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期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梗阻1例报告
1
作者 李鹏超 李光燮 姜昌镐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期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结合本院1例成人期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肠梗阻患者和阅读相关论文报道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小肠部分切除,... 目的:探讨成人期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结合本院1例成人期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肠梗阻患者和阅读相关论文报道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小肠部分切除,一期吻合,现已康复出院。结论:成人期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梗阻极其罕见,在临床中特别容易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表现为长期的进食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部CT平扫,全腹部强化CT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该病需要手术治疗方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扭转不良伴梗阻 成人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对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川 王丹 侯彬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2期3379-3381,共3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V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VIM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VIM的影像表现,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例经手术证实均为VIM,旋转角度180°~720...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V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VIM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VIM的影像表现,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例经手术证实均为VIM,旋转角度180°~720°。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90.63%(58/64),表现为中上腹部异常回声团块,动态扫查有旋转感,彩色多普勒(CDFI)示肠系膜上静脉(SMV)绕肠系膜上动脉(SMA)螺旋状走行,呈“旋涡征”;消化道造影诊断准确率67.19%(43/64),表现为高位肠梗阻征象,十二指肠及空肠形态、位置异常,回盲部位置异常;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消化道造影(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VIM的诊断较消化道造影更具优势,可作为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但中肠旋转度数较小及患儿腹腔气体干扰明显时也易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消化道造影 旋转不良并中扭转 儿童
下载PDF
CT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琴 《常州实用医学》 201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4例行全腹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只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结果6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者中,单纯肠旋转不良1例,中肠扭转5例... 目的探讨CT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扫描设备,4例行全腹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只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结果6例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患者中,单纯肠旋转不良1例,中肠扭转5例;CT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并见长短不一的液平面、肠壁水肿增厚,5例合并腹腔积液,其中特征性CT征象有“漩涡征”。结论“漩涡征”是诊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征”、肠壁积气征,是诊断肠缺血的可靠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诊断 旋转不良伴中扭转 价值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造影对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陆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3期72-73,共2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造影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40例,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造影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40例,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X线造影进行诊断,比较2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1,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较X线造影更具优势,同时可以提升临床诊断符合率,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X线造影 新生儿先天性旋转不良并中扭转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彩超与X线造影诊断对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临床价值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迟明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3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施彩超与X线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新生儿40例,依据入院单双号进行均分。采用彩超进行诊断的20例新生儿为研究组,采用...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施彩超与X线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新生儿40例,依据入院单双号进行均分。采用彩超进行诊断的20例新生儿为研究组,采用X线造影的20例新生儿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诊断结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对新生儿实施不同诊断方法,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5%)较比参照组(60%)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后差异产生,呈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施彩超诊断,较比X线造影更具优势,同时可以提升临床诊断符合率,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X线造影 新生儿先天性旋转不良并中扭转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PITX2基因第2和第5外显子序列多态性分析
6
作者 潘金勇 张惠荣 +1 位作者 段为浩 曹晓燕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筛查新生儿肠扭转不良患儿PITX2基因外显子2、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符合新生儿肠扭转不良诊断标准的患儿15例(试验组)和体检健康的新生儿25例(... 目的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筛查新生儿肠扭转不良患儿PITX2基因外显子2、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符合新生儿肠扭转不良诊断标准的患儿15例(试验组)和体检健康的新生儿2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中肠扭转15例,肠扭转合并十二指肠闭锁4例,肠扭转合并空肠闭锁3例。记录临床特征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3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抽提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1TX2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5,并对PCR扩增后的片段直接测序筛查该基因2个位点是否存在突变。结果基因比对结果显示,实验组15例肠扭转不良患儿与健康对照组25例新生儿均未检测到PITX2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5基因突变。结论PITX2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5在小群体新生儿中未检测出多态性,但并不能排除该基因通过其他方式致使新生儿发生肠扭转不良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肠扭转不良 PITX2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