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在危重患者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1
作者 童武进 顾魏峰 +1 位作者 徐俊 胡立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87-89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危重患者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5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5例患者合并脓毒症纳入脓毒症组,143...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危重患者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5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5例患者合并脓毒症纳入脓毒症组,143例无脓毒症纳入非脓毒症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ICU入院时的血清I-FABP和ChE水平,记录脓毒症患者院内病死率。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血清ChE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0.001)。血清I-FABP和ChE联合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95%CI:0.903~0.962),灵敏度可达到90.4%,特异度可达到85.3%。血清I-FABP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9,P=0.004),ChE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257,P=0.006)。死亡患者血清I-FA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ChE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0.001)。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血清I-FABP和ChE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FABP和ChE联合检测可良好识别危重患者脓毒症的发生以及院内死亡高风险的患者,有望成为危重患者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院内死亡预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结合蛋白 胆碱酯酶 脓毒症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瑞欣 胡航嘉 +2 位作者 孟婕 牧丰苗 姜志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9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critis,RE)患儿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id binding prot...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critis,RE)患儿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id binding protein,I-FAB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RE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8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GEs、HMGB1、I-FABP水平,分析RE患儿血清AGEs、HMGB1、I-FABP水平与脱水程度的相关性,评估三项指标对儿童RE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AGEs、HMGB1以及I-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RE患儿血清AGEs、HMGB1、I-FABP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GEs、HMGB1、I-FABP水平与RE患儿脱水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AGEs、HMGB1及I-FABP单独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0.813、0.792,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联合诊断敏感度也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RE患儿血清AGEs、HMGB1及I-FABP水平明显升高,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上RE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 儿童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脂肪结合蛋白 脱水程度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振 崔伟 徐帅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1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SAP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SAP患者为SAP组,根据是否并发ACS分为ACS组(53例)和非ACS组(36例),另选取本院同期4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SA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AP并发AC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对SAP并发ACS的诊断价值。结果SAP组血清IL-6、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26(20,32)ng/L比7(5,9)ng/L、(162±26)μg/L比(100±19)μg/L、(36±8)μg/L比(53±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CS组TGF-β_(1)水平低于非ACS组,IL-6、I-FABP水平均高于非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延长、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增加和IL-6、I-FABP升高为SAP并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TGF-β_(1)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SAP并发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置信区间:0.804~0.945),大于IL-6、TGF-β_(1)、I-FABP单独检测(P<0.05)。结论SAP患者血清IL-6、I-FABP水平升高和TGF-β_(1)水平降低与并发ACS有关,血清IL-6、TGF-β_(1)、I-FAB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SAP并发AC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脂肪结合蛋白
下载PDF
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肠三叶因子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妮 朱炜 +2 位作者 朱家睿 张卫军 王爱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0-654,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肠损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低于非胃肠损伤组,血清IFABP、ITF水平高于非胃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危重症患儿血清瓜氨酸与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0.31,P均<0.01)。结论血清瓜氨酸、IFABP、ITF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损伤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瓜氨酸水平可能反映危重病患儿胃肠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脂肪结合蛋白 三叶因子 急性胃损伤 危重症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天鹏 项和平 +2 位作者 李贺 汪亨通 张长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评估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小肠外伤患者128例,其中行小肠修补术9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34例。术前血清I-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其中I-FABP≥300 ng/m L 56例(≥300 ng/...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评估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小肠外伤患者128例,其中行小肠修补术9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34例。术前血清I-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其中I-FABP≥300 ng/m L 56例(≥300 ng/m L组),I-FABP〈300 ng/m L 72例(〈300 ng/m L组)。两组术后均行维持水电解质稳定、营养支持、禁食、胃肠减压及应用抗生素等支持治疗。术后第1~7天测定血清I-FABP水平;术后第3天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行胃肠功能评分;记录恢复排便排气时间、术后出现肠梗阻例数、住院时间。结果≥300 ng/m L组合并多发伤及肠系膜损伤、休克指数大于1.0者及行肠切除吻合术例数均高于〈300ng/m L组(P均〈0.05)。与≥300 ng/m L组相比,〈300 ng/m L组血清PCT水平较低,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提前,肠梗阻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第1~7天血清I-FABP水平均逐渐降低;术后第3天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血清I-FABP水平对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脂肪结合蛋白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建鲤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分离及其SNPs与增重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正龙 俞菊华 +4 位作者 李红霞 李建林 唐永凯 任洪涛 朱双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8-636,共9页
文章采用PCR方法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基因组分离到2个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FABP2),ORF长度均为399 bp,相似度为92.2%,分别记为jlFABP2a、jlFABP2b,和斑马鱼(Danio rerio)FABP2 ORF的相似... 文章采用PCR方法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基因组分离到2个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FABP2),ORF长度均为399 bp,相似度为92.2%,分别记为jlFABP2a、jlFABP2b,和斑马鱼(Danio rerio)FABP2 ORF的相似度分别为88.0%和90.5%。jlFABP2s基因结构与FABPs家族其他成员一致,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2a和2b间内含子序列和长度差异明显。系统树显示这2个基因对应斑马鱼的1个FABP2基因,和鲤鱼染色体数是斑马鱼的2倍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jlFABP2a、2b在建鲤肠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脑、肝脏、肌肉、肾脏、心脏、性腺等其他组织(P<0.01),且2a表达量显著(雄鱼,P<0.05)或极显著(雌鱼,P<0.01)高于2b,但在其他组织则2b表达量稍高,暗示2a为肠特异性表达,2b则为广谱表达。通过比对8尾建鲤的2a和2b基因序列,在2a和2b上分别找到12个和4个SNP,均位于内含子上。使用PCR-RFLP法检测jlFABP2a上4个SNP位点I1-A15G、I1-A99G、I2-C487T和I3-A27T在建鲤选育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并进行了基因型与个体增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与雌、雄成鱼阶段增重分别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同时考虑4个位点的基因型与增重的关系,结果基因型AGGGCCXX和AGGGXXAT的个体平均增重比其他个体快15%,这两种基因型个体在选育群中占了9%,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可用于建鲤分子育种计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脂肪结合蛋白 组织表达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增重相关分析
下载PDF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粪钙卫蛋白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燕 李和勤 +1 位作者 白亚飞 曹博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和第5天(S3期)、发生NEC当天(S4期)收取两组尿液、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UIFABP和FC浓度。结果 A组与B组UIFABP浓度、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UIFABP及FC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个时间点NEC组的UIFABP浓度高于无NEC组,S2至S4期NEC组的FC浓度均高于无NEC组;NEC组的UIFABP和FC浓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3期UIFABP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1.892 mg/ml,敏感度为93.0%、特异性为56.8%;S4期UIFABP浓度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2.563 mg/ml,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7.3%。S3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198.9μg/g,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6%。S4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254.4μg/g,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61.2%。结论 FI早产儿的UIFABP与FC浓度持续升高。FI早产儿出现NEC可能性较大。早产儿发生FI第5天FC浓度、UIFABP异常升高,提示有发生NEC可能,对诊断NEC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尿脂肪结合蛋白 粪钙卫蛋白 坏死性小
下载PDF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颖 王俊平 +2 位作者 余冬玲 颜慧恒 陈运彬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NECⅠ期诊断标准的26例患儿为NECⅠ期组,NECⅡ/Ⅲ期患儿30例为NECⅡ/Ⅲ期组,同...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NECⅠ期诊断标准的26例患儿为NECⅠ期组,NECⅡ/Ⅲ期患儿30例为NECⅡ/Ⅲ期组,同期诊断为败血症的早产儿30例为败血症组,无胃肠道疾病及败血症的早产儿30例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尿I-FABP、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尿I-FABP诊断NEC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NEC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及败血症患儿尿I-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NEC各期患儿及败血症患儿之间尿I-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I-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95%CI:0.553~0.757),最佳诊断截点值为7.75 ng/m L,该截点值下诊断NEC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46.30%。SAA、CRP水平方面,NECⅡ/Ⅲ期组和败血症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Ⅰ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Ⅱ/Ⅲ期组明显高于NECⅠ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Ⅰ期组、NECⅡ/Ⅲ期组分别和败血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I-FABP水平在NEC早期(Ⅰ期)已有明显升高,而随着病情加重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I-FABP作为NEC早期诊断的肠道特异性指标其诊断效能尚低,临床应用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结合蛋白 坏死性小 新生儿
下载PDF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玉 赵严 +1 位作者 刘苏 刘占举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9-330,349,共3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发病早期可导致肠屏障损伤。由于在肠屏障损伤早期缺少有效的诊断方法,患者往往因此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一种仅存在于胃肠道的胞浆蛋白,具有...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发病早期可导致肠屏障损伤。由于在肠屏障损伤早期缺少有效的诊断方法,患者往往因此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一种仅存在于胃肠道的胞浆蛋白,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研究发现血和尿I-FABP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的良好指标。此文就急性胰腺炎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I-FAB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结合蛋白 急性胰腺炎 屏障损伤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玉萍 黄梅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57-58,共2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UC患者242例(UC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血浆I-FABP、hs-CRP,分析UC患者血浆I-FABP与hs-CRP...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UC患者242例(UC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血浆I-FABP、hs-CRP,分析UC患者血浆I-FABP与hs-CRP的关系。结果 UC组血浆I-FABP水平为(139.0±62.3)pg/m L、对照组为(54.3±5.1)pg/m L(P<0.05),两组血浆hs-CRP水平分别为(68.5±13.1)、(3.7±1.8)ng/m L(P<0.05)。广泛型UC患者血浆I-FABP、hs-CRP水平均高于左半结肠型(P<0.05或<0.01),轻、中、重度UC患者血浆I-FABP、hs-CRP水平均逐渐升高(P均<0.01)。UC患者血浆I-FABP与hs-CRP呈正相关(r=0.82,P=0.000)。结论 UC患者血浆I-FABP、hs-CRP水平均增加,二者的水平变化可能参与U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 脂肪结合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凉膈散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骆宁 高红梅 +2 位作者 李寅 李红洁 范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凉膈散对机械通气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患者血清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合并AGI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40例... 目的观察凉膈散对机械通气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患者血清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合并AGI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40例;选取机械通气未合并AGI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并根据AGI分级治疗流程进行胃肠道干预;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凉膈散(组成:连翘30 g、黄芩10 g、栀子10 g、竹叶10 g、大黄10 g、薄荷6 g、芒硝6 g、甘草15 g,所用中药为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颗粒剂,将各单味中药颗粒按比例溶于80~100℃开水200 mL中,每次100 mL、每日2次鼻饲).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瓜氨酸以及IFAB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血清瓜氨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μmol/L:19.84±4.74、20.84±4.65比28.89±2.18,均P<0.05),IFA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g/L:571.89±42.98、552.49±44.78比155.68±22.95,均P<0.05),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瓜氨酸水平呈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于治疗1 d达谷值〔两组分别为(16.12±4.44)、(18.49±4.59)μmol/L〕,以后逐渐升高,治疗7 d达峰值,且中药治疗组的升高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μmol/L:26.77±4.18比22.75±3.07,P<0.05),治疗5 d、7 d中药治疗组瓜氨酸已接近对照组水平;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IFABP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于治疗1 d达峰值〔两组分别为(654.23±63.24)、(630.32±49.11)ng/L〕,以后逐渐降低,治疗7 d达谷值,且中药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ng/L:262.21±30.89比375.43±44.43,P<0.05),但中药治疗组IFABP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ng/L:262.21±30.89比158.95±29.34,P<0.05).结论凉膈散能有效提升机械通气合并AGI患者的血清瓜氨酸、降低IFAB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机械通气 急性胃功能损伤 瓜氨酸 脂肪结合蛋白
下载PDF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粪钙卫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海静 朱敏丽 +2 位作者 黄玉梅 姜娜 林振浪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粪钙卫蛋白(FC)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笔者科室的胎龄(GA)≤34周且出生体重(BW)≤2500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90...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粪钙卫蛋白(FC)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笔者科室的胎龄(GA)≤34周且出生体重(BW)≤2500g的适于胎龄早产儿90例为观察对象,共分为3组,即期间发生NEC的患儿作为NEC组,在同期入院的患儿中按照喂养耐受情况,分别作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对照组).所有入组患儿均在临床诊断的第1天、第5天分别收集尿液、粪便标本各1份,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尿液IFABP和FC浓度.结果每组共纳入30例早产儿,NEC组平均胎龄29.8±2.1周,喂养不耐受组平均胎龄30.2±2.4周,对照组平均胎龄30.8±2.5周,3组患儿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ABP浓度NEC组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平均为8.821±1.551 ng/ml,第5天时达到11.103±1.718ng/ml,显著高于喂养不耐受组(3.150±1.484ng/ml vs 3.148±1.489ng/ml,P均<0.01)和对照组(3.005±1.430ng/ml vs 3.047±1.216ng/ml,P均<0.01);但第1天和第5天喂养不耐受组与对照组IFAB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94).FC浓度NEC组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平均为303.34±59.72μg/g,第5天时达到458.05±121.08μg/g,显著高于喂养不耐受组(176.53±51.31μg/g vs181.29+41.15μg/g,P均<0.01)和对照组(183.54±40.67μg/g vs 181.90+38.80μg/g,P均<0.01);但第1天和第5天喂养不耐受组与对照组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7,0.796).结论尿液IFABP和FC在NEC发生时即有升高,而喂养不耐受患儿无明显升高,尿IFABP联合FC检测可能成为NEC早期诊断和鉴别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脂肪结合蛋白 粪钙卫蛋白 喂养不耐受 坏死性小
下载PDF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成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柳刚 江传燊 李海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2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Ⅰ-FABP)与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2009年3月~2010年3月住院的37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分为衰竭组(21例)和非衰竭组(16例),另选... 目的:分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Ⅰ-FABP)与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2009年3月~2010年3月住院的37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分为衰竭组(21例)和非衰竭组(16例),另选与前两组相匹配的同期在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37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FABP浓度。结果:三组患者血清Ⅰ-FABP浓度分别为(11.19±1.92)、(6.13±2.14)、(3.48±2.31)μg/L,三组血清浓度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Ⅰ-FABP在成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即出现增高,可作为成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结合蛋白 功能衰竭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莹杰 张丽丽 +2 位作者 宋丹丹 刁玉刚 张铁铮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 4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P组体外循环前10 m in颈内静...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 4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P组体外循环前10 m 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0 m in(T2)、停体外循环即刻(T3)、术后2 h(T4)、术后6 h(T5)、术后18 h(T6)采取中心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I-FABP和血浆D-乳酸浓度。结果 T1时点两组患者血浆I-FABP和D-乳酸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转流开始后及术后各时点血浆I-FABP浓度均降低,其中T2~T5时点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在转流后及术后各时点均较降低,其中T3、T4时点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降低围体外循环期患者血浆I-FABP和D-乳酸浓度,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体外循环 黏膜屏障 脂肪结合蛋白 D-乳酸
下载PDF
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4 位作者 米弘瑛 皇甫春荣 何山 许小艳 曹永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2-54,95,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in,I-FABP)跟性别、胎龄、出生史等的关系,了解血、尿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NICU收治的没有感染、窒息病史的早...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in,I-FABP)跟性别、胎龄、出生史等的关系,了解血、尿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NICU收治的没有感染、窒息病史的早产儿100例及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00例为实验对象,出生后24 h内采外周静脉血2 m L及用无菌管收集尿液2 m L,离心,收上清液,-60℃冰箱保存,统一检测.用ELASA方法测定血及尿液中IFABP的浓度.结果新生儿血、尿中I-FABP在性别、胎龄、出生史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中I-FABP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89(P<0.05).结论血、尿中I-FABP浓度与新生儿胎龄、性别、出生史、单胎、多胎等因素无关.血尿中IFABP浓度有相关性,血标本因易导致医源性贫血及依从性差,而尿液I-FABP的检测采集方便、成本低、病人痛苦少等特点,临床上可以用尿液替代血液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结合蛋白 新生儿 正常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活化因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菲 李盈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28-1231,1236,共5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水平及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NEC患儿(研究组)和4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为对象。测... 目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水平及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NEC患儿(研究组)和4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为对象。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CRP、PCT、PAF、I-FABP水平,记录研究组患儿出生60 d内死亡数。ROC曲线法分析各血清指标在新生儿NEC诊断及不良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血清CRP、PCT、PAF、I-FAB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Bell分期NEC患儿血清CRP、PCT、PAF、I-FABP水平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期患儿高于Ⅰ期,Ⅲ期高于Ⅱ期(P<0.01)。血清CRP、PCT、PAF、I-FABP水平诊断新生儿NEC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5.836 mg/L、1.475 ng/ml、51.641μg/L、2.934 ng/ml,灵敏度为51.1%、76.1%、71.7%、78.3%,特异度为82.5%、87.3%、97.5%、92.6%。血清CRP、PCT、PAF、I-FABP水平预测新生儿NEC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7(95%CI:0.967~1.000)、0.861(95%CI:0.763~0.969)、0.895(95%CI:0.816~0.975)、0.905(95%CI:0.827~0.983);灵敏度为61.5%、76.9%、92.3%、76.9%,特异度为96.2%、88.6%、86.1%、82.3%。结论:新生儿血清CRP、PCT、PAF、I-FABP在NEC发生早期即显著升高,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NEC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 新生儿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脂肪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瓜氨酸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损伤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赵天平 陈华刚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PICU住院的22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天生存情况将患儿分为存活组(181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血清瓜氨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PICU住院的22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天生存情况将患儿分为存活组(181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合并AGI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瓜氨酸和I-FABP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1.09±6.12)分vs(18.23±6.14)分]、血清CRP[(59.39±6.73) ng/ml vs(53.00±7.85) ng/ml]、PCT[(3.74±0.78) ng/ml vs(2.55±0.64) ng/ml]、I-FABP[(1 391.76±191.74) ng/L vs(960.91±90.88) ng/L]水平高于存活组,PCIS评分[(75.38±7.66)分vs(79.45±7.40)分]、血清瓜氨酸[(13.92±5.19)μmol/L vs(24.25±5.58)μmol/L]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21.97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1.692,95%CI:1.156~2.187)、血清瓜氨酸(OR=0.863,95%CI:0.779~0.932)和I-FABP(OR=1.782,95%CI:1.169~2.985)水平是预测脓毒症合并AGI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瓜氨酸和I-FABP两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合并AGI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和94.8%。结论:血清瓜氨酸、I-FABP水平是脓毒症合并AGI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合并AGI患儿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胃道损伤 瓜氨酸 脂肪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饥饿及复投喂对金钱鱼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建业 陈华谱 +5 位作者 江东能 吴天利 田昌绪 李广丽 朱春华 邓思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1-707,共7页
为阐明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从金钱鱼肝脏转录组中得到ifabp的unigene片段,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金钱鱼2种亚型ifabp基因(ssifabp2a和ssifabp2b),并分析了这2种基因在雌、雄鱼中的... 为阐明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从金钱鱼肝脏转录组中得到ifabp的unigene片段,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金钱鱼2种亚型ifabp基因(ssifabp2a和ssifabp2b),并分析了这2种基因在雌、雄鱼中的组织分布以及饥饿及复投喂后肝脏和肠道中的表达变化。聚类结果表明,ssifabp2a与其他硬骨鱼类Ifabp2a、Ifabp或IfabpX1聚为一类,ssifabp2b则与其他鱼类的Ifabp2b或Ifabp-like聚为一类。同源性比较发现,ssifabp2a与其他硬骨鱼类Ifabp2a、Ifabp或IfabpX1的同源性为78.8% 87.9%;ssifabp2b与其他硬骨鱼类Ifabp2b或Ifabp-like的同源性为79.5%—87.9%;ssifabp2a与ssifabp2b的同源性为73.5%。RT-PCR发现:在雄鱼中,ssifabp2a在小肠中表达最强,在肾和肝脏等表达较弱;ssifabp2b也在小肠中表达最强,在肝脏、胃和下丘脑等较弱。在雌鱼中,ssifabp2a在胃中表达最强,在肾、肝脏和下丘脑组织表达较弱,在其他组织中有微弱表达,脑垂体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与ssifabp2a表达情况不同,ssifabp2b在下丘脑、卵巢、心脏、肠中表达较强,其他组织中有微弱表达,鳃中没有检测到表达。饥饿及复投喂结果表明:在肠中,饥饿2d后,ssifabp2a表达量显著降低,ssifabp2b无显著性变化;饥饿7d后,ssifabp2a表达量显著下降,但ssifabp2b无显著性变化;在复投喂后,与7d饥饿相比较,ssifabp2a和ssifabp2b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在肝脏中,饥饿2d后,ssifabp2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而ssifabp2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饥饿7d后,ssifabp2a和ssifabp2b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在复投喂后,ssifabp2a和ssifabp2b表达均显著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饥饿及复投喂对金钱鱼肝脏和肠道中的ssifabp2a和ssifabp2b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表明两者都参与了金钱鱼的脂肪代谢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脂肪结合蛋白 饥饿 复投喂 表达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二胺氧化酶水平检测对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肖武强 徐敏丹 吴先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13,1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及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及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分为非AGI组(n=35),AGI组(n=45)。根据入院28天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51)与死亡组(n=29)。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FABP,DAO及其他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28天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AGI组和AGI组患者I-FABP(20.28±3.37,26.15±4.67μg/L vs 17.16±2.44μg/L),DAO(2.49±0.63,3.28±0.87mmol/L vs 1.31±0.34 mmol/L)水平升高(F=65.92,94.24,P<0.05);与非AGI组比较,AGI组I-FABP,DAO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I-FABP,DAO与CRP,D-乳酸呈显著正相关(r=0.415,0.477,0.426和0.465,均P<0.05),而与TNF-α,IL-6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较大,MV时间明显延长,CRP,PCT,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AGI评分,I-FABP,DAO显著升高(t=2.27~11.2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R=3.13,95%CI:1.67~4.48),AGI分级(OR=2.36,95%CI:1.38~3.49),I-FABP(OR=1.73,95%CI:1.24~2.51),DAO(OR=1.42,95%CI:1.13~1.84)均是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χ^2=9.37~20.67,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FABP和DAO明显升高,与CRP和D-乳酸间有良好相关性,可反映早期肠组织损伤,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组织损伤 脂肪结合蛋白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天鹏 蒋成行 +1 位作者 胡升安 胡朝洲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61例患者为对照组.检验93例患者入院就诊后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照两组间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FABP、D-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在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95%CI 0.719~0.902,P<0.001)、0.806(95%CI 0.707~0.904,P<0.001)、0.695(95%CI 0.584~0.806,P=0.002)、0.918(95%CI 0.850~0.985,P<0.001).结论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有临床意义.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系膜上动脉闭塞 脂肪结合蛋白 D-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