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嗜铬样细胞前列腺素E受体表达的研究
1
作者 何美蓉 林劲秋 +1 位作者 张绍荣 宋于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明确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上前列腺素E受体的表达类型。方法分离纯化大鼠ECL细胞,观察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及4型前列腺素E受体(EP1,EP2,EP3,EP4)特异激动剂对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的影响,以初步判断ECL细胞上前... 目的明确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上前列腺素E受体的表达类型。方法分离纯化大鼠ECL细胞,观察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及4型前列腺素E受体(EP1,EP2,EP3,EP4)特异激动剂对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的影响,以初步判断ECL细胞上前列腺素E受体的亚型。采用RT—PCR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CL细胞上该前列腺素E受体亚型,以验证ECL细胞上是否确有该受体亚型存在。结果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以及EP3特异激动剂ONO—AE-248(10^-10~10^-7moL/L)均能明显抑制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而EP1,EP2及EP4特异激动刑在相同浓度下对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RT—PCR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一步证明ECL细胞上确有EP3的表达。结论ECL细胞上有EP3表达,该受体介导前列腺素E对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嗜铬样细胞 前列腺素E 受体 组胺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嗜铬样细胞的变化
2
作者 何美蓉 张绍荣 +1 位作者 宋于刚 陈学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胃溃疡大鼠胃黏膜内HDC阳性细胞率和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第1日即开始降低,术后第6日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回升,术后第12日基本正常.胃黏膜内HDC 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第1日开始降低,第3日最明显,第6日开始恢复,第9日后接近正常.制模术后胃黏膜内组胺含量也出现下调,以术后第6日为最低.结论:ECL细胞可通过减弱其合成组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肠嗜铬样细胞 组氨酸脱羧酶 组胺
下载PDF
肠嗜铬样细胞前列腺素E受体的表达和分布
3
作者 何美蓉 林劲秋 宋于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9-702,F0003,共5页
目的明确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上前列腺素E(PGE)受体的表达类型和定位分布。方法分离纯化大鼠ECL细胞,观察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及4种PGE受体亚型(EP1、EP2、EP3、EP4)特异激动剂(分别为ONO-DI-004、ONO-AE_1-259、ONO-AE-248、ONO-AE_... 目的明确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上前列腺素E(PGE)受体的表达类型和定位分布。方法分离纯化大鼠ECL细胞,观察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及4种PGE受体亚型(EP1、EP2、EP3、EP4)特异激动剂(分别为ONO-DI-004、ONO-AE_1-259、ONO-AE-248、ONO-AE_1-329)对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CL细胞上4种PGE受体亚型。结果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以及ONO-AE-248(1×10^(-10)~1×10^(-7)mol/L)均能明显抑制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P值均<0.01),而ONO-DI-004、ONO-AE_1-259、ONO-AE_1-329在相同浓度下对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P值均>0.05)。RT-PCR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明ECL细胞上同时有EP1和EP3的表达,前者的分布以胞核为主,而后者则主要分布于胞膜和胞质。结论ECL细胞同时表达EP1和EP3,两者的细胞内定位不同。EP3介导PGE对ECL细胞胃泌素诱导的组胺分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嗜铬样细胞 前列腺素E 受体 组胺
下载PDF
胃肠激素与其他肠嗜铬样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功能测定
4
作者 缪锟 孙亮 +1 位作者 L.H.Tang I.M.Modlin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180-180,共1页
体内的研究已经提示为的ECL细胞在调节胃酸分泌中起重要作用,但以往由于缺乏分离、培养ECL细胞的方法,因此对ECL细胞的生理调节、病理变化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本研究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
关键词 肠嗜铬样细胞 激素 分离培养 分离纯化 胃泌素 链霉蛋白酶 病理变化 胃酸分泌 免疫测定 淘析法
下载PDF
抑酸治疗中胃黏膜内肠嗜铬样细胞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俊 侯晓华 +1 位作者 张锦坤 钱世玲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45-546,共2页
为探讨抑酸药物对肠嗜铬样(ECL)细胞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我们通过3组分别口服不同抑酸药物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定量地观察了抑酸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内ECL细胞密度和空腹胃液pH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 为探讨抑酸药物对肠嗜铬样(ECL)细胞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我们通过3组分别口服不同抑酸药物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定量地观察了抑酸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内ECL细胞密度和空腹胃液pH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1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溃疡 抑酸治疗 胃粘膜 肠嗜铬样细胞
原文传递
奥美拉唑近期治疗对肠嗜铬样细胞增生程度及类型的影响
6
作者 刘俊 侯晓华 +1 位作者 张锦坤 钱世玲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4-265,共2页
肠嗜铬样(ECL)细胞是胃体粘膜内的主要内分泌细胞,与胃内酸度和血浆胃泌素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嗜银染色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奥美拉唑治疗后胃粘膜内ECL细胞密度及增生类型的变化,并探讨了其意义。材料与... 肠嗜铬样(ECL)细胞是胃体粘膜内的主要内分泌细胞,与胃内酸度和血浆胃泌素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嗜银染色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和不同疗程的奥美拉唑治疗后胃粘膜内ECL细胞密度及增生类型的变化,并探讨了其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54例十二指肠球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治疗 肠嗜铬样细胞 增生
原文传递
胃内肠嗜铬样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及功能测定
7
作者 缪锟 孙亮 +1 位作者 Tang LH Modlin IM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 体内研究已提示胃内肠嗜铬样 (ECL)细胞在调节胃酸分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由于缺乏分离、培养ECL细胞的方法 ,对它的生理调节、病理变化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 ,淘析法和颗粒梯度离心分离纯化ECL细... 目的 体内研究已提示胃内肠嗜铬样 (ECL)细胞在调节胃酸分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由于缺乏分离、培养ECL细胞的方法 ,对它的生理调节、病理变化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 ,淘析法和颗粒梯度离心分离纯化ECL细胞。结果 经电镜 ,组胺含量测定 ,纯化率达 90 %~ 95 %。经锥虫蓝染色细胞成活率大于 95 %。分离纯化后的ECL细胞短期培养 2 4h后 ,胃泌素对ECL细胞的作用 ,经酶标免疫测定组胺分泌的EC50 为 3× 10 -10 mol/L。经BrdU掺入试验测定DNA增生的EC50 为 2× 10 -11mol/L。胃泌素受体拮抗剂L3652 66抑制胃泌素释放组胺的作用 (IC50 10 -8mol/L)。结论 ECL细胞在培养系统中生长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嗜铬样细胞 分离 培养 功能测定
原文传递
人体细胞学
8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7期4-5,共2页
0023670 大鼠血清诱导腮腺细胞系分化表型/Zhu Y//Am J Physiol.-1998,275(2Pt 1).-G259~268 医科情0023671 在肌细胞发生中细胞周期情况与 P21和 P27表达/Poolman R A//Int J Car-diol.-1999,67(2).-133~142 津医情0023672 一种聚胺... 0023670 大鼠血清诱导腮腺细胞系分化表型/Zhu Y//Am J Physiol.-1998,275(2Pt 1).-G259~268 医科情0023671 在肌细胞发生中细胞周期情况与 P21和 P27表达/Poolman R A//Int J Car-diol.-1999,67(2).-133~142 津医情0023672 一种聚胺介导的促 Mastomys 肠嗜铬样细胞有丝分裂的机制/Kidd M//AmJ Physiol.-1998,275(2 Pt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科 细胞周期 肠嗜铬样细胞 骨骼肌细胞 有丝分裂 细胞凋亡 细胞 血清诱导 大鼠系膜细胞 人体细胞
下载PDF
嗜铬粒蛋白A血清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Syversen U. Ramstad H. +1 位作者 Gamme K. 程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61-61,共1页
Background: Chromogranin A (CgA) has been shown to be a useful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endocrine (NE) tumour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gA has been studied mostly in patients with known NE tumours. The di... Background: Chromogranin A (CgA) has been shown to be a useful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endocrine (NE) tumour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gA has been studied mostly in patients with known NE tumours. The diagnosis was evaluated in 153 consecutive patients in whom CgA was measured in a given time interval. Methods: CgA in serum was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an antibody against CgA was performed in tumours from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and elevated CgA levels using a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the more sensitive 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 (TSA) technique. Results: Elevated serum CgA levels were found in 44 patients; 19 had NE tumours and 6 had tumours classified as adenocarcinomas. With the TSA technique, a high proportion of CgA positive cells were disclosed in five of the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no. 2) and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hibitors of gastric acid secretion (no. 6) also had elevated levels of CgA. A modest increase in CgA levels was observed in 2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 and in 9 patients without any obvious cause. Conclusion: The current study confirms that serum CgA is a sensitive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of NE neoplasia. Elevated level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may indicate N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umour. CgA is a useful tool in the monitoring of entero chromaffin like (ECL) hyperplasia secondary to treatment with acid secretion inhibitors or atrophic gast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粒蛋白 血清水平 神经内分泌肿瘤 萎缩性胃炎 免疫组织化学 扩增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法 肿瘤标本 肠嗜铬样细胞 阳性细胞比例
下载PDF
胃内分泌肿瘤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姚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579-582,共4页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胃底 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 肠嗜铬样细胞 高胃泌素血症 非功能性 高分化
下载PDF
胃泌素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陶琴琴 周丽雅 +5 位作者 邓凯 李渊 林三仁 杨燕琳 黄琛 陈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使用胃泌素刺激Wistar大鼠,空白对照组(22只):自由饮用纯净水;胃泌素组(38只):连续每天每只皮下注射胃泌素300μg/kg,共30天。第12周开始取材,每隔4周取材一次,共观察56周,空白对照组每次处死2只...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使用胃泌素刺激Wistar大鼠,空白对照组(22只):自由饮用纯净水;胃泌素组(38只):连续每天每只皮下注射胃泌素300μg/kg,共30天。第12周开始取材,每隔4周取材一次,共观察56周,空白对照组每次处死2只,胃泌素组每次3只,比较2组胃组织的变化,并测量胃泌酸区黏膜层的厚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泌素抗体和作为肠嗜铬样细胞标记的组胺酸脱羧酶(HDC)抗体在2组中的表达。结果胃泌素组动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胃黏膜层厚度增加,且胃泌素抗体和HDC抗体在胃泌素组中的表达升高。结论胃泌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胃黏膜的增生,尤其引起肠嗜铬样细胞过度增殖,提示肠嗜铬样细胞的异常增殖是胃泌素促进胃黏膜增厚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黏膜厚度 肠嗜铬样细胞
下载PDF
高胃泌素引起胃癌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雅静 陶琴琴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4期172-172,共1页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更是胃癌的高发国家,近年来发现,在萎缩性胃炎和长期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患者中,胃内pH值升高,代偿性的胃泌素升高,胃泌素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引起泌酸黏膜的增生,尤其是引起ECL细胞的过度增殖,...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更是胃癌的高发国家,近年来发现,在萎缩性胃炎和长期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患者中,胃内pH值升高,代偿性的胃泌素升高,胃泌素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引起泌酸黏膜的增生,尤其是引起ECL细胞的过度增殖,从而使这些患者患低分化,高度恶性的胃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能性大大提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泌素 肠嗜铬样细胞
下载PDF
奥美拉唑(Omeprazole)
13
作者 姜国华 朱才娟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14-20,共7页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作用于胃酸分泌最后共同环节的新一类药物,它通过改变胃壁细胞中H^+/K^+—ATP酶活性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它的发现使人们对胃分泌机理以及常规胃肠道肿瘤的产生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并使胃酸性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 OMEPRAZOLE 奥美拉哇 胃酸分泌 肠嗜铬样细胞 食管炎 溃疡愈合 胃壁细胞 道肿瘤 类癌瘤 胃泌素
下载PDF
消化与吸收生理
1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7期10-10,共1页
9722796 肠嗜铬样细胞组胺排空后的胃酸分泌用 X-荧光甲基组氨酸在大鼠身上进行研究/Andersson K//Scand J Gas-troentreol.-1995,31(1).-24~30重医图9722797 大鼠幽门结扎并不会刺激胃肠嗜铬样细胞生化和超微结构研究/Zhao CM//Sand J... 9722796 肠嗜铬样细胞组胺排空后的胃酸分泌用 X-荧光甲基组氨酸在大鼠身上进行研究/Andersson K//Scand J Gas-troentreol.-1995,31(1).-24~30重医图9722797 大鼠幽门结扎并不会刺激胃肠嗜铬样细胞生化和超微结构研究/Zhao CM//Sand J Gastroentreol.-1995,31(1).-3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嗜铬样细胞 超微结构研究 幽门结扎 甲基组氨酸 胃酸分泌 消化与吸收 大鼠 组胺 荧光 排空
下载PDF
规范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郑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3-795,共3页
胃肠道存在着至少12种不同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而胰腺有4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其中有些仅存在于单一器官,如胃的肠嗜铬样细胞,而其他类型的细胞则分布于整个胃肠道(如肠嗜铬细胞).目前估计由这些细胞起源的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 胃肠道存在着至少12种不同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而胰腺有4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其中有些仅存在于单一器官,如胃的肠嗜铬样细胞,而其他类型的细胞则分布于整个胃肠道(如肠嗜铬细胞).目前估计由这些细胞起源的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发病率为5.25/10万,是小肠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胃肠道第二类常见的肿瘤.GEP-NET的发病率的增高固然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但实际发病率也的确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 病理诊断 胰腺 肠嗜铬样细胞 细胞 原发性肿瘤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是否有最适宜的抑酸程度?
16
作者 莫日根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1年第2期94-94,共1页
抗胃酸分泌治疗的目的就是减少胃酸分泌,以便粘膜再生达到溃疡愈合。强有力的胃酸抑制剂如近年发现的长效H<sup>+</sup>—K<sup>+</sup>ATP酶抑制剂和高亲和力的H<sub>2</sub>受体阻断剂几乎可以... 抗胃酸分泌治疗的目的就是减少胃酸分泌,以便粘膜再生达到溃疡愈合。强有力的胃酸抑制剂如近年发现的长效H<sup>+</sup>—K<sup>+</sup>ATP酶抑制剂和高亲和力的H<sub>2</sub>受体阻断剂几乎可以完全终止胃酸分泌,同时有很高的溃疡愈合率。然而迄今并未阐明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所需的最适宜的抑酸程度及抑酸的时间。因为,强有力的抑酸可能有副作用,所以必须弄清什么样抑酸程度既能促进愈合又能避免副作用。作者建立了一个表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与抗酸分泌治疗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图。抑酸资料直接来自七位作者的21个试验的原始资料,他们用18种不同的有效治疗方案加安慰剂对照,治愈49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并进行了24小时胃内pH测定。这些愈合的溃疡病例胃酸资料取自Medline和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愈合率 胃酸分泌 消化性溃疡 受体阻断剂 安慰剂对照 肠嗜铬样细胞 抗酸 胃蛋白酶活性 模式图 胃泌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