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淋巴细胞归巢及中医药干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周富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肠淋巴细胞归巢相关概念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功能,坚守着肠黏膜免疫屏障(gut mucosal immunobarrier),能够在肠黏膜发挥免疫效应的淋巴细胞是从流动血液中定向迁移(traffic)到黏膜部位的淋巴细胞,... 肠淋巴细胞归巢相关概念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功能,坚守着肠黏膜免疫屏障(gut mucosal immunobarrier),能够在肠黏膜发挥免疫效应的淋巴细胞是从流动血液中定向迁移(traffic)到黏膜部位的淋巴细胞,即通过肠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而来,可以说,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正常决定了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细胞归巢 归巢过程 分子机制 中医药干预肠淋巴细胞归巢 中医药干预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肠淋巴细胞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4 位作者 周富海 沈毅 刘举达 王振 黄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MAd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 目的观察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MAd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行腹部皮肤切开后缝合手术,模型组大鼠胃切除后给予肠内营养液能全素,芪黄煎剂组大鼠胃切除后先给予芪黄煎剂再滴注营养液能全素。连续给药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d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荧光定量法检测MAdCAM-1、ICAM-1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结中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芪黄煎剂组大鼠PP结中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芪黄煎剂能增加肠黏膜效应部位MAdCAM-1、ICAM-1及其mRNA表达水平,改善胃切除术后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胃切除 肠淋巴细胞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淋巴细胞归巢受体α_4β_7、L-selectin及LFA-1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富海 于庆生 +2 位作者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淋巴细胞归巢受体α_4β_7、L-selectin及LFA-1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芪黄煎剂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予以大鼠腹部皮肤切开后缝合,不行胃切除,不给予肠内营养和芪黄煎剂... 目的:观察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淋巴细胞归巢受体α_4β_7、L-selectin及LFA-1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芪黄煎剂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予以大鼠腹部皮肤切开后缝合,不行胃切除,不给予肠内营养和芪黄煎剂;对照组大鼠行胃切除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芪黄煎剂组大鼠胃切除后滴注肠内营养制剂和芪黄煎剂,连续给药1周后,分离肠淋巴管主干,并收集肠淋巴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归巢受体α_4β_7、L-selectin和LFA-1的阳性表达数,并计算出单个核细胞的阳性表达率;RT-PCR荧光定量法检测引流肠淋巴液中归巢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芪黄煎剂组淋巴受体细胞的阳性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芪黄煎剂组和对照组肠淋巴液中归巢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实验发现受体LFA-1表达数量较α_4β_7、L-selectin增多显著(P<0.01)。结论:芪黄煎剂通过增加肠淋巴细胞表面归巢受体α4β7、L-selectin和LFA-1阳性细胞数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使肠道固有层和上皮内黏膜地址素更好地捕获到受体,改善胃切除创伤后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胃切除 肠淋巴细胞 归巢受体 大鼠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术后免疫相关性肠淋巴细胞归巢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4 位作者 张作军 周富海 刘举达 王振 黄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免疫相关性肠淋巴细胞归巢数量的影响,探讨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及相关肠保护免疫机制。方法:选取清洁型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胃切除术后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免疫相关性肠淋巴细胞归巢数量的影响,探讨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及相关肠保护免疫机制。方法:选取清洁型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模型建立后,单纯滴注肠内营养;芪黄煎剂组:滴注的营养制剂、热量、方法、疗程均同对照组,同时滴注中药芪黄煎剂;假手术组:仅给予腹部正中切开后缝合,术后自由饮水进食。疗程结束后,除去感染死亡的模型,从假手术组、对照组、芪黄煎剂组中随机抽取15只,分别观察大鼠标本肠淋巴液中T淋巴细胞、PP结Ig A+B细胞。结果:(1)淋巴细胞归巢T细胞数量:1)CD3+T细胞:对照组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1);芪黄煎剂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芪黄煎剂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1)。2)CD4+T细胞:对照组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1);芪黄煎剂组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芪黄煎剂组同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D8+T细胞:对照组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芪黄煎剂组同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细胞归巢B细胞数量:对照组同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芪黄煎剂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黄煎剂组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芪黄煎剂可以增加淋巴细胞归巢T细胞及B细胞数量,促进完成胃切除术后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从而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细胞归巢 归巢数量 分子机制 芪黄煎剂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庆生 潘晋方 +3 位作者 张作军 张琦 刘举达 经文善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53-457,461,共6页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芪黄煎剂组。假手术组仅给予腹部正中切开后缝合,不行胃切除,不给予肠内营养和芪黄煎剂;对照组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 [目的]探讨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芪黄煎剂组。假手术组仅给予腹部正中切开后缝合,不行胃切除,不给予肠内营养和芪黄煎剂;对照组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芪黄煎剂组行胃切除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芪黄煎剂,疗程一周。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归巢数量;淋巴液中T淋巴细胞(αβTCR-CD3+T细胞及其亚群CD4+、CD8+T细胞);PP结IgA+B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中pp结、肠系膜淋巴结中归巢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芪黄煎剂组pp结、肠系膜淋巴结中归巢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芪黄煎剂组CD3+T细胞比例下降(P<0.01或P<0.05),芪黄煎剂组CD3+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相比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芪黄煎剂组CD4+T细胞比例下降(P<0.01或P<0.05),芪黄煎剂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下降(P<0.05),芪黄煎剂组同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芪黄煎剂组pp节中IgA+B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和P<0.05);芪黄煎剂组中IgA+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芪黄煎剂可通过促进胃切除手术后肠淋巴细胞归巢,从而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防治细菌移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大鼠 胃切除术 肠淋巴细胞归巢
原文传递
血管活性肠肽或生长抑素抑制大鼠肠CD8^+淋巴细胞归巢
6
作者 杨辉 唐承薇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肠淋巴细胞 血管活性 细胞归巢 粘膜免疫功能 大鼠 CD8^+细胞
下载PDF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国华 胡咏 +3 位作者 陈叶青 王为 周红宇 冷明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方法经结肠内镜及病理学确诊,收集部位相同的慢性末端回肠炎组织共49例,男34例,女15例,平均年龄33.0岁,其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正常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34.5岁... 目的观察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方法经结肠内镜及病理学确诊,收集部位相同的慢性末端回肠炎组织共49例,男34例,女15例,平均年龄33.0岁,其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正常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34.5岁。分别对两组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和末端回肠的炎症浸润程度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内镜、病理学下炎症程度无明显相关。②肠上皮间淋巴细胞的计数与内镜下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P<0.01)。③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与病理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可能在慢性末端回肠炎发病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末端回 内镜 上皮间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中药对热应激蛋鸡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史秋梅 高桂生 +5 位作者 邢超 刘欢 沈萍 潘方方 高光平 张艳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2期311-316,335,共7页
[目的]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小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良好88日龄伊莎褐蛋公鸡180羽,随机分成9个试验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添加VC组、方一高、方一中、方一低、方二高、方... [目的]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小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良好88日龄伊莎褐蛋公鸡180羽,随机分成9个试验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添加VC组、方一高、方一中、方一低、方二高、方二中、方二低剂量组。方一、方二分别灌服低、中、高三种剂量浓度的中草药提取物,添加VC组灌服同一浓度的VC水溶液。运用组织学常规切片技术和HE染色法,观察鸡小肠各肠段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结果]高温状态下鸡肠道黏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方一、方二能促进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生成,方二效果好于其他各组。[结论]添加中草药对于缓解蛋鸡的热应激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热应激 上皮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下载PDF
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分泌IL-2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方步武 吴咸中 +6 位作者 来丽娜 陈菲 刘俊红 李继坤 王民宪 崔志清 林秀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分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剂灌胃大鼠后不同时间点于无菌条件下采取腹腔静脉血,制备药物血清;分离培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分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剂灌胃大鼠后不同时间点于无菌条件下采取腹腔静脉血,制备药物血清;分离培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以药物血清作用于IELs,设培养液对照、IEL对照、正常血清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2。结果:不同浓度大承气颗粒的药物血清在多数时间点的作用明显强于培养液对照、IEL对照及正常大鼠血清对照。正常大鼠血清对照组与IEL对照组的IL-2水平很接近。同时间点的药物血清比较,在30min和12h时,4%大承气颗粒的药物血清作用强;在3h时,40%大承气颗粒的作用最强。4%、20%大承气颗粒的药物血清使小鼠分泌IL-2的作用在1.5h达峰值,在24h出现第二个峰值;40%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使IEL分泌IL-2的峰值在3h。结论: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制备的药物血清具有使IEL产生/分泌IL-2的作用;该作用涉及到药物本身和药物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和/或其诱导的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大承气颗粒剂 药物血清 细胞介素-2 小鼠
下载PDF
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和白介素2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舰 史俊岩 +1 位作者 罗恩杰 周正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3-524,共2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产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iIEL免疫激活作用。方法:提取双歧杆菌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提取小鼠iIEL,以IFNγ和IL-2作为检测指标,测定其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产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iIEL免疫激活作用。方法:提取双歧杆菌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提取小鼠iIEL,以IFNγ和IL-2作为检测指标,测定其变化。结果:DNA免疫小鼠产生IFN-γ和IL-2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歧杆菌DNA明显提高小鼠iIEL产生IFN-γ和IL-2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DNA Γ干扰素 白介素2 上皮内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一种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改良分离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林林 李秋荣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并改进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离技术。方法:采用冰浴致肠黏膜上皮脱落的方法,用含DTT的PBS充分振荡后,依次通过80、400目尼龙筛网过滤,观察分析细胞收获率、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结果:每只鼠约20cm小肠可获得(5.6±0.7)&#... 目的:探讨并改进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离技术。方法:采用冰浴致肠黏膜上皮脱落的方法,用含DTT的PBS充分振荡后,依次通过80、400目尼龙筛网过滤,观察分析细胞收获率、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结果:每只鼠约20cm小肠可获得(5.6±0.7)×106个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纯度为(92.21±5.20)%,细胞活率为(90.46±5.71)%。结论: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较,该法操作简便,细胞收获率稳定、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高,可用于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分离技术 上皮
下载PDF
弓形虫复合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肠淋巴细胞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成芳 殷国荣 +1 位作者 赵瑞君 孔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联合蜂胶和γ干扰素(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将96只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以弓形虫复合疫苗(20μg STAg+40μg... 目的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联合蜂胶和γ干扰素(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将96只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以弓形虫复合疫苗(20μg STAg+40μg蜂胶+1 000 U IFN-γ)滴鼻免疫,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滴鼻;分别于滴鼻2次(间隔2周)后第1、2、3、4、6、8、10和12周处死小鼠,分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计数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组小鼠IEL的T淋巴细胞增生第2周达高峰(2.27×105),之后逐渐降低;在第1、2、3和4周对照组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0.81×105)、(0.74×105)、(0.87×105)、(0.74×105)个,免疫组IEL中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1.79×105)、(2.27×105)、(2.07×105)、(1.69×105)个,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1);IEL中以CD8+T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免疫组CD8+T细胞明显增生,第2周达峰值(50.5%),随后逐渐下降,第1、2、3、4和第6周分别为43.60%、50.51%、44.70%、40.45%、39.73%,与对照组的25.71%、26.37%、29.31%、27.54%、26.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8,P<0.05);第1、2周免疫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5)。结论 STAg联合蜂胶和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持续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速殖子抗原 蜂胶 Γ干扰素 滴鼻免疫 上皮内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玉萍 方步武 吴咸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鉴定、培养Balb/c小鼠IELs;制备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单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和临床等效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并与...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鉴定、培养Balb/c小鼠IELs;制备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单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和临床等效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并与大黄素、大黄酚等比较,观测其对IELs增殖及IELs[Ca2+]i的作用。[结果]IELs是CD3阳性细胞为(82.76±2.61),CD8阳性细胞为(72.48±3.57),CD4阳性细胞为(9.91±2.52)的淋巴细胞。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和多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均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对IELs的作用与大承气颗粒的浓度、采血时间、药物血清的作用时间等有关。稀释的药物血清比其原液及正常血清原液作用强。等摩尔浓度的大黄酚、大黄素、厚朴酚的作用以大黄酚较强。大鼠正常血清、药物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均能增加IELs[Ca2+]i。[结论]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其作用途径之一是增加IELs[Ca2+]i,对维护肠免疫屏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内钙 大承气颗粒 药物血清 大黄素 大黄酚
下载PDF
人胎大肠和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清仙 邓锋 +2 位作者 江鹏飞 曾慧红 邹江洪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6 2例小肠和 4 8例大肠CD3、CD4 、CD8、CD2 0 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 :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 目的 :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6 2例小肠和 4 8例大肠CD3、CD4 、CD8、CD2 0 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 :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 ,iIEL第 10周可见于小肠 ,第 11周可见于大肠 ;大小肠iIEL形态相同 ,位置相似 ,其数量均随胎龄而增加 ,但在各时期小肠iIEL均显著多于大肠 ,小肠iIEL约为大肠iIEL的 4 - 9倍。无论小肠还是大肠 ,均以T细胞为主 ,且以CD8+ T细胞为主 ,CD4 + T细胞很少 ;而固有层则有较多B细胞 ,且T细胞也是以CD4 + T细胞为主 ,CD8+ T细胞很少。结论 :大小肠iIEL有基本相同的发育规律 ,但发生时间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人胚胎 免疫组化 体视学
下载PDF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其免疫学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芳 陈冬梅 张博芬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广泛分布在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IEL)定位于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间,正常成人平均每100... 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广泛分布在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IEL)定位于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间,正常成人平均每100个IEC间有6~40个iIEL.iIEL与IEC紧密接触且与含有多种抗原的局部微环境密切相关,均表明其具有黏膜免疫功能.本文就目前对iIEL发育、作用机理及在肠道疾病、口服耐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免疫学 道疾病 口服耐受
下载PDF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健 李孟军 《胃肠病学》 2011年第5期310-313,共4页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前沿守护者。肠黏膜上皮与肠腔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接触后,可通过调节IEL以预防肠腔致病微生物侵袭和对无害抗原产生耐受。IEL的表型和功能呈多样性,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亚型,其功能失调不仅可引...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前沿守护者。肠黏膜上皮与肠腔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接触后,可通过调节IEL以预防肠腔致病微生物侵袭和对无害抗原产生耐受。IEL的表型和功能呈多样性,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亚型,其功能失调不仅可引发肠道疾病,且与自身免疫病关系密切,而自身免疫病亦可致IEL发生相应变化。本文就IEL的分类、起源、在消化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肠病、免疫缺陷性肠病、小肠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淋巴细胞 免疫 黏膜 自身免疫疾病 疾病
下载PDF
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78-191免疫后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建华 董万利 +2 位作者 尹岭 倪健强 牛小龙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78-191(PLP178-191)免疫后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的变化,初步探讨γδT细胞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免疫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肠上皮内CD3... 目的研究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78-191(PLP178-191)免疫后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的变化,初步探讨γδT细胞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免疫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肠上皮内CD3阳性细胞百分比及CD3阳性细胞中γδ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两组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CD3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组CD3阳性细胞中γδT细胞百分比(39.95±6.65)高于正常对照组(22.95±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LP178-191免疫后早期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淋巴结细胞中γδT细胞比例升高,它们很可能是EAE疾病早期病灶周围γδT细胞的最初来源,γδT细胞与EAE发病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ΓΔT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下载PDF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维 邱骅婧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8-573,共6页
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广泛分布在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黏膜组织中.肠道IEL定位于肠道的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正常成人的小肠组织中,每4-10个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存在1个IEL,... 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广泛分布在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黏膜组织中.肠道IEL定位于肠道的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正常成人的小肠组织中,每4-10个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存在1个IEL,大肠组织中可能略少.作为肠道中对抗外界感染的第一道屏障,IEL在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免疫监视、加强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维持肠道稳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EL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也具有一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淋巴细胞 炎症性 细胞毒活性 黏膜免疫
下载PDF
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提取及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祁赞梅 吕昌龙 +1 位作者 刘军 余宪 《辽宁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29-130,共2页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是具有特殊表型和发育分化机制的淋巴细胞 ,在消化道抗感染免疫和经口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参考国外多种方法 ,对以往采用的iIEL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改进 ,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形态学检查对分离纯化后的iIEL...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是具有特殊表型和发育分化机制的淋巴细胞 ,在消化道抗感染免疫和经口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参考国外多种方法 ,对以往采用的iIEL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改进 ,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形态学检查对分离纯化后的iIEL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每只鼠可获得 4× 1 0 6~ 1 0× 1 0 6个iIEL ,iIEL中CD3+T细胞的含量为 87 8%。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肉淋巴细胞 提取 鉴定 iIEL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溃疡性结肠炎鼠外周血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志晋 詹丽英 +3 位作者 胡俊 郑闽 徐燕琴 马春曦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386-387,396,共3页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凋亡状态,并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3组,各15只,模型组及实验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作...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凋亡状态,并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3组,各15只,模型组及实验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作为对照,分离各组大鼠PBL及LPL,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72h,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实验组的PBL及LPL再经Dex作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LPL在PHA刺激培养72h后凋亡率(5.89±0.65)%较正常组(17.14±1.95)%明显降低,PBL凋亡率(5.28±0.43)%较正常组(6.34±0.7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PBL(10.85±1.04)%及LPL(15.89±0.65)%凋亡率较模型组增高。结论 UC鼠LPL凋亡减少,而PBL无明显凋亡异常,LPL凋亡减少可能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有关,地塞米松通过促进LPL凋亡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 凋亡 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