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静 赵霞 栾顺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65-68,共4页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施早期肠内营养,并对其营养状况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试验对象均选自在两年期间于我院进行医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接纳一般肠内营养基本护理)和观察组(接纳肠内营养护理管理...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施早期肠内营养,并对其营养状况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试验对象均选自在两年期间于我院进行医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接纳一般肠内营养基本护理)和观察组(接纳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指导的护理),每一组25例患者。统计实验数据,观察两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为(81.7±6.3)h,首次排便时间为(118.6±8.2)h,住院时间为(23.6±2.7)d;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为(51.5±5.4)h,首次排便时间为(86.7±6.1)h,住院时间为(15.5±1.4)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可以实现对患者营养状态的有效改善,手术并发症产生率不存在加大的情况,并有效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营养护理管理流程 胰十二指切除术 肠内营养达标 不良问题
下载PDF
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珍 叶向红 +6 位作者 张锐 赵泽华 吴翠丽 左俊焘 徐瑶 李嘉琪 谢文慧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86例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营养相关资料,将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组与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组,通过Lo...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86例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营养相关资料,将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组与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重症病人中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有37例(43%),不达标有49例(57%),两组病人儿茶酚胺类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肠内营养中断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47,95%CI:0.068~0.900,P=0.034)、儿茶酚胺类药(OR=11.973,95%CI:1.867~76.793,P=0.009)、肠内营养中断(OR=6.019,95%CI:1.790~20.242,P=0.004)是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发生率较高,性别、儿茶酚胺类药、肠内营养中断是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使用儿茶酚胺类药的病人、同时做好耐受性管理、减少肠内营养中断的发生,提高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达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在PICU危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幸子 岳红 吴雯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9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0月江苏省某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0月江苏省某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比较两组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7、0.894,2轮函询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13(χ^(2)=89.482,P<0.001)、0.382(χ^(2)=124.83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的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有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39个,指标变异系数为0.050~0.126。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评估护理方案应用于儿童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儿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确保患儿肠内营养达标,改善患儿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儿 早期内营养支持 耐受性评估 肠内营养达标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苏观富 易瑜华 杨依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究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使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使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内科重症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各50例。护理1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配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肠内营养达标、中断营养输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的体格指标水平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护理1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8.0%明显高于护理2组的84.0%,中断营养输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2.0%,均明显低于护理2组的14.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1组体重指数(BMI)、臂肌围(MAMC)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9、2.327,P=0.000、0.022)。护理1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护理2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83,P=0.014)。结论:将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应用于使用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时,能准确判断出患者是否出现不耐受情况,能及时调整输注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内营养 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肠内营养达标 并发症
下载PDF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娇 李静 宋丹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7期2605-2608,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9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肠内营养护理常...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9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进行评估与干预,可显著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及耐受性,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营养耐受性评估 管理方案 胰十二指切除术 肠内营养达标 内营养不耐受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蓓 罗凤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1130-1137,共8页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现象,当机体受到外界机械创伤时,易引发感染、呕吐、胃内容物反流等现象,使早期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影响营养摄入,加重脑水肿,延迟伤口愈合,不利于患者预后.莫沙必利为临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后多数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现象,当机体受到外界机械创伤时,易引发感染、呕吐、胃内容物反流等现象,使早期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影响营养摄入,加重脑水肿,延迟伤口愈合,不利于患者预后.莫沙必利为临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可提升胃肠道动力,加快胃排空.同时,嗜酸乳杆菌可调节肠道内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平衡状态、缓解胃动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道菌群、康复进程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02/2021-02我院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研究组予以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均治疗1 wk.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内营养达标时间、康复进程、28 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治疗3 d、1 wk后胃动力指标[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胃残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A)]、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D-lactic acid,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较对照组78.26%高(P<0.05);研究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28 d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3 d、1 wk后IAP、GRA及D-LA、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 d、1 wk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缩短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嗜酸乳杆菌 莫沙必利 功能障碍 道菌群 肠内营养达标时间 康复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