠和回肠引起GLP-1高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外科学 胃转流术 肠促胰岛素类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大鼠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蕾亚 胡为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隐匿性、慢性、原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为最主要临床特征;以脑内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形成老年斑(SP)、神经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隐匿性、慢性、原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为最主要临床特征;以脑内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形成老年斑(SP)、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以及神经元细胞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岛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