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腹腔镜下Ladd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恩召 刘锋 +4 位作者 王朝龙 伍美 董彦清 张治广 牛会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行Ladd术纠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的1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51)与开腹组(n=72),分别行完全腹腔镜下L...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行Ladd术纠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的1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51)与开腹组(n=72),分别行完全腹腔镜下Ladd术和开腹Ladd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腹组比较,完全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术后足量喂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完全腹腔镜组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术后3周复发肠扭转1例,术后6周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术后2月出现肠扭转伴粘连性肠梗阻1例;开腹组术后1月先后出现肠扭转复发伴粘连性肠梗阻2例(其中1例合并伤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Ladd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安全有效,术后并未增加并发症及肠扭转复发率,患儿恢复快;随着学习曲线度过,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Ladd手术 腹腔镜手术 儿童
下载PDF
MR联合US诊断胎儿期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一例
2
作者 刘玮玮 张书倩 +1 位作者 张润桐 冯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87-188,共2页
肠旋转不良是指肠管在胚胎发育中固定和旋转异常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肠扭转的形成是由于肠管的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所导致的。肠旋转不良容易并发肠扭转,肠扭转可导致肠管发生严重的坏死。目前,有关肠扭转不良及肠扭转的磁共振产前... 肠旋转不良是指肠管在胚胎发育中固定和旋转异常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肠扭转的形成是由于肠管的位置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所导致的。肠旋转不良容易并发肠扭转,肠扭转可导致肠管发生严重的坏死。目前,有关肠扭转不良及肠扭转的磁共振产前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例磁共振诊断胎儿期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1例并对相关文献加以复习,以探究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磁共振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儿期 肠旋转不良 胎粪性腹膜炎 扭转
下载PDF
“纺锤式”复位法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邹婵娟 李波 +5 位作者 董洁 夏仁鹏 许光 李明 李碧香 周崇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集228例,其中男96例、女132例,年龄8(3,28)d,体重3.5(2.0,4.3)kg。收集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28例均经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74例(174/228,77.6%)因呕吐首次就诊;48例(48/228,21.4%)临床表现为便血;6例(6/228,2.6%)因其他原因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手术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间(58±15)min,术后开奶时间2.5(1,4)d,住院时间11(9,18)d。44例中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包括:肠管扩张积气25例(25/44,56.8%)、合并梅克尔憩室15例(15/44,31.8%)、系膜血管破裂腔镜下难以止血4例(4/44,9.0%)。9例术中诊断为肠扭转复发,复发时间最早发生在术后第10天,最晚出现于术后2年6个月。肠扭转复发患儿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一例复发。4例出院后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纺锤式"复位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操作简单,复位时间短,疗效好,手术容易掌握,可作为一种新的肠扭转复位方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婴儿 新生儿
下载PDF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不全肠梗阻治疗1例
4
作者 庄卓男 王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7期587-588,共2页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胚胎发育期间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全或异常,由于肠系膜固定不良、基底缩短、根部明显变窄,在腹腔内盘曲蠕动的肠管容易沿系膜根部发生顺时针扭转[1]。部分患者在成年后才发现,表现为长期餐后腹痛...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胚胎发育期间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全或异常,由于肠系膜固定不良、基底缩短、根部明显变窄,在腹腔内盘曲蠕动的肠管容易沿系膜根部发生顺时针扭转[1]。部分患者在成年后才发现,表现为长期餐后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可考虑先天性肠扭转不良可能[2]。本文报道1例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不全肠梗阻病例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梗阻 系膜动脉
下载PDF
CT诊断中肠旋转不良1例
5
作者 方晓熠 黄科峰 +1 位作者 宋君 乔大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88-188,共1页
1病例.男,32岁。因腹痛入院检查,腹痛为阵发性痛,以剑突下及下腹部为主,不伴腹胀、嗳气、排便困难及肛门坠胀感。入院后CT平扫表现空肠、回肠、结肠位置错乱,平扫轴位示空肠、回肠位于右腹部,结肠均位于左腹部,冠状位MPR示十二指肠水平... 1病例.男,32岁。因腹痛入院检查,腹痛为阵发性痛,以剑突下及下腹部为主,不伴腹胀、嗳气、排便困难及肛门坠胀感。入院后CT平扫表现空肠、回肠、结肠位置错乱,平扫轴位示空肠、回肠位于右腹部,结肠均位于左腹部,冠状位MPR示十二指肠水平段位于于腹中线水平向右下方绕行肠系膜上动脉属支向右下方走行,空肠粘膜皱襞丰富位于右腹部,回盲部位置改变,位于近中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肠旋转不良1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海军 韩述岭 +1 位作者 黄祥成 甄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3-164,共2页
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成人肠旋转不良 诊治分析 发病率比 肠旋转不良 临床表现 儿童时期 新生儿期 手术证实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价值
7
作者 吕君陶 林璐 +2 位作者 许萍 姬玉莹 王海杰 《常州实用医学》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肠旋转不良伴或不伴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12例患儿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腹部肠...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肠旋转不良伴或不伴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12例患儿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腹部肠管、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分布、走行、扭转方向等。结果9例患儿表现为“漩涡征”,5例患儿表现为“换位征”,5例患儿可见“鸟喙征”,5例患儿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液,5例可见肠壁及肠系膜肿胀,6例可见腹盆腔积液,2例患儿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结论MSCTA对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或不伴中肠扭转具有有效的术前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隔膜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秦琪 钱云忠 +2 位作者 钭金法 卢红莲 项志英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十二指隔膜 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十二指梗阻 临床分析 新生儿外科 解剖学异常 再次手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春江 王荞 +4 位作者 唐毅 郑鹤琳 范晓 汪朝霞 陈镜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结论 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肠旋转不良 上消化道钡餐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益民 石英佐 +6 位作者 张亦鹏 朱晓敏 沈俊 浦晓 樊剑峰 于忠勤 徐建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4-179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及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39例患儿进行分析。本组生后2~20d者占89.7%(35/39例),生后10d内呕吐大量草绿色胆汁者占84.6%(33/39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及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39例患儿进行分析。本组生后2~20d者占89.7%(35/39例),生后10d内呕吐大量草绿色胆汁者占84.6%(33/39例)。上腹可见胃形及蠕动波7例,腹膜炎及血便1例,已出现肠坏死;余患儿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X线片可见“双泡征”者16例;下腹无气影、提示高位肠梗阻者7例。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螺旋形下降7例,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不全梗阻或空肠起始部在右上腹者5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阑尾及回盲部位于右上腹15例、脐区5例。伴畸形12例,占30.7%。患者均行Ladd手术,术中肠扭转28例,占71.8%(28/39例)。结果治愈34例,放弃2例,死亡3例。肠闭锁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5d出现腹膜炎,2例切口裂开,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多并肠扭转,对于大量草绿色胆汁样呕吐患儿,应尽早检查,钡剂灌肠造影阑尾及回盲部位置正常者亦不能排除肠旋转不良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诊断 治疗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小儿肠旋转不良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索林 周薇莉 +4 位作者 于增文 孙文丽 仲智勇 李萌 时保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42-4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治疗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适合条件。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施行腹腔镜Ladd手术15例。采用三孔技术,腹腔镜下牵拉肠管纠正中肠扭转复位,切断Ladd带、游离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最后经腹壁戳孔...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的可行性以及治疗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适合条件。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施行腹腔镜Ladd手术15例。采用三孔技术,腹腔镜下牵拉肠管纠正中肠扭转复位,切断Ladd带、游离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最后经腹壁戳孔提出阑尾切除。结果15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Ladd手术,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合并十二指肠旁疝和1例合并空肠异位胰腺同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75min。术后1~3d进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6d,平均5d。12例随访1~42个月,平均21个月,生长发育良好,症状消失。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以在新生儿期完成,适用于并发亚急性中肠扭转的病儿,对于急性扭转并有腹胀者可能会很困难且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腹腔镜 Ladd手术
下载PDF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崇高 李碧香 +5 位作者 王海阳 许光 邹婵娟 夏仁鹏 马体栋 赵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人院年龄1-2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人院年龄1-28d,平均(11±8.2)d;体重1.9-4.2kg,平均(3.1±0.5)kg。均以呕吐人院,出生后有胆汁性呕吐;6例有便血,无腹胀及腹膜炎体征。90例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或水平部不全梗阻,其中74例空肠起始部位于脊柱右侧,6例便血患者未行消化道造影检查。9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症。结果96例为肠旋转不良,92例合并中肠扭转,旋转360°-900°;6例术前有血便者存在肠系膜水肿,其中3例有乳糜腹,均无血运障碍。手术时间32-112min,平均(59±18)min。1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止血,术中出血30mL;2例结肠系膜撕裂行修补术;术后1-3d进食。9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2例术后1个月出现呕吐,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发现为肠扭转并肠粘连,均在腹腔镜下再次完成手术。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实为肠系膜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致,腹腔镜下采用适当的复位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扭转 腹腔镜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路长贵 刘丰丽 +5 位作者 刘翔 耿其明 张杰 陈焕 徐小群 唐维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处理模式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出生1~28 d的肠旋转不良患儿75例,明确诊断后根据家长意愿,有45例在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 目的:评估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处理模式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出生1~28 d的肠旋转不良患儿75例,明确诊断后根据家长意愿,有45例在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ERAS组),30例应用传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ERAS组长于对照组[(111.67±15.61)min vs.(63.00±6.75)min,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ERAS组显著短于对照组[(36.33±6.86)h vs.(60.67±12.15)h,P<0.05;(8.89±1.05)d vs.(12.44±1.59)d,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肠扭转复发率ERAS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切口感染率、应激反应阳性率和呼吸道感染率ERAS组均低于对照组(0%vs.6.66%,33.33%vs.70%,26.67%vs.66.67%,P均<0.05)。术后随访30 d,ERAS组及对照组均没有再入院患儿。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可以应用于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微创 肠旋转不良 新生儿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光 周崇高 +5 位作者 夏仁鹏 赵凡 马体栋 王海阳 邹婵娟 李碧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200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2012年11月~2015年12月9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011年1月~2012年10月102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200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2012年11月~2015年12月9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011年1月~2012年10月102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奶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治愈率等。结果腹腔镜组3例因肠系膜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止血。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8.2±19.2)min,明显长于开腹组(45.0±9.0)min(t=6.049,P=0.000),但术后开奶时间(2.3±0.8)d,明显早于开腹组(4.2±1.2)d(t=-12.571,P=0.000),住院时间(11.2±2.1)d,明显短于开腹组(13.7±2.7)d(t=-7.200,P=0.000)。2组术后切口裂开[0 vs.4.9%(5/102),Fisher精确检验,P=0.060]、切口疝[0 vs.3.9%(4/102),Fisher精确检验,P=0.122]、肠扭转复发[2.0%(2/98)vs.1.0%(1/102),χ~2=0.001,P=0.972]、粘连性肠梗阻[7.1%(7/98)vs.7.8%(8/102),χ~2=0.035,P=0.851]、阑尾残端漏[1.0%(1/98)vs.1.0%(1/102),χ~2=0.001,P=0.977]、再手术[7.1%(7/98)vs.5.9%(6/102),χ~2=0.131,P=0.718]和治愈率[100.0%(98/98)vs.99.0%(101/102),Fisher精确检验,P=1.000]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切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但术中要警惕损伤肠系膜血管和肠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腹腔镜 新生儿
下载PDF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意革 杨体泉 +2 位作者 谭志忠 唐咸明 王红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9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78例 ,女 1 8例 ,年龄 4d~ 1 7岁。新生儿期以胆汁性呕吐为特点。非新生儿期以复发性呕吐、慢...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9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78例 ,女 1 8例 ,年龄 4d~ 1 7岁。新生儿期以胆汁性呕吐为特点。非新生儿期以复发性呕吐、慢性间歇性腹痛及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为主 ,可出现便秘、腹泻、血便或黄疸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或空肠位置异常和盲肠位置异常等征象 ,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组均行Ladd s手术 ,1 2例绞窄性肠扭转患儿均作肠切除。其余合并症同期手术。术后痊愈 87例 ,治愈率 91例 ,5例死亡 ,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肠扭转导致肠坏死或合并其它严重畸形。结论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对其认识不足 ,缺乏重视是发生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谷奇 李龙 +5 位作者 董宁 李旭 明安晓 刁美 张金山 张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Ladd手术8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6岁。经脐、右上腹和右中腹置入3个5 mm trocar,将回盲部肠管推向左侧腹,寻找并确定Ladd韧带电钩离断,充分游... 目的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Ladd手术8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6岁。经脐、右上腹和右中腹置入3个5 mm trocar,将回盲部肠管推向左侧腹,寻找并确定Ladd韧带电钩离断,充分游离十二指肠解除压迫。自近端空肠逐步向远端小肠探查,并使扭转肠管复位。从回盲部向肠系膜根部切开肠系膜前叶的脏层腹膜,将十二指肠顺脊柱右侧下行,小肠置于腹腔右侧,结肠置于腹腔左侧。腹腔镜下或经脐部trocar提出阑尾切除。结果 8例均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合并中肠顺时针扭转。均在腹腔镜下予以复位并顺利完成Ladd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10 ml。1例探查过程中发现合并空肠异位胰腺,经扩大脐部戳孔后提出腹外切除。术后留置胃管1~3 d,拔出后恢复饮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4~6 d。随访2个月~2年,平均15个月,其中5例>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不适症状。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腹腔镜
下载PDF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瑾 何彧 +4 位作者 蒋国平 叶菁菁 赵镭 彭学慧 杨秀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资料。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17例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异常超声诊断为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 目的:探讨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资料。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17例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异常超声诊断为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2例诊断为混杂性肿块,1例超声阴性。结论:超声检查可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改变诊断肠旋转不良,“旋窝征”有助于伴发中肠扭转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扭转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华群 周昕 刘得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0-552,561,共4页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儿童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琪 郭万亮 周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1-752,I0001,共3页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扭转 影像学分析 儿童 缺血坏死 影像学资料 手术证实 急诊手术
下载PDF
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伟 胡经纬 +5 位作者 谢筱筱 陈裕 何家维 付玉川 刘锟 严志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intestin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X线及CT表现,18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1例行钡剂灌肠,另有...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intestin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X线及CT表现,18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1例行钡剂灌肠,另有8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6例;钡灌肠示回盲部位于右上腹2例,中上腹4例,左上腹3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5例增强扫描可见典型"漩涡征",提示伴有中肠扭转,毗邻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18例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诊断为肠旋转不良,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上消化道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及腹痛的患儿应及时对其进行上述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非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